武汉重启一周年观看直播心得(优质17篇)

时间:2023-12-28 12:05:28 作者:文锋 心得体会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迪。

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

2020年初,《www.》武汉成为全球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城市,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在全国支援下,这座英雄城市挺了过来。2020年4月8日零时,武汉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解封后,从上到下积极复工复产,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用优异的答卷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一年前的今天,武汉“解封时刻”记忆犹新:人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走出家门,扫码、测温、登记,回到工厂,回到办公室,间隔一米成为社交第一准则;一年后的今天,“间隔一米”的标语在一些地方依然可见,但人们的生活早已恢复常态,大家排着队买奶茶,围坐着聊最新的八卦。

胜利来之不易。经济“满血复活”的路上,留下了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的身影,彰显了武汉人民众志成城的信念。一方面,他们顶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他们加强研发,加快转型,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更坚定了我们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念。

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今天是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重启”,已经过去整整一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1月23日,这座享有“九省通衢”美誉的城市关闭了所有离汉通道。76天的全力抗疫,武汉挺过来了,2020年4月8日0时,离汉通道管控措施正式解除。

如今一年过去了,这座“英雄之城”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而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一起回望,武汉这一年的复苏之路。

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2020年1月23日,为控制新型冠肺炎疫情蔓延,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封城!离汉通道关闭。

仅一夜之间,偌大的城市突然成空城,900万被关在武汉的人就此被拖入一场残酷的“战争”。表面的静止和内在的冲突聚集于一处,武汉就像风暴眼。病毒无情人有情,一幕幕暖心的瞬间,连缀而成众志成城的长卷,融化了冬寒,成为我们心中“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所幸,2021春天还是来了。久寒必暖,否极泰来。春到人间,疫毒尚未散去。

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

2020是4月8日,零时,大武汉经历76天封闭管控后打开离城通道,重启与外界的“连接”。大病的武汉,尽管还需静养和调理,但终于“痊愈”出院。来自全国各地、帮我们救治病人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也平安回家了。

一场疫情考验了所有:国家机器、医学与科研、各色企业、各种非亲密与亲密的关系,以及我们每个人的人心。疫情是块“验金石”,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它就在你面前显示多少数字。连续十多日新增确诊数量为个位数,全省治愈出院6万多例,按下“重启键”的背后,是湖北人民在疫情防控中的竭尽全力和巨大牺牲,是举全国之力奋战疫情的巨大成效,更是经受了暴风雨洗礼后的春暖花开。“武汉重启”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多的自信,更强的必胜之心。

中国经验,是中国为世界抗疫提供的指路明灯;全面“重启”,是中国给世界成功抗疫提振的强大精气神。在疫情这个黑天鹅面前,中国毫无疑问展现了大国担当,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强大活力。

“武汉加油”!我们用不平凡的经历,为这个平凡的词,赋予了丰富的情感。疫情之初,我们高喊武汉加油,内心充满恐慌;外省医护人员来驰援武汉,我们高喊武汉加油,内心充满期望;方舱医院休仓了,我们高喊武汉加油,内心充满喜悦;如今武汉解封了,我们高喊武汉加油,内心充满激情!

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0年1月23号,湖北武汉按下“暂停键”宣布封城,在历经了76个日夜的蛰伏,整整1284个小时的等待后,2020年4月8号,武汉终于“解封”!2020年4月8日0时,这一刻凝聚着一千多万武汉人的希冀,这一刻也心系着十四亿中国人的牵挂。它意味着武汉从凛冬到暮春,这座中部地区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历史名城,即将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当武汉市重新打开一道道闸口,畅通一条条交通要道,这一刻也标志着封控管理76天的武汉“正式”打开城门。

战疫路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鼓舞人心,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在疫情大考中,“中国答卷”展现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呈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治理能力和动员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她们的脸颊被口罩勒得过敏红肿,她们的双手终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着,在我们眼中却仍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即使感染病毒,他们也温柔地告诉世界,“我们ok,加油,一定可以的”“我们只是穿上白大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张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一条告知朋友取消假期的朋友圈,一句“打怪兽”和孩子惜别,一年家务被丈夫许下承诺,答应他们最爱的人平安回家,背上行囊,抹着眼泪前往前线。

