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自组织管理办法 通辽市青年自组织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07:57:31 作者:QJ墨客 工作报告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青年自组织管理办法篇一

青年婚嫁趋势调研报告随着80后作为青年走入社会,与之相关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包括80后的就业、婚姻、生育等。电视剧《蜗居》热播后,由此引发的讨论更是热烈。在近期针对××市青年婚嫁趋势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也折射出当前社会的几个问题。此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参加扬城近期举办的万人相亲会和单独采访的形式,总结当前××青年婚嫁趋势特征。

相亲会作为现在男女比例失调和信息不对称现状下解决青年婚姻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媒体、网络以及搭建的各种平台大肆风靡。此次相亲会的形式是给参会人员每人发一张卡片,上面详细记录着各种个人信息,凡是对某人有意向的可以在其卡片上贴上爱心小卡片,留下自己的信息,这样双方有意向的有缘人便从这张小小卡片开始了联系。通过简单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共性的东西。

一、青年婚嫁趋势特征

1、最受欢迎男士特征

第一个明显特征是自有产权房,看来蜗居中挖掘的“坟墓”在现实中一览无余。凡是有产权房的男士卡片,爱心贴士远远多于租房者。例如某身高不够、学历不高、职业不稳的男士卡片上却贴满爱心,分析发现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有自有产权房两套。第二个明显特征是良好的家境,某男,本科,职业居然是大学教师,笔者正好奇为什么本科也是大学老师,而且是那么年轻,后来一看介绍得知其父亲是教授。原来除了实实在在的资本起作用外还有社会资本也很是重要的,尤其是当今的社会。第三个明显特征是良好的工作,比如电信部门,某男电信、硕士、月入5000++,应征者如云,这完全是人力资本在起作用。第四个重要因素是身高,貌似175以上的男士更受欢迎,这是自身客观条件或者说是先天资源优势。

2、最受欢迎的女士特征

男士对女士要求的总体特征:一是年纪要轻,基本上83后的还属于“畅销款”,83前的属于“滞销款”,再往前基本要运用“促销手段”了。二是工作要稳,男士提的条件中,有很大部分提到要有稳定工作,如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等,这样有利于照顾家庭,尤其是考虑下一代的时候,超级现实。这些属于典型的想“娶碗族”。三是气质要好,估计这点属于典型的面子工程,男士找对象不仅仅要网实用而且还要讲究品牌吧。四是要性格要和,这点倒也是实实在在,总不能找一个南辕北辙型的,天天掐架,天天陷于矛盾磨合期吧,性格相合乃是两者长期之和的'必备条件。

3、与会女士特征

与会女士共性:一是供给超过需求,女士数量远远大于男士数量,供需失衡了。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明是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在多数相亲场合,都是女多男少的局面。尤其是“剩女”问题更是突出。二是总体素质较高,基本上属于高学历、高年龄、高收入的“三高”人群。应征女性年龄大都处于25岁以后,估计都在黄金段后的滞销期了。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职业也属于稳定性,大多收入处于城市中等收入以上,更为怪异的是有很多竟然是男士需求的“碗族”。看来关键原因是信网息不对称引起的结构性失衡。三是女士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于男性。在僧多粥少的男方市场的情况下,女性明显迫于竞争和生存压力,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更有甚者,直接拿笔签名留下联系方式于心仪对象卡片上。

4、女士对男士的要求特征

女士对男士的要求特征:一是有财,这点可以从对住房、职业、收入的要求上体现出来;二是要有材,身高是主要的直接体现,男士172cm估计是最低要求了;三是要有才,至少要是潜力股,这可以从对男士职业、学历的要求上体现。三“才”具备的男性必成奇货。

二、婚嫁趋势背后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剩男剩女问题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需要第三方发挥桥梁的作用,相亲会就是当前剩男剩女之间的沟通桥梁之一。

