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囚歌的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10:18:39 作者:雅蕊 评语寄语 2023年囚歌的读后感(精选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歌的读后感篇一

《囚歌》这首诗,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诗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表现出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概。读来荡气回肠。

诗的前四句写到:“为人进出的门进琐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进来吧!给你自由。’”前两句诗,采用了对比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掉无耻的“活”路。后两句诗,作者用一个“高”字,刻画出了声嘶力竭,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的丑恶面目。

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面对敌人的诱惑和鬼蜮伎俩,革命者义正词严地说:“我们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由得对革命者这种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的气节感到十分敬佩,同时也曾恨那些高叫“给你自由”的敌人。

是的,人岂能为求利、求生而钻狗洞、当叛徒呢?革命者虽然“渴望自由”,但他们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这一句,表现了革命先烈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们虽然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读完《囚歌》后我想,我们少年儿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把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希望寄托在我们新一代身上。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希望,时刻准备着,为实祖国各蔟人民的共同理想贡献自己的青春,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囚歌的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囚歌》这篇课文。读后,我深深被叶挺将军的奉献精神所打动。其中最另我感动的一段是“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将军为了革命的胜利,宁可牺牲,也不从“狗洞子”里爬出。

读到这儿,我更加敬佩叶挺将军的大无畏精神,因为他的自我牺牲是为了革命,为了集体,是自觉的,是乐观的。谁不想获得自由,可是如果自由是用背叛革命换来的,叶挺将军和其他千千万万的革命者都会坚决地说“不”!如果一个人连尊严都没有了,自由又有什么意思哪。

就像一只没有羽毛的自由的鸟一样。可是在我们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和叶挺将军相比真是差远了。就拿写作业来说吧,假日我总是先玩,晚上再做作业,有时候太晚了不想做了,就骗妈妈说已经做完了。叶挺将军为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宁可牺牲,而我们呢?我真应该为我所做的感到惭愧。通过学习这一课,我必须从中接受教育,认真学习叶挺将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做一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好少年。

囚歌的读后感篇三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是《囚歌》这首诗中的第一句。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将革命前辈那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了两种人。第一种人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也绝不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这种人宁死不屈,是真正的英雄;第二种人则是那些贪生怕死、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这种人这种人背叛革命,为了私人利益甚至不惜出卖祖国,成为敌人的走狗。

虽然这两种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表现截然相反,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自由的渴望。

自由,谁不渴望?谁都渴望自由!但是,面对敌人的阴谋诡计,叶挺将军却义正言辞地说: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过狗洞子里爬出!

是的,革命者们虽然十分渴望自由,但他们却更希望推翻敌人的统治。革命者虽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囚歌的读后感篇四

如今,我读完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我要畅所欲言,我要说出我内心所认为的真正的教育,教师,课堂与学生。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因为我小时候怀疑权威,否定权威,蔑视权威,所以我也成为了权威。其实,现在的的教育都是由权威而定,我现在要先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教育不应该是让我们考统一的知识,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而选择不同的知识。现在教育让我们成为了千篇一律的人。上学期是应该是一个“认识权威,怀疑权威,否定权威”的过程。而如今,则成为了“认识权威,崇拜权威。”教师本应该是引导我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去揭开新的奥秘,让我们去否定权威。

而现在,教师则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我们,我们被教师和考试折磨得死去活来,让我们死记硬背。让我们一个个聪明而富有活力的大脑,变成装知识的铁桶。而且要装上一把大锁,把知识牢牢的锁住。而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应该能够自由,但要有秩序的发言。平常局限于举手发言,而真正的课堂应该不用举手。而且可以采取任何姿势发言,听课,只要能够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而学生则要富有想象力。郑渊洁说过:要想成大器,必须兼顾两者,一是想象力,一是知识。两者缺一不可。

囚歌的读后感篇五

每天上学系红领巾时,我都会想起老师说过,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胸前的红领巾在风中飘扬,像一团燃烧的。火苗在跳跃。烈士们的遗志和精神也燃烧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熄灭。

有一天,我读到叶挺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叶挺是新四军军长,他被反动派抓了起来,失去了自由,正当叶挺极其痛苦的时候,有人对他说,只要他投降,不仅能重获自由,还能当上高官!

叶挺此时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个为人进出的门,而是一个让狗爬出的洞,他说:“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有两条路摆在他的面前,一是不自由、痛苦地活着,二是“自由”而屈辱地活着,这些都不是他所想要的。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第三种选择:不自由,毋宁死!他大声地呐喊:“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时间如流水一般快速地流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被叶挺军长的这种精神感染着、激励着。自由,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取来的!

当有人将自由赏赐给你的时候,你要小心了,你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去做一条可耻的狗!这不是自由,是屈辱!人不能低下他高贵的头!重读那些红色经典,激情总在我的心中澎湃。我们要牢牢地记住先烈们的诗、先烈们的志,让这自由的声音永远在心中激荡,并永远去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幸福。这不正是那些先烈所希望的真正的永生吗?再次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我的心中有歌声在响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