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项目申报基本情况啊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课题申报书模板

时间:2023-06-01 21:08:52 作者:曹czj 文秘知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课题申报书篇一

一. 大学生课外活动种类的多样化,阅读仍受欢迎吗? 今年 4 月 23 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从中央政府到学术界都 在重视阅读,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传统阅读正在逐渐消失。现在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是“不阅读”。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从 1998 起 10 年内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读者人数一直呈下降曲线、读书时间也呈下降曲线,个人读书常数也在下降。为了强化阅读,许多专家几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设立阅读节,但至今此提议尚未被认定。

二. 大学生阅读书目的丰富多样,哪类书籍最受大学生青睐? 现在的作者、出版商、经销商为了谋取暴利,采取了“自杀式炒作”,使作品在市场化的同时,变得垃圾化、泡沫化,快感浅显、转瞬即逝。要么就更加实用化,流行养生、英文、计算机之类。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于丹讲的论语,读图、漫画、卡通化完成了阅读形式上的转型。而所有跟思想、精神和信仰有关的名著,都遭到了读者的冷淡。这不仅是阅读的失败,更是整体文化的失败。

现在很多中国青少年都成为了某些所谓青春写手的粉丝。郭敬明、韩寒等叛逆独特的文风大行其道。在西方,粉丝并不等于盲从,它是有批判意义的。一旦粉丝觉得偶像退化了、出问题了,他要和偶像理论,他会觉得很痛心。粉丝在西方绝对不是简单的盲从,而在中国社会却成为不需要理由的崇拜。以 2006 年郭敬明与庄羽的抄袭官司为例,郭敬明的粉丝团“郭巴”和“四迷”们还发出过“小四抄也是好的,你也抄一个?”这是对做人底线的挑衅。

三. 阅读的互联网化、电子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什么? 从 1990 年代到现在,无论中国还是国外,民间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专家还是对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提出了尖锐批评。因 为现在“学生最大变化就是不看书,他们要找东西,就到互联网上去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对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持批判态度。进入 21 世纪以后,阅读原典的越来越少,网络以及百家讲坛带来阅读通俗化已经成为阅读的趋势。以前的阅读是受学者的影响,现在的阅读是受传媒的影响。上网、手机书、阅读器 完成了载体的转型。目前的这种阅读,我们只可将之浅阅读,一种跳跃式的阅读,缺乏深层思考和逻辑思维,但它已成 为潮流和趋势。

意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拓展其知识领域。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增加个人文化修养很有必要,多看书势在必行。大学生只有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是师范类的学生,尤其是中文专业的,文学内涵要丰富,才能在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大学校园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

内容:1、调查台州学院大学生课外活动中阅读时间所占比例。

2、调查台州学院大学生喜欢看哪些种类的书籍。

3、调查台州学院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途径。

4、研究台院个专业学生的阅读差异,并分析原因 5、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问题和适当的解决方法。

方法:

1、个案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2、重点调查:是通过对重点样本的调查来大致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数量情况的调查方式。所谓“重点”,是指总体中那些在某一或某些数量指标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或个体。

3、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重点:1.台院学生都有哪些课外活动,阅读占多少比例。

2.台院学生都看哪些书,各类书分别占多少比例。

3、台院学生通过哪种途径阅读,图书馆还是网上阅读。

研究步骤:

一、选题:(9 月 5 日——10 月 1 日)(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二、申报课题(10 月 1 日——10 月中旬)三、开题论证(10 月中——10 月底)四、实施研究(11 月——12 月底)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要收集;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要记录和收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

(2)经常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 五、总结和推广阶段(1 月——)1.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报告或论文; 2.鉴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3.应用和推广阶段 预期目标:1.研究探讨台州学院学生的阅读时间、途径、兴趣、习惯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发现不足之处。

2.研究大学生的阅读倾向 3.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将来有何影响。

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申报书

苏州市文化和旅游科研征集课题申报书

活动申报书模版

科研申报书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课题申报书篇二

;

附件

2015年度陕西高校教改项目申报情况(本科)