当他们累的时候,两个椅子一拼,趴在桌子上,甚至地上挤着睡都可以。他们也是爸爸妈妈,也是为人子女,也想要打扮的美美的,但当他们披上白色的大褂,就会奋不顾身地奋战在一线,与病魔作斗争。向白衣天使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月31日10点53分,山东日照的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来到派出所,放下装有1万2千元钱纸包和一张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的纸条就转身离开。为前线做贡献的不仅仅只是他,还有更多的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明星粉丝捐款,志愿者奔赴前线,出租车司机送医护人员回家,工人在昼夜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把15天的工期缩短到三天完成,各个心理专线等等,都在与病毒斗争。

而远在小城的我们,也要为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做好安全防护,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集会活动,在家陪自己最爱的人,安全地度过这个假期。

相信我们的白衣天使!相信我们的盛世中国!相信我们自己!

我的盛世中国,加油!

武汉重启一周年活动心得与感悟

轻敲钟锤,曾侯乙编钟演奏出悠扬动听的乐声。4月8日,正值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一场以浴火重生为主题的编钟音乐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为涅槃重生的武汉祈福。

去年,武汉樱花寂寞盛放;今春,樱花树下再相逢!

3月的武汉,以最高礼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属,共赴樱花之约。武汉赏樱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时下,新花城武汉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樱花、杜鹃花、油菜花、茶花次第开放,争奇斗艳;乡间田野,勾勒富有诗情的田园画卷。

不久前湖北发出相约春天赏樱花的邀约,以赏樱带动赏百花,推出数百个赏花点,上百条赏花路线,搅热文旅市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湖北接待游客1170.3万人次,黄鹤楼等景区更入列华中地区人气景区前十。

浴火重生的武汉,重回蓬勃朝气。登临黄鹤楼,凭栏远眺,桥面车水马龙,江面货船穿行如梭。

作为大学之城,武汉在校大学生逾百万,疫后武汉孕育新机遇,热气腾腾的职场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留汉发展。2020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吸纳大学生6.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感悟

但是年初,一种突如其来的病毒将这个鼠年春节变得格外压抑,让我们可能无法像往年一样走亲访友,举杯相祝。

离汉通道关闭、市内交通暂停运行。为了阻断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1月23日凌晨,在除夕前夜、新岁将至的时刻,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决定当日10时起关闭离汉通道,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选择了“自我隔离”。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更是英雄的人民。武汉人民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城后,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武汉人民可以出来了,我们对武汉人民保持敬意的同时,更要热情的接纳他们,善待我们可敬的武汉人民。

既然解封,国家绝对经过深思熟虑,经过严格的论证,绝对不是随便解封,更不可能把前期的战斗成果毁掉。这个时候我们要相信政府,相信我们的党。这句话绝对不是空谈,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的国家更值得我们信赖,我们的党更会深入人心。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迅速地控制住了疫情。我们在欢欣的时候,更多的要保持一份警惕,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依然严峻,有卷土重来的危险。现在远远没有到欢庆的时候,当前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解封”不等于“解防”、“零增长”不代表“零风险”,值此关键时期,任何的盲目乐观、麻痹大意,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当前,我们正遭受着国内外疫情的双面夹击,只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发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鼓作气、奋战到底,才能既守牢来之不易的阶段性胜利,又乘势而上向着最终胜利稳步前行。

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没取得最终胜利,只有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有力有序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才能一鼓作气,勇夺“双胜利”。

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0年初,武汉成为全球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城市,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在全国支援下,这座英雄城市挺了过来。2020年4月8日零时,武汉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解封后,从上到下积极复工复产,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用优异的答卷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一年前的今天,武汉“解封时刻”记忆犹新:人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走出家门,扫码、测温、登记,回到工厂,回到办公室,间隔一米成为社交第一准则;一年后的今天,“间隔一米”的标语在一些地方依然可见,但人们的生活早已恢复常态,大家排着队买奶茶,围坐着聊最新的八卦。

胜利来之不易。经济“满血复活”的路上,留下了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的身影,彰显了武汉人民众志成城的信念。一方面,他们顶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他们加强研发,加快转型,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更坚定了我们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念。

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对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都措手不及。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各方人民的心。

当然,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他们为了防止病菌传播,特下达了指令,形成了一些些隔离区。那些“白衣天使”也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助那些患有病毒的人们,这些并不只仅仅靠政府和他们来完成。

