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汇总10篇)

时间:2023-09-05 18:44:48 作者:飞雪 工作计划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汇总10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我们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一

以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内涵、质量”为主题,坚持“潜心研究、悉心指导、规范管理、突破现状”的工作原则,坚持以主题研讨、课堂展示、督导引领、学生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爱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综合素养。

1. 常规调研常态化。

每位老师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将组织老师对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作好登记。期中和期末阶段,教导处对常规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从学科教学的优秀率、合格率和低分率展开研讨,确保素质教育质量评估获得优异成绩。

2. 构建创设优秀教研组的氛围。

各教研组要关注学研日、集体备课工作的实效。要利用学研日的时间精心策划活动,可以有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业务学习等,创新学研日的活动。各备课组设计两个创新活动,与我们的圣诞节主题活动相匹配,并针对《优秀教研组考核办法》逐级逐人进行目标设定,争取在督导课、各级观摩课、教科研工作、通讯报道工作、学生学科竞赛等各项工作中,创设争先恐后的氛围,提升各教研组的综合实力与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减负增效”精神。

各年级严格按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减负增效”精神,一方面,潜心研究“分层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教学”的功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改革,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 继续规范实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各项常规工作 。

1)强调备课的个性化,要求结合本人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杜绝“抄袭式”备课。在作业环节尊重学生差异,使不同层面学生都能得到新的发展。精选作业,控制作业量,增强作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鼓励开放性作业,使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工作四整年以下的教师必须手写稿,三周年以下的教师必须是详案,每句话都要写下来,每节课必须都有教学反思。四年以上的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稿,必须有二次修改痕迹,上课前必须有文稿。

2)常规课要有准备、有设计,每堂课都留有学生作业时间,努力做到课有亮点,堂堂都精彩。

1.组建各种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加强梯队建设。

(1)提升师徒结对的团队品质。加强“师徒结对”活动的管理,使结队教师正常开展研究活动,形成自觉研究的良好习惯,加快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

(2) 相关竞赛: 入格教师:

升格教师:

风格教师:

2. 合理规划学科竞赛,统整、打造品牌项目。

(1)校级层面:本学期三、四年级开展朗读比赛,五、六年级阅读竞赛。

(2)各备课组安排2个特色项目:

3.精心组织开展校区内的督导课、校本教研活动以及各级对外交流教研活动、公开课观摩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恰当,目标明确,过程公开,教学有观点。认真组织好大家进行评课,努力使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后期还有其他的活动尽量和督导课整合。教研组、学科组、三格教师考核都与此相关,请各位积极报名,先报的先整合。

4.创新三年级phonics语音与口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四年级关注学生书面表达的有序、简洁与地道,多给学生仿写为主要练习形式;五、六年级要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相应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与能力。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二

xxx年5月12日,市环保局局长xxx在五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期重点工作。副局长马绍军、吴焕亮、卢广*,总工程师范骁锋,机关党委专职副*赵练参加会议。

主要研究以下事项:

一、 讨论《市环保局统计报表编报及数据使用管理办法》

原则通过《市环保局统计报表编报及数据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由卢广*副局长牵头,污控处负责按照办法的规定建立相关部门联合会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三、听取推进国家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市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工作汇报

要求,要把地质灾害修复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借我市被列为国家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市之机,积极研究政策,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四、听取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方案制定工作汇报

要求,从现在开始做好地质灾害基本情况的调研工作,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着手制定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方案。

五、听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汇报

确定,由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办公室负责与监测站协调人员问题,与规划财务处协调落实资金,确保按照省厅的要求较好完成此项工作。

六、听取第二批环保攻坚惠民活动工作汇报

确定,由吴焕亮副局长牵头,机关党委负责,生态处配合,学*鞍山、铁岭等地的经验,在第一批环保攻坚惠民活动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第二批环保攻坚惠民活动方案,并上报市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请求帮助协调相关部门,明确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得到落实。