序号 项目所在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项目参与人姓名(共4人,按照排序填写) 选题类码 推荐等级(重点/一般) 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钱学森教育思想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森 副主任 罗先觉 李宏荣 王娟 2.4 重点 2 西安交通大学 构建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福利 院长 高宏 李宏荣 王红理 张淳民 2.1 重点 3 西安交通大学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鲍崇高 副主任 郑镁 张健 李换琴 罗爱玲 4.2 重点 4 西安交通大学 以课外实践为推手,提升能源动力学科大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陶文铨 陈磊 冀文涛 李增耀 张剑飞 2.5 重点 5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mooc的扩大电路课程学习者受益面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 罗先觉 邹建龙 赵彦珍 应柏青 杨黎晖 3.9 重点 6 西安交通大学 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技能培养关键阶段的影响因素解析与规范化路径探索 刘昌 副院长 黄燕萍 李雁 柏宏亮 刘华胜 5.3 重点 7 西安交通大学 acca课程群mooc 平台研究与实践 田高良 系主任 张俊瑞 汪方军 欧佩玉 王建玲 3.9 重点 8 西安交通大学 创新设计与3d打印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陈雪峰 机械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金悦 赵卫军 桂亮 曹宏瑞 3.7 重点 9 西安交通大学 面向mooc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研究 梅红 钞秋玲 孟凡蓉 姚秀颖 崔瑞峰 3.9 重点 10 西安交通大学 具有国际视野的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义民 副院长 王红洁 殷咸青 钱军民 孙巧艳 2.6 重点 11 西安交通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个课堂”整体建设研究 燕连福 副院长 王宏波 刘儒 陈建兵 宋希斌 3.7 重点 12 西安交通大学 理工科学生表达与交流课程建设 管晓宏 院长 李凡 孙宏滨 王兆宏 陈希 3.7 重点 13 西北工业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随机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孙浩 系主任 肖华勇 谢潇潇 王亮 周丙常 3.6 重点 14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类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宁方立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王琳 张永红 葛文杰 陈国定 5.2 重点 15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矩阵项目模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吴小华 副院长 皇甫宜耿 向丹 张文生 梁波 2.1 重点 16 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型大学开放式个性化自主型电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周德云 院长 李立欣 包涛 林华杰 周巍 5 重点 17 西北工业大学 美国大学写作中心在我国理工高校本土化模式研究 田建国 院党委书记 赵雪爱 常 秦 谭 键 王均松 5.3 重点 18 西北工业大学 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骞爱荣 副院长 尹大川 卢婷利 靳明亮 胡丽芳 2 重点 19 西北工业大学 以程序设计赛课结合为平台,促进我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刘君瑞 张艳宁 张清江 姜学锋 魏英 6.2 重点 20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杨智春 院长 崔卫民 韩庆 万方义 王海涛 5.2 重点 21 西北工业大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材料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李文亚 副院长 李江 李付国 谢红霞 姚西媛 5.3 重点 22 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工程专业持续改进与量化评估 王军强 工业工程专业负责人 蔡志强 张帅 司书宾 孙树栋 3.1 重点 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分类培养的动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孙超 副院长 姚军虎 陈宏 胡建宏 郭超 2.1 重点 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海华 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 王磊 蔚继承 晁晓菲 孙优优 4.2 重点 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构建多元化有机化学课程群新体系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高要求 王俊儒 副院长 王小平 周乐 裴玉新 张继文 3.6 重点 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创新办学理念强化专业特色提升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改革与实践 房玉林 副院长 张予林 王华 李甲贵 邓亚丽 2.6 重点 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网络的专业评估系统研发与应用 孙健敏 副系主任 蔚继承 邹青 李宏利 潘瑞 7.3 重点 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工程制图类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裴金萍 李书琴 吴明玉 杨秀娟 付国 3.1 重点 2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混和模式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陈勇 孙健敏 宋荣杰 杨沛 张晶 2.7 一般 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心”病难医——果树食心虫发生与防治视频公开课研究与实践 仵均祥 李怡萍 成卫宁 许向利 6.3 一般 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杨增岐 副院长 周恩民 李勤凡 马保华 张永第 2.1 一般 3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依托实验平台和校推广示范基地探索园艺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王西平 副院长 杨振超 弋顺超 何玲 程智慧 2.1 一般 3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国际化,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李建东 副校长 郭宝龙 毛立强 侯晓慧 辛 红 7.3 重点 3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丝绸之路云课堂》---电子信息类专业在线网络课程群的研究与建设 孙肖子 赵建勋 任爱锋 王新怀 孙万蓉 6.3 重点 3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钱学森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李小平 执行院长 刘彦明 郭宝龙 王松林 谢 楷 2.4 重点 3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以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为契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育机制 张玉明 院长 张进成 冯晓丽 柴常春 毛 维 2 重点 3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慕课环境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模电”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与研究 傅丰林 王 平 刘雪芳 杨清海 何先灯 3.9 重点 3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青年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探索 刘三阳 院长 吴 婷 张鹏鸽 尹小艳 刘 倩 4.2 重点 3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产出导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顾华玺 李勇朝 张卫东 张君博 刘 涛 2.4 重点 4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综合改革 白丽娜 宣宗强 郭 涛 于建国 赵 建 5.2 重点 4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周佳社 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新怀 王 爽 王水平 任爱锋 5.8 重点 42 长安大学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马建 校长 胡大伟 王来军 邱兆文 杨京帅 2.1 重点 43 长安大学 行业特色高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研究 刘宇 无 徐玉臣 马瑛 付宇 张姗姗 3.6 重点 44 长安大学 基于资源共享的公路工程精品课程群协同创新模式与实践 申爱琴 系主任 张久鹏 支喜兰 郭寅川 李鹏 3.6 重点 45 长安大学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资源构筑及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与实践 闫茂德 副院长 张懿璞 温立民 胡延苏 朱礼亚 5.4 重点 46 长安大学 深化材料学科交叉,探索“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陈华鑫 院长 沙爱民 王振军 李辉 陈永楠 3 重点 47 长安大学 基于abet标准的土木类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王步 副院长 武贤慧 王毅红 袁卫宁 孔德泉 5.2 一般 48 长安大学 国际化视阈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杜智民 处长 姬国斌 雷剑 郭云珠 熊强 1.7 一般 49 长安大学 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机械专业方向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王国庆 无 褚彦军 张春国 吕春芬 胡永彪 2.3 一般 50 长安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左可胜 教研室主任 郑贵山 刘艳杰 熊堃 翁孝卿 5.3 一般 51 陕西师范大学 基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卓越

教师培养体系建设 李贵安 教务处 处长 石洛祥 石 云 傅钢善 田振军 2.3 重点 52 陕西师范大学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师

