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优质17篇)

时间:2024-03-15 20:14:05 作者:翰墨 评语寄语

读后感是我们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将所读内容与自身经历和感受相结合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以下是一些读后感片段,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启发。

《七擒孟获》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在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刘备驾崩后,它的儿子刘禅即位当了皇帝。这是位无能的新皇,当时势力雄厚的魏国曹丕就联络了孙权以及辽东鲜卑、南蛮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大举伐蜀。却败给了诸葛亮。

就在这次战争平定后不久,南蛮王孟获又举兵十万准备谋反,诸葛亮率领人马迎敌,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孟获。为了让孟获真心臣服,还七擒七纵,最后孟获输的是心服口服,并且十分敬佩诸葛亮,决定再也不背叛蜀国了。

读了这段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心胸也很宽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孟获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为他松绑、赐酒食,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也被这种宽宏大量所感动了,以此可见,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想想在我的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情。钢笔被同学摔坏了,如果我们板着脸,恶声恶气的让他赔偿,他不但不会理睬,还会发生争吵。最后,两人心里都不开心。如果我们换个态度,笑眯眯的对他说没有关系的话,犯了错的同学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主动过来认错的。

雨果曾说过:“世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修养。“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希望我自己能拥有这样美好的心灵。

七擒孟获读后感

我喜欢《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和孟获。南中蛮王孟获起兵反叛,诸葛亮率兵平叛。第一次孟获是因为骄傲被诸葛亮生擒。第二次他还是因为骄傲被生擒。后来诸葛亮使用计策,一次又一次生擒孟获。第七次诸葛亮捉住孟获后说:“再放孟获一次。”孟获痛哭着说:“丞相七擒七纵,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我再不感恩戴德,那不就是无情无义的人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足智多谋,还有他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从这个故事里我学到了做事情要用头脑,事前要想周全,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就像孟获的藤甲军那样被全部烧死。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做好。就像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道理那样。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不能骄傲,要不然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虚心,多学多问,增长知识。

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

刘备死后,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侵犯边境。诸葛亮闻报,对刘禅说:“依臣之见,应该先平定他们。”刘禅同意了。当年三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向南进发,节节胜利。四个郡的叛乱很快平定。但孟获收集了散兵,继续反抗。于是诸葛亮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不能伤害。所以诸葛亮一次次用计捉住蛮王孟获,又一次次放了他,等到第七次孟获被捉时,终于投降了。

诸葛亮可真是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旷世奇才呀!

七擒孟获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有:《桃园三结义》《空城计》《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算《七擒孟获》。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很多。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沪水,想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诸葛亮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很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家常之事,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把孟获放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时,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诸葛亮,那兵虽强,可是使用植物做的藤甲有弱点存在。诸葛亮用火战胜孟获,孟获输的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孟获。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他不但没有这样,还给他松绑,请他吃酒,以礼相待,还把土地还给了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人,但也被他所感动,由此可见,最大的力量不是“打”!

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做,就少了一个敌人。此乃得心者,得天下也。

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战役不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等,但我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当数七擒孟获是也。

公元22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军的时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进攻蜀军。诸葛亮从手下那里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豪爽仗义,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兴复汉室”扫清障碍。

孟获虽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军敌不过自己,就不顾一切冲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俘。孟获本以为会被诸葛亮处死,没想到诸葛亮不但给他松了绑,还把他放了。但孟获并不服气,当夜,他组织500名刀斧手偷袭蜀军兵营,不料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俘,但孟获还是表示不服,要求给他机会再战,虽然蜀军将领们都认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获杀了算了,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微笑着又把他放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获不得不对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众归顺了蜀汉政权。

在这场战役中,《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和孟获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刻画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与孟获的浅薄无知、鲁莽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孟获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诸葛亮带孟获参观了蜀军兵营,兵营里全都是些老弱残兵(大军已埋伏起来),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问孟获:“这兵营布置得怎么样?”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很有谋略和心计,而孟获却不以为然,轻率地说:“如果你的兵营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这可以看出孟获虽勇敢,但很轻敌,不知是诈,缺乏谋略。果不其然,当孟获为晚上偷袭蜀军军营的计划洋洋得意时,却不知蜀军早已做好准备。晚上孟获一来,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这场战役外,《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战役能擒纵如此多的次数。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战役,更是对首领胆识的考验、心理的考验。诸葛亮的非凡胆魄和宽广的胸怀使我不禁肃然起敬;而孟获作为一个失败者,他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和豪爽仗义的品质也是令人佩服的。