我们也可以为_情做一些贡献,随着武汉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面也出现了许多的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精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寻找一些根本没有科学原理的偏方。这些都是一些不可取的行为,也有的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是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还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这些行为虽然是为自己的安全着想的,但是却是非常自私的行为,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不去伤害别人。更不能用恶语来嘲讽他人。

如果你要奉献出一些自己的力量的话,我们可以做到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脚等等。做好出门的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出门要记得戴口罩,这些合理的做法都可以为减少疫情的严重性,为_情出一份自己的力。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对那些患有疫情的人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嘲讽,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份爱心,少一份鄙视……在科学技术的研发下,总会找到治疗疫情的方法,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全国人民加油,给武汉加油,在领导人的带领下,疫情终究会被打败的。

年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史无前例地宣布关闭离汉通道。同年4月8日零时,历经76天封城之困的武汉,在春暖花开之际迎来苏醒。

4月7日,“相约春天”抗疫图片展在武汉楚河汉街展出吸引市民参观张畅摄。

一年过去了,春已至,花又开,凭借强大的韧性和蓬勃的活力,武汉被誉为疫后重振的风向标,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新窗口。

春色满城重回烟火气。

轻敲钟锤,曾侯乙编钟演奏出悠扬动听的乐声。4月8日,正值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一场以浴火重生为主题的编钟音乐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为涅槃重生的武汉祈福。

去年,武汉樱花寂寞盛放;今春,樱花树下再相逢!

3月的武汉,以最高礼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属,共赴樱花之约。武汉赏樱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时下,新花城武汉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樱花、杜鹃花、油菜花、茶花次第开放,争奇斗艳;乡间田野,勾勒富有诗情的田园画卷。

不久前湖北发出相约春天赏樱花的邀约,以赏樱带动赏百花,推出数百个赏花点,上百条赏花路线,搅热文旅市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湖北接待游客1170.3万人次,黄鹤楼等景区更入列华中地区人气景区前十。

浴火重生的武汉,重回蓬勃朝气。登临黄鹤楼,凭栏远眺,桥面车水马龙,江面货船穿行如梭。

作为大学之城,武汉在校大学生逾百万,疫后武汉孕育新机遇,热气腾腾的职场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留汉发展。2020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吸纳大学生6.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4月8日,一场以健康命名的世界级盛会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如期举办,再次展现武汉的底气与自信。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为中国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从被动防控,到主动应战;从千万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再到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对照疫情防控这面镜子,武汉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4月7日,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沙湖港北路和礼和路交汇处的洪山区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建设如火如荼,未来,它将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一起,填补武汉市最后一个中心城区无三甲综合医院的空白。

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和黄陂区,4家平地结合性质的三甲医院拔地而起,均将于今年7月交付。与此同时,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协和医院质子诊疗中心、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也在同步建设。

过去一年,武汉针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速医疗资源布局。根据规划,2025年前,武汉将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新城区12分钟急救圈,届时,全市急救站至少达到110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认为,这些项目是武汉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大提高武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救治能力。

与此同时,疫后武汉大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线上问诊、医疗电商、互联网健康管理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迈瑞、稳健等一批知名医疗企业纷纷落户武汉,助力当地大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疫后经济重振步履不停。

从2020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逆袭到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5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重回全国城市前十。过去一年,武汉绘就了一条来之不易的经济重振v型曲线。

在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的支持下,疫后重启的武汉,依旧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数据统计,去年全年武汉新增市场主体18.65万户,自4月8日以来,每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900户,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930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疫后重振以来,武汉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5g、工业互联网、北斗、区块链、数字、云等相关产业链及生产要素迅速集聚。

对此,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处于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的武汉,长期积累的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将更加凸显,借势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未来大有可为。

浴火重生的武汉,重回活力,在春天里,再出发!

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伴着4月8日0时江汉关的钟声、长江两岸五彩灯光秀,经过76天的封城管控,武汉离汉离鄂通道正式解封,75个离汉通道管控卡点统一撤除,武汉保卫战战局彻底扭转,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这座屹立不倒的英雄城市正式“重启”、强势“回归”.历经风霜严寒,在这个最美的人间四月天里,江城的繁“花”盛开的格外绚丽多姿.

