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15:20:17 作者:XY字客 工作总结 最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模板8篇)

学习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下面是一些有关知识点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对贯穿于新的"教学大纲"中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坚定了语文学科是一个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的认识,对第一次使用的新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在写作教学方面

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二、在处理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

充分认识到了本册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请了山东师大中文系的教授吕家乡先生和宋遂良先生前来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两次文学活动。

一次是诗歌朗诵会,一次是诗歌背诵比赛。两次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诗歌朗诵会上,学生踊跃上台,深情朗诵自己精选的诗歌作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诗歌的迷人境界中。在诗歌背诵比赛中,学生们将"课下十年功"展示于"课上的一分钟"中,让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以后,又外现为一种气质。

四、按照"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不足的几点:

一、在学生习作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己有了"老朽"的感觉,常想得过且过,对新事物(如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新教材中的诗歌背诵、新概念作文等)有些不以为意了。就总结到这里吧,工作和生活都还是要向前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二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的语文,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遵守《教师法》,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及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育、教学的能力。我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也能达到学校制定的成绩指标。现在将我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教学工作岗位上,我认真执行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做到坚持早到学校,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无故请假,认真执行学校的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与学生和睦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要使自己的教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所以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对老师的爱往往刻苦铭心,终身难忘。我在实践中找到了"对症下药"的良方,就是:管理好班级学生,要学生都喜欢自己,首先是深入实际,从每个学生入手,一有空我就常到班上去,除了尽快地认识学生的名字,避免弄错学生的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他们的兴趣、性格、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同时知道了哪些学生的性格是内向的,哪些学生的个性是好动、顽皮的。从中找到制订帮助学生上进的方法,做到有法可依。确实,沟通与交流成了师生之间的一条重要桥梁。由于我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和睦相处,逐渐地我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从中也物色了一些得力的助手协助我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自订学习的奋斗目标,制订好,增强学习信心。

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是不可能的,老师靠硬手段去压更是不行。怎么办好呢?我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采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由家长协助监督。让学生自己订出每一单元测试的目标成绩,每个人都以第一单元测试成绩为基础标准。指导学生订目标成绩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订出的目标成绩要明确,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成绩去学习。每次订出的目标成绩都先由家长过目、签名。每次实现了目标成绩都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并向家长报喜。不能实现目标成绩的则鼓励他继续努力,直到达标为止。在实施学习目标时,我还采用了"一帮一"的方法,以优带差,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诱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明白个人成绩关乎到整个班集体的荣誉,能否取得先进班,班级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因而我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共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成绩而奋斗。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习成绩终于能达到学校的成绩指标。

四、家访工作。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外,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非常注重家访工作,除了利用电话与家长联系,互相沟通教育孩子外,还利用节假日、晚上亲自到学生家中与家长座谈。我觉得家访工作做得好,是教育学生的成功之路。

以上是我本学年度在思想,工作,学习上所下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有待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向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三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 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初一刚开学,我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 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这是我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仅初一阶段,我就补充了一百段课外小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三、 最后冲刺 (一)初三第一学期,我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家庭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四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三)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初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此我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初三阶段我先后讨论了“十八岁了,还该不该由父母负担生活”、“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非典带来的思考”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初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本来程度较好的班级效果尤佳。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我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四

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我的工作,充实、快乐、圆满。

一、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备课、上课、批改、考试、听课、评课、网上学习、集中学习,很充实也很快乐。

1、备课认真,不用旧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改的精神,写出切合实际的教案。实用性强,绝不为了写教案而写教案。

2、课堂上能让学生有兴趣的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

3、不摆老资格,虚心的向所有的同行学习,在网络上学习,做到人老知识不老。

4、学生的成绩稳步的上升,平均分由80几分、90几分到101分(满分为120分)

5、电化教学用的幻灯片,视频经常在家中完成。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也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