范院校信息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石洛祥 教务处 副处长 李贵安 傅钢善 何聚厚 于赓哲 3.9 重点 53 陕西师范大学 师范生国学经典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 张新科 院长 党怀兴 胡安顺 柯西钢 曹胜高 5.1 重点 54 陕西师范大学 新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岳大鹏 孙 虎 周正朝 苏惠敏 马蓓蓓 5.2 重点 55 陕西师范大学 部校共建背景下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许加彪 滕 朋 袁一芳 黄 玲 兰 欢 2.3 重点 56 陕西师范大学 多元化培养目标下的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 曹晓燕 李金钢 王喆之 康杰芳 李 焘 5.2 一般 57 陕西师范大学 “马工程教材”在陕西高校中的应用研究和效果测评 任晓伟 方建斌 肖 娴 陈丹丹 张 帆 3.11 一般 58 陕西师范大学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黄湛冰 睢党臣 刘 磊 文 雷 王琴梅 4.6 一般 59 陕西师范大学 基于信息化的卓越化学教师课程结构体系与学习平台建设 周 青 白 浩 李保新 杨承印 薛 亮 2.3 一般 60 西北大学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性审视与政策选择 姚聪莉 王正斌 曹明明 朱楠 郑立 1.7 重点 61 西北大学 高校体育套路课程教学体系立体化建设研究—以花样跳绳课程为例 刘利 张旭 陈景洪 高鹏华 杜宁 3.7 重点 62 西北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杨洪 院长 苟昭赟 王永智 王强 王有红 10.x 重点 63 西北大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同雪莉 郑安云 李佳 张文芳 张向强 3.7 重点 64 西北大学 基于审核评估的综合性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杨九龙 副院长 邓武红 李姗姗 许振宇 曹蓉 5 重点 65 西北大学 计算思维导向的信息类专业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贺小伟 副院长 耿国华 高宝建 董卫军 赵健 3.7 一般 66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高校化工类主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玉琪 杨福胜 王斯民 赵小玲 胡军、张国强、吴峰、蔡江涛、樊安 3.7 一般 67 西北大学 工程规划类课程五维(fsstm)递进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沈丽娜 惠怡安 权东计 李建伟 王纬伟 3.6 一般 68 西北大学 基于问题驱动的公共数学教学改革 苏永利 王连堂 康静 许永峰 吴振刚 3.6 一般 69 西北大学 信息化环境下公共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崔雅萍 院长 杨一铎 朱益平 禹秀玲 邵润平 3.6 一般 70 西北大学 陕西省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吸引力及提升策略研究 管伟 副主任 丁聪 张扩林 郑权 薛宇 3.6 一般 71 第四军医大学 胜任新时期任职要求的的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罗正学 航空航天医学系系主任 马进 张舒 文治洪 杨长斌 3.6 重点 72 第四军医大学 新常态背景下医科大学人文教育改革 刘宏颀 郑红蔓 缪露 方红波 王义茗 3.7 一般 73 第四军医大学 以微课建设为契机,结合网络教学构建军队医学教育新模式 陈云虹 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张海荣 王文军 叶青 程红阳 3.1 一般 74 第四军医大学 基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陈吉华 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贺建军 张铭 柴治国 谢诚 2.7 重点 75 第四军医大学 阶梯式培训及量化考核体系建设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上的应用研究 金发光 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 赵保民 牛晓琳 杜德伟 张岩 4.2 一般 76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实践教学考核系统的建立 黄亚渝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王 晶 雷 伟 蔡国青 刘 洋 5.1 重点 77 第四军医大学 开设自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刘芳娥 邢金良 张海锋 铁茹 黄小军 2 重点 78 第四军医大学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等护理教育新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 张银玲 曹宝花 徐莎莎 柳琴 尼春萍 2.8 一般 79 第四军医大学 pbl结合现场教学法在四年制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爱东 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 任 奚苗苗 王婧雯 杨志福 石小鹏 5.3 重点 80 第四军医大学 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示例的选择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韩 骅 基础部生化教研室主任 梁亮 秦鸿雁 郑敏化 梁世倩 3.6 一般 81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着眼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刘 岩 刘延飞 罗积军 刘庆丰 王道平 3.6 重点 82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机电类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李艾华 教研室主任 李亚奇 王涛 李辉 冯国彦 3 重点 83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大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研究 李应岐 方晓峰 王正元 王静 张 辉 4 重点 84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惯性导航技术》教学团队建设 汪立新 刘洁瑜 熊陶 徐军辉 周小刚 4.5 重点 85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发挥省内核领域产学研优势,推进核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践 过惠平 吕宁 尚爱国 许鹏 姬国勋 5.7 重点 86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三进入”教学模式研究 杨梅枝 徐树森 宋伟宏 刘盍松 李 游 3 重点 87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专业青年教员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井亚鹊 郭文普 杨百龙 姚敏立 张峰干 4 重点 88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着眼专业能力提升创新实践教学“4+2”模式 仲启媛 谢建 谭立龙 何润生 蔡 伟 5.3 重点 89 西安理工大学 面向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情景模拟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朱宗乾 徐瑞平 齐德伟 刘庆 李晨星 5.2 重点 90 西安理工大学 测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华灯鑫 二级学院院长 孙尚祥 周毅 于殿泓 赵锴 5.3 重点 91 西安理工大学 省属理工院校外语文化素质培养体系研究 尹丕安 黄勇 李宝宏 田晓蕾 武永平 2.1 重点 92 西安理工大学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知识系统性保障及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柯熙政 吴鹏飞 邓莉君 刘玉萍 7.7 重点 93 西安理工大学 微课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黄领梅 宋孝玉 周蓓蓓 任宗萍 于坤霞 3.1 重点 94 西安理工大学 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任杰 系副主任 杨杰 王瑞俊 李守义 司政 3 重点 95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西安理工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知行教改班”的基础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张显斌 二级学院党委书记 秦新强 纪卫莉 王伟 张琳 3 重点 96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创新驱动的包装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郭彦峰 王宏涛 付云岗 裴璐 于江 2.1 重点 97 西安理工大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外培养体系构建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 李军怀 网络中心主任 王怀军 王志晓 张翔 于蕾 5 一般 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以学生发展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刘晓君 副校长 何廷树 周元臻 郭振宇 赵会朋 2.8 重点 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我校特色专业集群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探索与践行 邵必林 副校长 刘晓君 李枚阳 张卫华 雷 鹏 7.9 重点 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史庆轩 院长 杨 勇 钟炜辉 门进杰 庞云龙 2.1 重点 1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互联网+艺术学科深度融合的“o2oc”模式研究与探索—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蔺宝钢 院长 武 鹏 雷朝晖 陈建玲 贾会敏 3 重点 1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由文华 主任 杨华薇 郑雪玲 肖勇强 马斌齐 2.8 重点 1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周 勇 张 炜 张 晶 王 莹 王旭嘉 5.2 重点 1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人文关怀的研究与实践 杨航征 部长 张育民 李 焱 李娟娟 周太山 3.7 重点 1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以数学应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王玉英 赵彦晖 史加荣 刘 勇 鲁 萍 2.7 重点 1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面向城市建设转型的城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系列课程改革探索 李 昊 副院长 周志菲 沈葆菊 叶静婕 俆诗伟 3.6 重点 1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数据时代面向工程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张新生 骆正山 陈永锋 聂兴信 王明虎 2.1 重点 108 陕西科技大学 优质特色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学分互认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郑恩让 教务处处长 齐 华 李成涛 陈 芳 6.2 重点 109 陕西科技大学 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海刚 教务处副处长 王 芳 杨立军 殷立雄 张 辉 2.4 重点 110 陕西科技大学 “软实力”建设推动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陈满儒 学院书记 赵郁聪 李国志 巩桂芬 李志强 3.1 重点 111 陕西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大类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李 健 学院副院长 党宏社 马令坤 孙连山 黄建兵 6.8 重点 112 陕西科技大学 面向“双创”设计人才培养的pbl与mooc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米高峰 院长助理 刘子建 王伟伟 贺雪梅 沈 浩 2.7 一般 113 陕西科技大学 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吕嘉枥 龚国利 代春吉 贺小贤 舒国伟 2.8 重点 114 陕西科技大学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吴宝惠 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 高 丽 杜以向 孙 云 王凌燕 3.7 重点 115 陕西科技大学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探讨产业链模式下的本科专业群的构建与实践 李志健 学院院长 郭凌华 刘国栋 张 曼 徐永建 3.4 重点 116 西安科技大学 面向西部矿山需求的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王贵荣 处长 梁居伟 孙学阳 唐亦川 段 钊 2.1 重点 117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校情分析的高校规划制定及落实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韩江水 副校长 孟凡静 张 剑 吴晓明 何 瑞 1.8 重点 118 西安科技大学 煤化工领域大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集成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刘向荣 李侃社 赵顺省 左 晶 杨再文 2.4 重点 119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行业特色的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 王再英 付周兴 高 赟 杨 勇 汪广恒 2.1 重点 120 西安科技大学 高校科学与工程计算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张小艳 龙熙华 李占利 齐爱玲 史晓楠 3.8 一般 121 西安科技大学 煤地质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薛喜成 王贵荣 孙学阳 赵 洲 聂文杰 2.3 一般 122 西安科技大学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论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张 红 李白萍 侯 颖 殷晓虎 马延军 3.6 一般 123 西安科技大学 比较式教学法在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雪峰 夏小刚 冯卫兵 杨云锋 郑颖春 3.7 一般 124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pctp的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 琰 李红霞 田水承 沈 剑 孙庆兰 2.8 一般 125 西安石油大学 泛在网络环境下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刘 辉 教学副院长 田立冬 张 虹 秦艳霞 韩春伶 6.9 重点 126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工程化”师资队伍的研究与实践 张 益 教学副院长 刘易非 任晓娟 杨 玲 孙燕波 6.7 重点 127 西安石油大学 能源装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陈 兵 教学副院长 刘战锋 周三平 余小勇 熊 惠 2.5 重点 128 西安石油大学 加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卓越石油地质工程师 时保宏 教学副院长 王凤琴 郭 峰 赵军龙 郭艳琴 2.3 重点 129 西安石油大学 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数学文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孙淑娥 侯新昌 宋巨龙 郝上京 陆爱国 5.1 一般 130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振华 张光伟 崔 莹 代建波 张煜敏 2.8 一般 131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卓越工程师职场核心要素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周 红 李娟妮 白 亮 张小真 雍 振 5.2 一般 132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类大学生分阶段开展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刘予东 院党委书记 孙会珠 张建高 刘易非 张 欢 5.1 一般 133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体育学院 通过体育通识教育课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教学改革研究 陈兵 侯令忠 郑文海 杨建设 孟开元 5.1 一般 134 延安大学 延安精神资政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张金锁 校长 胡俊生 杨伟宏 武忠远 李宏斌 其他 重点 135 延安大学 医教协同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卓越医生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刘晓斌 副院长 张正祥 冯俏 吉金山 韩继明 2.3 重点 136 延安大学 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孔岩 副院长 吕达 卜岩 卫志骞 白玉 2.3 重点 137 延安大学 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曹军梅 郭协潮 李富星 牛永洁 姜宁 1.6 一般 138 延安大学 地方高校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张成 主任 杨东风 黄协 杨延涛 马燕 6.2 一般 139 延安大学 基于化工专业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晓明 孙雪花 曹振恒 牛凤兴 郭延红 2.1 一般 140 延安大学 mooc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魏继宗 孟亚玲 党子奇 张社争 刘瑞儒 6.9 一般 141 延安大学 大学生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志芬 杜林渊 袁旭华 王伟国 贺小娜 5.9 一般 142 西安工业大学 基于可重构课程体系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齐 华 教务处处长 谢立仁 高武奇 陈? 芳 赫东锋 2 重点 143 西安工业大学 理科基础课程平台对学生科技素养培育模式研究 许世军 教研室主任 崔佳庆 李选民 冯启蒙 李武军 2.1 重点 144 西安工业大学 发挥专业特长、突出双赢互利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研究 郭永春 教研室主任 杨忠 梁艳峰 高培虎 李炳 2.3 重点 145 西安工业大学 基于专业认证的光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国 ?蓉 系副主任 刘缠牢 孟祥众 陈 芳 王青松 2.1 重点 146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高校工科女大学生成才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白军芳 无 李晓彤 敬晓庆 王延萍 白燕燕 3 重点 147 西安工业大学 基于moocs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杨聪锟 无 李 静 冯晓华 兀 伟 马 超 3.9 重点 148 西安工业大学 基于过程管理的陕西地方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 行金玲 无 冉 霞 贾 隽 李 明 李育英 7 一般 149 西安工业大学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隐性课程体系研究 张 华 无 王蕙 杨静 张莎莎 李芃 3 一般 150 西安工程大学 新媒体视野下动画专业“产学研用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丛红艳 李德兵 雷 桐 张宝山 燕 耀 5 重点 151 西安工程大学 西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领域综合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晓喆 教务处副处长 刘宇辉 刘 静 胡新煜 景 凡 1.6 重点 152 西安工程大学 机械类专业cdio模式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贺辛亥 刘松涛 商执亿 张改萍 陈 博 5.3 重点 153 西安工程大学 基于校企联合的电气类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黄新波 刘毅力 邵文权 张永宜 赵 隆 6 重点 154 西安工程大学 多方位完善管理体系增强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张洛红 教务处副处长 侯锦丽 孟峰 张勇 许益锋 5.6 重点 155 西安工程大学 “互联网+”时代陕西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提纯 邵景峰 王进富 王 渊 王纯子 和 征 3.8 重点 156 西安工程大学 基于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卓越设计师培养模式探索 吕 钊 袁 燕 田宝华 冀艳波 尹 磊 2.3 重点 157 西安工程大学 艺工结合背景下的国际化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胡伟华 王俊勃 惠亚玲 秦 伟 刘晓喆 2.6 重点 158 西安外国语大学 产学协同 思行合一: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贺莺 院长 穆丹 曹达钦 刘育红 崔启亮 5.2 重点 159 西安外国语大学 以强化学科内涵为目的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南健翀 院长 李本现 张生庭 李林波 姜占好 3.6 重点 160 西安外国语大学 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孙二军 副院长 吴淑芳 王毅敏 赵妍 刘芳 2.4 一般 161 西安外国语大学 非英语语种内部孵化多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王琰 教研室主任 孙敦夫 毋育新 郜枫 姚峰 2.5 重点 162 西安外国语大学 德语本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温仁百 院长 张世胜 皇甫宜均 段丽杰 侯素琴 2.1 一般 163 西安外国语大学 基于学生技能提升的平行交互式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鹏鹏 申海 3.7 一般 164 西安外国语大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 杨霞 院长 李雪茹 赵晓罡 侯骏 陈姝 3.1 一般 165 西安外国语大学 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赵红建 教研室主任 周龙 陈丽英 贾钢 王鹏 2.6 一般 166 西北政法大学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赵云君 学院副院长 刘光岭 王胜利 姚延婷 李进武 5.6 重点 167 西北政法大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孙昊亮 学院副院长 马光明 淡新昌 凤建军 孙栋 其它 重点 168 西北政法大学 刑事案件侦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台志强 学院副院长 闫小军 李莉 江展 张颖 5.2 重点 169 西北政法大学 法学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体制与机制研究 彭涛 董玮 余涛 刘璞 李永宁 4.3 重点 170 西北政法大学 检校合作《检察实务》cbe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宋志军 淡新昌 王秦龙 张婷婷 刘少晖 2.2 一般 171 西北政法大学 “裁判文书研读”实训教学方法研究 谢晓 张翔 李敏 郝佳 5.3 一般 172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案例式教学法研究 申玲玲 孙晓红 李璐 王翎 李牧泽 3.7 一般 173 西北政法大学 推进公益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李芳 学院党委副书记 黄静 杨丽丽 鞠娟 侯毅 5.1 一般 174 西安邮电大学 具有通信特色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资源建设及共享机制研究 卢光跃 院长 黄琼丹 包志强 和煦 单洁 3.7 重点 175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项目承载与协同创新,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葛海波 电子工程应用训练中心主任 张霞 李国辉 巩稼民 赫建国 2.8 重点 176 西安邮电大学 创客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及其实施研究 赵广元 无 王文庆 蔡秀梅 宋金锁 韩贵金 5.6 重点 177 西安邮电大学 一般工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翟社平 副院长 王忠民 杨锐 宁晓菊 邢高峰 5 一般 178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孙爱晶 副院长 刘毓 赵小强 王春娟 吉利萍 7.3 一般 179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多维度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永红 副院长 赵晓铃 李瑞 冯英 田巧娣 2.6 一般 180 西安邮电大学 立体化教材群和立体化并行教材呈现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黄玉兰 无 许静 张延冬 丁鹏飞 常树茂 3.11 一般 181 西安邮电大学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李天龙 无 马力 李明德 鲁晨 谢群 2.1 一般 182 西安财经学院 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与实践 王军生 教务处处长 朱震林 卢云 陈曦 王娟 7.1 重点 183 西安财经学院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李佼瑞 实训中心主任 郑丽 吴志军 段淑芳 张丽君 5.3 重点 184 西安财经学院 保险学专业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刘树枫 经济学院副院长 杨馥 刘朝晖 李俊红 周晶 3.7 重点 185 西安财经学院 英语演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实证研究 王健 外国语学院院长 赵红霞 邓夏 付星 马广勤 5.1 一般 186 西安财经学院 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 杜延庆 系主任 张天宇 孙清 薛颖 刘红梅 2.1 一般 187 西安财经学院 本科高校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安财经学院为例 王新安 商学院院长 张强 陈淑芳 赵拴文 刘育红 2.6 一般 188 西安音乐学院 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和声共同课教学改革研究 刘 铮 系主任 任意 赵海花 蒋兴忠 郑飞 3.1 重点 189 西安音乐学院 高校舞蹈专业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与研究 张 骅 教研室主任 宁波 孙晓曼 宋扬 郑飞 3.6 一般 190 西安音乐学院 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之德语作品教材研究 聂普荣 无 冯存凌 杨建琴 牛滨 冯力斌 3.11 一般 191 西安音乐学院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建探索 哈 睿 副主任 杨敏 齐颖霞 张阳 6.3 一般 192 西安音乐学院 双排键电子琴专业方向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 谭艺民 副院长 冯捷 王怀瑾 姚婧 张婷婷 3.6 一般 193 西安音乐学院 音乐剧教学与实践 彭媛娣 系主任 苏丹 王子轩 杨兮 王静 1.6 一般 194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美院大学生创意设计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张浩 系主任 李瑾 马寰 王珂 樊雨 5.2 重点 195 西安美术学院 几何风格装饰在中国的发展及在高校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麻元彬 无 李云集 周俊玲 金萍 3.7 重点 196 西安美术学院 新常态下环境设计学科的重构与发展研究 周维娜 系主任 刘晨晨 李媛 周靓 海继平 3.1 重点 197 西安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量化评价体系与艺术设计教学 陈霞? 副教授 王田薇 吕春祥 田菁菁 周婷 6.2 重点 198 西安美术学院 3d数字打印雕塑教学研究与实践 王志刚 系主任 项祎 苗鹏 赵希鑫 3.1 一般 199 西安美术学院 传统符号在当代版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许欲晓 版画系副主任 丁卯 张桐源 周仲銘 张春霞 3.6 一般 200 西安美术学院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康勤 无 赵亚娟 朱启斌 胡荣华 任会玲 3.7 一般 201 西安美术学院 现有高校油画教学中传统材料与新兴材料技法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与教学研究 何军 系主任 钟国昌 郭涛 杜晓辉 项仕中 3.7 一般 202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院校武术表演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实证研究 马文国 武术系主任 袁金宝 漆振光 刘鹏 党挺 2.1 重点 203 西安体育学院 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席海龙 足球教研室主任 赵志伟 王洪武 刘锦瑜 马俊 2.1 重点 204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朱军 教务副处长 高新友 王丽芳 丁哲 李蕾 5.6 一般 205 西安体育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张葆欣 健康科学系副主任 李赟 王琨 任超学 姜涛 2.1 一般 206 西安体育学院 适应性体育经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路径研究 张旻 体育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白跃世 马迅 赵宇鸣 魏鹏娟、田启 2.1 一般 207 西安体育学院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李艳茹 学校 体育学教研室主任 刘新民 李蕾 申旭 卢迪 3.6 一般 208 陕西中医药大学 整体化培养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王瑞辉 副校长 闫昱江 董昌虎 张文岐 周进才 1.1 重点 209 陕西中医药大学 基于中医药高校教学质量的中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研究 闫平慧 人事处 处长 杨晓航 王斌 王萍 陈丹丹 4.8 一般 210 陕西中医药大学 基于网络并以微信为移动终端的课外8学分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杨景锋 教务处 处长 郭亦鹏 任晓梅 王瑛 史励柯 2.8 一般 211 陕西中医药大学 基于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结合中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卫昊 教务处 副处长 王昌利 刘清 邓翀 曹林林 2.2 一般 212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崔晓萍 中医系 主任

