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计划(热门13篇)

时间:2024-01-09 11:56:20 作者:HT书生 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中应当包含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以下是一些研究性教学计划的案例,它们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计划

摘要:本文谈了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兴趣。主要谈了三个方面,分别是利用课堂教学艺术、利用学科特点、利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学科特点分层教学法学习兴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电工类专业中职生参加对口升学结业考试的一门专业课,学习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但中职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又由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抽象、难懂难学,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那如何才能培养中职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利用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导入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最佳状态之中。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打下基础。导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于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可以采用生活经验导入法直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电源时,我拿出一个小灯泡,上面标有额定电压“1.5v”,表明当它两端加上1.5v的电压时,才能正常工作。那么用什么给它提供这1.5v呢?学生回答:电源。我接着导入:对,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引入电动势时,通过实验展示问题:先用电压表测量不接入电路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是1.5v;再用导线把额定电压为1.5v的小灯泡接在电池的两端,测量此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结果小于1.5v。这是为什么呢?可能与电池的内部因素有关(电池内部分去了一部分电压),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3、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无论是讲述概念、定律还是理论推导与计算,对于职校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较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动态图像的形式演示出来,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例如,讲解电动势时,应从电池的内部来寻求解释,我们应选用一种可以显示内部结构的电池。

只有通过课件,才可以形象地显示电池内部的.电荷移动方向,给出从负极经电源内部到正极为电动势的方向,显示内阻对外电路电流和端电压的影响,从而便于对全电路欧姆定律i=e/(r+r)的理解。

4、利用比喻,把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解决问题时,把一个封闭面当做一个节点看待,可以快速简捷地解决问题。这时我就把封闭面比作硕大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可以当做一个点来看待,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

二、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作用,把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通过生活中的电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时,要注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电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身边的事情紧密相关,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让学生通过拆装闪光灯,发现它其实是利用大电容先充电,后放电闪光的,这样学生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通过探索性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有些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学生见到这些内容就没有兴趣,教师就应该用有趣的研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试着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的ube和uce,最终发现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可以求解非线性等其他复杂直流电路。

3、通过维修身边的电器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以及出现故障后怎么维修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维修技能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上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施教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及思想交流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我对基础较强的学生的要求自然要高一些,狠抓尖子生培养,创名牌效应,通过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点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分析归纳方法,我最后对同学们的小结做出评析及一些补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教给其科学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业的量和难度相对降低一些,同时在举例时也特别选取一些他们熟悉的例子,提问时把握难易程度。不仅要注重课下辅导,更要在上课和作业批改中多加关注,实时情感交流,鼓励他们小的进步,唤起学习的欲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同学们不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自学的能力增强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本学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此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系统、详略得当。根据本学期2013秋季班汽修专业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3级汽修班共51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3人,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差,这就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上,所表现出的难度和积极主动性较差。但由于是他们的汽修专业主课,对电工课本身的兴趣还比较大,喜欢动手操作。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看,本学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采用高教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委会主编的通用类教材。

全书共分十章。课程导入介绍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单元一,直流电路;单元二,电容和电感,单元三介绍了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单元四介绍了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及安全用电。

三、

教学目标1.2.3.4.5.6.7.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性和趣味性。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覆盖面广,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尽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基本电路,从而去掌握复杂电路的知识。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举例、讲解、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在给他们授课上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课的增加可以把学生的感官认识加强,适时通过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学习理论的动力,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重要性。

3、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都是独子或是由父辈把他们带大,这就使他们在性格上和与人交流上比较偏执。由于本学期电工基础课程在实践课上对学生要求较大,有很多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上课他们不能很好的听课在实践课上就做不出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会在课下和学生主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学习的的想法,并尽可能的把他们的想法用到实践课上。

4、从学生自身出发,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不一样,在学习上就会形成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让每一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成就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授方认识实训室,实验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掌握安全用电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定律;掌握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知识。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及基本物理量。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四、教学措施法,对于个别认知度较好的学生,我会让他们多做一些课外的实验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水平,并在实践课上单独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电路,碰到问题我在给他们讲,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增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实践课。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结构工作特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电路、磁路及其计算,为学习电子专业夯实基础。

二.教材分析。

《电工技术基础》本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入门成为关键的一步,作为老师应讲清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课程的学习。今年我所教的是3年级的电3班,这个班虽是毕业生,但男生多,女生少,他们入学的基础差,有的学生抱着想学一门技术而来的,对理论课没有兴趣,这就要求学生能用浅显的道理讲解深奥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都能轻松地学习。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教师严谨治教,紧扣教学环节,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让学生尽快入门。2.采用“积木式”教学方法进行归纳。