这场战役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诸葛亮运用的策略上。首先带孟获看兵营,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他中埋伏,真可谓欲擒故纵,实为上策啊!还有,在孟获营里快断粮之时,诸葛亮又答应借孟获粮食,但需要孟获亲自出来,和蜀军将领一对一比武,结果一连几场蜀将都败下阵来。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这既给足了孟获面子,又使孟获为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箭双雕,真不愧为诸葛孔明是也。

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

这本书我从头到尾读捕捉孟获“七这本书,有一个小故事,我感觉很好。

三国时,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睡着了,他把愤怒,张飞一起在率讨伐孙权的士兵。诸葛亮但时间不会做一笔交易。张飞,不要分散,不想独自带领军队整装待命。他派了三天的白色旗帜、服装。两只手没能完成,所以张飞没吃饭。两人总是记恨于心,张飞死于一场梦。

读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不只是为了一个小小时打别人,最后总是对他自己的。也会斤斤计较,应该是太过乐观了。

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战役不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等,但我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当数七擒孟获是也。

公元220xx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军的时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进攻蜀军。诸葛亮从手下那里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豪爽仗义,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兴复汉室”扫清障碍。

孟获虽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军敌不过自己,就不顾一切冲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俘。孟获本以为会被诸葛亮处死,没想到诸葛亮不但给他松了绑,还把他放了。但孟获并不服气,当夜,他组织500名刀斧手偷袭蜀军兵营,不料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俘,但孟获还是表示不服,要求给他机会再战,虽然蜀军将领们都认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获杀了算了,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微笑着又把他放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获不得不对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众归顺了蜀汉政权。

在这场战役中,《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和孟获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刻画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与孟获的浅薄无知、鲁莽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孟获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诸葛亮带孟获参观了蜀军兵营,兵营里全都是些老弱残兵(大军已埋伏起来),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问孟获:“这兵营布置得怎么样?”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很有谋略和心计,而孟获却不以为然,轻率地说:“如果你的兵营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这可以看出孟获虽勇敢,但很轻敌,不知是诈,缺乏谋略。果不其然,当孟获为晚上偷袭蜀军军营的计划洋洋得意时,却不知蜀军早已做好准备。晚上孟获一来,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这场战役外,《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战役能擒纵如此多的次数。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战役,更是对首领胆识的考验、心理的考验。诸葛亮的非凡胆魄和宽广的胸怀使我不禁肃然起敬;而孟获作为一个失败者,他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和豪爽仗义的品质也是令人佩服的。

这场战役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诸葛亮运用的策略上。首先带孟获看兵营,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他中埋伏,真可谓欲擒故纵,实为上策啊!还有,在孟获营里快断粮之时,诸葛亮又答应借孟获粮食,但需要孟获亲自出来,和蜀军将领一对一比武,结果一连几场蜀将都败下阵来。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这既给足了孟获面子,又使孟获为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箭双雕,真不愧为诸葛孔明是也。

诸葛亮五擒五纵孟获之后,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银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见情况危急,在银坑山前与蜀军交锋,蜀军失利,蜀军张飞、马忠两位大将被擒,赵云主动请战,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诸葛亮认为不可,硬拼不行,必须智取。诸葛亮略施小计,一举擒获祝融夫人。诸葛亮为感化夫人,亲自给夫人松绑,并设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后,孟获借木鹿大王的力量与蜀军对垒,蜀军未见识过木鹿大王的青兽阵法,只好退兵回营,向诸葛亮报告,诸葛亮安慰众将,此次失利,只因青兽阵法特殊,诸葛亮心中早有破阵之法。次日,诸葛亮亲自上阵指挥,孟获大败,无家可归,祝融夫人劝孟获投奔乌克国王,孟优建议投奔蜀军,孟获坚决反对。带来洞主献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机刺杀诸葛亮。阴谋没有得逞,被诸葛亮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将他们一举擒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晓之以理。孟获说:“这次是我自己来送死,所以不算。”诸葛亮说:“我已六次擒你,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获说:“两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强夺之,今又犯我南邦,实属贪得无厌,我世居此地,岂能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诸葛亮愤怒的说:“强词夺理,一派胡言,向来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当年割据纷争,黎明涂炭,是先帝一统西蜀,恩泽两川,尔等却兴兵闹事,杀戮朝廷命官,滋扰地方百姓,屡犯边庭。义师南进以来,你又屡次自言其语,穷兵黩武,使狼烟遍燃沃土,陷夷民于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归顺,你将有何面目见南邦父老?!”孟获虽有感动,但内心仍有不服,说:“孟获仍有良策,可破蜀军。如若再败、不服,当斩孟获全家。”诸葛亮说:“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烟之地重生烟火,痛惜负伤之兵再举刀枪。此皆你之罪也!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悦沉服,归顺蜀国,竟然给孟获松绑,全数释放。孟获重整旗鼓,并请乌克国王在桃花寨摆开战场。诸葛亮指挥各路将士,奋勇破敌,尽管孟获请来藤甲兵,诸葛亮巧用火攻,孟获以惨败告终。第七次被擒,在诸葛亮一再教化下,终于归顺蜀国,从此南中太平。