附院 副院长 昝强 袁普卫 梁晓雅 陈苏静 5.3 一般 213 陕西中医药大学 引入中医文化内涵,培养以“特色”立足发展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教改与实践 李亚军 人文管理学院院长 李莹波 张冬青 年晴 吕金娥 3.6 一般 214 陕西理工学院 产学研模式下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 冯小明 副校长 张会 徐峰 陈立贵 孛海娃 2.2 重点 215 陕西理工学院 普通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实践 潘宏利 教务处 副处长 王忠 卢超 赵登攀 陈记 5.7 重点 216 陕西理工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张昌明 何宁 王军利 张东生 王燕燕 2.3 重点 217 陕西理工学院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资源建建设与实践 郭天印 数计学院总支书记 任民宏 陈波 鲁秋菊 肖海蓉 3.10 重点 218 陕西理工学院 基于专业综合改革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琦 科技处 副处长 胡选萍 周芳 霍科科 张涛 3.1 重点 219 陕西理工学院 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 付兴林 文学院 院长 吴金涛 徐向阳 李建军 宫臻祥 1.6 重点 220 陕西理工学院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郭收库 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东生 杨帆 李强 何志军 2.7 重点 221 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宝鸡民间文化》系列课程建设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傅志军 副校长 王富平 王渭清 王炳智 赵德利、郭沈青 王宝强 胡新民 梁振中 3.8 重点 222 宝鸡文理学院 周秦伦理文化与大学生美德教育研究 王兴尚 周秦伦理中心副主任 白黎 高强 石玉平 张波 其他 重点 223 宝鸡文理学院 基于“创新导向—项目核心—创业目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景宜 高教研究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 栾宏 杨伟东 俱国鹏 张育人 5 重点 224 宝鸡文理学院 面向需求的地方高校地理科学大类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周旗 地理与环境院长 文彦君 宋佃星 靳美娟 张俊辉 2 一般 225 宝鸡文理学院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三三三”培养模式探索 权雅宁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白志勇 张建军 郑雅宁 郑新丽 2.1 重点 226 宝鸡文理学院、秦川机床厂、宝鸡技师学院 地方院校工科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娟平 秦少军 刘红娟 肖亚航 刘继文 贾福义 刘 淼 6.7 一般 227 西安医学院 cbl联合pdca循环标准化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曾 娟 护理部主任 高燕 张永爱 杨华丽 李小强 2.7 重点 228 西安医学院 “校企联合、能力为本”的应用型眼视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 扬 无 张润岐 孙 静 王 莉 刘文兰 2.8 重点 229 西安医学院 传染病教学中cbl结合pbl教学模 式的应用 严喜章 副院长、 医疗二系副主任 陈建婷 张 明 张 婷 2.7 重点 230 西安医学院 pbl教学模式在卓越医师班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闫爱丽 无 和新盈 李新华 褚薇薇 王善伟 2.3 一般 231 西安医学院 基于创新训练项目和实验室开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苏亚 无 王 黎 扈本荃 张 博 张宇洁 5.9 一般 232 西安文理学院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刘惠丽 教师 闵敏 李志瑾 李向菲 杨立宏 3.1 重点 233 西安文理学院 转型发展中的陕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研究 郭涛 艺术学院院长 邹满星 杨艺媛 刘爰 黄婷 2.2 重点 234 西安文理学院 转型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化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周跃花 教师 孙平 李学坤 石奇 范磊刚 2.1 一般 235 西安文理学院 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立体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李浩 教师 高寅生 李向军 李立 吴燕妮 2.2 一般 236 西安文理学院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构建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张艳丽 教师 韦炜 边培莹 周毓明 何斌锋 2.1 一般 237 咸阳师范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 王长顺 二级学院院长 陈春莉 习觅哲 王一涛 祝捷 3.3 重点 238 咸阳师范学院 校地合作构建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王智杰 教务处副处长 邓国栋 杨建虎 徐淑坤 张永亮 5.2 一般 239 咸阳师范学院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育者课程力提升研究 贾玉霞 二级学院院长 张勇 马莹 田虎 毛红芳 4 一般 240 咸阳师范学院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刘先进 二级学院副院长 王薇 王文静 车昆 杨扬 2.1 一般 241 咸阳师范学院 地方应用型院校大学数学拓展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唐泉 二级学院院长 任刚练 杨雪梅 崔颖冀 闫丽宏 3.6 一般 242 渭南师范学院 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 孙宏恩 评估办公室主任 程金良 王彩虹 贺晓玲 吕 健 2.3 重点 243 渭南师范学院 构建创新能力与师范技能并重的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白秀英 无 王菊霞 曾京玲 任丽平 张晓娟 2.1 重点 244 渭南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刘 峰 无 雷文斌 马雅菊 李西彩 蒙宗宏 其它 一般 245 渭南师范学院 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 任大勇 无 唐光海 何建辉 屈晓娟 王 凌 5.2 一般 246 渭南师范学院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方法研究 焦更生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李吉锋 姚焕英 郑高民 郭 丹 4.2 重点 247 榆林学院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马小莉 建筑工程系主任 李玉根 师 丽 胡大伟 彭 军 2.2 重点 248 榆林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亢 雄 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 霞 韩一敏 高芸 朝格吉乐图 2 重点 249 榆林学院 “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蒋晓雁 无 程君妮 荆红莉 拓耀飞 李成荣 6 一般 250 榆林学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榆林学院文学院实践教学为例 贺智利 文学院院长 苏晓暹 刘 蕊 薛晓霞 樊文军 5.3 重点 251 榆林学院 产教融合下的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榆林学院为例 杨雨佳 艺术学院

