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散文精选

时间:2023-06-29 16:10:23 作者:曹czj 毕业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散文精选篇一

啊,又到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

对目前的我而言,端午节和平时有两点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见有摆摊卖粽子的;二是早上要发送n条祝福端午节的短信给朋友和老师。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粽子,继而想到屈原,继而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继而想到上中学时语文课被强迫背诵《离骚》,继而想到高考写作文时候的抓耳挠腮,继而我现在就想抓耳挠腮。

上高中时候,一次开学时候发新课本,清点完之后没事翻着新课本玩,突然发现旁边一个女生在那乐,问她为什么这么乐,她说“你发现没有,这个学期语文课只有两篇课文需要背诵,而且就一段”,继而我也跟着乐。

晚上组里组织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这个抠门的公司,上次组织吃饭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动辄就组织出去玩。

与往常不同,这次出去吃饭,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竟然都来参加,对我们这个小小的研发组真实受宠若惊。上个星期组长就开会通知大家到时候一定不要请假。说实话,谁请假啊,着铁公鸡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还不轮圆了腮帮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着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饭的时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两个月就生宝宝了,不照样挺着大肚子来参加兮。

挺钦佩总经理的。高处不胜寒,一个八百人公司的总经理肯定有我目前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繁忙的工作,却还能在端午节抽空来鼓舞士气。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达到他的那种高度,但至少我要尝试着学习他的那种一心多用的本领。

祝愿大家都能过一个美满的端午节。

端午散文精选篇二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全国各地的习俗大都相同,但也存在些许不同之处。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可是十分的热闹,在粽香的萦绕下,平淡的生活竟也咂摸出些许滋味。端午的家乡,如诗如画,凭增了几分古典的气息。

每年端午,父母总会带我去外婆家,至于原因,大概是家乡的习俗。到达外婆家后,外婆总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粽子端出来摆在我们面前。儿时的我不太懂事,总喜欢一马当先抢过粽子,自顾自地品尝那由一根细长的红线捆着的粽叶里的美味。后来,父母总会再三提醒我,要让外婆先品尝。

其一,这是外婆的劳动成果;其二,外婆是长辈。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我也收敛了些许,以后总是将粽子先放在外婆手中,让她先尝。母亲说,这叫“孝亲敬长”。粽叶外包的红线一定要用剪刀一刀就剪断,不能剪太多次,外婆说,这样今后的日子才能一帆风顺。

当我走到外婆家的菜园时,看到母亲正在帮外婆择菜,两人相谈正欢。等到中午吃完饭后,母亲走到正在洗碗的我身旁,告诉我,老人家都喜欢身旁有儿女相伴,我们与外婆难得见几次面,端午节一定要让她开开心心的!我连忙点了点头,仿佛懂得了久经历史沉淀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

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品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传承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我们正在践行中!

端午散文精选篇三

相比小时候,我的生活应该是好多了,但是我却有一种感觉:我越来越吃不起粽子和鸡蛋,因为它们越来越贵了。我现在可是房奴啊,精打细算着过日子。

想想小时候,在老家,端午节的时候,有吃不完的粽子,吃不完的鸡蛋,还有妈妈做的可口的油饼。那时不觉得怎样,而现在想一想,那真的是一种奢侈。

每年快到端午节的时候,母亲和姐姐们早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了。包了好多好多,自己当然吃不完那么多,左邻右舍地送,村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喜气。

在我们老家,端午节那天一定要吃荷包蛋。在我的记忆中,早上一起来,就看到母亲站在大口的锅边,一个一个磕着鸡蛋,不一会儿,锅里便飘起了白花花的荷包蛋。吃鸡蛋是不受限制的,完全按照自己的饭量定,总有多余的,不担心没有吃的。因为那时家里养了很多鸡,鸡蛋很便宜,一块钱13个好像,爸爸说太便宜了,卖了还不如自己吃,所以我们就放开肚皮吃,实在吃不完才会卖掉。

鸡蛋汤里泡上妈妈做的烫面油饼,撒上一些葱花,滴一两滴辣椒油,那是一个美味。

现在却吃不到了,虽然妈妈还在做,但是我却无暇回去,只能打个电话,倾诉一下自己如何思念妈妈的饭菜。

节日的喜庆只能在超市感受得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局限于物物交流。

传统的喜庆气氛离我们越来越远。飘渺成一张苍白的纸。

端午散文精选篇四

小的时候盼过节,盼了一个又一个。每年端午一过,也就意味着夏天真正到来了。外婆总说这样一句话:“吃了腌蛋粽,才把寒衣送。”意思是说,只有过了端午节,才算得上是过夏天。

那时会包粽子的人,一到端午节便倍受欢迎。因为一般像母亲这般年纪大小的妇女,几乎都不会包粽子。她们只有求助于比自己年纪大一点的妇女,一到端午,家里的女人们,便买回了糯米用水浸着,将粽叶洗净,然后连同菜盆一起拿到别人家,让人帮着包。

