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资源现状报告(实用5篇)

时间:2023-09-28 03:07:15 作者:飞雪 工作报告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水资源现状报告篇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利用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水资源现状,制定有效对策,对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水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要素。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国水资源本就相对匮乏,再加上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现状也就更加不容乐观。

1.1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近3×108m3,居世界第6位,其中河流山川占90%以上,是水量丰沛的国家,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仅2710m3,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位列世界第88位。

1.2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失衡中国水资源地理分布很不均匀,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54.7%,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却要承担全国58.3%的耕地面积。

1.3土质沙化面积大水质状况堪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的局限与人类长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2%,居世界第120位。这两个数字直接反映了中国土质差、含水量少、水土流失逐年扩大的情况。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104km2,约占国土面积1/6.随之而来的是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水资源使用成本上升。

1.4水资源利用开发两极分化极不平衡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因此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非常充分,比如黄河流域为39%、辽河流域为68%;南方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足4%;拥有四条大河的西南地区甚至不到1%。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北方也远高于南方,仅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已达83%。

水资源的不足与缺乏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当水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用水需求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就要发挥作用。

水资源具备一些显着的属性特征,如随机性、易污染性、流动性及利害两重性等。对水的需求,在时间上具有延伸性,既包含现在也指向未来;在空间上具有涵盖性,人口、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

当前,水资源优化配置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时间上以现用水户优先;空间上以本流域优先;途径上以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为序。这样原则的缺陷是外流域用水户对本流域潜在用水户的用水影响,生态环境用水不足造成的生活和生产上有水无用的情况。因此,要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统筹协调原则

要求水资源优化配置既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用水,又要充分考虑用水现状及未来用水需求,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公平公正原则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性、可靠性,在充分考虑到区域水资源现状基础上,紧密结合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特点来公平、合理地处理水资源权益关系。

2.3综合平衡原则

结合水量、水质和水生态因素,制定合理的用水规划,控制流域内各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平衡收支;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3.1提升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面临严峻的现状,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增加水库调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同时进行老水库除险加固与新水库修建工作。对老水库的施工从侧重安全向安全与提高水资源利用并重转变。新水库在建时就以统筹供水为第一功能,要建立在对社会转型的评估与预测之上。

3.2跨流域调水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分配尤为不均,而这种不均匀不仅体现在空间水资源分配上,还体现在水资源与经济布局和人口匹配上。因此,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显得迫在眉睫。而跨流域区域引调水能有效缓解与处理该问题,并逐渐成为一项解决用水矛盾的重要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等。

3.3实施生态环境配水改善居民生态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资源匮乏问题就在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社会不断发展中日益凸显。再加上黄河下游、黑河及塔里木河等在近些年不断发生断流问题,使中国生态环境遭受进一步破坏。利用水利工程配水,不仅能有效提升河道稀释能力,还能增强河水流动力,是一种十分经济而有效的配水方法。为此,相关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积极做好生态环境配水工作。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新型、新兴水域工程要符合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新要求,从人本角度出发,促进人水和谐。

3.4构筑大供水网络统筹地区和城乡水资源

在水利工程和资源统筹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将零散的水资源集中起来,将割裂的区域联合起来,从单一水源走向多水源,是社会转型中水资源利用的必然发展趋势。例如,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便进入大规模集中式城乡网络化供水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后期特征明显,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期。在构筑大供水网络的过程中,将工程分级进行,从市县试点到市市联合,一直到跨省合作,引供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起较大区域范围的引供水管网,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水资源保证率。

3.5利用雨洪资源

洪水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水资源,有资源可利用的一面。相关水利部门应充分考虑雨洪在水资源上的利用,对水库洪水动态式管理,不断提升水库水资源利用效率。另外需强调的是,不是任何水库都能够有效应用洪水资源,相关水库还需具备有以下几点要求:a)水库在短时间的满蓄或超蓄有安全保障,水库排洪、泄洪设施能满足大流量洪水下泄要求;b)下游河道堤防能够承受大流量洪水;c)洪水预测准确性较高。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水资源的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缜密的理论、复杂的技术,也需要人们从意识行为层面上的重视与践行。

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力度,并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有效协调水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辽东湾西侧地区地下水海水入侵现状调查