行政秘书 白文伟 杨华华 裴晓阳 2 一般 252 安康学院 “全程实践,校地结合”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黄路阳 主任 王贞惠 李支其 陈佳 陈珂 2.3 重点 253 安康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及培养模式研究 朱新鹏 教研室 主任 王军 李彬 顾浩峰 2.1 一般 254 安康学院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李向武 哈红光 陈平 张哲华 鲁克伟 3.6 一般 255 安康学院 转型期地方高校专用英语地方性研究 刘子富 李继平 邓雪玲 刘燕 向艳丽 3.7 一般 256 安康学院、西安音乐学院 声乐创新“颤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范义付 冯力斌 张慧 何静 3.1 一般 257 商洛学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及途径研究 范新会 副校长 刘 勇 米文静 李 超 王新军 1.1 重点 258 商洛学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下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杨存典 学院院长 张家荣 党 斌 张孝存 喻书印 其它 重点 259 商洛学院 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合作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 雷 清 无 刘端森 王 怡 杨鹏飞 赵鹏军 5.3 重点 260 商洛学院 大学体育“主副项制”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王 健 无 朱书祥 杨 艳 杨 斌 刘顺超 3 一般 261 商洛学院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赵建华 无 张 林 刘爱军 王 威 杜红乐 2.2 一般 262 西安航空学院 校企合作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肖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杨俊清 战非 陈庆荣 许雯 6.7 重点 263 西安航空学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与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杨武成 教师 宋文学 杨晓龙 曹国震 杨常清 5.8 重点 264 西安航空学院 基于航空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赵银燕 科技与规划处副处长 张耀虎 蔡向朝 李懿 郝红武 2.1 重点 265 西安航空学院 面向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启明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谭少敏 申良 米国际 周博 2.1 重点 266 西安航空学院 汽车类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杨亚萍 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 米国际 王鑫 郑颖 袁月会 3.7 一般 267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以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为根本的生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璟琦 系主任 王立志 贺游利 濮智颖 李慧芸 2.8 重点 268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研究 何善平 系主任 王怡 甄丽娜 田方 王春燕 5.2 重点 269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应用型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历史学为例 李 岩 系主任 崔锐 刘秀红 杜红艳 黄彦震 5.2 重点 270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地方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研究 刘满堂 系主任 郭卫平 秋杰 贺颖列 张化丽 2 一般 27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立体化教材研究 李 宁 系主任 任磊 童辉 王媛 刘媛洁 3 一般 272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应用技术型大学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技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王西娅 常务副院长 王 艳 邢 娜 刘心占 江凤香 2.1 重点 273 西安培华学院 基于产品研制全过程的工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罗 强 通信工程系主任 王旭东 赵增辉 王 京 朱晓勇 10 重点 274 西安培华学院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吴 博 副处长 辛雅丽 貟丽萍 曹 明 权勇太 10 一般 275 西安培华学院 翻转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鲁文英 赵伯飞 杨志梅 刘 娟 徐淑华 1.6 一般 276 西安培华学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陈文利 孙 锁 路铁牛 史艳维 鱼 翔 2.1 一般 277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 翟振东 常务副院长 孟贤军 范伟 李彦 陈潇 1.1 重点 278 西安翻译学院 民办本科院校科研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研究 王卓慈 科研处处长 丁晶 范伟 阎涛 高晶晶 4.2 重点 279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齐玉水 副院长兼教务长 马艳 李向国 杨星 王明明 1.1 一般 280 西安翻译学院 翻转课堂理念下高校思政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究 梁栋 基础部主任 雷彬 吕海彦 张瑞彬 李卉 8.5 一般 281 西安翻译学院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班荣学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窦强 李燕 李鲜花 樊磊 2.1 一般 282 西安外事学院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集群教学模式在专业转型中的导向研究 高文玲 杨在华 李峰泉 庄檬 姚卫国 1.1 一般 283 西安外事学院 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背景下学生学习模式变革与创新研究 郭宪 张云玲 宋巍 辛怡萱 2.7 重点 284 西安外事学院 应用型商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文博 商学院院长 王康美 杨勇岩 张建良 夏春艳 2 重点 285 西安外事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西安外事学院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韦苇 创业学院院长 董秘刚 杨小卿 师晓莉 刘显升 5 重点 286 西安外事学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展卫华 王蕾 陈俊 张建华 许向东 2.6 一般 287 西安欧亚学院 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关宏 教研室主任 廖丽娟 吴田 赵洪江 唐柯 2 一般 288 西安欧亚学院 基于产学合作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及培养模式研究 李艳 教研室主任 李正 赵军境 张雪鹏 金鉴 2 一般 289 西安欧亚学院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张乐芳 教务处长 任志宏 张娜 相丽君 张寒冰 2.1 重点 290 西安欧亚学院 基于新教育技术lms-创课(tronclass)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张小虎 王艳 呼广顺 李笃峰 黄鑫 其他 重点 291 西安欧亚学院 产学研合作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邹继雪 教研室主任 董婧 王霞 张磊 王群 2.2 一般 292 西京学院 基于“一体n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任 芳 院长 张 辉 肖建军 李海霞 刘艳蓉 2.1 重点 293 西京学院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竞赛育人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 辉 副院长 边 伟 黄文准 张 毅 张 惠 5.8 重点 294 西京学院 转型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王登武 教务处副处长 陈 恒 张西静 刘 啸 王增强 5.3 重点 295 西京学院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西京学院为例 杜永红 无 秦效宏 王 君 梁庆军 梁林蒙 5.6 一般 296 西京学院 “信息化+"项目式教学创新与实践 马 斌 无 敦建勇 谢俊平 靳强 高 榕 其他 一般 297 西安思源学院 转型试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王双明 副处长 段春莉 付世秋 陈保国 晋艳 2.2 一般 298 西安思源学院 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结合“微课”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杨丽珍 无 张军妮 崔红霞 薛俊杰 石艳 3.1 重点 299 西安思源学院 基于“工业4.0”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杨燕 副院长 刘重轩 王浩军 李小绵 王娜 2.8 一般 300 西安思源学院 基于“转型试点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 管忠民 副校长 吕卓超 甘永霞 王青华 刘义华 其他 一般 301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及载体的研究与实践 潘春辉 教务处副处长 贺新怀 郑伶俐 王飞娟 薛 媛 3.6 重点 302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 王学成 王立新 王振亚 黄新民 吴俊林 1.1 重点 30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吴俊林 教务处处长 黄新民 王振亚 郑伶俐 田 密 2.2 重点 304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构建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韦林珍 国际经济学院院长 路 敏 李 超 冯 明 张文科 5.1 重点 305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张开生 工程中心