(1)婚姻市场上逆向选择

在婚姻市场上,婚配双方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在婚姻合约中的逆向选择,这进一步加大了婚姻合约的交易成本。首先,婚配双方开始只能了解一些表面信息特征(如相貌、财富等),并不了解对方潜在的信息特征(如品德、学识等),而这些特征往往会被特质较差的人所隐瞒,特质较高的人本希望与特质较高的人在一起,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她)可能因为不了解信息而作出了最坏的决策,将自己出价给在婚姻市场上积极的搜寻者了。其次,婚配双方在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时,往往会出现典型的逆向选择。

如在约会中,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为达成婚姻合约而故意表现一些并不存在的信息特征,并且会为迎合对方的喜好而委屈自己,甚至会每天热情的纠缠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逆向选择的最差结果。如果双方相互了解,即信息是对称的,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所以女性希望通过更多具有保障性的如提高住房、职业、学历等信息要求来降低风险。

(2)交际圈的受限影响信息源

青年人尤其是当前的80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更多的时间精力忙于工作,交际圈狭窄。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交际圈子基本上是从学校的“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演变为“家-单位”两点一线。这就使得青年获取婚姻市场信息大大受到限制。虽然当前是信息时代,网络的发达使得生活更加便捷,时下流行的“宅文化”也应运而生。衣食住行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于是青年用于现实中扩展交际的时间更加萎缩。

(3)混淆信息干扰最终决策

网络的盛行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是爆炸式的信息量给社会带来便捷,但另一方是信息质量受到质疑。大量交友、聊天、社交虚拟网络的负面新闻使得网络公信力受到质疑,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到现实生活存在差距,所以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大量的干扰信息导致婚姻市场上双方的决策受限制。更多的青年希望在现实社会中互相接触、了解再最终做出选择。

2、女性择偶标准的提高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男女比例是男多女少,但在目前的剩男剩女中更多的是女性。原因之一是女性提高了择偶标准。

假设用p表示女性择偶标准,q表示需求、供给数量,s表示供给数量,则q=a-bp,s=c+dp。假设供求均衡时的点是p0点。女性择偶标准的提高,相当于提高价格,价格从p0提高到p1,使得男性对女性需求量减少,从q0减少到q1,但在这个价格下的供给量增加,从s0增加到s1,这样就使得整个市场处于s1q1的供过于求状态。于是很多高素质的女性成为了剩女。

3、高房价影响婚嫁取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429人(79.5%的人为“8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2%的人表示自己身边的“80后”夫妻因为房子问题产生矛盾的人较多,超过7成人表示自己身边的“80后”因为没房不结婚的人很多,超过5成人认为“80后”夫妻会因为没有房子不幸福。在采访中,很多女性朋友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一定会倾向有房子的那一方,在现实面前,她们却不得不去考虑如何使未来生活的重担减轻一些。而一些男性朋友却明确表示,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爱情似乎变得非常脆弱,让他们这些买不起房子的男青年成了婚恋市场的弱势群体。在高房价面前,爱情的确变得有些苍白。“没房怎么找女朋友”左右了许多男孩子的心;“没房怎么结婚”也成为女孩子的心声。爱情受高房价的重伤,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一些人爱上了房子,最后“嫁给了房子”。

如此相亲会,却能折射出当今的多个社会问题,尤其是住房和就业问题可见一斑。

青年自组织管理办法篇二

随着80后作为青年走入社会,与之相关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包括80后的就业、婚姻、生育等。电视剧《蜗居》热播后,由此引发的讨论更是热烈。在近期针对××市青年婚嫁趋势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也折射出当前社会的几个问题。此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参加扬城近期举办的万人相亲会和单独采访的形式,总结当前××青年婚嫁趋势特征。

相亲会作为现在男女比例失调和信息不对称现状下解决青年婚姻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媒体、网络以及搭建的各种平台大肆风靡。此次相亲会的形式是给参会人员每人发一张卡片,上面详细记录着各种个人信息,凡是对某人有意向的可以在其卡片上贴上爱心小卡片,留下自己的信息,这样双方有意向的有缘人便从这张小小卡片开始了联系。通过简单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共性的东西。

