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的论文(专业14篇)

时间:2024-02-15 12:46:07 作者:紫薇儿 毕业论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拓宽思维,培养创造力,增加写作的灵感和想象力。此处附上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写作的新启示和新思路。

当代高校法律教育的新视角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员工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幸福感,幸福管理给我们以新的视角。文章阐述了幸福管理的含义、影响因素和管理要点,并尝试地把它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来。

论文关键词:幸福管理,高校图书馆,组织支持,管理。

幸福管理理论是当前管理学界正在兴起的、基于幸福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研究课题。该理论把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作为管理的核心,改变过去管理上仅注重“有形”方面的管理,如制度、机器设备等,轻视“无形”方面的管理,如组织文化、精神心灵等,结果导致员工责任感不强,工作懈怠、心理疲倦,缺乏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归属感。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员工作认同度低,不思进取,降低了读者服务水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幸福管理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幸福管理的含义。

幸福管理,通俗的讲,就是让员工感到幸福快乐的管理方式,其本质是让员工从工作中感到幸福。幸福管理,是管理者通过激励等手段培育和维护员工的积极心理,并建立或协调组织资源来帮助员工获得工作幸福感,实现工作与生活、管理与人性的一体融合。因此,幸福管理是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最佳理念和方法。

二、影响幸福感因素。

(一)个人动机。brunstein()认为,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幸福感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幸福感。

(二)外部环境与工作内容。西方行为科学实验表明,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团结互助的工作(人际)关系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丰富新鲜的工作内容带来的适量新信息刺激,能使员工保持心理的新鲜感,避免了枯燥乏味消极情绪的出现。

(三)组织支持。组织支持是指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员工提供业务学习培训、职位升迁的机会和心理帮助(特别是职业韧性教育)、任务指导等方式(手段)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和拥有健康心理,鼓励员工对工作投人更多的认知和情绪资源,使其感到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幸福管理的要点。

(一)工作动机教育。

z理论认为,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这就说明,与个人动机不一致的目标即使实现也不能增加幸福感。由此可见,工作动机是一个价值维度,影响员工对工作的认知水平和努力水平。因此,管理者通过教育、管理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动机,对工作本身形成较高的价值判断,增加工作热情和幸福感。

(二)组织环境建设,特别注重软环境建设。

通常,组织环境分为硬环境(办公设备等)和软环境(如团队精神、领导风格等)。双因素理论认为,硬环境是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保健因素;软环境则是员工持久保持工作效率和工作幸福感的激励因素。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员工价值观教育,培育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等内在因素,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

(三)组织支持。

首先,心理支持,特别是职业韧性培养。深圳富士康“员工连续跳”事件说明员工心理支持,特别是职业韧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烈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造成了一些员工心理低迷和工作倦怠,甚至产生厌世情绪。职业韧性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于通过应对和解决不利因素和困难的`过程,让人们获得长久的力量、耐力和抵抗力。

其次,业务培训和再学习。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观念,认为组织的发展实质是的人的发展。因此,组织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业务知识的再学习,使其适应新知识、新技术环境,强化组织再造,维持组织竞争力。

第三,任务支持和职位升迁。任务支持指管理者布置任务时,给员工提供详细任务信息,如复杂程度、任务环境等,并通过指导使其更好地控制这些因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并圆满完成任务。职位升迁,升迁是授权、授责,意味着上级给予给大的厚望。职位升迁既是培养人才有效途径,也是对员工较高层次的激励,是员工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

四、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一)强化图书馆职业教育。

首先,入馆工作动机教育,端正工作动机。明确高校图书馆人所肩负的责任,增强工作自觉性、使命感、神圣感。第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教育图书馆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前提必须是服务社会、贡献组织。图书馆就是要满足高校师生的不通层次和内容的信息知识需求。第三,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教育,面向于未来,着眼于现在。

(二)重视图书馆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图书馆一些优秀精神的集合体,它渗透在每一个图书馆人的头脑里,并作为自己的图书馆行为准则。

(1)员工参与精神。改变科层领导方法,赋予馆员工作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积极引导和鼓励馆员为图书馆发展出谋划策,共商“馆”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参与形式有分享决策权、代表参与、信息沟通等。

(2)学习精神。只有学习型高校图书馆才能应对当今信息网络社会的挑战。因此,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服务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打造学习型图书馆有三层含义,一是一般馆员的终身学习;二是包括图书馆领导者、管理者在内的全员学习;三是全过程的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图书馆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实现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4)健康团队文化。建立高校图书馆健康的团队文化关键是建立图书馆团队(部门)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分工不分家”团队关系和“朋友式”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此外,图书馆领导要有开明民主的管理风格,从上至下努力打造透明和谐的工作环境,清除“办公室政治”。

(三)重视组织支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1)业务支持。这点高校馆都在做。补充两点:第一,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要持续,不搞突击,主动不等待。第二,对象要广,改变部分高校馆仅重视骨干馆员培训和学习的做法,做到全员学习,共同进步,整体提高服务水平。

