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20:38:07 作者:文锋 演讲稿 2023年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8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比赛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

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

2、春花有哪些颜色呢?

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3、春花的数量很多,你能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了没有?)从哪里看出来的?再齐读。

(三)初读,感悟诗情。

1、作者介绍:

唐朝诗人杜甫生在战乱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疾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忧黎民,忧天下;他晚年曾“飘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也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自己的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读得正确,流流利,非常好。

3、带着“自学提示”开始自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范读)老师也想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那个莺歌蝶舞的地方。

5、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很好,请看大屏幕,诗中的景物花、蝶、莺是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我们随着诗人杜甫一起去诗中品味一番。

(四)品读。

1、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大家在诗中画出来。(花、蝶、莺)板书

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诗人慢慢前行,边赏边品吧!

2、(课件演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谁来读第一句?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释上写着“蹊:小路。”)什么样的小路?(铺满花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样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是啊,让人不由得感慨:

(2)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花真 啊,……!”(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a、(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有粉红色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中带白的杏花,这么多的花让人看了真是心醉哟!)

b、(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儿穿上了金灿灿的黄衣,还有粉中带白的杏花探出了头,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c、(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扑鼻。吸引了无数的蝴蝶来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这幅景象多美啊!)

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3、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花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一读这句吧!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什么景物?(蝴蝶)你从哪句看出的?

(展示课件)“留连戏蝶时时舞,”

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5、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

对话预设:

(一生上台)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可都成了花儿了。生展翅飞舞,飞到了一位学生面前。有礼地说:花儿,花儿你怎么开得这么美!花儿:谢谢你的夸奖,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纹,你那优美的舞姿不知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飞到了另一学生面前:花儿,花儿,你们为什么开得这么旺盛。花儿:春天到了,花儿都想看看美丽的春天。(“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齐读)

6、蝴蝶不愿飞走了,诗中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

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江岸边,春光无限。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指导吟诵。

1、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江畔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芬芳四散。杜甫独步西郊,不禁高兴地吟道——全诗(学生齐读)。

看,彩蝶翩翩,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道——全诗(学生齐读)。

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六)拓展

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介绍写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的。

3、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江畔寻花了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

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心中久违的欣慰与欢愉吧!背诵。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单一重复的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降低训练的效果。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之中的作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抄写、默写解释字词、抄写大意等等单调而乏味的机械作业形式。既让学生回忆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旧知识,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光景象时的心情,真正把思维活动贯串于语文训练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动笔绘画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他们在作业时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从而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怎样解释“留连戏蝶时时舞”

河南省洛阳河区环城小学马洛平

解释古诗句的步骤是先拆开来,后拼拢来。拆开来,指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拼拢来,指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组成一句话(不要求成为诗句,因为解释不等于翻译)。

这句中的“留连”(今多写作“流连”),指舍不得离开;“戏”,游戏,引申为快乐;“时时”,一刻不停地;“舞”,起舞。

拼起来解释全句时,既要把所有词语的意思包括进去,又不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简单地相加起来(要作必要的语言调整),还要照顾上下诗句。

这句中的“留连”究竟是蝴蝶的行为还是作者的行为,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两种理解都有道理。但只要与下面一句联系起来,即可发现“留连”是蝴蝶的行为,是一种拟人手法,因为这两句是对仗的。请看: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下联中的“自在”显然指娇莺的表现,那么上联中的“留连”就一定是戏蝶的行为了。

这两句写出了蝴蝶和黄莺各得其乐的情态,给春天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在解释它们时当然要让蝴蝶和黄莺担当主角。至于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解释时如把作者也摆进去,就割断了上下句的联系,违背了诗人的原意。

“教参”上将这个句子解释为“快乐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意思是对的;没有把“留连”的意思写进去,这是因为“不停地起舞”中多少含有一点“留连”的意思。

“恰恰”当作何解?