主任 曲兴卫 吴军政 边少彬 刘晓芬 5.6 重点 306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面向三本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优化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马菊侠 基础部主任 程红英 吴云天 刘烨 贺艳琴 3.6 重点 307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高水平民办大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改革研究 程红英 处长 翟岁兵 谈仁娟 梅璐璐 张秀华 3.2 重点 308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贺俊莲 副院长 王鹏飞 张艳红 赵勃 汤子峰 2 一般 309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关于提升应用型本科学生综合素质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陈建铎 督导 刘联会 牛作领 任小文 李海峰 2.8 重点 310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郭国庆 处长 柳国勇 王静芳 齐军营 吴钊 7.3 重点 311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家礼 系主任 牛作领 张俊芳 王冠军 2.2 一般 312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基于ted和微课理念的本科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任文辉 韩丽丽 郝磊 王昭 马艳荣 6.2 一般 31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立体化改革与实践 韩红建 外语系常务副主任 袁小陆 刘慧 王红梅 王融雪 3 重点 314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数学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于大光 副主任 张世梅 王群智 董福安 燕秀林 3.6 重点 315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杨健全 经济系主任 白丹 樊秀峰 陈俊亚 张晓黎 2 重点 316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薛茹 韩玉会 张静 焦向锋 3 一般 317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刘小刚 韩云娜 孙慧 孙洁 宋冬梅 3 一般 3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下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裴巧玲 无 冯志焱 万婷婷 华珊 王桃 3.6 一般 3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有效发挥的路径探索 赵立莹 无 夏颖 黄佩 段晓雯 黄婷婷 4.8 重点 3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bi) 董青 无 孙丹妮 李晓功 曹勇 李建波 3.8 一般 321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吴丁毅 院长 李玉忍 邸鑫 支希哲 侯超 2.6 重点 322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外语语言教育课程改革 阮红梅 系主任 李云平 刘勇 王勇 谢岩 3.6 重点 323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段哲民 系主任 李玉忍 邸鑫 韩娅舒 佘远成 4.2 重点 324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独立学院“一干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郭国法 副院长 刘斌 冯波 吕纪荣 杨晓娟 2.1 重点 325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李春梅 机关党委书记 南琳芝 鹿龙 苏婕 杨琪 5.1 重点 326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独立学院创新学生素质教育组织形式的探索 杨灏 副书记 姬洪波 牛同壮 冯利哲 宋亚萍 7.6 重点 327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下的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 林卫丽 质量监控科科长 牛同壮 薛虹 李晓彤 刘青 5.6 一般 328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基于cbe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培养模式研究 刘会芬 无 王克西 冯建平 王晓旭 李文苑 2.9 一般 329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陕西省基于网络慕课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实证研究 周永英 无 惠瑜 张景 畅敏章 庞慧慧 3.9 一般 330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陕西省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风险控制研究 崔海潮 主任 邵敏 袁晓梅 葛雁峰 魏少妮 1.1 一般 331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侯延丽 主任 牛育鸿 何敏 王娅宁 苗乃周 3.6 一般 332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研究 冯套柱 二级学院院长 陶水侠 马香品 于洪敏 王青亚 3.6 一般 333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顾建国 副院长 陈琪 刘露 王瑞金 吴静 1 重点 334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王云峰 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 宋磊 郭自立 王莹 张小成 1 重点 335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信息时代下微课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张玉荣 科员 杨遇青 王冬姣 程玉柱 张敏 3.1 一般 336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独立院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职业化视角 张敏 丁越兰 王冬姣 张玉荣 刘莉 其他 一般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课题申报书篇三