另外,坚持岗位轮换,让馆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了解、掌握各岗位的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全局意识,成为具备多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辅助能力教育。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读者价值观多元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强对馆员(特别是老年馆员)计算机、信息检索、读者心理学和人际沟通学等内容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水平和育人水平。

(3)职业韧性培养。职业韧性就是帮助员工如何面对工作逆境,从逆境中恢复并反弹。管理者引导和建立图书馆和谐互爱的工作氛围;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并促进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帮助其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加强员工的世界观教育等方面来着手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韧性。

(4)任务支持。图书馆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要对馆员进行工作方案的磋商和指导,交流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指导馆员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办事观念,提高自我效能,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在管理中,这也一种事前控制的手段,有助于馆员(特别是青年馆员)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幸福管理理论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对其运用也在不断摸索和前进,但相信在幸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图书馆管理会迎来一个新的契机和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陈方正邵莹莹.对民生幸福经济与幸福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5):77。

现代教育的论文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公平、诚实、信任、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本着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步伐,共同促进教育事业,为广大学校提供优秀的软件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宗旨,就乙方作为甲方正式授权的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的代理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授权区域和销售任务。

1、甲方授权乙方为长沙市金思维科技有限公司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地区的(普通代理/核心代理/总代理)。

2、乙方全年的销售任务为_____万元。

3、乙方首次提货金额不能少于_____万元。

二、代理期限。

甲方授权乙方的代理期限为壹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如双方对合作满意,可于本合同到期前三个月,协商继续合作事宜。经协商,双方同意继续合作时,必须另行签定代理合同,另行签定合同时本合同自动失效。

三、销售方式和价格。

1、乙方在代理期限内按照本合同规定的价格体系可以以批发或零售的方式销售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

2、乙方的提货折扣为______折。

3、乙方每季度提货金额不得低于_____万元,否则按降级处理。

四、累计返点办法。

1、乙方累计提货金额到万元时,甲方将差额返还给乙方,使乙方以前的整体提货折扣变为_____折,乙方以后提货也可享受此折扣。

2、乙方累计提货款额达到万元时,甲方将差额返还给乙方,使乙方以前的整体提货折扣变为_____折,乙方以后提货也可享受此折扣。

3、乙方累计提货款额达到______万元时,甲方将差额返还给乙方,使乙方以前的整体提货折扣变为_____折,乙方以后提货也可享受此折扣。

4、累计返点金额在乙方下一次进货时从货款中扣除。

5、乙方每次提货金额不得少于______万元,否则将不能按目前级别代理提货折扣计算,只能按下一级别代理提货折扣计算。

五、市场支持和奖励。

1、甲方将给予乙方按提货累计金额的%的市场费用,以作为对代理商开拓当地市场的支持。乙方做市场活动或广告之前须将市场方案报甲方备案,事后凭发票的复印件和广告的原件到甲方报销,甲方以产品形式兑现。乙方不做广告或市场活动则不能享受甲方市场支持费用。

2、若乙方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甲方将给予乙方按提货累计金额的%的年终奖励。甲方将于每年____月进行年终结算,并将年终奖励以产品形式兑现。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乙方每年提供对乙方销售和技术人员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与培训地点由甲方统一安排。若甲方安排全国统一的集中培训,则甲方负责乙方人员(不超过2名)在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该费用从下次货款中扣除。

2、以上政策只针对核心代理和总代理,普通代理不享受此项权利。

3、甲方为乙方及时提供最新的产品培训教材。

4、甲方为乙方提供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相关宣传资料。原则上金思维按提货套数给代理商配备演示光盘和配套彩页。若有重大活动需要此方面的支持,乙方需打报告申请额外支持。

5、甲方有义务就乙方提出的技术问题通过电话、传真、e-mail等方式进行指导、解答。

6、甲方协助乙方在当地进行市场宣传和产品形象的树立。

5、甲方负责按时备货、验货、向乙方发货,并确保产品的完整性和完好性,对确属质量问题的货物进行免费更换。

6、乙方作出有损于甲方利益的侵犯及盗版行为时,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依法追究乙方的责任。

7、甲方认证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经综合考核后,若考核不合格,则金思维科技公司将与代理商进行充分沟通,并帮助代理商进行改进;若乙方一直没有改进,甲方保留对乙方降级的权利。

8、甲方软件价格变动应提前15天通知乙方。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协议要求及时向甲方支付货款,完成本协议的经营指标。

2、积极拓展当地市场,做到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的销售覆盖其所辖的地区,积极发展下一级经销商。

3、乙方严格按照甲方规定的价格销售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不得降价或提价销售(零售价不得低于88折/套,展会价格不得低于85折/套,批发价不得低于______折/套)。如违反上述价格体系,将对代理处以罚款直至取消其代理资格。