人教版六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选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在教这首诗时,发现书上将“恰恰”注释为黄莺的叫声。当时我心存疑问:莺啼之声该是清丽婉转,与恰恰之音大相径庭;再者,若把此句与上句对照起来看,“恰恰”与“时时”相对成文,“时时”释为不停地,“恰恰”也应当是一个表时态或表情状的副词,怎么是黄莺的叫声呢?我把想法说出来后,我校教师也觉得书中的注释不尽恰当。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先农小学 段平

教材将“恰恰”注为“黄莺的叫声”是有依据的。《汉语大词典》中“恰恰”的第三义项是:“象声词。莺啼声。”例句之一是:(元)张可久《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莺啼。”例句之二便是杜甫那首绝句。

《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也把“恰恰”释为黄莺的叫声。译言为:“黄四娘家的小路两边,春意正浓啊,繁花满眼!千朵万朵花儿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得弯弯的。彩蝶恋着花儿流连不去,它们在花丛中时时飞舞蹁跹。黄莺也对着春花自在地歌唱,那‘恰恰’的声音,多么娇软婉转!”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这首诗有这样一段分析:“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此常出现拗句。……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啼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段分析,不仅解释了“恰恰”的含意,而且道出了“恰恰”与“时时”形成对仗的好处。

段平老师根据《训诂学》一书中的解释,认为“恰恰”应训为频繁、时时,也是有理有据的,不妨可视为学术争鸣中的一家之言。但我认为,对小学生讲,只要教材上说得合理的,就应以教材为依据,不必引进他说。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其中的一首诗吗?(生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首。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

2.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五、感悟春光美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意境。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这首诗。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描绘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景诗导新课

1、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诗歌很多,你能背几首吗?

2、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题目叫做《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范读好再读。

4、从课题中,你看出了什么?

5、这个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了解?(杜甫生活在晚唐的战乱时代,他一生颠沛流离,关心百姓疾苦,创作出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大家熟悉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这首诗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这首诗就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流寓到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漫步江边诗兴大发,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六首。)

二、感受诗歌文字美、意境美

1、怎样的美景吸引着杜甫?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2、谁来读? 注意听他的停顿和重音。(我听出来了,你是这样停顿的:)

再读,要比他读得更好。

谁还愿意挑战?

就像他这样读,我读课题,你读诗。

3、简单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一千个人读这首诗就有一千个杜甫。请你结合注释,画出你喜欢的字或词或句,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写好之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注意倾听他人的见解。

5、全班交流:

注意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补充。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a)蹊?

b) 花满蹊?都有什么花呢?

c) 有矮矮的野花,也有高高的桃花、杏花,那么“花满蹊”可以怎样理解?(小路上开满了野花;桃花杏花把小路遮盖得严严实实的;让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

d) 我们无法得知一千多年前的杜甫看到了什么,但是透过一个“满”字,我们感受到的是繁花似锦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e)到底有多少花呢?(读:千朵万朵)

f)这句诗哪几个字把沉甸甸的花写活了?(压、低)花多到什么程度?(把枝条都压弯了)

g) 同学们再想一想,沉甸甸的花压弯枝头的形态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沉甸甸的花垂下来,仿佛是害羞的少女低着头;春风和小花说了一句悄悄话,花羞红了脸。)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写花的名句。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诗中写了哪些花?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写到书上。习作中恰当的使用这些诗词名句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i) 花很美,语言也很美,你能不能把杜甫的这两句诗也读出美?练习读一遍。

j) 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再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 不少同学都勾画了这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美吗?

b)蝴蝶和黄莺为什么不忍离去?蝴蝶陶醉了,黄莺陶醉了,诗人也陶醉了。此时他觉得蝴蝶煽动的翅膀为他而舞,黄莺清脆婉转的歌声是为他而唱。

c)与其说蝴蝶留连,娇莺自在,不如说,诗人自己留连自在。

d)你能否用一个词形容诗人当时的心情?

三、升华情感写春天

1、引导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走进杜甫,走进春天。(音乐起)在饱经战争的离乱后,杜甫一家搬到了成都浣西江畔的草堂居住。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独自漫步江边踏青寻花,不知不觉来到了黄四娘家。小园香径,花满林梢,处处透露出春的气息。鲜花遍地,芬芳扑鼻。那高高低低的枝头上,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如云似霞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引来了成群的蝴蝶,它们在花间叶下翩翩起舞,嬉戏追逐,恋恋不去。诗人完全陶醉,他一会儿赏花,一会儿观蝶。忽然,一阵动听的啼鸣声传入诗人耳中,他抬起头只见几只黄莺在枝头歌唱,它们唱得那么自由自在,恰恰的歌声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多美好!