6、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教学,师大附中网校的课只要与教学同步,就和学生一起看开阔了视野,也促进我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7、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自费订了《作文与考试》《读者》等杂志,在学生中传阅。

二、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我虽然不当班主任,但参与了八年级两个班的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动手动笔,书画园地、读书驿站、从审稿到粘贴全程参与。端午节、中秋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国庆节等重大的节日,在节前先为学生提供资料,在课上从诗歌到名言,背诵的,演讲的,发短信的,个种文学样式一一让学生尝试,育人在无声中。

三、我创作的诗歌《我和我的祖国》获四平市教育系统“国庆六十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四平市“国庆六十周年征文比赛”三等奖,并发表在9月15日的《四平日报》上,表达了我对祖国六十华诞的祝福。

四、身为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尽微薄之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五

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工作既辛苦,也有快乐;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还存在不足。时光太匆匆,在这个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

经过1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复习能尽量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为此我还特意和学生上了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勤奋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总结;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教研活动中,进一步通过课题研究,通过专题指导,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钻研教学教法,使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六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题设计。

1、用追踪法设计问题以达到启思的高度。

我们采用追踪的方法将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能激发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形式,在课堂上“设疑——点拨——释疑”,层层推进,揣摩语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启发学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用诱导法设计问题以体现一定的梯度。

我们力争使问题中的'特征信息得到强化,从而成为思维的对象,解决“有什么”的问题,从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3、用激疑法设计问题以突现一定的深度。

在课堂上,通过设问引导,将知识与思维融为一体,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二得以解决。

4、用牵筋法设计问题以找准突破的角度。

在实验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们注意到问题的切入点醒目而有趣。

四、目前研究情况

现在,我们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积极探索,获得知识。实验班的成绩由一定的提高,教师对内容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广度、深度与梯度。但还不能达到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学生质疑的水平较低,还有待于继续研究,从科研成果上,还没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标。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研究假设比较科学可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起到勾结起课堂上一个活动的“板块”。它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主问题”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的产物,不是学生用“是”与“不是”可以回答的问题。

第二、“主问题”的提出顺序具有科学性,可以结构课堂环节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模式。

第三、“主问题”具有生发性,又为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主问题的优化设计,其终极目标是促进自主学习,遵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

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和困惑。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研究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七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题设计。

1、用追踪法设计问题以达到启思的高度。

我们采用追踪的方法将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能激发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形式,在课堂上“设疑――点拨――释疑”,层层推进,揣摩语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启发学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用诱导法设计问题以体现一定的梯度。

我们力争使问题中的'特征信息得到强化,从而成为思维的对象,解决“有什么”的问题,从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3、用激疑法设计问题以突现一定的深度。

在课堂上,通过设问引导,将知识教学与思维教学融为一体,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二得以解决。

4、用牵筋法设计问题以找准突破的角度。

在实验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们注意到问题的切入点醒目而有趣。

四、目前研究情况

现在,我们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积极探索,获得知识。实验班的教学成绩由一定的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广度、深度与梯度。但还不能达到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学生质疑的水平较低,还有待于继续研究,从科研成果上,还没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标。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研究假设比较科学可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起到勾结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它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主问题”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产物,不是学生用“是”与“不是”可以回答的问题。

第二、“主问题”的提出顺序具有科学性,可以结构课堂教学环节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教学模式。

第三、“主问题”具有生发性,又为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主问题的优化设计,其终极目标是促进自主学习,遵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

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和困惑。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八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它主要由三个流程组成:第一,以解决“是什么”为基础的“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启动教学;第二,以“为什么”和“怎么做”两类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展开问题探究,建构数学问题领域所蕴含的“原理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建构学习教学;第三,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思维升华的心智提升教学。

关键词: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情境民主教学氛围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为线索,全面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定的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并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展开积极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的心理品质。当一个学生自己提出了某个数学问题,并产生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欲望,便形成了“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产生蕴含着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的展开,它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这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意义建构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解决新课程中教师普遍感觉数学知识容量大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以如何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作一个粗浅的探究,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怎样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1、什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