七、研究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方案

要求,由办公室牵头,生态处、污控处配合,代市*起草向省*报告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测算情况的文件以及建议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和征收上游三县污水处理费的文件,按*负责运行和市场化运行的不同思路,制定出两套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方案,提交市*进行决策。

发送:各县区环保局、市环保局各处室及所属事业单位

市环保局办公室

xxx年5月7日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三

(一)创意设计赋能。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平台、工作室及设计师向乡村拓展业务、落地经营,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创意设计服务。鼓励创意设计、规划建筑、园林景观等单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鼓励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挖掘特色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文化内涵。

(二)演出产业赋能。依托演出企业、演出团体、艺术院校等机构,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帮助和指导乡村开发演出项目,培养乡村文艺演出队伍,发展提升乡村舞蹈、戏剧、曲艺、游艺、杂技等业态。鼓励依托乡村传统演出团体及其骨干人员,积极开发武术、舞龙、舞狮、锣鼓等特色民俗表演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出项目。

(三)音乐产业赋能。鼓励音乐工作者、音乐企业、音乐院校、音乐类行业组织等深入乡村采风、展演和对接帮扶,加强对乡村传统音乐的创编、提升,创作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加强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和活化利用。提升乐器制造业专业化、品牌化水平,推动乐器生产向乐器文化拓展,鼓励发展音乐培训、互动体验等复合型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音乐节、音乐会、音乐园区(基地)等特色项目,打造音乐主题特色文化乡村。

(四)美术产业赋能。发挥美术工作者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乡土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壮大、巩固提升美术产业。鼓励各级美术院校、画院、美术馆在具备条件的乡村设立写生创作和展示基地,支持打造乡村摄影基地,提升乡村地区美术产业专业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训和扶持力度,把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结合起来,提升农民画师、雕塑师等人才的创作水平。加强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推动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鼓励兴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创馆。

(五)手工艺赋能。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生产,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促进合理利用,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推动纺染织绣、金属锻造、传统建筑营造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鼓励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提升经济附加值。充分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提升手工艺发展水平,推动手工艺创意产品开发。

(六)数字文化赋能。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发挥平台和技术优势,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文化产品,规划开发线下沉浸式体验项目,带动乡村文化传播、展示和消费。充分运用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知识服务、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视频等产业形态,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主题形象,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推广社交电商、直播卖货等销售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

(七)其他文化产业赋能。鼓励各地结合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培育打造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文化业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传承弘扬茶、中医药、美食等特色文化,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推进特色文化制造业发展,积极开发传统文化节日用品、特色文化产品。鼓励各地发掘乡村传统节庆、赛事和农事节气,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晚”、“乡村文化周”、“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节庆会展活动。研究推动优秀农业文化展示区建设,鼓励和支持文化工作者深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深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艺术机构,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节展。

(八)文旅融合赋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行动,设计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性和互动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弘扬优秀农耕文化。鼓励各地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全面推进“创意下乡”,有效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四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农村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产权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到2018年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金额达到5800万元;实现各类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二、工作重点

(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

在年内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二)推进农村产权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采取出租、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出租、转让、转租等方式流转。农村房屋采取转让、抵押、租赁等方式流转。林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拍卖、招标、转让等方式流转。

(三)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制定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办法,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创新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工作。

(四)开展农村产权交易

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建立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

三、工作现状

我区辖21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497个村,33个社区居委会,4788个村民小组,现有承包农户万户,农业人口万人,幅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农村承包地面积万亩(国土二调耕地面积万亩)。2012年11月,我区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已完成了1258平方公里航摄和影像资料处理;已完成497个村4788个组的资料收集、农户指界、实地测绘等外业入户调查工作,占497个村的100%、占4637个组的100%(暂缓确权的145个组除外);已公示审核4637个组,占任务100%;录入农户信息数据万户,占100%;已建立登记簿万户,占91%。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我区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总任务190421宗(其中宅基地189500宗,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878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3宗)。截止目前,该项工作外业宗地地籍测绘及权属调查工作已完成;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完成证书制作9672个。