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娴熟,用兵如神,有安帮治国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后,挥师北伐,与吴国孙权休好结盟,共讨魏国曹丕,匡扶汉室,以投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诸葛亮的才能来自于勤奋、刻苦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立志长大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报效祖国。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别人,有时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获得他们的心……这是我对《七擒孟获》的感悟。

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还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后来,一次又一次……最后在第七次,孟获他感动了,便归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便平定了南蛮。三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实,诸葛亮最厉害的并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颗能包容万物的心,让大家都臣服于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读了《七擒孟获》之后,我非常佩服诸葛亮,我以后要向他多多学习,他的智慧能让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启发!

《七擒孟获》读后感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蜀军大举南征,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泸水才变得平静,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七擒孟获的故事读后感

诸葛亮作为汉星房间地抓住钠钠首领孟获。但孟获并不信服,说什么争战的七擒孟获读后感、共同的境地。孔明yongji二次去孟获,孟获仍拒绝,诸葛亮便把他。孟最佳带人来到营地zhajiang汉,孔明一眼就抓住了他,命令赏赐很多酒政府军士兵,带给人们最优孟喝得酩酊大醉。后来孟获"计划,而是果酱,再一次所有的.国王。

这一次孟获还没有准备好,生了第三个时间和巴基斯坦***。他是一个成员将会带来yangfeng营洞,因为他们跟孟获也是缴存好几次了,心里很感激诸葛亮。为了报答,他和他的妻子将孟获喝醉后,汉营。孟获五次,捕捉仍不服,大电话是在反对的理由。孔明和第五把他,生活能战斗。这一次,孟获回去后不能马虎,他去见王鹿的木材。营的木头的鹿遥远,容我的百姓去,给,所有的道路都通过了危险的部分,把这些野兽士兵使用漂亮的战争,使汉军队打败。在汉士兵和会见了几个毒药泉,使情况更加糟糕。由于伏波将军会生和孟获兄弟指导孟节,就是安全回到自己的营地。回到营地后,kongmingzao几次错误比真正的兽兽。当他们再次和木鹿,犹大王西底家和对人民看到那只鹿木是很害怕不抵抗那兽,从那时起。他huogong将geguo士兵焚烧所有的在一个山谷之中。孟获是第七次捕捉,孔明有意把他。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读后感

相信大家都读过四大名著吧?那想必对其中的《三国演义》也有所了解了吧?无论是从整体的架构还是各个细节的写法都能引人注目,尤其是其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更是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你们可能知道的不是很详细,那么今天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在‘七擒孟获’这个成语故事里有哪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吧!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可就在这时,偏偏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交战,诸葛亮大获全胜,擒获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说什么也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就算抓到了他也不能说明诸葛亮有多大的本事。孔明得知淡淡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

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开玩笑一样。可孔明却自有他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口服;以只以武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营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十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士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的酩酊大醉,毫无战斗能力。这时,孟获按先前的计划前来劫营,哪知事出有变,本想反戈一击,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部队,伺机待发。一天,突然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一人在阵前查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没想到他的手下杨峰,因随孟获数次被擒数次被救,早已对诸葛亮崇拜的五体投地,起了归顺之念。于是,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后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才沦为败将,于是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择日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再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

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也没有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了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所装备的藤甲更是刀枪不入。孔明早已想好对策,他以火克藤,利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尽数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说要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经过这七次的经历,孟获彻底被诸葛亮的智慧征服,从此一心辅佐孔明。而孔明可以不再为南蛮担心,专心去对付魏国了。

怎么样?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原本十分简单的故事竟有这么多妙趣横生的细节?其实,这些故事若细细品来都非常有意思。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的奥妙。