一、项目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具体目标等

(一)项目研究的内容:

学院大学生对此类消费行为及倾向的看法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行为及倾向,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三)项目研究的具体目标

1.使社会大众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

3.引导大学生向正确的消费行为及倾向靠拢

4.有助于引领这一代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以,包括高校、家长和社会都有责任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韩 旭、吴 庆曾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教育》中表示:一般而言, 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依附性;第二, 冲动性;第三, 独特性; 第四, 感染性。何国清也说,消费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是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最大问题。

廖迎指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地对待金钱, 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不迷失方向。社会和学校要本着相信大学生的原则, 引导他们科学地支配金钱, 真正成为金钱的主宰者, 而不是金钱的奴隶。在21 世纪, 我们提倡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 也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经济头脑,让大学生勤工俭学只是让他们体验到赚钱不容易, 懂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韩旭曾说过,实践是最生动、最深刻的教育。要充分利用现实的客观性、雄辩性, 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从学生的思想状况、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闫 缨、杨志坚在《云南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指出,大学生接受的消费教育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特点, 即在其消费教育中应注重对其价值观的引导。马迪思也对大学生消费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第二,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 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 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第三, 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本项目在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的调研中,将运用真实、客观的数据显示出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及可行性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在xxxx学院内进行抽样调查

因素分析: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

(二)研究方案:

1.收集资料

收集期刊、图书、电子资源

2.设计问卷

结合资料及研究对象的特征设计问卷

3.发放问卷

在xxxx学院内发放问卷

4.统计分析

5.撰写报告

将最终成果总结成文

(三)可行性:

