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汇总8篇)

时间:2023-09-28 06:08:16 作者:笔舞 党团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二

本课是主题“金钱”单元的一篇课文,记述了20多年前偶然发生在长春的真实事件。课文所写内容和今天学生的生活现状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让学生对20xx年前人们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求课文中的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体会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和互助的优良品质。

目前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较高,对一百元的认识与20xx年前不同。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失去一百多元会引发众人纷纷“抢”助的行为和老大爷与“我”的焦急心情,所以之前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渗透,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这个事件中人们的优秀品质。

1.理解过路行人不约而同地“抢”被风刮跑的钱,再交还给老大爷,老大爷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变化的心理。

2.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

3.抓重点词进行理解,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解过路行人不约而同地“抢”被风刮跑的钱,再交还给老大爷,老大爷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变化的心理。

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1.请部分学生对80年代自己家庭的生活进行调查(有照片的同学可以展示给大家),也可以采取今昔对比的方式。

2.请部分学生和家人进行小会谈,了解当今社会里,家长的金钱观。

(可采取男女生分别准备某一题,也可让学生自选一题。只要能够达到实效性即可。)

(一)创设情景,带生入境

如果路上看到一个人的钱撒落在地上,你认为过路人会怎样做?

(帮助捡、抢钱、有人抢钱有人帮助捡钱……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师小结:

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发生在1980年,你们的父母那时还是学生,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和现在有很大差别。这些,你们已经通过采访父母了解了一些。一百多元,那时已经是比较大的数目了。失去它,是很大的损失呀!

多媒体表格:80年代一百元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学生调查展示)

“80年代我的家”照片展示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钱被风刮众人抢,老汉心急乱如麻――“急”的感受。学习1~3自然段,

1.请同学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钱被风刮跑了之后的场面。

多媒体:刮狂风的声音

2.老师范读2、3自然段,重点读出:

不约而同、快抢啊、喧腾、突如其来、焦急、和老大爷的话

教师可写副板书:(内容要随学生的答案调整)

请同学再读第3自然段。

抢钱者将钱送回,手中钱不少反多――“喜”的快乐。理解4~6自然段。

方法一: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

1.如果说,钱被人抢了,肯定是一件坏事,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真倒霉、怨天尤人、骂这些人不道德、希望警察出现……)

第4自然段中,抢后的行为,似乎让我们感到了不同,你发现了吗?

请学生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老师点拨:抢后不跑,反而朝老大爷走来,这不是真正的“抢”。文章后半部分,“抢”字加上了引号,请你读一读课文后面的部分,说说你对这个“抢”字的理解。

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当钱在风中飘的时候,任何人的犹豫可能就是老大爷的损失,只能先付之于行动,把钱拿到手里。这时的“抢”是对老大爷的帮助。这个“抢”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帮助。

2.如果你是那位老大爷,当时你会怎样说?怎样做?你的'脸上会有怎样的神情?

(体会文章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站在旁边的“我”,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方法二:通过朗读,感受欢乐。

能挽回损失,是老大爷的幸运,他遇到了那么多好心人,更有意思的是第5自然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当时那欢乐的场面。

小组分角色读第5自然段。老师请一组同学为大家朗读。

此时的“我”,文中用了一对反义词来描写心情:

大家会找到:沉重――轻松

你能试着用这两个词,表达一下作者的心理活动吗?

板书:抢“抢”

沉重――轻松

(三)精添结尾,体会作者心情

这也许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紧张的心情放松后,“我”一定有话想说,“我”会说些什么?请你用“我真想说”为课文写个结尾。再读给小组同学听。

(四)拓展延伸――联系社会现象,发表个人观点

文中讲述的真实的故事,是否给我们一些启迪呢?在今天的社会中,你有很多所见所闻,请结合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弘扬正气、帮助他人、懂得关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投影

三课时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五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和特点

3、 创编歌词和扮演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同学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豪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和创编歌词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别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保守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和艺术表示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沛发挥其演唱才干和演唱风格。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1、 同学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同学自身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自身的试念来趋动同学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同学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同学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同学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同学的口头传唱以和同学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沛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同学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和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b 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 山歌

节奏 固定 自由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对唱

曲调 粗犷有力 高亢 嘹亮 悠长

5、 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豪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同学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

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 创编歌词与扮演唱

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时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同学来扮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同学“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扮演《对鸟》,再扮演自身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激发同学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扮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课文插图)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

学生初步感受课文。

(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本就很绿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感受语言文字美

1.本文优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听课文朗读录音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八)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该教学设计很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对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探究活动

“北京的绿”

探究目的:

学习《西湖的“绿”》你来想一想、说一说地处北方的北京,怎样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能让人看到满眼的绿。

探究方法:

1.学生设计方案。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2.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设计方案及理由。

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七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篇八

教学目标:

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反思:

第二组

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版块。

本组4篇课文,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 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

教学目标1.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 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3. 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

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4、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教学措施:按本单元教学搜集像片、课文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