七擒孟获读后感

众所周知,蜀国的诸葛亮远征南方,七擒六纵南蛮首领孟获,蛮方才平。读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现在我来大致说一下。

南蛮造反,诸葛亮引兵远征,第一次活捉孟获,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连六次不服,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泸水,过四大恶泉,经桃花水,迎南蛮野兽,战藤甲兵,终于,孟获及弟孟优,妻子宗党人等,尽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获感其恩德,乃为诸葛亮立生祠,还呼孔明为慈父,各送珍珠,金宝,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

这个故事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于“七擒六纵”。诸葛亮为什么要放他这么多次呢?因为这样才能使南蛮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师回国的话,那么南蛮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后必反。而且孔明有这个实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还说:“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须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图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蛮,而是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才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也就描述说明了这一点,“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表面上是跟随曹操,心里却无时无刻念着刘备,这就是曹操没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七擒孟获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属“七擒孟获”。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良多,想要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深层的问题,这是我从“七擒孟获”中受到的启发。

“七擒孟获”中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所以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孔明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于是便有了一次次的擒与放。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却是用植物做成的战甲,有弱点存在。孔明用火攻战胜孟获,孟获输得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能力高强,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动了孟获。

“七擒孟获”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看了这个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子做,还为他松绑、赐酒、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

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忍字当头,做事深谋远虑,那么,我们前面的道路也许会更平坦一些。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读书心得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战役不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等,但我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当数七擒孟获是也。

公元220__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军的时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进攻蜀军。诸葛亮从手下那里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豪爽仗义,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兴复汉室”扫清障碍。

孟获虽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军敌不过自己,就不顾一切冲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俘。孟获本以为会被诸葛亮处死,没想到诸葛亮不但给他松了绑,还把他放了。但孟获并不服气,当夜,他组织500名刀斧手偷袭蜀军兵营,不料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俘,但孟获还是表示不服,要求给他机会再战,虽然蜀军将领们都认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获杀了算了,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微笑着又把他放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获不得不对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众归顺了蜀汉政权。

在这场战役中,《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和孟获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刻画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与孟获的浅薄无知、鲁莽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孟获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诸葛亮带孟获参观了蜀军兵营,兵营里全都是些老弱残兵(大军已埋伏起来),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问孟获:“这兵营布置得怎么样?”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很有谋略和心计,而孟获却不以为然,轻率地说:“如果你的兵营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这可以看出孟获虽勇敢,但很轻敌,不知是诈,缺乏谋略。果不其然,当孟获为晚上偷袭蜀军军营的计划洋洋得意时,却不知蜀军早已做好准备。晚上孟获一来,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这场战役外,《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战役能擒纵如此多的次数。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战役,更是对首领胆识的考验、心理的.考验。诸葛亮的非凡胆魄和宽广的胸怀使我不禁肃然起敬;而孟获作为一个失败者,他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和豪爽仗义的品质也是令人佩服的。

这场战役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诸葛亮运用的策略上。首先带孟获看兵营,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他中埋伏,真可谓欲擒故纵,实为上策啊!还有,在孟获营里快断粮之时,诸葛亮又答应借孟获粮食,但需要孟获亲自出来,和蜀军将领一对一比武,结果一连几场蜀将都败下阵来。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这既给足了孟获面子,又使孟获为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箭双雕,真不愧为诸葛孔明是也。

《七擒孟获》读后感

公元224年诸葛亮为了出军北伐,而国家又不受蛮王孟获侵犯,决定率兵讨伐。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率军向南进攻了。我看到的最精彩的一段是孟获第七次当俘虏的这一段,诸葛亮六擒六放孟获之后,家破兵败只得向银坑山附近的乌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的藤甲用油反复浸泡,晾晒几十次而制成的,它们又硬又滑,刀枪不入,十分厉害,诸葛亮对这些藤甲兵早已成竹在胸,不用一枪一箭,只用一场火攻就把藤甲兵烧得一干二净,第七次俘虏的孟获终于心服口服的归顺了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很有才华,可以说前无故人、后无来者,但他在刘备死后没有为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将军,或许这就是导至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神化他为好。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读书心得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七擒孟获》读后感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战役不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等,但我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当数七擒孟获是也。

公元220xx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军的时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进攻蜀军。诸葛亮从手下那里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豪爽仗义,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兴复汉室”扫清障碍。