4、协助甲方在当地进行市场宣传和产品形象的树立。

5、全面负责当地用户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工作,包括甲乙双方发展的用户。

6、积极协助甲方软件升级,积极提供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7、乙方有责任搜集甲方产品在当地盗版的有关信息,提供有效线索,协助甲方打击盗版活动。

8、乙方应及时提供最终用户名单,使甲方在乙方的配合下及时能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八、订货、结算与退货:

1、乙方须提前三天向甲方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发货请求。

2、甲方将在收到乙方的正式订单和电汇底单传真件后对乙方发货。

3、乙方如未能按时付款,以每天订单货款的2‰罚金进行处罚。

九、供货及运输方式:

1、甲方最迟在收到乙方订单的5个工作日内发货。

2、运输方式为乙方到甲方直接提货或采用邮寄方式,费用由乙方支付。

十、保密条款。

金思维图书系列软件产品的程序和相关文档以及甲方的销售计划、价格政策和市场策略均为甲方有价值的商业秘密,乙方保证不泄露这些商业秘密,也不为本合同规定以外的目的而使用这些秘密。

乙方提供给甲方的有关产品、市场的文件均为乙方有价值的商业秘密,甲方保证不泄露乙方的商业秘密,也不为本合同规定以外的目的而使用这些秘密。

双方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有关制度,以保证职员不泄密。一旦发现对方的商业秘密有泄露的迹象,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并尽可能地采取救济措施,使损失最小。

在本合同终止时,双方应向对方交还(或销毁)对方有关的全部资料及其备份并继续负有保密的义务,直到对方将其公开为止。

十一、违约处理。

如果一方违反本合同的任何条款,另一方在此后任何时间可以向违约方提出书面通知,违约方应在____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并采取补救措施,如果该通知发出____日内违约方不予答复或没有补救措施,非违约方可以终止本合同的执行,并依法要求损害赔偿。

十二、争议处理。

1、对于执行本合同发生的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

2、如果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则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3、在争议处理过程中,除正在协商或仲裁的部分外,协议的其他部分应继续执行。

十三、条款的完整性。

甲、乙双方均承认,已阅读过本合同,并同意:本合同为双方关于代理合作事宜的所有合同和约定的全部记载,并已取代以前所有的口头的或书面的约定、意向书与建议。未经双方书面修订,不得对本合同加以变更。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现代教育的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1年历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教育改革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也已进行了15年,其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初见成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不少素质型人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今社会尚存的各种与教育息息相关问题:

4、不少80、90后青年,思想浮躁,缺乏斗志,不愿付出只求收获,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偏离实际。

如何针对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进行教育改革,如何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如何矫正身系祖国未来的下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解决的思路。

4、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应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内容,同时建立起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论文

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些跟不上趟.目前,社会道德风尚并不理想,一些青少年道德水准偏低.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被捧着护着、娇生惯养;在学校,一头扎在学习上,许多中小学校只重文化教学,不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更有的`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对学生影响不好.即使学校设有政治教育课,也大都流于形式,只讲些空洞的政治口号,搞一些冗长难记的条条框框.

作者:方明作者单位:北京市政协刊名:北京观察英文刊名:beijingobservation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论文

(一)实践环节和行为养成教育薄弱在我国高校,实践环节一直相对较弱,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脱离问题突出。抽象、枯燥、空洞理论“灌输”的结果往往是,许多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存在知、信、行分离的倾向,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日常生活行为却令人失望。教育是一种导向,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是导向,不注重实践环节和行为养成的弊端自然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制度脱节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于劝导,随意性很大,没能做到真正拿规章制度约束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教育,人们对这一点往往认识得不够。比如,学生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拖欠银行贷款等问题,既是思想教育问题,更是管理问题。”高校应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通过管理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三)缺乏多层次、交叉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绝大部分高校长期以来将学生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并交由学生工作处管理,具体到一线是由专职辅导员负责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存在缺陷。首先,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由专门部门和专职辅导员负责,造成了其他教育工作者漠不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单一的现象,过大的工作量与保障机制不健全,使专门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疲于应付,只能担任“救火队”、“消防员”的角色,这使得原本对人的`全面教养、对人的灵魂起着整体作用的教育变成了某一课程的任务,某一本教材的任务,某一些教师的任务,某一机构的任务,变成了在一个集中时段里进行的事情。其次,忽视了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校内抓得紧,校外抓得松,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一家的事情,而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是重要场所,社会是大课堂,这三者应当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实。