海水入侵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海滨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使含水层中的地下淡水与海水及地下咸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的现象[1]。本文以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本区域实测的海水入侵监测数据,研究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在分析该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时的应用。李新运等[2]、郑新奇等[3]通过建立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面积与地下水位负面积的回归模型,指出了该地区地下水位负值区是导致海水入侵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刘冬雁等[4]利用莱州市平原区二十年的水文资料,指出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位负值区存在阶段性演变现象;唐心强利用试验分析了海水楔因地下水位升级而引起的移动规律,给出了能预测因地下水位的升降引起的海水楔前进和后退的数学模型。研究区位于辽东湾西侧,葫芦岛市的西南部。

研究区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砾卵石及砂砾卵石、砾卵石及砂砾卵石混土,分布连续,厚度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厚,渗透能力较强,这种强透水地层为海水入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范围呈扩大趋势。

参考文献:

[3]郑新奇,张乃兴,李新运。莱州湾东南沿岸地下水水位动态与海水入侵相关规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3):6-9.

水资源现状报告篇二

1.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市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水资源。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1.调查时间:20xx年8月

2.调查方法:询问长辈、现场实验、实地考察

3.调查组成员:朱彤及其家长

1.水样分析

2.生活用水调查分析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临河居民有随意将生活垃圾倒进河道中的现象;家庭节水意识不强,一水多用现象比较少见,节水器材的使用率较低。

3.农业用水调查分析

由于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增加,导致水中生物锐减,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有水质变坏的现象。

4.工业用水调查分析

某些工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质变差,水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针对家乡水资源已经受污染的现状,要让家乡的水重见晶莹,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宣传节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环保意

识深入人心。

2.我们班级组织成立“护河劝导小队”,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劝告。

3.生活节水:(1)提倡循环用水。(2)推广节水器具。(3)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4.农业节水:(1)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2)转变作物品种,多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5.工业节水:(1)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耗水量。(2)要求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6.希望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并增加投资,兴建绿色工程。

水资源现状报告篇三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x月,全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月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亿元,同比增长16.5%,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保持平稳增长。

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6亿元,同比增长17.77%,其中,批发业实现4.4亿元,同比增长17.23%,零售业实现8.6亿元,同比增长18.05%。1-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29.2亿元,同比增长17.04%。

二、限额以上住宿业增长较快,餐饮业增幅放缓。

三、重点流通企业销售趋旺。

月份,我厅监测的45户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零售总额44694万元,同比增长30.04%。其中: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同比分别增长为94.5%、93.08%,新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王府井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同比分别增长为56.73%、50.91%,西大街百货大楼有限公司、惠客家超市有限公司、宁食(集团)有限公司同比分别增长34.04%、32.93%、31.714%。分类别看45户重点流通企业服装、金银珠宝、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幅度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81%、49.33%和87.74%。汽车保持平稳增长,从监测的4家汽车销售企业看比上年同期增长46.52%。

四、家电下乡商品销售旺盛。

-月,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2164台,销售金额41984.5万元,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7.51%、92.75%。家电以旧换新稳步推进,截至12月8日我省累计销售以旧换新家电79106台,销售额34882.1万元;回收废旧家电82192台,回收金额51.78万元。

水资源现状报告篇四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供水紧张,农业用水缺乏,水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安排,对我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北岸。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平分沼泽和草原”。是我省降雨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5.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0.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为3.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65亿立方米,**县总的水资源量为18.5亿立方米,人均769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小资源利用率仅达到17%极低点,预计到20xx年我县总的需水量为5.1亿立方米,按目前供水能力,尚缺1.7亿立方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

一、**县水资源的现状

**县境内有岔林河、西北河、浓浓河等大小河流27条,大小泡泽275个,有小型水库12座,塘坝820座。全县有水田面积92万亩,人均9.2亩,居全国之首。年需水总量为4.8亿立方米,正常年初现有水利工程年可供水2.87亿立方米,年缺水1.93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县的水资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县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由于水资源急剧减少,给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一)有水存不住