3、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我区农村房屋约万户,面积约3000万平米。2013年10月,联系市测绘协会组织6家测绘公司(菠源、支点、广惠、金合、维益、精绘)开展农房测绘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全部房屋测绘约万户,办理登记约2000户,核发农房产权证约2000户。

4、林权产权确权颁证。2009年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区林改万户,涉及人口万人,发证万本,宗地数达万宗,林地登记面积为万亩。

(二)农村产权流转

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农村产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区共流转林地万亩,流转金额1548万元;流转土地万亩,流转金额亿元。

(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贷款,互保互助贷款和农用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充分抓住农村产权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破解农村、农业、农户融资难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14年10月末,金融机构已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700万元,贷款余额1130万元。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600万元,农村林业抵押贷款3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与其他区县相比,存在底子薄、财力弱、历史欠账多等困难,确权颁证资金总投入约8780万元,目前只筹集到资金1800万元(包括明后两年财政预算),尚差资金6980万元,资金差口巨大。

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和村无专门从事农村产权改革的工作人员,也无工作经费保障,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单位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由于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村产权价值普遍偏低,同时缺乏专业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价值评估难,农村产权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必然导致产权价值低估,抵押融资难,难以满足业主的融资需求。

四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难。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的认可度不够,必然导致农村产权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较高。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周密策划,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联系会议制度,健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机构,完善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特别是落实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人员,明确职责,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快农村产权颁证步伐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处理农村产权权属争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进程,确保2014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三)创新农村产权流转模式

一是鼓励农户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农村产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鼓励支持农户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开展企业产权(经营权)、农村产权(经营权)相结合的组合经营,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资产财产化、资产化、财富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新路,视条件组建农村资产管理公司,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向深度发展。

(四)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其抵押产权可通过市场化手段再流转,也可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权人收购,根据发展需要,也可受当地人民政府委托,通过交易中心收购;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区本级要根据当年抵押融资规模,按一定比例设立风险基金,并按抵押产权造成损失责任大小与贷款银行协商确定对未有效处置的抵押产权造成损失的风险分担比例;三是深化银保财合作机制。稳步推进政策性保险,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产权抵押贷款的担保功能,提高农户信用保证能力。

(五)创新开展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五

按照《_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档案馆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实施方案〉的通知》,20xx年完成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成功创建打下基础。

一是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完成各乡(镇)县级各部门20xx年及以前年度形成的永久、长期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丰富档案馆馆藏。

二是加强档案征集工作,多形式多途径征集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加大对县委、县政府重要活动和本县重大历史事件档案资料的采集收集力度。

一是科学规划档案数字化工作,重点对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人事局、劳动局等重点全宗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全面规划和安排,确定了扫描加工流程、数据质量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进度、档案安全及数据质量,完成20000卷400万页的处理任务,并实现计算机查阅利用。

二是开展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分别选择2个单位进行数字化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刻录机和档案专用服务器等数字化设施设备;建立室藏各类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对永久、长期(30年)的档案全文数据库,全面实现计算机检索;建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安全保管、备份和利用登记制度,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在规定范围内的安全、高效共享。

一是抓好档案陈列展览。完成布展档案的收集、征集、访真复制、布展、陈列工作,为开展对外接待服务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继续完善县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和爱国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档案知识普及结合起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我县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开展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为重点,开展魅力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专题展、历史文化展、爱国爱家乡讲座、学生成长档案制作等一系列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活动,让档案馆成为全县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平台。

年内_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开展一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涉及老百姓利益较多的部门档案(如国土、社保、就业、房监等)进行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对违反档案法的人和事要加大惩处力度,追究责任,决不手软。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专栏、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工作状况、成就,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档案宣传功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编纂档案史料,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搞好档案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掌握档案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教育和引导全体档案干部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档案干部队伍。

开展保密教育,搞好来信来访,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组织、宣传、精神文明、民生、_工作、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普法及依法行政、效能建设、环境整治等日常事务工作。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六