总结。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3.注意课堂艺术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授的知识。4.加强课外辅导及时批阅作业注重及时反馈信息。

5.注意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让学生在“用”中体会到学习《电子技术基。

础》课的重要性。6.本期进行第一轮复习。

7.加强和落实实验教学,在实验前划定学生实验的内容,做好实验的所需知识的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实验后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直流电路。

第九节戴维宁定理2第十节叠加原理2第三章电容器。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第三节电容器联接2课时第四节电容器的电场能2课时第四章磁与电磁。

第九节电感器2第十节线圈中的磁场能2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

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2课时1课时。

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2018年9月2日。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赖永镇老师。

实习生:

实习班级:10模具1班。

短短的6周实习生活就要结束,在新会机电中专学校的日子里充实而又富有挑战,使我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生活,教师的责任。

很有幸能分到赖老师这一组进行理论课程的实习,赖老师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的殷殷教诲使我受益匪浅,相比我的讲课效果就太逊色了,我深感惭愧。吃一堑,长一智,需要我深刻反省。努力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学习电子的师范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一定是严谨的,绝不可以马虎了事的,首先,接到讲课任务之后。因为之前已经在实训课上讲过两节课,认为实训课与理论课程教学时一样的,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差别,可能心态上有点放松,因为我讲的是电流,电压,电动势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解性较多,ppt课件做的过于简单,只是将理论照搬上去,而没有深入透彻的解释清楚,原本打算通过自己的理解,讲解清楚课程内容,而没有考虑上课时自己的状态。

一、听课总结:

刚来到新会机电中专的第一周,我们就开始了听课生涯,到各个班去听老师讲课,我也认真听取了赖老师的电工技术基础课,plc,电子技术等,通过老师的讲授,熟悉了赖老师上课的流程,严谨,而又风趣的风格。听课不在于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在于听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听老师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如何将课程内容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热情,(例如通过相关的视频,有趣的图片),如何能引善诱。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和管理,当很多人趴在桌子上时,要提醒,巡视等等,迟到,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教育。职业学校,课堂管理有时占很大一部分,如何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并维持课堂活跃气氛。

二、实践阶段。

(1)做课件的体会:

(2)讲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学生比较活跃,捣蛋,课堂纪律较难维持,老师必须要有威严,要有气场,要能镇住学生,所以学校比较重视组织教学,课前的纪律,上课的口令都是必须的。在授课之前,不要急着开展组织教学,先要组织纪律,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让学生意识到上课,坐好,保持安静,更重要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

(3)讲课的过程:

我的缺点就是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讲课,而没有意识到课堂纪律的维持,及控场能力,以及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沟通不够,没有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决定是否继续教学,只顾闷头讲课,速度过快,各个环节衔接太紧密,没有停顿。虽然上课前,已经预演过的流程,而真正上到讲台的时候,就乱了思绪,不够冷静。习题过少,电流大小,方向,密度的问题讲解的较清晰,而后面不足的就是,将课堂内容类比于生活中的例子时,要强调是“打比方”。但是电压,电位,电动势讲解太过笼统,自己都还没有透彻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尤其是电位的例子,说的很乱,电位是指某点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参考点一般选为地,即零电位),应该强调他们的相对性,而当零电位这个点变化的时候的理解。电动势的定义过于简单,讲解的时候模棱两可,态度不够坚决,因为教师代表着知识的权威,课程内容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教学事故,误人子弟。这充分暴露出课前准备不充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必须把事情做好,做细致来,要把握全局,而不可以大概,敷衍了事,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课堂不允许出错,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求知的学生,一旦教错,是没有回头的。

(4)课后总结:

经过第一,二节课的讲授,以及赖老师的细心指导和鼓励,我已经正视到自身的不足,过于自信,态度不够端正,讲课速度过快,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课,而缺乏与学生沟通,课堂节奏时间控制,气场的把握,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纠正,因为机会只有一次,机会也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问题,虚心求教,我也深深感到做老师的责任,不仅要求个人掌握知识的能力,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好充分准备。经历这两节课,赖老师详细点出了我很多的不足,我也深知自己的没有做好,需要我去重头再来,无论如何我都虚心接受,正视缺点,弱点,迎头赶上,这次教育实习后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事业的责任,需要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并要不断改进,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不辜负教师这一份神圣的工作。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教育实习,使我明白,失败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不敢正视它,去改变它,时刻警醒自己,要想做好充分准备,态度决定一切。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电工技术基础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结构工作特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电路、磁路及其计算,为学习电子专业夯实基础。