1、岔林河是**县最大河流,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境内,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河砂开采量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河水断济。20xx年,岔林河、西北河等主要河流开始出现断流现象。20xx年,岔林河、西北河水位流量均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表、河床对小资源涵养能力降低,水资源匮乏的形势日趋严峻。

2、全县缺乏大中型水源骨干控制性工程。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而这些小水库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水库淤积严重,库容逐年减少,水库进水闸、排洪闸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水库蓄水量。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干、支渠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灌溉期间时常出现跑、冒、流、漏现象,使有限的水源大量流失,降低了灌溉水的利用量。遇到干旱年份,就会造成水田面积减少和大面积减产。而且每年投入大量的抗旱经费打井,造成了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有水用不好

1、盲目发展水田,使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水稻的产值较高,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水田面积发展很快,在水利基础设施溥弱,没有新的`水源工程项目增加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水田,使本已提襟见肘的供水矛盾更加日益突出,自流灌区上下游抢水现象严重,为保证下游供水,上游就受影响;上游把水截走,下游就无水可用。结果是上下游都吃不饱,造成上游减产,下游绝产的局面。

2、供水设施老化,水源损失严重。我县供水管网大多是八十年代辅设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造成供水管网诱蚀严重,供水设施老化,跑、冒、流、漏的现象严重。目前城镇年供水能力120万立方米,而年需水量为180万立方米,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有的群众思想上不重视,节水意识淡薄,在盛夏用自来水浇灌自家的农作物,任意挥霍水资源,致使干旱季节出现城镇居民和周边村屯农民用水难现象。

以上可以看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不仅是解决我县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解决我县水资源缺乏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面对我县水资源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问题。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水资源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产、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全社会的大事。要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全面营造珍惜水、保护水和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水利法规宣传教育,特别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利用水资源

一是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的原则,制定岔林河流域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制定我县河道采砂规划,将全县河道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最低开采能力,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是在岔林河源头建立生态保护区,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与水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适应的职能机构,实现依法治水、管水、用水,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县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服务。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县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对可能出现的旱情,要早做准备,必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抗御可能发生的旱(涝)灾害。

一是加快维修现有水利工程。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程维修进度,使其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浓河提水站、水库消险加固、民富、新发泵站、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堤防工程等一大民生水利工程即将上马,为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加快城市供水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民心工程。我们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供水项目,**县给水打建工程已完成论证、可研,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建设10眼水源井,1个给水处理厂及其它配套设施,**镇污水处理厂也已进入实施阶段。为提高我县的人民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改进灌溉制度,提倡节水灌溉。我县农业用水占用水量的60%,节水潜力很大。

(四)建设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

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急需修建一批大中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以解决用水需要。因此,二甲闸水库是修建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的首位。自60年代以来,我县就一直争取二甲沟水库上马,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当前,二甲沟水库作为**市重点项目,已完成了初步设计,等待批复。二甲沟水库位于**县境内的富拉浑河中游,距县城23公里。该水库集雨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3750立方米,流域面积332平方公里坝长406米,最大坝高18.6米,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鱼,旅游和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一是农民灌溉用水的需要。目前,富拉浑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宝贵的水资源都白白流走,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可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以上,设计灌溉面积7.51万亩,,其中直接灌溉面积4.51万亩,补水灌溉面积3.0万元亩。使农民生产稳产、高产得到保证,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二是发展游泳业的需要。水库四周环山,风景秀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游泳渡假的好去处,年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000人,门票5元,年收2.50万元。同时,水库建成后,养鱼水面将达到8000亩,预计年产鱼11.80万元,年收入82.60万元。三是城镇供水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人口必将逐步增加,供水需求将不断加大。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水源不足的问题,成为我县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强大水源储备基地。

蓄水工程现状

蓄水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塘坝等。我县现有小型水库12座,小塘坝820座。总库容2139万立方米,年总供水量3.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9万亩。

二甲沟水库基本情况

二甲沟水库位于**县境内,富拉浑河中游。水库距县城23公里。

二甲沟水库主要功能是灌溉、防洪兼顾养鱼、旅游。

该水库集雨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3570万平方米,兴利库容2614万立方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332平方公里。水库坝长406米,最大坝高18.60米。

该水库预算总投资2.35亿元。

水资源现状报告篇五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xxxx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xxxx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