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0-13 13:18:28 作者:雨中梧 毕业论文 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理想是心灵的明灯,为我们斩荆斩棘指引前进的道路。在总结中可以展望未来,激励自己在理想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理想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教学设计篇一

14.毛泽东同志喜爱梅花,在这首词里,他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15.作者在下片中着意描写了梅花安详欣慰的神态一个字,不仅写出梅花一的风貌,更写出梅花的的风采。

16.比较两首《卜算子·咏梅》,分析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异同。

雪教学设计篇二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内容,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写,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附文章: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总起英雄折腰过渡

壮丽景色望景实景褒贬帝王惜古议论

妖娆美丽想景虚景今朝人物颂今抱负

热情赞美江山多娇评论帝王雄心壮志

雪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雪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胸怀、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由_的嗜好导入。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

(1)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3)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指名读上阕。

(1)_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主席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插入对_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展开联想,鼓励求异: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总实

上阕物——江山分描写

总虚

沁园春雪评古议论

下阕人——英雄

赞今抒情

雪教学设计篇五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2、学习诗歌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法指导。

1、将作者用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的景物形象化,在头脑中转变成一幅幅图画。

2、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感,读中生情。

三、课前热身。

1、选词填空:

(1)(饶、娆、挠)分外妖()美丽富()不屈不()

(2)(娇、矫、骄)戒()戒躁()小玲珑步履()健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数见不鲜()妖娆()莽莽()谦逊()数九寒冬()风骚()分别()可汗()不计其数()

3、动手查资料:

对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这首词的呢?请将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

4、反复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字音。并尽力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听范读,并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呢?

(四)研读上阕。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引起?它统摄的句子是哪几句?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5、词的上阕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小组讨论)

3、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研读探究。

(七)揣摩运用。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

五、拓展练习。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思考:

1、根据你的理解,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看”和“忆”字各领起哪几句?

3、试着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阕的内容。

雪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鉴赏阅读,把握二首词的主旨。

2、拓展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初步把握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特征。

二、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检查朗读背诵课文情况;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比较鉴赏《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1)作者笔下描绘了怎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2)二首词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3)研究讨论二首词内在联系。

板书:

篇名景情

《沁园春·长沙》长沙橘子洲秋景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北国雪景还看今朝!

3、讨论毛泽东的创作风格:

小组交流不同时期毛泽东作品,展示课外研究成果,初步把握其诗词创作的风格特征。

四、课后拓展:

阅读小诗《七绝·登庐山》,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随笔。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雪教学设计篇七

一、导入:

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过渡句——承上启下)

3、提出问题。(补充在后边,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论“整体感知”中的问题“2”来引入对词的学习。

既然祖国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丽娇艳。那么,词中是如何来描绘这幅美丽如画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竞折腰”呢?讨论回答这两个问题板书如下:

实———————虚

总———————分秦皇汉武…略输

北国风光长城、黄河(静)|

冰封…雪飘|(惜)

望|看……娇—引:唐宗宋祖…稍逊———往…今…|

山舞、原驰(动)|成吉思汗…只识

描写———————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并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2)、从表达方式上看:上阙和下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请学生说出导语中的问题。

(4)、按以上的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2、讨论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因没上课而无法补充,)

四、布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娆()逊()数()风流人物

2、阅读课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a、写出采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

b、写出词中过渡性的句子:——————————————————————。

c、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

d、词中押韵的字:———————————————————;韵脚是:————。

e、“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词的————————;“雪”是词的——————。

f、说说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简要的说说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答:—————————————————————————————————————。

j:我们还学过一首写“雪”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歌是——代的———写的《》,这首诗歌中名句是:———————————————————————————————————。

雪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诵读,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3)品读下阕,感受诗人胸襟气度。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和精讲点拨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2.难点:品读领略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毛主席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了解毛主席的另一方面——诗人。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主席诗词是伟大的乐章。”特别是他的这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今天咱们就学习这首词,来领略毛主席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学生聆听。

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读,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3.品读下阕,感受诗人胸襟气度。

学生朗读、明确。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诵读,把握感情基调

1.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两遍,要读得正确,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情感。

2.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

3.师:“望长城内外”我有两种读法,你认为怎样合适?

(“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梳理“望”字领起的内容,这时插入背景资料介绍。)

4.学生齐读“望”字领起的这几句。

5.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又该如何读呢?(师示读,还用两种语气)

1.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

2.一生试读。(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后加以评价。)

3.老师读,学生思考,评判,师生确定应该“望”字的重音、语气,梳理“望”字领起的.内容。

4.学生思考,评判,确定气势。

5.男生齐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6.学生思考,评判,确定语气与感情:深情赞美地读。

7.女生齐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

8.生齐读上阕。

朗读,其实是在考察同学们是否理解了这首词,因为朗读就体现着他对词的理解程度。

老师作必要朗读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诗词。

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1.师: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

赏析一词:我认为“”一词好,好在……

描绘一句:“”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了……

2.生发言,师合理指导引领。

3.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陶醉,齐读上阕。

1.学生自学,讨论

2.生汇报学情。

3.生齐上阕。

让学生学习如何领略词的意境。感受意境的壮美。

品读下阕,感受诗人的胸襟气度

明确:既突出祖国风光的柔美。又照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这既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又是毛主席诗词的美学追求。

3.师:真是战功赫赫,功勋卓著。

毛主席如何评价他们?哪些词体现毛主席的观点?

明确:“惜”字领起这几句,其中“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评,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

4.师:如何读这几句?

好,我们就是毛主席,让我们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读这几句,读出这几种微妙的感情。

5.师:那么最能体现词人豪情壮志的是哪几句?请大家气吞山河地读!

6.师:何谓“风流人物”,你认为词中的“风流人物”指谁?

明确:我个人认为,主要指毛主席自己,因为“诗言志”吗?

当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长征也取得了胜利,对于中国的局势成竹在胸。说是人民大众也有道理,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代表。

7.请仔细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内涵吗?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品评五位帝王,老师评判,界定,激励。

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师生讨论。

学生评论(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自己就是毛主席)

学生齐读这几句

生齐读后三句。

生讨论、探究。

生再齐读后三句,读出自信和豪迈。

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感受他胸襟气度,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

结束语

同学们,毛主席望的岂止是北国风光啊!他望的是祖国的万里河山,他望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他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

让学生带着激昂豪迈,深情赞美之情再读这首词。

引起共鸣。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查找“风骚”“风流”多义现象。

3.对一副对联:上联“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也!祖国!”请根据词的下阕,对出下联。

教学反思:

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我让学生学习这首词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不过老师范读做得不够,若能在指导完后,再进行示范,学生能更直观体会。

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这一板块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这样学生一定会绽放出更多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