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 一年级养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实用5篇)

时间:2023-10-08 23:30:24 作者:紫衣梦 工作总结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篇一

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申报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扎实开展了实践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实践,通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现就我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中期阶段总结:

一、在实施中修订和发展课题计划

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首先做到不断的实践研究,其次不断地听取老师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实际,更符合规律。学生的习惯养成不能单靠认识教育来完成,必须创设不同的训练情境,在不断的体验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为了使学生在一段时期内重点养成一项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年级组根据本年级学生情况,一学期解决一个重点问题,因此本学期每个年级组申报了一个子课题,课题组进行了论证,年级组具体实施。如:一年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的《培养学生守时惜时习惯》、三年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四年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五年级的《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六年级的《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在实施中调研和加强课题指导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既胜任教学工作,又能不断研究发展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引导老师端正思想,帮助老师掌握方法,我们定期组织课题工作会议,20xx年10月18日下午课题组成员和全体班主任再次聚集在多功能厅举行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的研讨活动。课题组长给大家作了《小课题大文章》的讲座,从生动的事例入手,告诉大家科研并不神秘,它其实和我们每天的教学工作一样是有章可循的,它需要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并辅以有效的反思与总结。又详细地介绍了做子课题的步骤,告诉大家“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希望每一个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问题,用独特的视角去解决问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我们课题组加强调研,以便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深入课堂,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老师一起研讨,了解一线教育教学情况。例如:本学期我们迎来了一年级的新同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确保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深入开展,本学期我们重点对一年级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整体调研。学校领导和语文教师们一起观摩了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两堂课,并召开了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会议。首先肯定了一年级老师在开学短短的时间中所取得的成绩,并重点讲了一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安全习惯培养;针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同时也指出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应做得更细致些,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巡视,给学生切实的指导,真正落实面向每一个,帮助每一个学生早日适应小学的新生活。会上每一位老师都针对开学以来所遇到的情况以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学校领导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学校认真听取了一年级老师的发言,并表示愿作一年级教育教学的坚强后盾,努力为一年级老师排忧解难,让她们引导学生走好起步之路。最后向一年级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必须加强学习,边实践边学习;二是必须在自身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以适应一年级的教学;三是必须勇于实践,真正实现面向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四是必须勤于反思,把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宝贵经验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部署了召开一年级家长培训会的有关事宜。本次调研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使一年级任课老师更坚定了培养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

三、在实施中评价和拓宽研究途径

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教育教学需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体现了服务于教学,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基于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教师、学生实际,因而对教师、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不能忽视。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层面实施课题研究过程性评价,定期开展论文、教育案例、经验交流等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让教师把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见解充分显现出来。围绕本课题,由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评价教师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考察研究的过程是否落实,运用的方法是否适当有效,并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层面上,开展成龙评价,激励学生争取不断进步。用“鱼跃龙门”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形象地把自己当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正在聚力跃龙门准备成龙的小鱼。龙有多种,人人都可成龙,让孩子们在跃“龙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对照行为习惯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制订出近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并利用周会课根据近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进行对照检查,近期目标达到就定出下一个努力目标,没有达到就查找原因继续努力。通过学习和制定近期目标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了具体化,增强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实施中丰富和充实研究内容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家校之间的经常沟通是推动和促进学校工作的重要动力,为此学校采取了家长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的措施。学校分年级举办家长培训班。课题组成员和家长聚集在多功能厅举行家长培训和课题推进会。首先,校长向家长介绍了学校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教学校长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与家长重点交流如何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队辅导员以《良好品格,成就美好人生》为题,谈家庭教育应注重孩子品德修养的话题;家长代表交流家庭教育经验。通过家长培训和课题推进会,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条最直接、最真实、最及时、最全面的“绿色通道”,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家校配合,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进一步加大课题实验研究力度,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轮流开展研讨活动,如四年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六年级的《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举办了“我说我的教育故事”评比活动,开展了“案例撰写比赛”“案例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做法: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本学年,我们组织了“亲近社会参观外企开阔眼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快乐英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坐落在我市的宁夏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艾肯碳素(中国)有限公司和宁夏理工学院,活动圆满成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些活动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礼仪,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研究方向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正在深入人心。但纵观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有的老师学习任务一忙,就忽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