一、青年婚嫁趋势特征

1、最受欢迎男士特征

第一个明显特征是自有产权房,看来蜗居中挖掘的“坟墓”在现实中一览无余。凡是有产权房的男士卡片,爱心贴士远远多于租房者。例如某身高不够、学历不高、职业不稳的男士卡片上却贴满爱心,分析发现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有自有产权房两套。第二个明显特征是良好的家境,某男,本科,职业居然是大学教师,笔者正好奇为什么本科也是大学老师,而且是那么年轻,后来一看介绍得知其父亲是教授。原来除了实实在在的资本起作用外还有社会资本也很是重要的,尤其是当今的社会。第三个明显特征是良好的工作,比如电信部门,某男电信、硕士、月入5000++,应征者如云,这完全是人力资本在起作用。第四个重要因素是身高,貌似175以上的男士更受欢迎,这是自身客观条件或者说是先天资源优势。

2、最受欢迎的女士特征

男士对女士要求的总体特征:一是年纪要轻,基本上83后的还属于“畅销款”,83前的属于“滞销款”,再往前基本要运用“促销手段”了。二是工作要稳,男士提的条件中,有很大部分提到要有稳定工作,如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等,这样有利于照顾家庭,尤其是考虑下一代的时候,超级现实。这些属于典型的想“娶碗族”。三是气质要好,估计这点属于典型的面子工程,男士找对象不仅仅要网实用而且还要讲究品牌吧。四是要性格要和,这点倒也是实实在在,总不能找一个南辕北辙型的,天天掐架,天天陷于矛盾磨合期吧,性格相合乃是两者长期之和的必备条件。

3、与会女士特征

与会女士共性:一是供给超过需求,女士数量远远大于男士数量,供需失衡了。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明是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在多数相亲场合,都是女多男少的局面。尤其是“剩女”问题更是突出。二是总体素质较高,基本上属于高学历、高年龄、高收入的“三高”人群。应征女性年龄大都处于25岁以后,估计都在黄金段后的滞销期了。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职业也属于稳定性,大多收入处于城市中等收入以上,更为怪异的是有很多竟然是男士需求的“碗族”。看来关键原因是信网息不对称引起的结构性失衡。三是女士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于男性。在僧多粥少的男方市场的情况下,女性明显迫于竞争和生存压力,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更有甚者,直接拿笔签名留下联系方式于心仪对象卡片上。

二、婚嫁趋势背后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剩男剩女问题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需要第三方发挥桥梁的作用,相亲会就是当前剩男剩女之间的沟通桥梁之一。

(1)婚姻市场上逆向选择

在婚姻市场上,婚配双方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在婚姻合约中的逆向选择,这进一步加大了婚姻合约的交易成本。首先,婚配双方开始只能了解一些表面信息特征(如相貌、财富等),并不了解对方潜在的信息特征(如品德、学识等),而这些特征往往会被特质较差的人所隐瞒,特质较高的人本希望与特质较高的人在一起,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她)可能因为不了解信息而作出了最坏的决策,将自己出价给在婚姻市场上积极的搜寻者了。其次,婚配双方在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时,往往会出现典型的逆向选择。

如在约会中,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为达成婚姻合约而故意表现一些并不存在的信息特征,并且会为迎合对方的喜好而委屈自己,甚至会每天热情的纠缠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逆向选择的最差结果。如果双方相互了解,即信息是对称的,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所以女性希望通过更多具有保障性的如提高住房、职业、学历等信息要求来降低风险。

(2)交际圈的受限影响信息源

青年人尤其是当前的80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更多的时间精力忙于工作,交际圈狭窄。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交际圈子基本上是从学校的“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演变为“家-单位”两点一线。这就使得青年获取婚姻市场信息大大受到限制。虽然当前是信息时代,网络的发达使得生活更加便捷,时下流行的“宅文化”也应运而生。衣食住行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于是青年用于现实中扩展交际的时间更加萎缩。