二.教材分析。

《电工技术基础》本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入门成为关键的一步,作为老师应讲清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课程的学习。今年我所教的是3年级的电3班,这个班虽是毕业生,但男生多,女生少,他们入学的基础差,有的学生抱着想学一门技术而来的,对理论课没有兴趣,这就要求学生能用浅显的道理讲解深奥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都能轻松地学习。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教师严谨治教,紧扣教学环节,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让学生尽快入门。2.采用“积木式”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3.注意课堂艺术,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授的知识。4.加强课外辅导,及时批阅作业,注重及时反馈信息。

5.注意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让学生在“用”中体会到学习《电子技术基。

础》课的重要性。6.本期进行第一轮复习。

7.加强和落实实验教学,在实验前划定学生实验的内容,做好实验的所需知识的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实验后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直流电路。

第九节戴维宁定理2第十节叠加原理2第三章电容器。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第三节电容器联接2课时第四节电容器的电场能2课时第四章磁与电磁。

第九节电感器2第十节线圈中的磁场能2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

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2课时1课时。

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2018年9月2日。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电工基础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能力目标:

1、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2、初步具备正确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力

3、初步具备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基础模块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了解电路的组成

掌握电阻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会计算简单的电阻混联电路

掌握直流电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直接测量的方法,了解扩大电流、电压测量量程的方法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能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一般电路

(二)正弦交流电路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波形法、矢量法

了解电感性负载电路并联电容器对改善功率因数的作用

掌握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直接测量的方法,了解单相交流电能的测量方法

(三)三相交流电路

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电气设备常用的安全措施

(四)交流电动机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转子转动原理

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基本结构和原理实践性教学模块

1、练习使用万用表

2、电压和电位的测定实验

3、基尔霍夫定律

4、荧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提高功率因数的实训

5、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实验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1、对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模型及电路组成部分中间环节基本概念进行了解(1~5课时)。

2、掌握电路组成部分中间环节各个物理量的实质含义与符号以及中间环节的各个物理量的求解(6~11课时)。

3、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真实方向的判断;掌握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求解(12、13课时)。

4、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源三种电路的工作特征(14~16课时)。

5、了解理想电路电器元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17课时)。

6、了解电阻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和求解(18—28课时)。

7、了解电容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及电容中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电容元件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和求解(29~35课时)。

8、了解电感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电感元件的功能和实际应用(36~40课时)。

总结:掌握电工基础的电路组成基础知识,电路中间环节各个物理量的求解与应用,欧姆定律的运用,电源电路,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应用于与电器元件物理的求解。可以完成对日常简单电路的设计以及电器元件的选型,熟悉各种简单电路及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功效,为后面学习复杂电路打基础。

电磁入门部分。

1、磁场作用与应用的基本介绍;熟悉磁体与磁感应线基本感念与性质(133~137课时)。

2、磁场中基本物理量的介绍(138~139课时)。

3、电磁感应现象、特点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140~144课时)。

4、感应电动势的基本性质及其求解与应用介绍(146~152课时)。

5、感应电流基本性质特征及其应用求解介绍(153~157课时)。

6、自感的基本性质特征与日常应用,及其各个物理的求解(158~173课时)。

7、互感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的介绍(174~180课时)。

总结:从磁场到电,从电到磁场介绍并了解磁的基本性质;学习后需要能够自己独立运用安培定则,感应电动势的右手定则,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去灵活分析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以及一些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建议:因电工基础入门涉及的电器设备与元件不多,所以在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中建议需要有一个直流的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线圈,磁体。可以通过自己操作一些简单试验演示来加深对电路,电路中的各个物理量,磁场,感应电动势、电流,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的理解。

电路中级部分。

1、电压源、恒压源与电流源、恒流源的基本知识介绍(41~44)。

2、电压源与恒流源的等效变换及电流源与恒压源的等效变换的基本内容介绍;等效变换的求解介绍(45~52课时)。

3、基尔霍夫定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介绍,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原理与运用的介绍;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原理与运用的介绍(43~60课时;61~64课时)。

4、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换介绍及其等换后电阻的求解方法介绍(65~76课时)。

5、支路电流法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网孔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节点电位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77~88课时;89~100课时;101~110课时)。

6、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介绍及其在电路中分析计算应用介绍;戴维南定理的基本原理介绍及其在电路中分析计算运用的介绍(111~120课时;121~128课时)。