武汉重启也为全球战疫展现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中国模式”,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的恢弘力量.“山川异域”火速驰援、“风月同天”分享防治经验,秉持公开、透明、负责态度加强在联防联控下的信息公布和科研攻关合作.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抗疫智慧和经验予以肯定,并且多次感谢“中国经验正在帮助其他国家抗疫”.据悉,中国已向120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物资援助,并应邀派出中国专家组协助抗疫,紧急调配物资为海外学子运送“健康包”……这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应有作用,是集众力、汇众智,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这种大国精神、大国温度不断在抗疫斗争中升华.你们,是无私无畏的英雄!

敬白衣执甲冲在前,迎今朝荣归显担当.过往,我们共同走过,未来,我们携手向前,在此,向所有奋战在守护生命健康岗位上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武汉重启一周年心得体会

2021年4月8日是武汉重启一周年,一年前的今天,武汉“解封时刻”记忆犹新,如今我们共同见证了武汉“解封”一年间的变迁。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向全国爆发,让我们成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宅女”,云旅游、云学习、云聊天、云拜年等线上活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这场疫情,若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会化为一粒尘埃,但山河今有恙,现实生活中这粒“尘埃”不管落在哪个家庭中都如一座大山。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休过的最长的春节假期,曾经习以为常的一切突然变成了奢望,每天都有大量的疫情信息扑面而来,2020年的开头,异常艰难。可“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五湖四海手足同胞爱心的汇聚,才让这个庚子年的冬天显得格外温暖而充满力量。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曾经车水马龙的武汉,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热闹被病毒藏了起来,很多画面看起来如同电影场景,寂寥无人的街道,临时封闭的城市,可对一千多万的武汉人来说,这里是他们一生也无法割舍的家。无论是令人谗涎欲滴的热干面,还是作育英才的武汉大学,都是这些武汉伢从小到大,无论走多远都惦记的根。江城生病了,可我相信它很快就会虹消云散,一群描伤口如花朵、抬泪仰望远方的人们,不会轻言放弃。多难兴邦,共克时艰,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磨难的民族,我们从未被困难所吓,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都在一起,即使山高路远,我们总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追寻那属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中国梦”。

前段时间,一条“你希望重启2020吗?”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点赞投票里远超过一半的人希望这个2020年只是一场梦,醒来发现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没有令人后怕的野味市场,也没有新型肺炎爆发,春运如期而至,所有人都平安归家,柴米油盐齐全,锅碗瓢盆具备,一切看起来简简单单,却是我们最最幸福的时刻;没有让人寒心的医闹,陶勇医生没有被砍伤,李文亮医生也没有离开,忙完一整年的工作,他们满怀幸福的回家吃团圆饭;科比没有离开,男孩们的梦依旧还在,我们会经常想起当年,忍不住向孩子展示那些经典的视频,难忘的单场81分,双绝杀……;赵忠祥老师也没有离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依旧会有他的身影;爱的人永远都在身边,争吵过后依然爱你的父母,生怕你饿着的爷爷奶奶,打游戏吃火锅的朋友闺蜜,还有那拐角处的猫咪……也许这就是生活最初、最美好的样子。人生无常,不单是2020年,那些已流逝的年月,无一不充满着意外和遗憾。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只愿经历山河,仍觉得人生值得。

中华民族之所以自强不息,就在于总有人在危难发生时勇往直前,总有人愿意舍小家顾大家。多次被“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担当而骄傲;被“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的无私而感动;被“90后餐饮店老板邱贝文坚持24小时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餐”的爱举而泪目。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常说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挡在疫情前面,“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向英雄们致敬!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铮铮誓言,令人钦敬。请愿书叠成了厚厚的一摞生死状,即便有去无回也初心不改,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红指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忱奉献的医者之心。你为我风雪抱薪,我愿你平安顺遂,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们是为了谁。钟南山院士在高铁上疲惫入睡的照片感动无数国人,李兰娟教授为研发抗疫药剂每天只睡三小时,张定宇院长用渐冻的生命与时间赛跑,雷神山的建造者不舍昼夜工作,十余天建起一座医院……不由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薪火相承、巍然屹立,就在于总有人愿意在千钧一发之际勇赴国难!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今日的盛世荣光。他们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温度。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所以我相信:这场仗,一定赢!一个民族的伟大,常体现在它遇到灾难时,我们依然戮力同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始终在一条战线上,我们终将会战胜一切。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天都有无数默默付出的一线抗“疫”战士,可能你宅得无聊的家却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我们看到黑暗吞噬火光,更看到有人执炬而行,他们虽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但同时也是各自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的身影逆光出现,星星点点摇曳,却如同火光,把这片阴霾的天空照得滚烫发亮。鲁迅先生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万物之中,希望最美,让我们等待云开雾散樱花开,等待春天如期归来。

