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实用9篇)

时间:2023-10-14 19:51:06 作者:JQ文豪 方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实用9篇)

项目策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项目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些策划案例中,可以看到活动目标的明确、筹备工作的细致和执行的高效。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一

1、通过看、摸、捏、闻等感知活动,了解自己的小脚丫及其简单的功能,初步懂得要保护好它。

2、初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能产生愉悦的情绪。

一、回忆上次活动

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活动,说说自己的小手是怎样的?

二、观察小脚

引导幼儿通过数数脚趾、捏捏脚趾、动动脚趾、比比脚趾大小、闻闻脚的味道等活动,感知自己的小脚丫,了解其简单的功能,并初步懂得要保护好它。

三、给小脚拍照

1、通过踩脚印的活动,激发幼儿继续观察、感知自己小脚的兴趣。

2、使幼儿体验到踩脚印活动的乐趣。

四、延伸

将幼儿的脚印图布置于教室中,鼓励幼儿邀请自己的父母猜猜、找找自己的小脚丫。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二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饮料并能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产品”。

2.尝试自制饮料并记录操作中饮料的'量,知道适当的果汁才能冲出好喝的饮料。

1.幼儿收集各种饮料包装盒

2.果汁、小勺、纯净水、记录表、笔

1.介绍、交流

师:你带的什么饮料?什么味道?它是怎样制成的?

2.制作饮料

(1)讨论怎么制作饮料。

要求:可以先放水再加果汁,每加一勺尝尝味道,觉得什么时候味道最好,就把你加的量记录下来。

(2)尝试制作并记录。

3.共同分享

用吸管尝尝谁制作的饮料最成功,得出最好喝的饮料用了多少水加了多少勺果汁。

活动生成及建议

活动可以继续延伸到让幼儿自制果汁,尝试榨果汁,了解果汁不但可以泡制还可以鲜榨,鲜榨的更有营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三

大班语言活动——上课

认真倾听和理解古寺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中的片段,乐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挂图7号;《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磁带及录音机。

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出示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图上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见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就叫《上课》。

放录音磁带,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故事里有谁?

它们上课表现怎么样?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八哥老师在上课前提出了什么要求?

八哥老师问学生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怎么说,怎么做的?

八哥老师分别请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起来念时,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

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为什么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字都学会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教师出示字卡,幼儿学习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幼儿懂得上课应认真、专心听讲。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四

1、幼儿能用正确的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2、幼儿初步掌握中锋、侧锋的运笔法,并尝试表现出浓、淡墨变化;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1、范画:螃蟹。

2、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笔洗、垫纸、吸水巾。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打一动物)谜底:螃蟹

1、出示范画,引发幼儿作画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螃蟹”,说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3)教师用正确的词汇小结螃蟹特征。

(4)提问:“这叫什么画?”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2、教师示范螃蟹的画法

(1)教师演示身体的画法——淡墨侧锋画身体;

提问:“老师是如何用笔的?”引导幼儿观察侧锋的运笔法。

(2)教师演示螃蟹“螯”的画法——浓墨中锋画螯;

画螯时和画身体用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中锋的运笔法。

画身体的墨色和画螯的墨色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对比后,感受浓、淡墨的变化美。

(3)请幼儿画出螃蟹的腿和眼睛,教师重点点评执笔。

(4)教师小结螃蟹的.基本画法。

(5)启发幼儿说出可以添画的景物。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注意指导幼儿执笔及运笔方式;

(2)启发幼儿添画相关事物;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衣物的清洁,养成良好作画习惯。

4、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1)请画好的幼儿将画贴在板面上,相互欣赏;

(2)请个别幼儿说说小螃蟹(作品中)在做什么?教师点评;

(3)教师粘贴“快乐的小螃蟹”字样,构成一幅完整的展览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五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包一个、用粉笔在地上画图形。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把沙包扔进数字“1”里面,再单脚跳进“1”,然后单脚包沙包踢进“2”,依次进行。最后把沙包踢进“9”后,幼儿单脚站在数字“8”里面,弯腰把沙包捡起来。第二名幼儿再开始。

二、跳的过程中如果第一名幼儿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第二轮比赛中直接把沙包扔进“2”,如果还是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直接把沙包扔进“3”。第二名、第三名幼儿进行时也同样。

三、分两组进行比赛,每组3人,最先把沙包扔进“9”的一组为胜。

【活动规则】

1、不能跨字跳,必须按顺序1—2—3?—4—5—6—7—8—9。

2、单脚跳的途中,另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罚下场,等候地二轮比赛。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六

1,了解种子传播的方法。

2,学习诗歌,尝试仿照诗歌的句式续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1,出示挂图《植物妈妈有办法》,提问:植物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2,请幼儿听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提问:

(1)诗歌里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2)妈妈是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

3,引导幼儿按诗歌的结构续编是诗歌,

提问:椰子(莲子,石榴,葡萄)妈妈有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能模仿着把它们编成诗歌吗?

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妈妈有办法,孩子个个像伞兵。

微风带它去旅行,落地发芽又生根。

苍耳妈妈有办法,宝宝身上长满刺。

动物带它到处走,掉到土里把根生。

豆荚妈妈有办法,太阳一晒咧嘴笑。

“啪”,孩子离开妈,落土长大又开花。

植物妈妈有办法,种籽成熟遍地撒。

方法巧妙多变化,它们的孩子遍天下。

续编参考

椰树妈妈有办法,叶子落水会游泳。

大海里面四处漂,来到岸边把户落。

石榴妈妈有办法,宝宝长得美又甜。

小鸟肚里睡一觉,田野庭院来安家。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七

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孩子逐步脱离依恋物,慢慢的融入新的集体是需要培养其独立性的,所以我们以故事的方式来打动孩子,让故事中人物所发生的事件对孩子产生影响。

通过故事,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正确的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改掉依恋物的坏习惯。

1.认识阿文

教师出示挂图。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2.听听阿文的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

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效果分析:孩子之间的独立性及适应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了思考。有很多的孩子的一些回答让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也慢慢的有了一种自我反馈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八

1、锻炼幼儿根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内容说各种关爱的`语言。

2、学会与别人共享快乐。

纸杯做的电话若干

出示电话,并利用打电话的方式,向小朋友说一些关爱的话语。

1、提问:小朋友听到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觉?

2、小朋友对老师说一些另老师高兴的话?

两个幼儿一组,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决定输赢,胜者扮打电话者,负者扮接听电话者,打电话者根据听电话的角色说一句关爱的话(如:爷爷,下雨了,你出门时,别忘了带雨伞)。

让幼儿回到家以后向自己的家长说几句关爱的话。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九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我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欢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供给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教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教师这是黄树叶,教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教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那里(教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教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教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忙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景。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主角,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主角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经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坚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