在八十年代初期,商品的流通远不像现在这样粽子到处都有卖的。想吃可以,只能自己包。于是,特别羡慕那些会包粽子的妇人,觉得她们可真是心灵手巧,那粽叶在她们的手上,怎么如此的听话,没多久,便捏成了型。

我的母亲也不会包粽子,虽然,外婆包得一手好粽子,可母亲偏巧却学不来。每年端午,我势必守在外婆家,等待第一锅粽子。外婆总是包很多,几个子女家,一家送几十个。

外婆包的粽子有很多种,豆沙蜜枣还有花生。特别是刚出锅的粽子,让人一闻口水便在嘴里打转。外婆说,品种多才好吃,就像人这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外婆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那香甜的粽子,许多年后都能够让我在不经意间回味出它当年的味道。而今,外婆年纪越来越大,手也不是那样的灵活了。可是每到端午,她还是会包一些粽子。只是,我却吃不到了。相隔千里,我和外婆仅只能通过电话传递着思念之情。

今年还没到端午,外婆的电话便打来了。她说,等小舅出差来我工作的城市时,让他给我带点粽子。电话这头的我,心里一阵酸涌。我对外婆说,今年有等空闲时,尽量抽时间回去看她。外婆在电话里笑了,她说,等你回来我再包。挂上电话,记忆又将我带回到童年,那挂在阳台上的粽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淡淡清香。

端午散文精选篇五

端午,我端起一杯雄黄酒。麦子急不可待,一个个倒在娘的怀抱里。发黄的雨季四溢流淌,稻种子也急着舒躺水田里。

我想起一个人,一个不入俗流的人,一个写楚辞的人。曲曲折折的平原路,丈量不完你宽阔的胸怀,你把汨罗江装在心中。从楚地汨罗江畔开始,一个古老的传说,穿越无数的历史云烟,沿着华夏的血脉在流淌。

五月,镰刀把自己磨得锋利,等待收割艾条,收割离骚。龙舟腾出空间,太沉的是粽子,包满娘的一颗心。

清香、忙碌、收获。厚重的季节,和我一同醉的人哪去了?吆喝声里,龙舟飞奔在屈子的脊背上,唱着九歌。

盼望五月初五。粽香里怀古,屈原似乎坐在我对面同醉。麦子羡慕地看着我们,蠢蠢欲动。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带我去写一首浪漫的诗歌。

回望处,我看见麦子的笑脸,在风中点着头。这时,忽然想起一条鱼,陪伴大夫的一条鱼,你饿否?我和娘为你准备好了粽子,鱼香肉丝味的,一定合你的胃口。别再吞噬屈原的灵魂,还我一首端午颂,我的思绪太枯燥。端着雄黄酒,一个人喝没有意思。

远处,一个身影背着五月,向我走来,太阳为他送行。汨罗江边,屈原端起雄黄酒。我大声唱起来:五月初五看龙舟兮,端午怀古杯中游,谁人解我意?向天问,我写的那篇九章怎么看不到,江中有没有?找到了,找到了。一个节日,一个人,一段辞赋。写在五月的日历上。

中国人端午啊!踩着无尽诗意而来,悠悠千年,美丽成了六月繁花。

端午散文精选篇六

端午的日子,在浓浓的棕香飘逝,在青青的粽叶上划过,在千针万线中溜去,在扑鼻的艾叶里散落。

直到送走放蜂的人儿,看见遍野的雪白槐花,闻见馨香的油菜花,才知道,端午要来了。

走进端午,满街的荷包挂满街市,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走进端午,各色的粽子布满店面,琳琅满目,余香袅袅。

走进端午,露珠在脆嫩的艾叶上流淌,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也许,两千多年前,那个因为国家灭忙,不忍苟活于乱世的伟大诗人,何曾能想到,满怀家国仇恨,无奈的悲壮举动,千年来令无数的人们缅怀祭奠。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日夜向东,流过岁月的沧桑,流过历史的长河,却难以流逝人们对端午的向往。

端午的日子,是乡下五谷灌浆发育的日子,田野里,麦浪此起彼伏,穗头迸发,似射一向苍穹的万箭,射一向成熟和丰收。钻地的玉米,高粱拔地而生,静下心来,屏住呼吸,你仿佛能听见拔节的脆响。树木郁郁葱葱发疯似地疯长,无名的小草山花竞相生长怒放。

农人的端午,简单而充实,手修的荷包虽比不上出一售的万般精美,简单的造型,朴素的色彩,挂在孩子的前胸后背。五彩的花绳系满手腕脖颈,香草的余香,雄黄的气味,让乡下的端午充满淡淡的气氛和无尽的思念。

许多年前,自己不也是在祖母的精心打扮下,悬挂端午的物件儿,满村子乱跑,生怕别人不知端午的到来。与其说盼望吃粽子,倒不如说是盼望蜂蜜的香甜。

今天,过去的是端午,留住的却是对端午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