(3)混淆信息干扰最终决策

网络的盛行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是爆炸式的信息量给社会带来便捷,但另一方是信息质量受到质疑。大量交友、聊天、社交虚拟网络的负面新闻使得网络公信力受到质疑,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到现实生活存在差距,所以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大量的干扰信息导致婚姻市场上双方的决策受限制。更多的青年希望在现实社会中互相接触、了解再最终做出选择。

2、女性择偶标准的提高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男女比例是男多女少,但在目前的剩男剩女中更多的是女性。原因之一是女性提高了择偶标准。

假设用p表示女性择偶标准,q表示需求、供给数量,s表示供给数量,则q=a-bp,s=c+dp。假设供求均衡时的点是p0点。女性择偶标准的提高,相当于提高价格,价格从p0提高到p1,使得男性对女性需求量减少,从q0减少到q1,但在这个价格下的供给量增加,从s0增加到s1,这样就使得整个市场处于s1q1的供过于求状态。于是很多高素质的女性成为了剩女。

3、高房价影响婚嫁取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429人(79.5%的人为“8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2%的人表示自己身边的“80后”夫妻因为房子问题产生矛盾的人较多,超过7成人表示自己身边的“80后”因为没房不结婚的人很多,超过5成人认为“80后”夫妻会因为没有房子不幸福。在采访中,很多女性朋友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一定会倾向有房子的那一方,在现实面前,她们却不得不去考虑如何使未来生活的重担减轻一些。而一些男性朋友却明确表示,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爱情似乎变得非常脆弱,让他们这些买不起房子的男青年成了婚恋市场的弱势群体。在高房价面前,爱情的确变得有些苍白。“没房怎么找女朋友”左右了许多男孩子的心;“没房怎么结婚”也成为女孩子的心声。爱情受高房价的重伤,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一些人爱上了房子,最后“嫁给了房子”。

如此相亲会,却能折射出当今的多个社会问题,尤其是住房和就业问题可见一斑。

青年自组织管理办法篇三

随着我市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青年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青年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青年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从公开的的资料调查显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青年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青年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现阶段青年青年就业创业情况调研目的及意义。

青年的就业创业课题已经日益成为各高校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这次特地对周边青年做了网上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青年队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现在的青年队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通过调研为青年就业创业情况作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我市现阶段就业或在创业青年

2、青年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青年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到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青年队自主船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自主创业遇到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咯邮箱发放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7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86%,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青年队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青年的就业期望,青年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着重调查青年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三、当前青年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1、意愿强烈,就业心态较为客观理性。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有青年300名,(共有男,160名,女,140名)其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76%,调查中,青年普遍所期待的收入水平集中在月薪20xx元以上,期望值在20xx—4000元的占被调查人群的62%,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的占28%。收入的期望值和调查问卷中所表现出来的目前实际收入有较大的差距,一般认为,收入差是寻求自主创业或更好就业的重要动因,其次自主创业能更好的管理自己时间,不会跟打工一样被上班时间限制,这点也是推动自主创业主要原因。

2、青年考虑因素多种多样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5%的青年愿意创业,在创业形式上他们大多选择自主创业和合伙创业,只有23%的人选择家庭创业;而在选择合作伙伴上他们会集中选择有经验的创业人(24%)以及有资金基础的创业人(25%)。他们的创业心态各不相同,有39%表示有压力,9%持有自信,5%的人觉得迷茫,还有5%觉得有赌博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创业资金少、困难多,创业项目缺少技术支持,根据数据有5%的青年还未形成成熟的项目,项目有赌博性,39%的青年表示有压力觉得项目启动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二是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本领,项目选择有困难,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已具备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需要。就业状况调查如下:

1、择业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薪酬待遇”、“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工作单位发展前景”几种因素的分值普遍集中在5分(最高分值),这表明了青年择业时会更多的考虑薪酬水平、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