二、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要正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实际困难,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反映强烈的学习、生活等现实问题,并给予合理解决,否则势必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及社会的看法,甚至会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善于引导和帮助他们从政策、法律上寻找解决办法。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际问题,正确认识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解决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活动。当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共同问题时,思想问题往往比较集中,及时抓住针对性强的热点问题,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学生参与热情高,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是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决定了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在实践中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特定时期思想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当这一方法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时,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率先垂范,寓情于理,以诚恳感动人,以行动说服人。同时,面对新的形势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吸收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通过社交网络等学生乐于接受、新颖的信息传播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舆论阵地,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工作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机制,建立辅导员多样发展的出口机制和有序的流动机制。从本职工作和队伍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使整体科学发展,个体有序流动,以确保辅导员队伍既相对稳定又合理流动。同时,辅导员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高校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深入挖掘和发挥各项工作的育人职能,让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良性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做到真正的全员育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论文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必然有一定的功能。军队院校首先是大学,但就其职业指向而言,其功能性更加明显。但是,功能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谓功能,就是实现其价值。如果大学在教育的过程中,实际贯彻功能优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是否有用为目的,就会掩盖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违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培养的过程,只见“才”,不见“人”,只有职业,没有素养,只有知识,没有思想,只有体魄,没有精神,只空谈理论,不注重积淀与实践,都是错误的。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世界范围内的几场局部战争所展现的现代作战模式变化,对于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许不是更高)。军队院校提出了许多关于研究生教育要面向任职岗位,满足作战需求等诸多提法,致使军队院校的高等教育在提法上更加倾向于“职业化”,在实践中也做了许多探索,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单位或者部门真正进行相关的系统化、体系化论证、实践。在职业、专业教育面前,通识教育的比重还要保留多少,与职业化教育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军队工科院校如何保持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与特色,这是本文要分析与探讨的主要问题。

1、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职业化教育的主要趋势。

军队院校职业化教育的需求更多来自部队的建设实践。这种需求体现了部队对于院校培养的人才持有保留意见,甚至对院校教育有所疑问。部队构成的三个简单要素无非三个:人、武器装备、环境。军队工科院校职业化教育的趋势中也存在一个重要的风险,那就是过分强调职业化、专业化教育,而忽略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涵,造成更多的通识教育内容被军政素质等内容的反复增添所取代,更多立足学员长远发展而开展的远景培养计划与方案被那些“急功近利”的内容所取代,还有更多的培养时间用在了部队实习、代职锻炼上。

2、通识教育对于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而言,研究生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类课程,不是某种特殊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的精义和价值在于以人为本,激发人的主体性,培育人的创造性,促进各类知识的整合。在军队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的贯彻与执行必须依赖院校与军队用人单位、院校与社会、院校内部各个部门、教员与学员间的互动、协调及协作,其内容既是指贯通古今中外、融合科技与人文,而且包含了知识与实践统一、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通识教育的落实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既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规章制度,又与研究生学员的校园生活紧密相连,一直延续到学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出于培养学员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通识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多种知识,而是一项全方位、全维、全过程、重视独立自主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往往会有人把职业化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简单地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在我们所处这个时代,职业化教育的迅速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其局限性暴露的也非常明显。军队工科院校作为职业特征明显甚至专业特征明显的大学,应当极力促进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良性互补、有机整合、融会贯通。首先,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强化系统的职业化训练。其次,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做强职业化教育。再者,在加强职业化教育的同时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互补,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4、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定位浅议。

信息透明的时代,舆论导向往往对实践探索是一种牵引。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作战模式等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近年来,关于信息化作战的提法充斥着整个军事舆论的空间,许多军队工科院校也加入到了这个空间之中。军队工科院校绝大部分都与装备密切相关。对于武器装备来说,信息化或许更像“贴花”,是提升层次的一种重要修饰,但装备本身的技术水平与性能提高显得更加重要,更加先进的机械化是所谓“信息化”存在和提高的根本。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于装备技术、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以前更高,要求军队工科院校保持特色,创新发展,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提供强大的知识、技术支撑。因此,军队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定位还是应当强调传统的特色与优势,将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支撑方面。

5、讨论。

前些年,全国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学校包括大学都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包装,而后就开始声称自己也在开展素质教育了。现在的职业化教育也是如此,为了第一任职的需要,为了岗位的需要,往往会忽略对于人才潜力的培养,忘却教育的真正内涵与功能,只是为满足一时短暂的需要,大有为了一颗树木放弃一片森林的遗憾。军队工科院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应当以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重点培养为主要基础,结合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方向,搞好“复合发展”。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毕竟并不是所有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都留在了军队,至少目前不是,而大部分人最终要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也显示出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6、结语。

毫无疑问,与军队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似乎处于次要地位。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通识教育对于大学而言是更加重要的,是大学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思维的重要基础,有这样一个基础,教育才称得上是主体教育,才是适应时代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但并不是说,职业化教育在军队工科院校无足轻重。在这个国际争端频频出现、战争威胁日趋明显的时代里,职业、专业教育对于军队院校较以往更加重要。在发展职业、专业教育的同时,通识教育仍然不失为其重要基础,二者间并无矛盾。只是需要者与管理者来充分考虑和研究,认真权衡和引导,确保通识教育和职业化教育在军队工科院校协调发展。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通识教育在国内再度受到重视,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践探索。

通识教育一词是从英文“generaleducation”翻译过来的。最先由美国9所常春藤盟校提出,初时称为“博雅教育”,以修习七艺(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及博雅艺术为主要学科,主要用来培养律师和教师。其后,哈佛大学在此基础上,新增了语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学科,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应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假如说高等教育是一个人,那么通识教育就是人的血液,专业教育则是人的骨骼,通识教育应流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筋脉,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合理的营养和正确的指引。