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而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对“勇敢”一词有了新的定义----我怕但我还要做。每当面对天灾人祸时,他们虽怕但依然毫不犹豫去做,依然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军人、是志愿者、是手足同胞,有的人称他们为“最美逆行者”,也有人说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但也请不要忘记,他们也是年迈父母的子女;是年幼孩子的父母;甚至是刚踏入社会的00后……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灾难面前,人总是显得那么渺小,但总在灾难来袭的时候,总有人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为我们撑起这片蓝天,让我们能够看见希望。

遏制疫情,万众一心。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共进的主体,在疫情防控的斗争面前,“众志成城”四字比仍何时候都显得铿锵有力,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必会肩负,同心协力为夺取抗疫斗争的胜利作贡献,努力做好抗击疫情的“守护者”、“修行者”和“识途者”。

若是你问我,面对这场疫情,我能做些什么?在家中的我们虽然我无法冲到战“疫”一线,但至少可以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明医理,面对网络上的信息,我们更要做到知者言其所知,不知者不信谣、不传谣,用自己的力量为时代发声,用文字记录身边的战“疫”故事,书写下中华儿女在复兴之路上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些,就是平凡的我们为祖国做的最大贡献。

17年前,我们能战胜非典,今天,我们也同样能赢!就像湖南湖北电台主持人为疫情而写的《守望汉江》里所唱的:再长的夜会看得到,黎明的曙光。

希望你在风雪抱薪中,也能平安顺遂,有着英雄历史的武汉城市,你会好起来的。喜欢的很多,但想要的很少,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健康的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必胜信念,夺取抗击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让我们等待云开雾散樱花开,等待春天如期归来。

武汉重启一周年感想心得

在中国武汉封城防控措施解禁一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民健康覆盖及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事务的助理总干事任明辉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解封”是新冠大流行防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历史性事件,给世界最终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

经过76天艰苦卓绝的战“疫”,武汉市于2020年4月8日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任明辉指出:“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分析表明,武汉的封城防控措施结合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一些人员、交通限制措施,包括自我隔离,减少了新冠病毒在中国的持续传播,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遏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明辉指出,随着疫情蔓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印度等很多国家也陆续采取了类似的封城措施。“甚至在当前,一些疫情出现反复的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采取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封城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持续蔓延。”

任明辉说,武汉封城措施不仅仅是限制人员进出,还包括建立方舱临时医院、加强社区检测、对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居家隔离、保持间距、戴口罩、洗手等一揽子防护措施。

他强调:“武汉的解禁不仅是中国新冠防控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为全球的新冠防控带来了希望,说明面对这一罕见的、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新发传染病暴发,采取封城等一揽子严格防控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这已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和实施中得到验证”。

年武汉重启一周年心得感悟

今天是武汉重启一周年,我们一起走进武汉,我将带着你重走武汉,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

首先,说起武汉,我们会想到烟波浩渺的长江。“90后”对于武汉的原始记忆大概就是199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洪水。当时只有八岁的我,记得电视里满满的都是水,就好像要溢出来一样,这水有暴雨、有洪水,还有长江两岸受灾民众的泪水。

但是人民解放军来了,就和现在的抢险救灾一样,他们扛起沙袋奋勇抢救堤坝,守护了武汉这座城市。在学校,我和我的同学也为武汉捐出了我身上全部的零花钱,所有的中国人都希望武汉好好的。

武汉一直都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她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她曾书写出浪漫的篇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她曾用鲜血发出屈辱的悲鸣——签订不平等条约,汉口成为洋人的租界;她也曾谱写出英雄的篇章——武昌首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武汉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并开启了另一个新时代。

