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

时间:2023-06-22 15:59:00 作者:曹czj 活动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一

一。活动时间

20__年4月15日-4月21日

二。活动主题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癌症防治,共同行动”

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路上,你我同心”

__市抗癌协会“关爱生命,科学防癌”

三。内容及形式

3、线上直播内容安排如下:

4、防治周期间,__市抗癌协会网络平台将进行肿瘤科普知识系列推送:

(1)《病从口入-癌症与饮食》;

(2)《癌症会遗传吗?》;

(3)《病毒致癌那些事》;

(4)《更加偏爱女性的肿瘤》;

(5)《惊!吸烟可导致膀胱癌》;

(6)《肿瘤患者饮食指导》;

5、线下活动:

(2)会员单位肿瘤科患友会、肿瘤防治义

四。策划宣传

总策划:__理事长

执行:__秘书长

__副秘书长

宣传:__理事兼秘书

__理事兼秘书

__秘书

五。协会联系方式

邮箱:__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二

4月15日-21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局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以“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为保证宣传活动效果,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开展本次宣传活动。

4月15日-21日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活动,通过宣传栏、led屏幕、咨询活动、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市民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提高了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

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开展以肿瘤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讲座24次,免费测血压和血糖1300人,受益人数1700余人。在《卫生与健康》制作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专栏一期。

通过宣传,提高了全社会对肿瘤防治的观念和意识,激励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肿瘤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肿瘤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三

4月15日至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秉承传播科学防癌理念、普及抗癌知识的宗旨,以“科学抗癌、预防先行”为主题,倡导全社会关注肿瘤了解肿瘤,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让人们远离癌症。我们要意识到是人类对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才导致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泛滥成灾,爱护环境,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宣传周期间医护人员免费为群众量血压,并派发肿瘤防治宣传手册近400余份。宣导如果患了肿瘤,不要消沉害怕,而要积极勇敢面对,只要及时在正规医院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此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

经过此次肿瘤宣传周的活动,有效地宣传了癌症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抗癌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宣传防癌、抗癌知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预防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总结本次宣传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明年宣传周的各项工作。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四

4月15日x21日是第xx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xxx”,由广东省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公益讲座顺利举行。广东康复乐园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第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讲座,旨在帮助广大肿瘤患者科学抗癌、成功康复,消除人们对肿瘤固有的恐惧感。

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姜文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史艳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诊李力人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周宁宁教授等四位专家从淋巴瘤、乳腺癌、大肠癌以及肺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史艳侠教授则在讲座中向听众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在家自我检测乳腺状况,她建议40岁以后的妇女以及家族有癌症史的人群,每个月自我检测一次乳腺,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筛查。

活动现场近200名听众,座无虚席,氛围十分活跃,讲座结束后,专家还在现场回答了患者及家属提问。

众所周知,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受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感染、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严峻的防癌、抗癌形势,中国抗癌协会倡导举办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防癌意识、增加科学知识,进一步推动我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五

为保证宣传活动效果,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开展本次宣传活动。

4月15日-21日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活动,通过宣传栏、led屏幕、咨询活动、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市民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提高了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

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开展以肿瘤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讲座24次,免费测血压和血糖1300人,受益人数1700余人。在《卫生与健康》制作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专栏一期。

通过宣传,提高了全社会对肿瘤防治的观念和意识,激励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肿瘤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肿瘤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六

4月15日至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秉承传播科学防癌理念、普及抗癌知识的宗旨,以“科学抗癌、预防先行”为主题,倡导全社会关注肿瘤了解肿瘤,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让人们远离癌症。我们要意识到是人类对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才导致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泛滥成灾,爱护环境,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宣传周期间医护人员免费为群众量血压,并派发肿瘤防治宣传手册近400余份。宣导如果患了肿瘤,不要消沉害怕,而要积极勇敢面对,只要及时在正规医院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此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

经过此次肿瘤宣传周的活动,有效地宣传了癌症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抗癌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宣传防癌、抗癌知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预防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总结本次宣传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明年宣传周的各项工作。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七

为保证宣传活动效果,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开展本次宣传活动。

4月15日—21日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活动,通过宣传栏、led屏幕、咨询活动、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市民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提高了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

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开展以肿瘤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讲座24次,免费测血压和血糖1300人,受益人数1700余人。在《卫生与健康》制作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专栏一期。

通过宣传,提高了全社会对肿瘤防治的观念和意识,激励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肿瘤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肿瘤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报告精选篇八

4月15日—21日是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由广东省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公益讲座顺利举行。广东康复乐园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第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讲座,旨在帮助广大肿瘤患者科学抗癌、成功康复,消除人们对肿瘤固有的恐惧感。

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姜文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史艳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诊李力人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周宁宁教授等四位专家从淋巴瘤、乳腺癌、大肠癌以及肺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史艳侠教授则在讲座中向听众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在家自我检测乳腺状况,她建议40岁以后的妇女以及家族有癌症史的人群,每个月自我检测一次乳腺,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筛查。

活动现场近200名听众,座无虚席,氛围十分活跃,讲座结束后,专家还在现场回答了患者及家属提问。

众所周知,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受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感染、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严峻的防癌、抗癌形势,中国抗癌协会倡导举办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提高防癌意识、增加科学知识,进一步推动我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