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铺地热工作总结 地热勘察工作总结优选(通用5篇)

时间:2023-09-20 09:18:44 作者:雨中梧 工作总结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铺地热工作总结篇一

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社勘部所提倡的“五个不能”作为自己工作质量的标准:一是本职工作不能在我手里出现差错;二是领导交办的事不能在我手里耽误;三是承担的项目不能在我这里出现积压;四是来的客户不能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五是大队的形象不能因为我受到损害。在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工作。

本人在工作之余始终坚持自身专业技术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本年度顺利进入了成都理工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工程硕士在职学习。同时在工作中也不忘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参加贵州省第九届“新长征”文艺创作活动过程中,该同志的作品《五指峰》获优秀奖,并同时在《杜鹃花》杂志发表。该同志在完成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勤于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思考,其所写的《关于地勘实体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及解决方案的初步设想》对单位项目质量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工作以来,本人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业绩显著,获得同事和领导的公认与一致好评:

2、完成了威宁县煤矿普查、道真铝土矿普查探矿权报盘工作;

3、完成了普安县煤矿、大方县铁矿详查探矿权延续等设计工作;

4、完成了遵义市水库压矿评估、盘县煤矿地灾评估等评估工作;

5、参与了遵义县、习水县、开阳县煤矿三个省基金项目普查设计工作。

同时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也还有下下几点需要提高改进:

第一,由于工作年限较短,工作经验相对欠缺,专业知识不系统,欠全面,专业技能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中表现为对多数地质现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需要时刻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遇到问题,在力求自身解决的同时,要虚心向各老一辈地质专家请教,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遇到比较棘手的难题及疑问时,要多向单位领导请求指导,力求完善的处理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第三,由于社勘部的工作与国土管理部门及业主的交流、沟通较多,在努力完成项目成果资料编制的同时,还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及精力与相关部门及业主进行交流和沟通,交际能力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需要不断的历练才能有望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铺地热工作总结篇二

地质勘探工作于20××年7月29日进场进行勘探,当时我刚被录用和被泒到项目组。我常到项目用地去看。由于公司没有安排具体的员工来负责现场的管理与监督,我多事就负责起监督勘探队来。

勘探过程中,他们不给我每天的勘探具体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和工程量确认。好在我多事,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我仍坚持每天去察看他们的工作进展,并检查他们的工作质量。但始终没有看到合同和勘探技术要求,所以我只按过去工作的经验来要求他们做。但他们不愿意,也与他们发生过争吵。但由于征地拆迁未完成,他们的工作需要我找地方*帮助与农民沟通,所以他们也基本上能给我一点现场的资料,并让我检查他们的工作。

说来也好笑。到要结算了,他们只好将合同复印一份给我,并将各种原始资料复印来给我。当初如果给我有关的资料,也许钱早就拿到手了,又何必等到今天,并且还被人训斥一通。当然我要总结的不是这些。

对于勘探工作,甲方是否要监督,我看还是需要的。

监督内容包括:

钻孔的位臵与勘探技术要求是否相符,钻孔的深度,现场的记录是否准确,是否按勘探技术要求做标贯试验,地下水的测试等,以及地震波的测试。还有取样是否按规范与勘探技术要求做了。常规的做法是要勘探单位做一个勘探方案,要他们按方案做就行了。至于勘探报告含有什么内容,最好是由设计单位写一个要求,能满足设计要求就行。

勘探单位会不会做假和出错,当然会。如果不加强监督,他们就会按常规和经验,而不是现场收集的数据和用现场采集的土样、水样和岩样化验的数据来出报告了。比妨我们的报告,对地下水的涌量和影响半径就判断不对,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试验孔的试验深度未把握好。还有是收集地方的水文气象资料不准,导致将地下水位的高度定高,增加了地下室的抗浮要求。

勘探单位的工作主要有五项,一是钻孔取样,二是现场试验,三是样本化验,四是报告编制,五是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和指导(主要是桩基施工和土方开挖是的验收)。

据说我们的合同中约定,出报告后就结算,并支付全部勘探合同款。如果是这样,应该有错,因勘探工作还要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才能完成。勘察单位要参加一些分部工程的验收才对。