孟获虽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军敌不过自己,就不顾一切冲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俘。孟获本以为会被诸葛亮处死,没想到诸葛亮不但给他松了绑,还把他放了。但孟获并不服气,当夜,他组织500名刀斧手偷袭蜀军兵营,不料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俘,但孟获还是表示不服,要求给他机会再战,虽然蜀军将领们都认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获杀了算了,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微笑着又把他放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获不得不对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众归顺了蜀汉政权。

在这场战役中,《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和孟获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刻画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与孟获的浅薄无知、鲁莽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孟获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诸葛亮带孟获参观了蜀军兵营,兵营里全都是些老弱残兵(大军已埋伏起来),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问孟获:“这兵营布置得怎么样?”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很有谋略和心计,而孟获却不以为然,轻率地说:“如果你的兵营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这可以看出孟获虽勇敢,但很轻敌,不知是诈,缺乏谋略。果不其然,当孟获为晚上偷袭蜀军军营的计划洋洋得意时,却不知蜀军早已做好准备。晚上孟获一来,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这场战役外,《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战役能擒纵如此多的次数。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战役,更是对首领胆识的考验、心理的考验。诸葛亮的非凡胆魄和宽广的胸怀使我不禁肃然起敬;而孟获作为一个失败者,他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和豪爽仗义的品质也是令人佩服的。

这场战役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诸葛亮运用的策略上。首先带孟获看兵营,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他中埋伏,真可谓欲擒故纵,实为上策啊!还有,在孟获营里快断粮之时,诸葛亮又答应借孟获粮食,但需要孟获亲自出来,和蜀军将领一对一比武,结果一连几场蜀将都败下阵来。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这既给足了孟获面子,又使孟获为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箭双雕,真不愧为诸葛孔明是也。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读书心得

且说刘备死后,他儿子刘禅继位为皇帝。魏国大臣司马懿建议魏国皇帝曹丕派出大都督曹真提兵十万,联合东吴孙权、蜀汉降将孟达、蛮王孟获、辽东鲜卑国大举进兵来攻打蜀汉。

蜀汉皇帝刘禅大惊失色亲自去找丞相诸葛亮,只见诸葛亮悠闲的在后院里观鱼。刘禅问道:如今曹丕兵分5路进犯,丞相怎样能如此安然观鱼呀。诸葛亮笑道:陛下稍安,5路大军臣已经退去了路。刘禅颇感惊奇,诸葛亮这几日门都没出又怎么退了敌兵呢?诸葛亮解释道:辽东鲜卑国引兵犯我西平关,但辽东羌兵都把马超看作是神威天将军非常敬畏,我已经让马超星夜赶去西平关,这一路就无忧了。南蛮王孟获我也让魏延统兵左出右进,右出左进来疑惑他,蛮兵只喜欢夸耀武力,却不会用计,所以这一路也不必担忧了。关于降将孟达我已经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人送去,他也不想被魏国使唤,自然就会自称有病延缓出兵。魏国大都督曹真也不必担忧,赵云将军和关兴、张苞已经在他必经之路上坚守,想必不久之后他就会退兵了。倒是东吴孙权我还要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他不要出兵。刘禅一听大喜过望:丞相今日之言,让朕如梦初醒啊。不久诸葛亮派出能言善辩的邓芝与孙权再次结盟。诸葛亮竟然足不出户就平了5路来犯之敌。魏国皇帝曹丕不甘心又亲率三十万大军去讨伐东吴,但东吴和蜀汉已经结盟,互相呼应又让曹丕大败而回。此时有人来报诸葛亮,说南方的蛮王孟获要带领十万大军前来进犯南部四郡,诸葛亮心想将来若想要北上征伐魏国统一中原,南蛮这个后顾之忧一定要先解决,要有一个安定的后方才行呀。

于是诸葛亮亲自率兵以赵云、魏延为大将,关羽第三子关索为先锋,前往征讨孟获。蛮王孟获这时正在营帐中坐着,忽然探马来报说他派出的三洞元帅、金环三结元帅、董荼那元帅,厄令南元帅、都已经战败被诸葛亮捉了去了。孟获大怒,亲自进兵遇到了蜀将王平,王平横刀远望只见着这孟获:头顶嵌宝紫金冠,身披缨络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骑一匹卷毛赤兔马,悬两口松纹镶金宝剑威风凛凛。刚一交战,王廷便假装不敌拨马而走,孟获不知这乃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纵马追赶。一路上蜀将关索也是受稍一接战回马就跑,孟获追了20余里,突然这王平、关索不跑了,回头杀了过来,孟获率领的蛮兵顿时大乱,孟获慌忙引兵向小路逃去,前面却喊声大起,一彪军马杀出,为首正是赵云——赵子龙。孟获见了大惊,只和数十骑奔入山谷之中,道路狭小马不能走,只好弃了马匹爬山越岭,半路上被早已埋伏在那的魏延生擒活捉了。