7、介绍四种理想受控源电路模型及对受控源电路的分析;非线性电阻及其在电路中各个物理量求解的介绍;受控源与非线性电阻的.求解介绍。(129~132课时)。

总结:学习完后需要掌握电压源与恒流源的等效变换及电流源与恒压源,熟悉和运用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需要掌握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位法以及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分析求解电路中的各个物理量,了解四种理想受控源电路模型,掌握受控源与非线性电阻电路中的各个物理的求解。

学习建议:在分析和求解复杂电路时,应当要熟悉和理解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以及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位法,并懂得如何去运用这些方法与定律;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对分析电磁部分很有帮助。

电磁中级部分。

1、在变压器中,互感线圈同名端判定及接线方式对变压器影响的分析的介绍;互感线圈的基本含义与符号的介绍;如何判定线圈的同名端的介绍;以及多线圈组合的同名端判定及楞次定律应用的介绍(181~185课时;186~188课时;189~191课时)。

2、同名端的测定方法介绍(192~195课时)。

3、具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的连接方式及电感求解的介绍(196~201课时)。

4、物质的磁性介绍;磁性材料的磁性能介绍(202~206课时;207~212课时)。

总结:学完这个内容后,需要掌握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判定,互感线圈在变压器中的应用以及不过的接线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分析;掌握多线圈组合的同名端判定与楞次定律的运用。

能否学好这部分决定了我们今后是否熟练的运用电磁来解决实际问。

电路高级部分。

1、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介绍(261~271课时)。

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的介绍;相量的复数运算介绍(272~278课时;279~282课时)。

3、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物理量求解介绍(283~288课时)。。

4、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介绍,三种元件的各自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与功率的关系分析与求解介绍(289~312课时)。

5、r、l、c串联交流电路介绍以及其中的各个物物理的分析求解;阻抗串联的介绍(313~331课时)。

6、r、l、c串并联交流电路介绍以及其中的各个物物理的分析求解;阻抗的串并联的介绍;复杂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32~347课时;348~351课时)。

7、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介绍;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中的各个物理的分析与求解及对实际工作应用的影响(352~368课时)。

8、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素以及功率与功率因素的关系的介绍(369~380课时)。

9、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源及其星形、三角形联接的介绍;三相负载、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功率以及电路中各个物理的分析求解的介绍(381~397课时;398~430课时)。

10、电路的动态过程,换路定律,初始值得计算的介绍(431~446课时)。

1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c电路的全响应的介绍;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介绍;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l电路的全响应的介绍(447~458课时;459~468课时;469~498课时)。

总结:学习完这些内容后,需要能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的特征及运输公式;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这三种元件对的电路以及组合成的复杂的电路后电路中各个物理量的求解;掌握电路的暂态过程的分析与求解。本章涉及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原理性很强,然而这部分内容对学习好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掌握电路的暂态过程的各种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它来防止电气设备遭受破坏。

电磁的高级部分。

1、磁路的及交流磁路的介绍;磁路的基本定律、分析计算的介绍(213~216课时;217~227课时)。

2、交流铁心线圈,功率损耗,电磁铁的介绍(228~248课时)。

3、变压器及特殊变压器的介绍(249~260课时)。

总结:学习完这些内容后,需要能够独立分析磁路与交流磁路各个物理量以及各个物理量的计算;懂得电磁的运用以及电磁出现故障如何分析;掌握电磁在电磁铁与变压器中的运用。学习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工业用电时,控制电路部分带有电磁的电器设备出现了什么故障。

电工基础是每一个中级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大家学习完这边部分内容去考一个中级电工证。然后,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找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说电力系统中电器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与诊断,家电安装与线路设计等。当然要能够很好的胜任这些工作,不能单单只懂电工基础的知识。和电工基础相关的一些知识大家也要学习,比如说特种设备安装与调试,供配电,各种低压电器设备与高压电器设备等,大家也需要掌握。

学习电工技术基础心得体会

在我选择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之前,我对电工技术一无所知。然而,正是出于对这门技术的好奇和兴趣,我决定投身其中。我坚信,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基础,我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还可以深入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领域,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在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同时,我还了解到电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电力系统、电气控制以及电工维修等方面。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第三段: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感悟。

在实践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当我第一次接触电路板时,我发现自己对电路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我很难准确地进行布线和连接。然而,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探讨,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纠错,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第四段:我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划与展望。

在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电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继续深耕电工技术领域。首先,我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其次,我希望能够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认证,获得更高级别的电工技术证书。最后,我希望能够在相关企业或机构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与反思。

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基础,我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学习电工技术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经历不仅让我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电工基础》是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此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系统、详略得当。根据本学期20xx秋电工班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14秋电工班,班级总人数为56人,男生40名、女生16名,学生基本是初中毕业,但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差,这就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上,所表现出的难度和积极主动性较差。但由于是他们的电子专业主课,通过学习,对电学要有一定的基础,对课本身的兴趣比较大,喜欢动手操作。