1、完成了枣庄市古籍普查工作。枣庄市图书馆共有古籍220部2144册,滕州市图书馆共有古籍9部48册。在全省率先出版了《枣庄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档》(绿皮书)、《滕州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档》(绿皮书)。

2、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枣庄市古籍数据的审校工作。枣庄市图书馆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要求,对枣庄市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数据的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年代、数据格式、繁简字转换等逐一进行考证、修改,并以市为单位率先将完成数据报至省中心。

3、完成枣庄市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报告的撰写工作。

4、完成省古籍中心要求的各项文字材料的报送工作。撰写年度古籍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年古籍工作计划;整理枣庄市“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统计民国文献;统计枣庄市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单位等等。

2016年,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

2016年,统计需修复的古籍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七

2.强化数据高质量供给能力。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全面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强高质量数据智能服务,加大数据目录巡检力度,建立数据目录长效动态更新机制。切实做好健康码、疫苗接种、核酸信息、重点人员等疫情相关数据回流。深入推进绍兴特有数据资源“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试点数源部门参与制定数据清洗规则和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完善存量数据常态化治理和共享数据快速治理“两个机制”。加强部门分钟级数据共享需求个性化接口开发,实现数据共享日志多维护分析。升级市公共视频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在线申请、审批、授权、共享等一体化管理。

3.深化数据资源化利用效益。聚焦数字化改革6大领域,按照“一应用一数仓”的原则,深化数据仓建设应用。根据防控应用需求,建设疫情防控专题库。迭代优化已有专题库、主题库,利用数据标签功能,提升数据统计能力和群体个体画像能力。以2022年省市两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为契机,探索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模式,多方位挖掘、重点培育若干个多跨场景重点应用。

4.完善一体化数字资源(irs)体系。推进运营运维子系统与省市数字资源系统全面对接,实现数字资源申请、审批、开通自动授权,建立政务云资源市县分级审批机。优化应用目录管理,持续提高应用目录质量,以及应用和云资源、组件、数据目录和项目的关联度。

(二)突出“大脑”建设,强化数字化改革智慧化支撑

1.探索市域层面“大脑”建设路径。基于各省级行业大脑能力市级贯通输出,依托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结合本地特有个性化能力、组件,探索构建市域城市大脑,提升各领域应用预测、预警及战略管理能力水平。

2.加快提升市域“大脑”成熟度。强化“大脑”智慧化支撑作用,梳理行业各领域应用共性能力、共性支撑,提取归集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块、工具、组件,建立“大脑神经元”(智能集)清单,鼓励新场景应用开发充分共享复用“大脑”已有的模块、组件、知识库等智慧化能力,逐步构建共性能力、共性支撑按需建设、归集共享、复用迭代的螺旋式上升路径。

3.推进应用组件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开发、征集、提炼通用组件,持续推进对已上架组件的应用推广,被调用率达100%,年度总调用次数增长超100%,支撑可靠性达。完善人工智能-视频解析能力的统筹、共享。

4.不断夯实“数字孪生”数据底座。加强全市“数字孪生”应用“iot(物联感知)”、“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公共数据等多元数据的归集与融合,提升对场景应用的仿真、建模、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八

(二)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展览,繁荣乡村数字文化。一是充分利用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打造乡村数字博物馆,截止到2022年,12家乡村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展示,其中,8家在线对外开放。二是优化村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全覆盖,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是积极组织省内重点村镇代表参加文旅部举办的乡村旅游培训班、现场会、考察调研活动。二是组织举办全省导游人员电商直播带货培训和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数字素养和业务技能。三是依托文旅部吉林培训基地开展持续性的分阶段、分模块、分区域的乡村旅游人员培训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给旅游业带来极大冲击。虽然我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的频发散发,导致游客出游信心不足,乡村旅游客源受限。加之文旅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型企业,在“暂停”与“重启”之间反复切换,恢复元气、恢复经营常态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下一步举措:一是持续开展重点村镇认定建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擦亮吉林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继续加大乡村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持续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面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九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我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台。新学期,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推进我校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增加信息化硬件投入,加强信息化硬件管理,提高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现制定以下信息化工作计划。