魏延押着孟获去见诸葛亮,诸葛亮早已杀牛宰羊设下了宴席,又让御林军布列的整整齐齐,刀枪剑戟寒光闪闪。诸葛亮问孟获我如今擒了你,你可心服?孟获也是个慷慨汉子,倒是视死如归。大声说道:我是误中了奸计,再加上山路狭窄才被你擒住,我不服。诸葛亮道:你既然不服,也好,我放你回去怎么样?孟获说道:你若放我回去,让我重整军马再来与你一决雌雄,如果再被你抓我才心服。诸葛亮笑了笑,竟然真的放孟获回去了。左右将士都非常不解,诸葛亮笑着说道:我要抓它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但孟获是南蛮首领,他若不服抓住了也是没用。我要彻底让他心服,让南方彻底平定。

孟获回去又聚集了十多万兵马,在泸水扎寨立营,他怕又中诸葛亮的计策,便筑垒坚守只等天热之后蜀兵自行退去。诸葛亮也不着急,安营扎寨等着,另一边却秘密派出大将马岱引三千军马偷偷渡河,绕到了蛮兵的后方去截断孟获的粮草供应。孟获手下的董荼那元帅被马岱夺了粮草,孟获大怒,令武士打了他100军棍,怀恨在心的董荼那趁着孟获喝醉了,绑了孟获就送到了诸葛亮面前。孟获依然大叫说自己是被自己的手下暗害,依然不服。诸葛亮也不计较,带着孟获参观军营,然后又放了孟获,这就已经是二擒二纵了。孟获参观了诸葛亮的军营,以为了解了诸葛亮的虚实,半夜里引三万兵来劫营,直奔诸葛亮的中军而去,可哪有诸葛亮的影子呀,孟获情知中计,慌忙退兵,又被伏兵擒住送到了诸葛亮的跟前,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三次被擒,孟获大为恼怒,于是引刀牌军当面来挑战,只见孟获身穿犀牛甲,头顶朱红盔,骑着赤牦牛,而刀牌兵们个个赤身裸体,涂脸、披发像发了狂似的猛冲而来。诸葛亮倒好,端坐在木轮车中呵呵大笑:孟获看着生气,呐喊一声向诸葛亮冲来,刚冲到跟前只听得咔嚓一声响落进了陷坑之中,孟获大叫我又是中了你的诡计,死不瞑目啊。于是诸葛亮第四次放了孟获。

大败而回的孟获实在有些胆怯地躲进了秃龙洞,不料又被另一个部落影也洞洞主杨峰接着酒宴抓了起来,送到了诸葛亮处。孟获不服,提出要与诸葛亮在银坑洞决战。诸葛亮答应了,这已经是五擒五纵了。

孟获到了银坑洞派出他的夫人祝融夫人出战。这祝融夫人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很是英勇,竟然连抓了诸葛亮麾下两员大将。诸葛亮也不急,让赵云、魏延出战用绊马索抓住了祝融夫人,换了回来那两员大将。孟获又派出目录大王,这木鹿大王善于喂养虎豹豺狼,他身骑白象腰挂两把宝刀,一声号令竞能让虎豹豺狼、毒蛇猛兽张牙舞爪的来进攻蜀兵。诸葛亮早有准备,让人从军中推出了口能喷火鼻能冒烟的木刻彩画巨兽,这假的巨兽吓的那些真的猛兽纷纷往回跑,蜀军乘机掩杀直接占领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日诸葛亮正在军中坐着,忽然来报说孟获率领几百族人来投降,诸葛亮微微一笑,心想哪有这般容易啊。果然孟获等人一进军帐,诸葛亮喝令拿下,在每个人身上都搜出了暗藏的利刃。诸葛亮问孟获这一回你可心服?孟获说道:这是我等自来送死,并非你的能耐,我心不服。诸葛亮道:我已擒住了你六次,你还不服,那我要等到何时啊?孟获说道:您要是第七次抓住了我,我一定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来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