武汉的历史丰富,武汉的景色同样迷人。我们可以到珞珈山欣赏灿烂的樱花,我们可以到户部巷大吃江城的烤猪蹄,我们可以在昙华林聆聆听老街巷里的叫卖声,我们可以在胭脂巷凝视匆匆来往的行迹。长江两岸,武汉三镇,初来这儿的朋友一定觉得武汉很大、很远,一不小心就迷失了方向。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被新冠疫情所侵扰。当所有人陷入恐惧,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果断选择了自我封闭隔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千万级别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只要山河无恙,武汉人民便无怨无悔,他们收起眼泪,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经历了自1998年大洪水之后最难熬的七十六天,灿烂的樱花无人欣赏,馋嘴的周黑鸭不再美味,忙碌的光谷成了一座无人光顾的空谷。但正是因为武汉封城这一无比艰难的决定,中国新冠疫情感染少了96%,这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汉的牺牲、武汉的荣耀在其历史上必定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会被世人铭记。我们都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那些感染病毒离世的人们,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那些夙夜在公、无法休息的社区工作者,那些穿梭于医院和社区之间的生命摆渡人,他们书写了武汉的伟大,成就了武汉的辉煌。在这里,我们向武汉和武汉的人民表达由衷的敬意!

我们都记得,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余天内拔地而起;我们都记得,方舱医院内跳起欢乐的广场舞。我想它们会成为新的丰碑,以此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纪念曾经的伤痛。经历了1800多个小时的别离之后,武汉重启,在4月8日的凌晨我们再次与她相遇。

我相信武汉一定能再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我相信九省通衢的武汉可以再次人潮汹涌,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战疫最后的胜利。所以,这次小星我带你漫游武汉,希望你们能感受她不一样的魅力!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长夜终去、黎明将至。武汉伢热情大方,当你到来,他们一定会好好款待你。说了这么多,您一定迫不及待,那就赶紧行动,来和小星吃一碗热干面吧!

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武汉重启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四月,樱花盛开。荆楚大地,春意在望。翘首以盼,封城76天的武汉于4月8日零时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紧闭了两个多月的城门重新敞开,人们踏上春天的列车外出务工。早些时候,滞留他乡的武汉人也得以返汉。人员流动往来,九省通衢重现活力。

万众期待,沉睡多日的江城终于苏醒。封闭的小区有序开放,市内交通逐渐恢复,商场开门迎客,武汉伢“过早”也能吃上一碗想念已久的热干面……昔日落寞冷清的大街小巷如今重见人间烟火。

1月23日,武汉封城,离汉通道关闭,这是为了阻止新冠疫情向全国蔓延。如今,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武汉“解封”,14亿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心愿终于达成。其中滋味,各有体会。

封城后的76天,是武汉乃至全国关门战“疫”的76天,是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76天。这段时光写满了我们共有的经历与情感,这一切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在抗“疫”时期的集体记忆。这些日子值得我们铭记与思考。

76天里,武汉打了一场硬仗。疫情迅猛,武汉保卫战全面打响。全民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减少交叉感染,900多万武汉人留守家中,用乐观与坚韧对抗病毒。另一边,为救死扶伤,驰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医疗物资从五湖四海捐向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火速建成,方舱医院改变了“一床难求”的局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体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力量,展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也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76天里,武汉历经生死。新冠疫情夺去了这座城市的"两千多条鲜活生命。他们有的是患者,有的是医生、护士,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社区工作者……每一个逝去的同胞背后,都有一个遭受重创的家庭。这是令人痛心的悲剧。刚过去的清明节,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也要以史为鉴前行。这样才能告慰英灵,才能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下去。

76天里,武汉浴火重生。两个多月间,经过武汉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与巨大付出,武汉主战场的疫情经历了暴发、缓和、遏制的变化,日新增确诊病例曲线从上升转为下降,直至为0,治愈出院人数逐渐增多,4月6日首次无新增死亡病例。疫情基本得到遏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援汉医疗队陆续撤退。这座曾遭受重创的城市正在舒展。这让人们再次看到,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依水而生的它会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一般,生生不息。所有为之奋战的人都该被致敬、被铭记,是他们给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走出黑夜的信心。

如今,武汉“解封”,生活与生产逐渐恢复,但这不是最终的胜利日。目前,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全球疫情又在加速蔓延。我们不能松懈防疫,要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同时严防严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这个冬天太过漫长,这个春天来之不易。眼下盛开的樱花正给武汉带来春的气息。愿这座重生的城市如同樱花之花语:充满生命与希望,绚丽而幸福。

武汉重启一周年感想心得

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整整一年过去了。

那些疫情时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那些身处绝境、经历过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险、百般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低潮,最终挺过来的普通武汉人。