一、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课程的概念。

2.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见表二)。

3.国内外通识教育发展。

国内外著名学府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进理念,并不断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以下参照一些中外著名大学本科教育具体的课程方案,形成一种对照,以供探讨深思。

(1)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与核心课程计划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共分为7大类、10个领域,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历史研究b、文学与艺术a、文学与艺术b、文学与艺术c、伦理思辨、定量分析、科学a、科学b、社会分析等。以上核心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学的第一、第二年级进行,从所列举的课程来看,哈佛的核心课程在内容上可谓分布广泛,可以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由古至今、科学人文、无所不及来形容和描述,其中除定量分析与科学两大类外,其他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出哈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第一,无论学生的主修专业为理还是为文,所有学生都必须拥有横跨文理两大领域的知识基础,比如主修越是看似与科学毫无关系的古典文学专业、历史、人类学等专业,越要求把科学课程作为必修,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哈佛关于人的培养与教育的基本宗旨,即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创新的能力。第二,所设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每一个领域包容大量的具体课程,甚至其内容仅涉及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历史片断,供学生自由选择。显然,在此,我们可以领悟到哈佛刚性的核心课程计划之中又极为明显的柔性或者弹性特点,因而,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体现了普通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第三,课程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泛,尽管我们很难断定具体某门课程是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但就课程整体分布结构和框架而言,它无疑包容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明,因而,核心课程计划有着强烈的国际化色彩。

(2)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是在亚洲地区较早地对通识教育的价值有基本的认识和肯定的学府,自1986年开始,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除书院通识课程占6学分外,其余12学分便属于由新设立的通识教育主任所统筹的全校通识课程。统一课程共划分为7个不同知识范围,包括逻辑思考与定量技巧、中国文明、其它文明、电子计算机学、艺术与人生、自然科学与医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在通识教育的推展上,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通识教育部,将通识教育确定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从秋季开始,贯穿着通识教育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新的课程方案,秋季招生开始,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分专业,进校后一律学习共同的课程。复旦大学也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大幅度调整。

二、通识教育现状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认识上的误区。

(1)在强调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今天,大学面对功利化的巨大挑战,本科教育落入了“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陷阱,通识课程只是本科生主要课程以外的附加课,是额外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最多是锦上添花的,这些课程大多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往往成为学生混学分的课程,或最多增加点课外兴趣的课程。

(2)在观念上,未能强调本科通识教育独立的育人意义,更多地以研究生教育的理念来支撑本科教育改革,通识教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准备阶段。这样的指导思想恐怕仍是以往“专业主义”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延续,没有真正把大学本科教育阶段视为具有独立的目的和目标。

2.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分配方面的问题以公布的《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为例。在此计划中,四年制的大学本科生,平均修习学分总数为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均约为57学分,占总学分的36%。而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通识必修课程平均为41学分,约占通识教育课程总数的7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16学分,约占通识教育课程总数的28%,由于学校规定要求文科学生需选修4学分的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系列课程,理科学生需选修4学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系列科学,其他学分可以用专业选修课程抵充,加之学校课程资源因素,学生修读选择自主权不大。

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1)开课门数虽多,但整体规划不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通识教育选修课总门数较多,但学科分布领域不尽合理(如语言、人文与艺术所占比例超过50%,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偏少),课程类别的划分比较随意和笼统;2)由于教学计划中各种课程学分要求,因此学生所能选课程很有限,对学生宽口径人才培养意义不大。

(2)从课程内容上看,概论加通史,学生学一点概论、原理、通论、导论、通史、专史,而这些是专家们嚼过的馍,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力的人才。

(3)课程多数照搬各学院专业基础课,不能很好地反映通识教育的要义,也没有反映出时代的要求。

(4)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来看,学校对学院教师开课支持力度不强,进而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仅限于学生评教,没有严格的淘汰机制,因此课程开课的质量不高。

三、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面对着“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新形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创造新形象、探索新体制。

1.提高思想认识。

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善于吸取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过去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教学计划的修订,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门立项研究,从校长、院长和系主任到教师层面,充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作用的认识,提高大学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2.加强组织管理。

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必须从组织管理上得到保证。学校成立了校教学委员会领导下的本科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规划全校本科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指导本科教学课程质量评估,审议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调整等等。

3.建设师资队伍。

实施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能够胜任大学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高起点建设和对现有通识选修课程的梳理、调整和改造,利用五年时间,力争建设50门左右在国内具有良好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讲授是有一定难度的,非一流的教师讲授难以达到其效果。学校对建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给予2-3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从9月起,对担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任务教师的授课酬金补贴按每节课人民币100元的标准支付,通过政策支持,让一流的教师担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讲授,因此,选择好教授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是通识教育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