2、青年就业状况。

(1)调查显示,64%的青年已经就业,10%的人未就业。

(2)已就业的青年中,64%是在市内务工。

(3)月收入情况,6%的就业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间,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19%,月均收入在20xx—3000元之间在28%。月均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在26%。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16%。

(4)工作满意度。当问及“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时,选择“很满意”的占9.5%,选择“比较满意”的占34.7%,42.9%的选择了“一般”,而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分别占到了10.9%和2.0%。这说明青年对目前工作的感受比较一般。

通过访问了解到在目前形势下,青年对工作的要求并不很高,有的企业采取取消加班和加班工资等措施,青年在当下只求不要失业,先保住饭碗,工作感觉普遍一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已经落实就业了,并且多数青年选择在本地工作而不是外出务工,他们的工资收入集中在600—1000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青年们更关心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

3、青年未就业状况对于那些未就业的青年,我们也作了相关调查:

(1)当问及“目前没有工作的原因”,23%的选择了“准备创业”,25.4%的选择了“失地青年”,有就业意向而没有工作的为15%,而选择“不想就业”和“原单位裁员”的均为10%。

(2)未就业青年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10%的选择了“家人”,26%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未就业青年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家人的支持。

(3)获得就业岗位的方式。

四、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市场信息缺乏。

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择业,但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自己求职的要求未能满足,一方面求职青年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有,26%是工资待遇,25%工作稳定性和发展性,36%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障,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方面相互交织,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雪上加霜。

2、择业观偏激、创业能力差,劳动技能少。

很多青年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部分青年对工作环境、待遇期望高,对临时的、阶段性的就业不认可,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机会。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创业意识不强,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差,就业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现象,这些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325%的人认为政策不到位、资金不足,缺乏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26%青年创业面对着政策门槛和资金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区虽然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资金扶持政策,但仍不完善,另外有些创业青年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这些问题共同构筑了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

五、实施对策和工作建议

1、广泛宣传,促进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发挥媒体力量优势,从转移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宣传着手,宣传致富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年增强就业、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有针对性地对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培训,引导青年增强创业意识,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使其真正走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之路。

2、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多方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发挥区内资源优势,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青年的实际,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岗位相对应,充分利用各级团校、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少年宫等阵地,发挥青年创业基地的载体功能,建立市、区两级培训中心,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课堂、创业典型报告会和采取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搞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成立青年创业培训中心、syb培训中心,成立创业讲师团,有针对性地聘请一批政府官员、经济学家、青年企业家、高校教授、syb培训教师、职业指导师等组建专业讲师团,对青年开展实效性强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走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努力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培训体系。

3、发挥招聘会优势,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招聘会的优势,借助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联、青企协的辐射作用,凝聚力量,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务求服务实效。为基层广大青年提供和开展信息、维权、指导及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

一是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收集招聘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发布创业项目,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

二是成立青年创业维权岗,组建青年创业法律顾问团,为青年创业以及企业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三是建立青年创业信息网络信息平台,围绕青年创业项目、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分析、人员聘用和企业开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有关创业知识的管理查询系统,逐步建立并完善青年“创业项目库”,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并有效链接中国青年创业网、市区青年就业网,最大限度提供创业信息。

四是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将与青年创业相关的青年企业家、syb培训学员、青年创业者等建库管理,建立创业进展情况和开业成功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系统。

通过建立青年创业者俱乐部、创业者协会,加强创业青年交流。五是提供后续扶持服务,包括引进社会财务公司提供财务代理服务,提供投缴社会保险、处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代理服务,以及提供市场营销、成本核算、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和品牌经营等后续服务。

六加大扶持力度、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创业环境

大力推进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基金”,制定结合当地实际的.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发动青年文明号、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机关干部提供信用担保,帮助落实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争取党政领导重视,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积极协调劳动和金融部门,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降低青年创业门槛。努力为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青年,并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出台下岗失业青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不限注册资金、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领域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建立创办微型企业担保基金,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加强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多提供就业创业信息,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组织广大城乡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依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等组织和集体,加大劳务输出,不断拓宽青年就业渠道。