如今已经一年过去,当我们再次见到汪勇时,他依然忙到停不下来,处理工作,组织志愿活动,帮忙解决各种问题......将更多的热血投入平凡的生活中。

同事们陆续下班离去,寂静的办公室里,当甘如意再次讲起那次不一样的“冒险”,讲述得知疫情严重时想要回武汉的焦急,一个人在318国道上冒着冬雨、忍着膝盖的疼痛骑行,讲述自己一路上搭过献血车、骑过共享单车、徒步过,最后终于到达岗位......言语有些磕绊,有时会陷入长长的沉思,却依然让人无比震撼和感动。

相比于自己在家待着的时候,内心惶恐不安;回到单位之后,做着自己的检验工作,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坦然,更加有信心。

4月8日武汉“解封”后,是我在回医院之后第一次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爸妈都平安,他们也看到我平安,觉得当初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一点不考虑过程,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好的。

为他们买过笔记本,捐过微薄的钱,现在每次回去我都会去看他们,写一些励志的话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争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武汉重启一周年心得体会

微笑就如同在孤寂的心灵中洒下一缕微弱的阳光,但这让人有了安全感与信心,今天中国终于微笑——武汉重启一周年了!

2020年,一个注定与众不同的年里,新型冠状病毒随着新年的钟声侵入了中国武汉市。原本热闹的大街上寂静了下来,喜气洋洋的春节瞬间安静了,大家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隔离不隔爱”,在关键时刻,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援鄂的白衣天使们却冲在我们面前的,为了国家人民的安全,都在尽自己该有的责任,在请战书下签上了自己最闪耀的名字后,奔赴一线。

钟南山爷爷,去年84岁。高龄的他,原本应当享受天伦之乐时,却在疫情打响第一炮时,提醒人们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千万不能去武汉,可是他自己却立刻搭上了通往武汉的列车,义无反顾的去了。他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为科学家,还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军师;刘志明叔叔,身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他带着自己的职责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奋斗在一线,与病魔战斗着,却不幸被感染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了;胡明叔叔,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的一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因接到一个电话知道了自己好同事好兄弟,因为连续好几天在救治患者而不幸被感染泣不成声,他说:“同事倒下了,病人还要继续救。”便回病房工作去了。

终于在你们逆者们不懈的努力下,武汉重启了。钟南山爷爷摘下口罩,朝着电视机前的人们微笑了一下,也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弧度,十几亿的人民安心了,疫情已经“决定性”的被人类打败了。是的,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一定会将冬日里寒风刺骨时来的恶魔打败的。逆行者们也井然有序的从武汉回来了。大街上热气腾腾,人们笑啊逛啊别提有多开心,但是这开心的背后是来自多少人的付出与牺牲是我们看不到的,我们应给永远怀念他们!

等疫情过后,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曾经充满了人情味的战场,然后再去吃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吧!

武汉重启一周年感想心得

2月27日上午,武汉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15个项目、3305.4亿元投资额,创下武汉单次集中开工之最。

3月,112个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达3462亿元,创下武汉历年来单场招商活动之最。

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武汉经济重燃引擎,开足马力提档加速。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去年一季度,武汉gdp断崖式下跌40.5%,仅有2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保持运转,不足全市10%。

“我相信,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激励着湖北、武汉广大干部群众。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按下“重启”键的武汉,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全力打响经济保卫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

400多家国内外500强企业来汉考察洽谈,2020年,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9300亿元、增长6.7%,抗疫主战场成为企业的投资热土。

多个国家级盛会高频落地,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汉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引武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京东方10.5代线、华星光电t4、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2020年,央企与我省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72个,投资总额4636亿元。

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武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全年减税降费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仅用1个多月,武汉实现全市1万多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132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

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全面加快恢复,武汉以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史无前例的疫情,倒逼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武汉抢先布局,引来华为长江鲲鹏、小米总部二期、浪潮华中总部、华为ai算力中心等相继落户。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已近万亿。

疫情同样催生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武汉持续发力,迈瑞医疗“全球第二总部”、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等先后开建,推动大健康产业迈向万亿级。

全球首个超高通量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等一批科技成果诞生,武汉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

一条“v型”反转曲线,为这份努力写下注解。在3月见底后,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逐月逆势反弹,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重返全国城市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