2、同学们都陶醉了。让我们再次轻声吟诵这首诗。看大屏幕。

3、寥寥数语,诗人将我们带入了梦幻般的春天。请你把刚才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4、 生展示,同学们把笔放下闭眼用心去体会,配乐读。师评价。(你的语言很美,文学功底很深厚)(感谢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到了美好的意境里)(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四、小结学法铺垫新诗

学习古诗就要反复推敲词语,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绪。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著名的有《三吏》《三别》。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像这样抒发喜悦之情的很少。然而在杜甫生平中,有一件事不但让他“喜”,而且更让他“喜欲狂”,到底是什么事呢?下节课让我们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去寻找答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通过感悟、想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品析,感悟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品析,感悟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1、师:初次见面,老师带来几幅美丽的图片送给你们

(春天的风景图),猜猜这是什么季节?

你喜欢春天吗?

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喜欢那春意盎然的景象,还写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歌。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比如“春眠不觉晓,——————”比如“胜日寻芳泗水滨——————”

2、今天老师再送给你们一首春天的诗,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美丽的春天,去感受春的多彩。

出示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畔”“独步”“寻”什么意思?)

3、还有什么疑问吗?(谁?)

简介作者杜甫,人称诗圣,他的诗多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而写这首诗时,杜甫刚结束了他动荡、流徙的生活,在四川成都西郊外亲手建立的草堂内安身。草堂是在朋友和亲戚的资助下建成的:表弟给他送来建筑费;朋友送来桃树秧、绵竹等……草堂是经过诗人三个月的经营在暮春时节落成的。在这草堂,诗人暂时离开了动荡不安的大世界,他经历了许多年的饥寒,如今暂得休息,自然间的一切生物,都引起他的关注和羡慕,成为他描摹和歌咏的对象,表现出难得的安然自得的情感。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师评

指名读,生评价(字音、节奏)。

3、齐读

4、诗人寻到花了吗?他还寻到了什么?

学习古诗,光熟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读懂它,你知道什么读懂诗句的好办法吗?

(结合注释,查字典,还可以问问同桌)

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读懂这首诗吧。

交流:

1、再读古诗,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

出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a读懂了什么?

b汇报:(多)

“花满蹊”

你见过什么满了?“——满——。”想象是什么样?

这里是什么满了?“花铺满了小路”

花铺满了小路是什么样?(想象)你感受到什么?图读出多、美

铺满这条路的都会有些什么花?“——的——花”

感受到什么?读出美

“压枝低”

把你的头低下去,(学生动作)这就叫低。

此处什么低下去了?怎么低下去的?(压枝低)

花多得把枝条都压弯了,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感受到什么?读出美

c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惊叹、赞美)带着这种心情齐读第一句吧!

d是啊,让我不由得感慨:出示“这里的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

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这里的花真_____啊,把—————— !”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读出你们各自不同的感受吧!

2、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哪些景物?诗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展示课件)

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关于蝶和莺,你又读懂了什么?

交流:

蝶:时时舞:你见过蝴蝶翩翩起舞吗?

留连:留连什么意思?你留恋过吗?(生交流)

蝴蝶为什么会留恋呢?

b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儿,我想问问你

对话:杜甫:蝶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飞来飞去不舍得离去啊?

蝶儿:

(多问几个同学)

杜甫:你有问题想问我吗?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大地,洒在树梢,洒在黄师塔上。这个春天,很温暖也很清爽。黄师塔前的滚滚江水无声无息地向东边流去,显得十分寂静。暖暖的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当然也不例外,像是工作良久的疲惫的人似的,微微倚在春风中稍作休息。

一阵微风拂过树梢,佛过我的鼻尖,我嗅到了春的气息与草的清香,隐隐约约的还有一阵淡淡的桃花香,正当我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我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原来是桃花不知何时一簇簇地盛开了,露出了它们最美丽的笑靥,自由自在的样子像是没有主人看管。