以实干的精神、超前的思路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有认识、有领导、有落实。从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科学研讨、合理规划、协同合作,整合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实施同步发展策略。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与信息化工作相关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学校将依据本指导思想,切实地将信息化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要使全体老师统一思想,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使用现有的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新的教育资源。

(二)做好电教设备管理,确保信息化工作高效开展

(三)积极组织开发教育资源,充实学校信息化资源库

数字赋能心得 数字学科工作计划篇十

作为西北唯一的专业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每年出版古籍图书品种约为70余种。近十年,获得古籍整理出版资助500多万元。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经费资助的项目共17个。已经出版的重大成果有《新编元稹集》《诚斋诗集笺证》《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陕西金文集成》《历代佛教编年·南北朝佛教编年》《函海》《关学经典集成》等。

同时,我国古籍整理出版还面临人才短缺、资金短缺等问题。具体到我社,突出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对国家古籍整理项目资助方向的把握不够精准。二是作为专业古籍出版社,古籍图书品种数占比不够高。三是古籍项目储备不足,尤其是大规模标志性工程不够多。四是古籍整理投入回报不对称,有些大部头古籍图书长期压库。

针对上述问题,我社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学术界联系,资源拓展面向西北地区,加强项目策划论证,认真研究入选项目的属性特点,精细化做好申报工作。二是加大已有优秀古籍精品项目和普及读物的升级改造,推陈出新,增加品种,提高了重版率和两个效益。三是结合自身定位及陕西资源禀赋,在专家学者指导下,深入发掘陕西乃至西北特色出版资源,储备了多个有关西北社会历史档案和出土文献的重大项目。四是打出组合拳,在加大专业实体书店销售的同时,积极借助直播带货加强宣传和销售;面向图书馆开展上门直销;在单位内部常态化开展“全员降折促销”;通过中间商“降折出清”。

《意见》出台后,我社狠抓落实。

在人员、机构、资金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保证国家“十四五”规划(古籍项目)和古籍十年规划项目顺利完成;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结合陕西省“十四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和省新闻出版局三年重点规划,制定了本社“十四五”及下个十年古籍整理出版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陕西石刻文献集成》《新编全唐文补遗》《佩文斋书画谱》等重大文献整理项目;计划在5年内完成30种古籍图书的出版,每年推出40种较有分量的古籍整理项目图书以及国学普及读物,显著提升古籍图书在全社图书总数中占比。

在“主题出版”方面力争实现新突破。着手发掘古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治国理政、经世致用智慧,以及对当今人们具有借鉴启发意义的家风家训、家国情怀、反腐倡廉内容等;尤其深刻领会贯彻^v^^v^来陕考察讲话指示精神,牢记^v^对出版人的谆谆嘱托,努力探究寻绎古籍文献与秦岭、黄河、华山等中华地理标识之间的内在文化缘脉,策划一批有特色有深度的主题出版项目。

建议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比照教育图书,对古籍整理图书经营实行全额退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选,省级,以及社科联、教育厅等遴选资助项目时,要贯彻对标《意见》,加大古籍项目占比。尽快修订完善与评奖及专业职称评定、科研业绩考核相关的成果评价体系,真正体现对古籍整理成果的尊重和认可。涉及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出版以及数字化的行业之间,要做好对接协调,打通堵点,如对于兼具文献文物价值和资料属性的珍贵古籍,应制定周密可行的查阅、保护、复制、开发利用细则,力争在妥善保护前提下尽快整理出版。

古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要打破惯性思维,力戒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在古籍领导小组主导下,建立跨行业、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精准破解法律、制度、技术障碍,制定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确保《意见》精神在各环节落实落细,特别要在吸引社会公益资本参与古籍整理出版等方面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