4.改进教学方法。

要保证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精讲,着重讲基本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但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深度,不能过于肤浅、流于形式,追求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该课程体系的高质量。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开展教学辅导。

5.提供经费支持。

要使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学校划拨专项经费120万元资助学校通识课程的建设,要出版一批优秀的通识课程教材;要给予优秀的通识课程教师以特别的教学奖励;还要为通识教育师资的培训提供足够的经费。

[参考文献]。

[1]冯惠敏著.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张寿松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翻开历史的画卷,昔日一个个辉煌的王朝已然覆灭,曾经鲜艳的罗织襦裙已没入黄土。唯有《诗经》,穿过茫茫的历史长流,留下袅袅余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远处的绿洲之上,雎鸠鸟不停地鸣叫,河边有位采摘荇菜的姑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叫的君子日夜追求,日夜思念,辗转反侧。这首古老的恋歌,带着遥远的爱恋,直击人的心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作白霜,我心爱的人儿,在青葱的朦胧中,含情脉脉地笑。她摘一朵花戴在头上,不胜娇羞。我急着见她,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到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仿佛看见一个朴素而精致的女子,勇敢的表明自己的心意,美目流转,言语铿锵;“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谁家娇羞的女儿,心思含蓄,在城门前徘徊多时,犹豫不决?“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不变的誓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几千年的光华流转,也只有《诗经》能写出这样明亮、鲜艳的文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历史尘封的腐朽,没有黄沙漫天的沧桑。却仿佛可见僻静小道,春风十里,桃花烂漫,清新而圣洁。

在诗经中,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历史悲剧,只有朴实的农民,真切的祝福,柔美的爱情,宴饮的欢欣……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高尚的灵魂。数千年的时光,物事皆非,诗经的韵味却没有改变。读诗经,像是吹过一阵清新的风,使心灵明净。从这些柔美的情怀之中,我感受到爱与生活的智慧,和文化沉淀的风华。

当代岩彩画教学解析教育论文

现代岩彩画的主体色系是墨(黑色)、蛤白(白色)、朱砂(红色)、石青(蓝色)、石绿(绿色)、石黄(黄色)等几种颜色为主要用色。这与古代的色彩观有着渊源的流传关系。

《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源于“五行”之说,而古人形成的五色观念“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这是早期色彩与天道自然运动的五行法则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公元三千年左右,皇帝开始以黄色作为单色崇拜,历经禹、汤、周、秦,帝王们从“阴阳五行”说分别崇尚于白、青、黑、赤、黄。“五行”中的色彩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人自发性的哲理,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基本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倾向性的色彩把握。

中国传统的色彩把红、黄、青(绿、蓝)、白、黑五色视为正色。它的原始依据是黑、白之后的单色肯定。中国古代早于文字的太极图,黑白表示阴阳合一。《吕氏春秋·大乐》中记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极之象即无极之象。黑白分明即太一,阳动阴静,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太极中含阴阳(黑白),阴阳生五行(五色)。反过来说,五行归一为阴阳,阴阳归一为太极。这是中国古人自发的理性之中似乎接近指明人类色彩本质的发展规律。

二、现代岩彩画之色彩特征。

现代岩彩画色彩斑斓,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受旧规范约束,融合了东西方绘画样式,尝试着各种新方法是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创作现状。岩彩画蕴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优点,具有强大的色彩优势,同时还有丰富的`肌理效果,甚至光学原理也可以运用到创作中,极大地拓宽了岩彩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内涵,也打开了艺术家的思想。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厚的情感、先进的理念在岩彩画中得以运用、抒发、传达,呈现出更新、更独特的面貌,使艺术家在创作、创新中前进,使得岩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快速发展着。

(一)色彩稚拙的自然性。

《说文》中道:“拙,不巧也。”《广雅》中有“拙,钝也。”拙,指的是不灵巧。而《老子》四十五章中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即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上看,似乎笨拙;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说明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性情。现代岩彩画中的色彩即是如此,其表达方式则是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对各种各样的色彩、材料加以运用,反映材质本质的属性美,画面中透露出原始的、纯粹的自然美,与传统工笔画的三矾五染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工笔画表现出的是细腻、内秀美,而现代岩彩画则是表现画面本身的质朴、粗犷美,流露出作者、材质、画面内涵的真性情。

(二)色彩强烈的装饰性。

现代岩彩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使用纯正色相,与设计色彩有很多相似的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排除自然界中的光源色与环境色之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进行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艺术iij,造,强化的是艺术家的个人感受,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强调色彩调子和画面的整体协调关系,不受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彩限制,创作中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感受去尽情表现,体现出作者慰藉心灵和视觉的愉悦,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如蒋采苹的《鸡冠花》则是运用色彩的装饰效果,表达出岩彩画中的现代理念。