青年自组织管理办法篇四

一、导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竞争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公司的跨越式大发展,广大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青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归根结底,企业职工队伍是否稳定、是否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企业职工中青年是最具活力、最有潜力,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如何把握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广泛开展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青工的思想脉搏,探索企业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当今企业团组织的当务之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青工群体也呈现出多元的时代个性,利用省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契机,常柴团委在多缸机厂团总支中开展了青工思想调研工作。

二、青工思想动态调查的概况

1、调查目的

认真贯彻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的要求,根据青年群体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及思想意识方面的显着差异,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落实到不同特点的青工身上。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使团委和青年职工有着更直接和广泛的接触,能从中找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契机,并结合企业生产现状,增强引导青工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分类引导使多缸机厂青年员工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弘扬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业文明。摸索企业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引导工作方法,进而有效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和财富。

2、企业情况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九十六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企业,是全国农机行业及**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现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在册职工3400多人,拥有年产120万台单缸柴油机、15万台多缸柴油机、4万余吨铸件、合资生产15万台汽油机生产能力。常柴共青团组织以服务企业与青年的宗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培育青年文化,加强青年人才建设,公司团委荣获全国首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特别是近年来,承载优良传统的常柴共青团顺应企业发展形势,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创建团建工作思路、搭建新型工作平台,充分依托组织优势,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凝聚和引导青年,为企业健康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司团委下设8个团总支,共有35岁以下青年1200余名。

常柴多缸机厂是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录属管理下的四个制造厂其中之一,拥有员工377名,其中团员青年占总人数的57.03%。多缸机厂目前拥有先进的多工位和超声波清洗机、机动滚道试车预装线、agv小车输送和自动对接台架等新设备、新工艺,为企业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常柴多缸柴油机已经和**汽车、金杯车辆、等多家汽车行业产品批量配套。由于常柴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一线青工的比例占全体青年的比例在高,而随着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常柴产品已由单缸机逐步转为多缸机,技术含量更高、人员素质要求更高,多缸机厂现有职工青工比例高,学历层次较高,思想丰富,是一支建设新常柴的重要力量。为此,常柴将此次分类引导青年的对象指定为多缸机厂一线青工群体,符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以及企业战略发展对青年人才需求。

3、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中,全数为共青团员215名(多缸机厂团总支)。其中男性青年员工200名占93.02%,女性青年员工15名占6.98%,样本整体男女比例为1:13.3(男女比例偏差较大主要是由行业生产性质决定)。样本年龄段中,25岁以下44名占20.47%,26——35岁171名占79.53%;已婚青年员工70名占32.56%,未婚青年员工145名占67.44%。在学历构成方面,初中生48名占22.30%,高中、职高学历146名占67.9%,大专以上学历21名占9.8%,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

三、青工思想动态调查组织情况

1、组织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由公司团委统一组织,参与对象为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线青年员工(多缸机厂团总支),全数为共青团员。调查主要以抽样问卷并结合一对一深度访谈进行,调查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31日,被调查人数为215人,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开展,下发问卷215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

2、调查内容

答卷认真回答了涉及国家政策、国企改革、青年生活以及团的工作等各方面的问题,反映了广大团员青年对国家、对企业、对自身诸方面的期望。公司团委对所有收回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分析,从基本情况来看,近95.35%的青年团员(多缸机厂团总支)参与了此次问卷填写,基本能够代表和反映大多数团员的意志和愿望。通过本次调查,对涉及公司(多缸机厂)生产、管理不同工种和岗位的青年职工思想状况有了比较真实而客观的反映,确保了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为公司今后在各个生产、管理领域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3、调查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5份,实收问卷205份,有效问卷205份。