从教材看,《电工基础》是采用中等教育出版社,张金华主编的电类专业通用类教材。此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认识二极管及其应用;

2、掌握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掌握常用的放大器及其分析、应用;

4、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5、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

6、了解触发器的基本知识。

7、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

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性和趣味性。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覆盖面广,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尽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基本电路,从而去掌握复杂电路的知识。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举例、讲解、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在给他们授课上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课的增加可以把学生的感官认识加强,适时通过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学习理论的动力,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好《电工基础》的重要性。

3、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都是独子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这就使他们在性格上和与人交流上比较偏执。由于此课程实践课上对学生要求较大,有很多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上课他们不能很好的听课在实践课上就做不出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会在课下和学生主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学习的的想法,并尽可能的把他们的想法用到实践课上。

4、从学生自身出发,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不一样,在学习上就会形成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让每一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成就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对于个别认知度较好的学生,我会让他们多做一些课外的实验。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论文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细节的处理方案以及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结构技术和材料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中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施工情况复杂,施工的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是一项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受到工程基础的影响。为了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必须要综合考量安全、质量和结构因素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更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读电工技术基础心得体会

电工技术基础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掌握它不仅对我们的个人生活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我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我不仅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团队合作、实践操作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让我意识到了电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电工技术不仅仅应用于家庭电器维修,还涉及到领域众多,如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等。这让我对电工技术充满了兴趣,也明白了电工技术的重要性。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一个实际行动,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基础,我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让我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开始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关键的。只有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不断实践,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团队合作是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践操作中,我经常需要和同学们一同完成一些任务,这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我发现互相倾听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个人和包括电工技术在内的任何领域都是有益的。

第四,实践操作是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通过实践操作,我能够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且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操作不仅培养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提高了我的技术操作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我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能不断拓宽自己的技术范围,提高自己的修电能力。

最后,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让我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通过对电工技术基础的学习,我逐渐意识到了电工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电工技术所蕴含的广阔前景。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电工技术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不仅让我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基础,我意识到了电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践操作的关键和未来发展的规划。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电工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必修适用专业:高级技工。

主撰人:张梦欣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基尔霍夫定理、掌握正弦甲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2、能力要求:

能阅读一般电路图、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路、电容及电感元件、会正确选用和使用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

三、学时分配。

(一)电路基础知识(12学时)1.基本要求。

23456-。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电压源与电流源1.4电路的基本定律。

1.5电路的状态。

1.6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3.1正弦电压与电流。

3.2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

3.8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2、掌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

4、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二、教学内容。

4.1磁路及基本物理量。

4.2磁路定律。

4.3交流铁心线圈与电磁铁4.4变压器。

第五章三相异步电动机与控制(10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调速方法。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4、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

5、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分析。

6、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自锁、连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控制方法。

7、了解控制电路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5.1三相异步电动机。

5.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5.3单相异步电动机5.4常用控制电动机。

5.5低压电器。

5.6基本控制电路。

5.7行程、时间控制电路。

第六章安全用电(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3、了解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及触电方式。

二、教学内容。

6.1接地及接地装置。

6.2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

第七章半导体器件(4学时)学习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类型和特性,理解pn结的形式,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特性。

4、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7.1半导体二极管7.2半导体三极管7.3场效应管。

第八章交流放大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正确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会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

4、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5、了解射级输出器电路特点。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的计算。

7、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8.1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8.2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分析。

8.3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8.4多级放大电路。

8.5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8.6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及基本分析方法。

2、能够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9.1差动放大电路。

9.2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9.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9.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反馈分析。

9.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十章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整流电路的原理及用途。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

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器。

4、了解常用三端稳压器及开关稳压电源。

二、教学内容。

10.1整流电路。

10.2滤波电路。

10.3直流稳压电源10.4开关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逻辑代数基础与组合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数制与各进制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码形式。

3、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组合逻辑运算。

4、掌握逻辑运算的化简。

5、掌握常见基础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6、能够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1.5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11.6编码器。

11.7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第十二章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功能及应用。

3、学会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寄存器、计数器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2.1双稳态触发器。

12.2时序逻辑电路分析12.3寄存器12.4计数器。

第十三章555集成定时器(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3.1555集成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13.2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第十四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数-模转换器(d/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2、了解模-数转换器(a/d)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二、教学内容。

14.1数-模(d/a)转换器。

14.2模-数(a/d)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