1.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曾多次被研究分析,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有了改变,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2.从研究方法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材料搜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搜集到我们所需的材料,同事还培养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3.从创意点分析项目的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来哦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将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准确,更实用。

4.从经费方面评价可行性:本项目预算经费在2000元以内,主要用于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复印,及资料的准备。

四、项目的特色及创新点

本项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调查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院大部分同学做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真是消费情况,从而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

五、对项目的兴趣所在和已有知识积累或实践基础

(一)对项目的兴趣所在:

1.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2.了解与我们同为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3.有专门的老师指导

4.学到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

5.培养团队意识,有利于将来职场的发展

(二)已有的实践基础:

1.本团队游一人曾参加过问卷调查的活动

3.团队成员均成绩优异并担任学生干部

4.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策划组织能力

六、现有的资源

1.经济系大学生项目组的支持

2.团队具有指导老师

3.学院提供一定的项目基金

七、实施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实施计划:

前期准备阶段:

查阅资料,设计问卷,对xxxx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阶段:

(二)预期成果:

1.完成问卷调查

2.完成《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的调查研究》的研究报告

3.完成《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的建议》的论文一篇

八、经费预算

2.通信费:5*200=1000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课题申报书篇四

任职以来,金静同志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加紧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怀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干决心,以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与持之以恒的贡献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专长,在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实现了从一个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

上任伊始,金静同志深入细致调查了解全村基本情况,一方面多次参加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心贴心交流,面对面请教,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经过调查走访,不仅全面了解了村里的详细情况,同时也赢得了村干部的信任与欣赏,大大增进了同群众的密切联系。经过了细致的了解考察后,金静同志全面展开工作,在一年的任职时间里,其任职村级的政治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有了显著成效。

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做三农政策的宣传者

金静同志坚持不懈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领悟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中共沂南县委的领导指示。在参与每月的村支部生活和党员会议中,宣讲普法知识、三农政策,平时在田间地头走访,积极向农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政策内容,让群众及早全面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

通过县、镇领导的统筹安排,村两委的积极协助,去年12月份金静同志在其任职村于进行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宣讲,通过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村民不仅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深入了解,也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感到欢欣鼓舞。今年4月份金静同志进行了科学发展观的宣讲。通过宣讲,村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燃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经过努力,其任职村村民的思想素质有了大幅的提高。金静同志还坚持与村两委一起抓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素质,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全村工作在本镇力争上游。

投身农村经济发展,做帮扶致富的带动者

在上任后,金静同志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找致富路子,在考察后发现其村水面资源丰富,养鸭户较多,但是规模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金静在整理出详细的调研报告后,向村“两委”提议,对鸭业养殖实施规模化,将发展养鸭业作为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得到了村干部一致认可。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建立了养鸭协会,为养鸭户及时提供信息、联系客户,并免费为养鸭户提供鸭苗供应、鸭病防疫技术指导、鸭饲料供应和鸭蛋收购服务等。目前,其任职村养鸭大户发展到38户,鸭业养殖已初具规模,金静同志现在积极努力,计划筹备养鸭合作社,推动了养鸭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走访农户过程中,金静同志发现很多农户致富意识强烈,但受资金短缺制约,不能得心应手,而时逢市、县两级部署“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金静同志在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做了详细汇报,并利用村广播喇叭、公开栏、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对上级的政策进行了宣讲,有针对性地走访了全村41家农户,耐心讲解有关政策,并与有贷款意向的农户深入分析其致富项目的可行性,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科技致富工程的积极性。经过细致走访与严格筛选,共申报帮扶农户10户,项目选定在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风险低的养殖业上,并组织帮扶农户及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到沂水,寿光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养殖及种植经验,精心挑选了关于科学养殖的书籍,给帮扶农户送去了科学养殖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挑选了多部远程教育视频课件,准时组织帮扶户集中学习。现其任职村帮扶农户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也已全部上马,村民致富意愿不久即得以实现。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做良好风气的倡导者

在文化建设方面,金静同志深刻感受到了村里文化建设不足与村民对健康文化生活渴求的现实矛盾。针对这一情况,金静同志和村干部一道积极筹集资金,争取上级支持,成立了村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中心、阅览室等文化娱乐场所,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扩充农家书屋藏书3000册,内容新颖,种类繁多,提供了村民开阔视野的平台,使他们了解到更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等。同时,金静同志积极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多次文娱活动,建立了秧歌队、演唱队,开展乒乓球、篮球各类体育活动,激发了农村群众的健身热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全村村民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很好地抑制了村内赌博、封建迷信的不良现象和矛盾纠纷等问题。

在学习三农政策时,金静同志了解到国家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她坚持从农民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大力推进村内民生工作。积极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治安保险的优惠农民的政策,在收取医疗保险和治安保险的时候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用耐心和毅力说服群众,其任职村参保率居全镇前列;粮食直补款发放期间,金静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穿梭在村委会、镇政府、信用社三点之间,逐户送去通知单和存折,保证了每一户都及时领到直补款。在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统计工作时,金静同志天天下村下户询问村民居住的基本情况,做到不遗漏一户住房困难户,保证了统计工作的详细具体,真实反应了村危旧房情况。针对空巢老人缺乏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相对薄弱的实际,金静同志及时填补亲情空位,给留守老人作儿女,与老人拉家常,当听众;为留守儿童当父母,辅导学业,交流思想,关心其生理、心理健康,解除了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充分发挥“政策的宣传员,工作的战斗员,任务的督导员”作用,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金静同志从调查研究入手,详细了解村里的环境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公开栏,广播,宣传单等手段,搞好宣传动员;村里成立环境整治小组,金静同志担任副组长,发动群众对生活垃圾、草垛粪堆进行集中清理,一次性整治卫生死角20多处,清运垃圾近10余车;坚持每周一次带领村清洁队清扫街道,清理垃圾,规范设置广告、牌匾;金静同志还自觉担当监督员,每日不定时到村内各处查看,遇到问题随时清理,对村民门前脏乱差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日日时时村容整洁;为了建立长效机制,金静同志建议制定环境建设村民公约,提倡垃圾定点投放,户内外清洁,门前三包等,逐步引导村民的文明卫生习惯。在金静同志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西关村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改变,呈现出了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新气象,村民思想也逐步改变,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初步养成。

注重自我提升,做综合型人才的先行者

金静同志注重自我提升,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水平,开拓视野。曾在由临沂市主办,沂南县承办的第三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讲解工作中,因表现突出,被沂南县旅游局评为“优秀讲解员”,沂南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并成功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各级领导做过精彩讲解,受到广泛好评。同时,金静同志大力协助镇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包括各级迎查、档案整理、会议筹备、企业讲解等,受到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也提升了自身能力。

金静同志经过一年的村官工作,对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她怀揣对“三农”工作的执著与热爱,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为村民服务,为村民谋福,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担负起自身的神圣职责,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有目共睹的业绩,得到了在领导的认可,村民的赞扬,但她依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不断学习,不断锻炼,更好的为其任职村的发展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