(2)一对一访谈

主要是通过qq进行网上对话,询问情况,基本采取一问一答。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和一对一访谈中的反映来看,常柴青年职工思想的总体状况良好,呈现出理性务实的思想脉络和健康向上的整体趋向,但仍有部分青年职工在工作、思想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改进。调查中反映的青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还是与自身工作、生活紧密联系的个人职业前景、收入待遇、学习培训以及交友难、高房价等生活困扰与烦恼。

(一)调查结果呈现的`主要特点:

1、青年个体思想、行为状况--意识状态呈现多元化

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青工都能安心工作,但同时也反映出分布在各种岗位的青年职工有存在相互攀比、讲报酬现象,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有部分青工情绪波动大,企业与职工之间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同时,青工思想和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总的现象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青年职工集体团队精神弱化,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呈上升趋势,重物质、轻集体,奉献精神淡化。

在对待宗教信仰方面,46.3%的青工认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可以证明只要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好,并坚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理论”;57.1%的青工只是简单认为“信教是公民的自由,青年信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由此可见,他们对宗教信仰的理念理解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宣传,引导。

2、青年与共青团工作--大部分青年热衷于团活动

据调查情况表明,近一半的青工团员在业余时间参加文化娱乐类活动,而在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品牌活动中,45.4%的青工对“青年岗位能手”等技能提高类活动很感兴趣;28.8%的青工喜欢“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服务类活动;还有22.9%的青工热衷于“青年文明号”等文明创建类活动。在对党的认识水平上,约50%的青工入党积极性很高,能够客观的评价党团组织。

3、青年发展与公司发展--多数青年能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调查表明,多数青年团员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腾飞紧密相连。他们切身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与企业已在更具体更直接的意义上表现为一种鱼水关系,只有在组织的支撑、支持下,个人才能有更大的作为。49.3%的青工认为“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发展的好职工才能发展的好,反之也是一样的”。但在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存在差距这一点上,43.4%的青工认为“国企是公有企业,不应采用高薪激励的市场化手段,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应该限制高管薪酬”,34.6%的青工认为“薪酬高低要看贡献大小,应有衡量贡献的科学体系,不应按职位定薪酬”。对于目前的工作环境,50.7%的青工认为“收入水平低,福利不好或根本没有福利”;30.2%的青工认为“企业用人不合理、不公正,职业发展受限、机会不多”;还有24.9%的青工认为“工作环境不好,影响身心健康”,仅有11.7%的青工认为“技术发展和革新太快,感觉自己跟不上”。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应加大工作环境的改善力度,提高员工收入,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指标来考核高管和员工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近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通过裁员降薪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58%的青工“不同意企业的做法,企业应该在降低成本、提高效能、谋求发展上下功夫,不能牺牲普通工人的利益”。

在谈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时,31.2%的青工认为“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就行”。仅有27.8%的希望精通某项业务技能或在技术上有创新,成为这个领域里不可替代的人才。23.9%的青工想拿高薪,生活过的富裕些。还有23.4%的青工富有创业精神,希望能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之后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

很多数据表明,部分一线青工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都不高,对现代科技、知识更新方面接不上轨,除少部分人对业务知识的钻研和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外,更多的青年则在知识和文化的再教育上有些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空有个人愿望和幻想,却不知如何实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不善于学习,不勤于学习,个人迷惘,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青年自组织管理办法篇五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师的干预现状。方法通过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及scl-90对小学生及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另通过自编的教师干预问卷了解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现状。结果接受调查的826名小学生中,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总数达73(8.8%)人;接受调查的初中生32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数为58(18%)人;接受调查的高中生的人数为28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数达到63(22.2%);教师干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教师为387人,就“父母离异,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这一问题,教师选择“从来没有关心过此类事情”的占87.9%,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的占79.1%。结论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加大关注的力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预的意识以及具体的行动落实均不令人满意。

一、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纵观此领域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研究某一特定群体的多;二是,大样本、多层面的研究偏少;三是,心理健康干预的定量研究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扬州地区中、小学生多个年龄阶段群体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确切地把握当前不同群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干预的状况,最终达到调整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扬州市在校中、小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的小学、初中、高中各3所,分别为重点、普通和农村学校。总体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80份,回收率为98.89%,有效问卷1780份。教师问卷发放500份,回收387,回收率为:77.4%,有效问卷387份。