铺地热工作总结篇三

全局通过竞标或竞争性谈判获得中央财政地勘项目18项;省地勘基金新立10个项目和续作3个项目,全部由我局承担。全年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万米,槽探万立方米。全局共提交中型以上金属矿产地4处,提交非金属大型矿产地6处、中型矿产地2处、皖东、宣城等地发现重要找矿线索。此外,勘查评价了一批白云岩、石灰岩等优质非金属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全力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组建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市级灾害防治中心建设,完善了汛前排查、汛中监测预警及实地调查和汛后核查制度,制作地质灾害预警产品154期,发布黄色以上预警27次,在黄山市开展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精细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已圆满完成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工作,为全局锻炼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服务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地下水环境监测及皖北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发挥牵头联络单位作用,高质量推进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组织实施了铜陵白姜、石台富硒茶、宁国山核桃、砀山酥梨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地质环境背景调查,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积极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参与编制了安徽省自然资源图集。组织开展了黄山市地质旅游资源调查,编制了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综合考察报告,新发现亿年前“雪球事件”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协助灵璧县磬云山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同时,扎实开展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工作,编制了《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规划,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局承担科技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5项,多数已完成中间评估或成果验收。我局参与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尺度深部探测:新发现与新认识”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自然资源部“深部金属与能源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获批,“安徽省元素形态测试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院士工作站挂牌运行。抓住军民融合机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行业及市域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正陆续落地。研发的大口径不提钻取心钻具首试成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新出版《安徽省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皖南新元古代中晚期岩相及古地理环境与成矿》等一批专著。朱恒银当选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王强获第十七届“安徽青年科技奖”,万秋获“金罗盘奖”,代表安徽获全国地勘行业物探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地质学会成功主办了“20xx年安徽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论坛”,“第十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地质环境与绿色发展分论坛”,联合举办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学国际学术交流会”,加强了科技交流。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建校35周年为契机,全力推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全省第四和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突出行业特色,成立珠宝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培育人才。

加大事企分离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去年以来,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深入推进事企分离。

抓根本,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按照省委、省纪委监委要求,分别组织开展了“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目前,正围绕管党治党不力、政治生态不良、风险防控不严三个重点,举一反三,同步开展违纪违法人员遗毒遗风遗痕专项清理等六个专项行动,深入查摆各类问题。坚持抓思想,全面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突出标准引领、分类施策、精准指导,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制定局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7名干部试用期满任职,交流轮岗3名重要岗位干部,组织第二批8名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出台中青年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在全局遴选2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进行重点培养。

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三查三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改进作风。对7家单位开展了新一轮巡察,加强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组织矿权债权等清理整改,推动健全完善财务、资产、人事等制度“笼子”。高度重视群团工作,以“春送政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为载体,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做好结对扶贫工作。通过“六个一”形式,深切纪念建局60周年。1人获“安徽好人”,2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个集体获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20xx年,根据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省地矿局配合相关牵头部门,参与负责了3项工作,均高质量推进完成。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局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了我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工作,更新地灾隐患点数据库。贯彻落实李国英省长关于“定向预警,强化防范,确保安全”指示精神,协助黄山市开展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预警精细化水平,实现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由区县范围向乡镇范围、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范围转换,使有限的防灾力量能够集中到真正的危险区域,也为迅速开展应急处置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全面承担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省地矿局具体组织实施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三是积极支撑服务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开展了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完成了宿州、淮北、亳州、蚌埠四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淮北矿区水土污染与防治研究。对宿州市朱仙庄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地质勘察项目进行了专题可行性研究,编制了塌陷区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按季度编制了《安徽省采煤塌陷区遥感监测简报》,利用卫星遥感,对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六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总体监测和预测,为塌陷区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铺地热工作总结篇四

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川东北片区督导组的督查和指导下,在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6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零伤亡的防治成果。现将本年度主要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特殊的“三山两槽”沟壑发育地貌,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我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其中滑坡175处,不稳定斜坡41处,崩塌49处,地面塌陷8处,地裂缝2处,泥石流1处。9月18日我县普降大到暴雨,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3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2处,泥石流1处。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工作。

(一)高度重视,防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领导重视,全面推动防灾

年初,县*办公室印发了《邻水县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月8日、5月9日、6月5日、7月28日、8月31日5次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县委、县*主要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安排布臵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防治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防治机制。县委曾长东*、县*尹黎明*、谭焰副*多次带领各部门相关人员在汛中深入乡镇检查、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与受威胁的群众进行贴心交谈,共同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方和对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防灾斗志和工作激情,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2、辖区管理,确保责任落实

治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

3、强化巡查,及时发现隐患

今年汛前、汛中和旱期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五次,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并逐点建立了监测防治档案,特别是对威胁人数较多、险情较大的32处灾害点纳入县级重点监测,并逐一编制了临灾预案。全年共发放“防灾明白卡”8000多份,增设地灾警示标志92块。

4、加强监测,及时主动避让

铺地热工作总结篇五

根据简安办〔20xx〕51号及简地灾指办发〔20xx〕2号通知要求,xx镇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认真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由于今年xx镇前段时间出现单点性大雨、暴雨和雷暴天气,为此,xx镇按照上级相关文件再次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位进行排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面对当前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镇党委、*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人员进行了再次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即地质灾害巡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半月信息报送制度),安排各村对各地质灾害重要危险点和隐患点定期进行巡查,镇直各单位、各村在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上情下达。同时,做好灾情的速报工作。

开展工作以来,全镇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对历年的隐患点位及新发现的点位进行了重点监测,对学校周边及农户房后加强巡查。截至目前,经过多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全面排查,xx镇辖区内的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及1个取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无明显变化,尚未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搞好汛期值班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完善和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排查和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加大辖区内地质灾害巡查和排查力度,随时掌握灾情动向。

三是进一步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对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隐患,及时进行处置和报告,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搞好抢险救灾。

四是将继续发挥监测员及“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加大对隐患点排查,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