(三)色彩突出的平面性。

现代岩彩画在画面中以颜色为主,通常运用勾线填充的方式或者泼色做底,再进行描绘等。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整个画面的布局中最为常见就是不同色彩之间的叠加组合,这些颜色块面在形状、大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画面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平面性特点。现代岩彩画创作需要作者对色彩有直觉的敏锐感,运用自身的机能性响应,挖掘精神文化深度,通过不断的深入感受和体验,创作出让人感动的作品。其创作并没有固定的表现手法,但是需要不断地完善,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其创作关键之处在于发现与表现,足够的细节感动人,色彩创意打动人,色彩品味打动人,材料质地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理念与现代岩彩画进行恰当的艺术化结合,突出了色彩的平面个性。

(四)画面色调的统一性。

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性即对色彩的整体走势、主色调予以准确把握。在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各个部分在色彩上都极具个性,不注意色彩的统一性,容易产生杂乱无序的感受。所以在色彩方面要选择一种居于支配地位的色彩作为主调色彩,并以此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主色调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给听众一种连贯的、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在创作中,需要运用色彩中相同色相的配色、相似色相的配色、相同纯度的配色等,色彩要求对比统一,保持色彩与色彩之间在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某些共性。将这些存在共性的色彩加以组合配置,通过反复、交替、渐层让众多的色彩通过合理的搭配,形成空间的流动感,产生色彩的调和感,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给人协调统一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岩彩画使用的颜料在传统颜料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打破了传统绘画用色相对单调的局面。在以前颜色种类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研发,使颜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极大增加,为画家作画提供更多的物质资料。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和因素就是对色彩的应用和设置,在创作的过程集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手法,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王雄飞.中国岩彩画材料与表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蒋采苹.名家重彩画技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4]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国学教育在开启智慧、教化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良好人格的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以使他们幼小纯净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形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教师在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真正的践行,导致学生“食而不化”,即单纯为背诵而背诵,不能充分发挥国学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做探究,使学生真正汲取到国学的营养,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有效性;

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等方面发挥实效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国学启蒙教育的起始点和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一遍,然后解释一下,最后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透过文字真正理解语句的内涵,教学内容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国学经典在字面上让人感觉艰深晦涩,但它是对生活的总结,又是反过来指导现实生活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永远是平实朴素的,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诵读记忆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然后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就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不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无知到有知”的体会。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仅仅能使学生达到“知”,而要想使学生把国学经典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受益终生,还需要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使学生动真“情”。为此,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诸如利用班会、队会、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一封家书”、“算一笔养育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举办《论语》、《孝经》等文化讲座等等;精选“三字经”、“古诗”等多首歌曲,精心编排动作,让学生边唱国学边表演;创设“国学剧场”,并制作道具、头饰,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演出,通过组织国学情景表演,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国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校举行的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陶冶了队员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国学思想的理解,真正把握住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和继承阶段,而是要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上,将国学中的美好品德发扬并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宣扬高尚的、鞭挞低俗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送给学生一把衡量道德标准的“尺子”,增强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发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用“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践行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和谐。《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不失为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用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生命涂抹纯正、亮丽的底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既博又雅、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王玫.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浅探[j].山东教育,2008(6).

[2]王文凤.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当代中学生教育

内容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提经典的今天,让国学经典重新散发光芒,重视国学教育,认真对待和尊重传统.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使其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之总和。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价值观在于“和”与“生人”,形成和发展了一个“和而生”的价值体系,包括了个体之间的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国家、社会在内的群体和谐.与我们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此种思维方式对解决当今世界诸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争端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天地境界”的人生追求、以孝悌为本的道德哲学,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有积极意义。今天,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面对着工具理性的扩张和商品意识的泛化,面对着眼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价值迷惘和“自我”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重视国学价值,发展以国学为切入点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当前是很有必要的。

至圣先师孔子最早设立”私学”,整理六经,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课程,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形成了古代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正是这一体系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才能在十七世纪之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同时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但是,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在全盘西化浪潮的影响下,当时教育部颁布废除经学科的命令,从此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诵读传统经典在各级学校教育体制中消失。这是中国教育的巨大损失。国学被抛弃后,出现了道德沦丧、人文精神失落、思想空虚、信仰缺失等严重现象.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发扬民族文化、重振国学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国学存在了几千年,但真正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国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鼎盛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又有“寻根”热,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高潮。当前,我们既需要对围学进行重新反思,又需要不断对其精华进行传承与弘扬而国学的现状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国学经典读物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些名扬四海的童蒙教材也不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崇尚西方的文化和礼仪,对我国古代圣贤先哲的名字及思想十分陌生;语言表达缺乏古风的典雅,变得浅白粗俗。这一系列现象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社会伦理道德滑坡、民族精神家同失落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反思.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觉悟到我们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国学教育,忽视中华文化在建立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是极不相称的。

现代教育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一输,全盘皆输。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人生当怎样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如果重智轻德,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全面,培养出来的人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修养,有欲望无理想,有目标无信仰。目前,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它所提倡的忠、孝、仁、爱等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旨在使人成为一个有良心、有道德、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对围家、民族和社会以及家庭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当然.这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有其时代局限和理论局限,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也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利用。国学教育,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涵养自身德性,提升自身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通过学习国学,必将有助于丰富和提升我们的精神生命,使我们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学会优雅、积极地对待人生,不断地完善自我。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灵感,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自由,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人生问题,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帮助涵养新时代的新道德、新秩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夯下坚固的基础。