2.2研究工具

2.2.1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该问卷分为行为问题(a问题)和神经症问题(n问题)。问卷评分为三级:“0”分:指从未有这种情况;“1”分:指有时有,或每周不到一次,或症状轻微;“2”分: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一次。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总分的最高分为52分。根据原量表及我国试测情况,教师问卷以9分为临界值。凡等于或大于的被评为有行为问题。其中,如果“a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总分,则归为“a行为”;反之,为“n行为”;评分相等者则为“m行为”[1]。

2.2.2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由被试从1“无症状”到5“严重”在五点等级上进行评定。

2.2.3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总共15个项目,目的在于考察教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态度及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干预程度。每题4个选项,按照1-4等级反映教师干预的态度和行为,选1的干预最差,选4的干预最到位。

2.2.4施测和资料处理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施测。采用sps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管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

三、结果

3.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表中,初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五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在躯体化、偏执因子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3.2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状况

调查中,就“父母离异,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这一问题,教师的做法中选择“从来没有关心过此类事情”的占87.9%,选择“经常主动与该学生沟通交流并了解其心理需求”的占1.6%。

当问及“学生有心理问题或遇到他们不能面对的压力时,作为教师会鼓励他去进行心理咨询吗”29.4%教师回答不会,4.7%教师会鼓励学生去,仅仅有0.8%的教师回答“愿意陪同其接受咨询”,另有64.9%回答“不一定”。

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的占79.1%,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8.2%,认为“比较有必要”的占2.1%,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0.0%。

教师认为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必要”的占78%,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8.6%,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2.8%,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0.5%。

77.5%教师认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必要;21.0%的教师认为可有可无;有1.0%的人认为比较有必要;仅有0.5%非常有必要。

“学生的亲人不幸去世,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暂时无法专心学习”教师选择的做法中:78.4%从未在意这类事情,13%不去主动干预,相信学生自己能适应和调整过来,7.5%认为如果学生有需要,自己会帮忙,1.0%表示会主动找学生谈话,帮助其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学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平时很少与他人交流,77%的教师回答:不太关心这些事情,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上,19.9%的教师认为这个和各人的性格有关,教师不能做任何改变,2.1%的教师认为自己会与班主任交流,让班主任与学生交流,1.0%的教师选择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多方帮助他,锻炼其讲话的能力,使之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

当教师听到学生说:“考砸了,我都不想活了。”之类的话语,71.4%的教师认为,这种学生思想太消沉,经不住考验,没有必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26.4%的认为这属正常现象,考不好都会出现的情绪,只是随口说说的。2.1%的会鼓励学生下次努力,争取考好。0.3%的教师愿意倾听对方的倾诉,接纳而不做任何评判,鼓励他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对危险性很高的,立即采取措施,陪其去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四、讨论

4.1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经过调查8.8%的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初中生中1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22.2%的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扬州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纵观以往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减负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仍然很大。分数大排队、倒计时、限制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仍是一些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法宝。结果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全部压力最后都压到学生身上。在这样的重压下,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与障碍:如过度紧张、焦虑以及因过度焦虑引起的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不适反应,对考试的极度厌烦和对考试结果的过分担忧,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的暂时性遗忘,因长时间的压抑而产生的极度烦躁与冲动,也有因对考试缺乏信心而对考试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并因此表现出的逃避行为。其次,教师错误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比如部分教师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其他,与学生交往时居高临下。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4.2针对教师的干预现状,提出建议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必须加强学校学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也有所行动,但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从调查的现状来看,学校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充分认识,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中77.5%的教师认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必要,79.1%的教师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没有必要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

一、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二、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工作的了解;

三、目前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开展专门的教师心理讲座,加强学校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以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

(3)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在专业技术上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