我穿梭在一簇簇美丽的桃花中,我已经沉醉在桃花那香气的芬芳中了。这种香气,是淡淡的,一点儿也不张扬,使人很容易就忘记了它的存在。桃花的颜色也很醉人,有娇丽的玫红,也有俏皮的粉红,人们究竟会更喜欢哪种颜色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吟诵起诗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准备听写词语。注意先仔细听,再认真写。(指生上台板演)一组: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春天)二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香气扑鼻(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里美丽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再读课题,(注意节奏)

二、营造气氛,感受春天

1、课件展示景色配乐解说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忍不住歌颂赞美它!可以说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带上好心情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春天,一起欣赏诗人写下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2、对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所以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简介创作背景:但是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并没有写社会动荡,而是写作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独自一人到他的邻居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上散步,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二、初读古诗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大家听?.指生读、齐读、范读、再指生读。

2、孩子们,诗啊光会读那还不够,还得讲究一个品字。结合注释是我们品读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从题目开始,了解古诗的大意。题目的意思就是杜甫一个人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咱们就借用题目中的寻字,请同学们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作者都寻到了什么。圈画出来。花蝶莺(板书)

三、品读前两句

1、那我们跟着杜甫先去赏花吧。

说起这花啊,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花。比如(出示)

有人侧重写花的色彩,你看宋代的朱熹这样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人侧重写花的芳香,比如王安石这样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人侧重写花的姿态,比如杨万里这样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看杜甫笔下的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万)千朵万朵的花可能是什么样的?用成语表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计其数)(压、低花非常多把花枝都压低了)

3、想象我们就在这千朵万朵的花丛里,看看路的这边不禁赞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看看路的那边你也不由得赞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看看小路的近处,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再看看小路的不远处依然: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此刻,你仿佛看到怎么样的画面?多美的画卷呀,在这样的画卷中,要是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你会选择?(激动舒畅喜悦)(板书)这就是我们品出来的滋味啊。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五、品味后两句

随着诗人的目光我们又寻到了蝶莺,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品一品这两句,可以先结合着注释读一读这两句,然后你可以把自己当做是这可爱的小黄莺,小蝴蝶或者诗人想象自己在花丛中的快乐然后把你的快乐分享给你的同伴听。

如:(我仿佛是一只花蝴蝶,和同伴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飞舞,树上的小黄莺在树上看着我们跳舞,还时不时的为我们唱歌伴奏)

(我仿佛是诗人,看着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听着娇莺的天籁之歌,我仿佛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开了。)

师小结:我真佩服他,把自己当做诗人走进了这美景中,这也是品诗的一种好方法。带上自由自在,留连读一读这两句话。

你看诗人杜甫正迎着美景从小路的那边走过来了,我们跟着他吟一吟这首诗吧。(配乐)

五、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中有很多的名篇是在他的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写下的。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是在哪一个时期写的。

第一个时期: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战乱,杜甫一直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一直没有安定的住所。他的心情十分的悲愤。

第二个时期:公元760年,战争渐渐地接近了尾声,杜甫终于在他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的郊外建了一所草堂。暂时有了安生之处。此时,他的心情比较舒畅。(生选出第二个时期说原因)

师小结:杜甫就是借他笔下的繁花似锦,莺歌蝶舞来表达他内心的喜悦、舒畅的情感。这就是融情与景,借景抒情。

六、拓展,延伸

出示《春望》及诗译,体会作者感情不同,对比两首诗的读法的不同。

学到这,你觉得作者寻到的还仅仅是那满眼的繁花吗?还有内心对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板书(希望)

有了这样的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咱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小练笔

你听。。。。。。这莺啼,一声声,一阵阵。仿佛在对自在的杜甫说着什么?展开你的想象,把黄莺的话写下来。

如:(瞧,这花多美啊,要不要跟着我一起去赏花。要不要听我哼曲小调。我的小调可好听了呢。)我的天籁之音多么美妙??。

你看这多美呀,那五颜六色的花,那翩翩起舞的蝶,还有我娇翠的声音,不用说你应经陶醉在其中了吧。

此时的你多自在呀,我希望你永远有这样的生活。

八、作业布置

在这一声声小黄莺的祝福声中,杜甫一路走一路寻,一路寻一路赏,一路赏又一路写,写下了一组诗,都叫《江畔独步寻花》。这组诗一共七首,我们学的是其六,课下把其他六首找来读一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二.分析理解

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

(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查字典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

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

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作业指导》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