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15:50:58 作者:念青松 党团范文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优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一

4月22日报道,外国买家似乎将他们的一些重心从墨尔本市场转移到了新州,新州现在有五分之一的新房是卖给外国人。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21日公布了最新的《澳大利亚房地产季度调查》,发现除西澳外,所有州的消费者信心都有所提高,nab住房指数(residentialpropertyindex)被推高到21点,远高于长期平均14点。

数据显示,新州市场的外国买家现在与维州处于同等水平。至于外国买家所处的市场层次分布,有5%的外国人会买500万澳元以上的房子,41%的人选择50万至100万澳元之间的房子,有不足三分之一(30%)的人会购买50万澳元以下的房子。nab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alanoster)称,外国买家在新房市场更加活跃,占了全国新房总需求的15.6%。“不过外国买家的活动地点有了明显的转变,新州的外国买家比例提高至新水平21%,维州的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3%降至20.7%。”他说,外国买家在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度要弱得多,今年第一季度只占了全国需求的7.5%,少于第四季度的8.7%。公寓继续是海外买家的心水选择,占了外国人买房总数的53%,其次是独立屋(30%)和改造屋(17%)。奥斯特说新州的消费情绪全国最高涨,其次是维州和昆州。他发现昆州和维州将是未来一至两年内最乐观的州,而西澳是最悲观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二

第12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昨天发布,调查显示,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显著。报告同时显示,纸质读物阅读仍是近六成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数字化阅读的“逆袭”,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当“碎片化”成为阅读的主流,是否会造成现代人阅读素养的倒退,给出版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也有学者指出,既然新媒体阅读潮流来袭,不妨尝试通过朋友圈荐书、将更多经典阅读资源电子化等手段,为新媒体注入有价值的经典内容。

据此次调查,数字化阅读增速明显高于传统阅读,前者较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而后者只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快。

大量的数字阅读会对出版与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有学者认为,电子阅读的发展看似只改变了阅读载体,其实对书写与阅读的内容本身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注意力经济”盛行的当下,“轻阅读”、“飘阅读”,已经对内容产生了反作用:注水严重或过度追求短平快,已经开始让数字阅读的体验开始打折扣。

与此同时,前不久公开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电子阅读平台对于传统纸质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90%的电子书市场,正在寻求传统纸质书资源的填补。

有评论认为,在泥沙俱下的内容大爆炸中,读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其实并未减少,相反筛选的趋势会愈加明显。有评论称,新媒体不应成为低质内容的聚集地,现在亟需考虑的是,如何填补经典优质内容与新媒体间的沟壑,让两者相互激发。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三

“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xx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xx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xx年提高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xx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xx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xx年的最低数量,而在xx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20年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四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78.6%,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45本。

本次调查从20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七)纸质阅读地位未被撼动

另外,有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较20xx年的7.1%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篇五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xx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xx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xx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xx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xx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xx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xx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徐硙)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xx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xx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xx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xx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xx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xx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xx年增加了0.13本。与20xx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xx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xx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xx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xx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三:

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xx年4月25日)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摘自20xx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