关于教育的使命,传统观念认为是传授前人知识,现代教育则认为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受到时代质疑。仅有知识没有能力的人难以与时俱进,满腹经纶不会转化为能力的人无法成就大事。现代教育既要给人以知识,更要给人以能力。现代教育应当赋予学生三个层次的东西:给知识;给方法;给视野。其中视野也是方法,是高层次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这代的学生。他们个性之突出,信息之灵敏,求知欲之旺盛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面对思维活跃、信息多元的大学生,我们将不再是系统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新视角的提者、新问题的发现者和新思维的探索者。

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传统文化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优势。当前我们应当在新的背景下赋予国学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中曾讲到:“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这里的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蕴含的旨意,内化为自身的智慧。这里的“悟”便是一种思维的探索,视野的拓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国学.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人生思考的主张和理念,这些思想对于应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都能提供重要的启迪,乃是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2l世纪的中国人。应当在历史的亘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

当代岩彩画教学解析教育论文

摘要:对于语文学习,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恰当的表达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所以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议题,初中学习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学习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学习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重视起这个问题,学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如何提升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综合技能。为了使得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输出的重要体现。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能力表达方面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

近几年应试教育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上,而疏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方面,对于语文课时和课业的安排也不够充分。这也导致教师在比较短的课时里除了授课不能很好的兼顾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业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的针对性安排,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放在重点。学校和教师的这种应试态度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的长远发展。

(二)学生自身对提高表达能力的认识不足。

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教师和学校所采取的态度,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表达能力的不重视。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技能,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就是由于学生缺乏深入认识,所以对于语言表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有限的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鼓励学生的口语表达。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包括书面表达也包含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好关键的铺垫。口语表达可以在课堂讨论中、问题回答时、精彩辩论时巧妙实现。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孔乙己》,教师可以摈弃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和勇于表达。教师首先可以这样问:“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学生1:《呐喊》学生2:《阿q正传》学生3:《祝福》师:很好!那么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你对鲁迅的作品有什么印象呢?学生1:鲁迅的文章总是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学生2:鲁迅的文章充满了对被压迫群众的诚挚关怀,以及人人应该懂得自尊又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热情呼喊。学生3:鲁迅的文章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这样的引导很流畅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也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注意合理的引导,倾听和鼓励,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者讨论完毕,教师在耐心聆听之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会激励起学生热爱表达勇于表达和敢于表达的热情。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造成学生表达能力低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表达的不如别人好,也可能是不知道怎样合适地说出来造成的,甚至怕自己说错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学生们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不良心理严重制约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树立自信。首先,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和被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针对性地做好分析,进行恰当地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战胜心理困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关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方法。比如,多阅读,学习在阅读中,课文中的,如何更合理的表达,多交流,在交流中给予自己鼓励,使得自己的焦虑的心理得到改善。只有学生克服了不良的心理障碍,才能使表达更加轻松自如。

(三)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形象直观的表达更吸引人,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和观摩一些精彩的演讲类的视频。例如近期很火热的节目《朗读者》《超级演说家》等。通过观看欣赏这类节目,让学生领略了表达的风采和魅力,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紧接着,教师可以安排模仿类的活动任务,以此吸引很多学生踊跃参加。举办辩论赛不失为另外一个有效的策略,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书面表达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开展优秀作文竞赛,优秀作文展评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表达。不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表达,都需要长久的积累。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丰富,是无法实现流畅的、恰当的、优美的表达的。所以阅读是加强学生积累最好的方式,教师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比如说建立读书角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表达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综合能力,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的基础性铺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3]仇春.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路径[j].速读(中旬),2017,(8):111.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

——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这朗朗上口而富有教育深意的三字经,是我最初的国学读本,铸就了我与国学的相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是我上学之后的读本,开启了我对国学懵懂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篇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是我上中学之后的读本,也更让我对国学对经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此,我彻底爱上了国学,喜欢上了经典,并与之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们。

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感情真实的文字,如一泓清明的湖,映出天空最真的模样;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美轮美奂的恰好,那些固定格式的诗词,如一湾美满的月,恰到好处的美;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动人心弦的传诵,千年的距离,无法阻止文化的传递,如一袭柔滑的旗,柔软却不失本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尽管我对国学只是最浅层面的了解,却已知其内涵丰富。在国学这条路上,路过朗朗上口的最初教育读本,走过优美华丽富有感情的古诗词,扫过含义深刻的文言文,最终寻到它的大门。门后,一定是那如月如珠般明亮精致的汉字,拼凑而成的华丽乐章。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愿与国学相望,望世间荣华,睹世间苍凉,系世间沧海。愿我与国学,今后相知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