所谓数学问题,就是指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从思维层面产生的疑难和矛盾。数学问题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等三类。关于“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简单问题,而关于“为什么”和“怎么做”则属于复杂问题,也是最有价值的问题。例如,高中数学中“什么是等差数列?”就属于简单问题,而“为什么有反函数的函数不一定是单调函数?”就属于复杂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就是要抓住数学知识学习的关键环节,抓住思维的疑难和矛盾,产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寻求一定的思维路径,最终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教学模式。

2、“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一,以解决“是什么”为基础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启动教学。

以事实性知识为基础启动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教学探究活动应该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开始,完成基本的知识储备,解决“是什么”一类的问题,为新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作准备。例如,高中数学在教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内容时,所要储备的事实性知识就是“三角函数的定义”,也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sin”,“cos”…等,然后才能够提出“这些关于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何关系?”这类问题,进而将教学推进到第二个阶段。

第二,以“为什么”和“怎么做”两类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展开问题探究,建构数学问题领域所蕴含的“原理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建构学习教学。

如前所述,在学生明确了什么是“sin”,“cos”…等事实性知识后,提出“这些函数之间有何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

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容易发现:

至此,教师可以提出:这个关系对你有何启发?

此时,一般的学生都能够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

于是,“为什么成立?”

以及“等式的成立有何条件要求?”等问题就自然产生了。

当“为什么成立”这类问题提出来后,教师的任务就是与学生一起互动探究,共同建构关于等式为什么成立的一系列“原理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

不难看出,以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为目标,以原理性或技能性知识的建构为载体的第二流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师生以“对话”方式共同“建构”和“生成”知识。教师不可以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充当学习的参与者,引导着,组织者和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问题的解决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发展心智和思维能够。

第三,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升华的心智提升教学。

当师生通过共同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做”这类问题之后,教学进入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就有可能呈现学生群体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教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对这些解决策略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激励性的点评。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学问题解答策略的点评过程中,教师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和一个积极的手势都会对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探究产生极大的鼓舞,给学生的发展增添无尽的动力。

教学至此,学生的学生热情一定会空前的高涨,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够得到升华,学生的心智必能得到提升,新问题的产生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途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讲传统的“国际象棋”的故事外,还可以自己构建一个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例如,笔者曾经给学生这样讲:“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作一个游戏。假如从今天开始,我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元钱,条件是,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回扣我1分钱,第二天回扣我2分钱,第三天回扣我4分钱,…,即今后每一天回扣给我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吗?”。这个有趣的例子一举,学生顿时跃跃欲试,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当通过等比数列求和法将问题解决之后,学生才发现30天所回扣的“感觉很少”的钱实际上会超过1000万元。至此,学生才茅塞顿开,并从中领略到了数学的奇妙。

(2)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线性规划”内容,引入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当教师指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而准确的答案应该是最小值为13,最大值为17时,学生会很疑惑,便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便可以引入“线性规划”的相关问题了。

2、需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需要建立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和表现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之间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心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促进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产生问题意识,进而自己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将会从教师的思维中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高中学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理性阶段,对于“是什么”的简单问题凭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的问答就能够解决,因此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例如,什么是指数函数?什么是椭圆?这类问题,虽然也很重要,但是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学生练习达成,不应该占用课堂中太多的教学时间。而象“如何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或者“方程在坐标系内对应的曲线是什么?”这类问题就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加以探究解决。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需经历事实性知识的启动教学、中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和思维升华的提升教学三个流程,同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三个方面。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能够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事半功倍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解读,华师大出版社,8月;

[2].张仲文,《新课改,把权利还给学生》,教育导报,12月5日;

[3].靳玉乐,《新教学方式的实践艺术》,四川教育出版社,207月.

[4].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