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未能同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而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差。我们为此举办了家长培训班,但毕竟几次培训还无法改变家长的行为习惯。

七、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重点进行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解决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开展行为规范特色班创建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每学期申报特色班级创建,如诚信班、遵纪班、团结友爱班等,每学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培养学生某一方面习惯。通过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篇二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 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我坚持从实践出发的 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需要的10种道德 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 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动开展目的意义: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 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个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活动内容:

1、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收听收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2、自觉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尊敬国旗、国徽,唱国歌声音洪亮。

3、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爱护公物,热心为集体服务。

4、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5、尊敬师长,有礼貌。见老师能主动问好;对家长称呼“您”;不顶撞老师和家长;

6、使用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等已成学生口头语、

7、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骂街,不打逗,不欺负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

四、教育计划:

(一)学习习惯:

1、课前要尽量早点进教室,摆放好学习用品,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堂上积极表现,大胆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乐观,还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班级内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班会时间进行一周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 佳拇指奖”“文明礼仪之星”等,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四)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2页,当前第212

小学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篇三

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到天真可爱的幼童,家长们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现在,你们把你们聪明可爱的孩子交给了江滨小学,交到了我和付老师的手中,要让他们在老师和各位家长的努力配合下,慢慢的成长为一个个好学向上、坚强自信、活泼大方的小学生。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好大好大的阶梯。要从玩耍为主转向每天都以学习为主,要从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来到一(3)班这个大家庭,有好奇,有失落,有向往,有畏惧……好奇的是我终于成了小学生啦~小学生是怎样的呢?老师是不是很凶还是很温柔?没有了幼儿园里的玩具,没有了每天不间断的游戏,向往着和高年级的小朋友一样能干,向往着长大。畏惧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这个高高的台阶我们家长在期待,我们老师也在期待,期待着孩子们能顺利的跨越这个人生第一步的阶梯。我和付老师,深深的感受到肩负的重任,在此真诚的想跟家长们说:我们两位老师和家长朋友们一样,会千方百计,尽可能的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了解孩子、从激发孩子的角度去帮助我们的孩子一起顺利成长!

在这样一个刚开始的阶段里,我们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们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尽快的熟悉学校生活,融入的一(3)班这个集体之中。需要家长们协作的事情也很多,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我们三方面的努力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下面我讲一些马上就需要家长们配合完成的事情。

一、学习行为习惯本学期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比如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就能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进了教室就打开书本开始晨读。下课时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用的课本等学习用具。学回整理自己的抽屉,保持教室里的卫生,放学回家先排队。回家要养成看书,做作业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都有责任着眼与孩子一生的发展。学校里的各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给我们,而家里的习惯就得靠各位家长的配合了。比如良好的课后阅读习惯,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都需要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

二、接送上学每天接送在白线以外,早上最早7点10分,不要太早,下午3点40到4点。如果那天不能按时到或者不能按时接请给我打个电话。下午接孩子时请家长一个一个来,让孩子有次序的离开学校。

三、不背书包上学。

(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不适合背着这个重重的壳,另外上级部门也有规定一年级的小学生不能背书包上学。但是有的时候,新学了课文家长们又需要了解,所以我们想请家长们为孩子准备一个可以折叠能放进课桌的带子,用来装每天带回家的'饭盒、开水瓶以及一些带回去看的书的。至于别的象生活劳动书、美术书、水彩颜料等等,可以放这里的就不用每天背了。另外要注意一点是:每周五放学的时候必须把抽屉里所有的书本和用具带回家,因为周六要组织假日活动。老师一般在周五放学后检查抽屉。)

四、课程表一张(为了方便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我们给每个家长都准备了一张课程表,没有特殊情况,就按这个表上课。要请家长帮助孩子了解每天上什么课?督促他们生活劳动课带剪刀、胶水,美术课带水彩笔,体育课穿球鞋,周四周五我们班有两节体育活动课,请家长们为孩子准备棋类、跳绳之类的活动用具)

五、个人卫生(学校每周一检查一年级小朋友的个人卫生,家长们需要在每周日定期帮孩子剪好指甲,勤换衣物,等到有了校服,每周一还要穿校服上学。坚持一个学期后,孩子自己养成了这些习惯,家长们就可以适当放手提醒一下就可以了。)为孩子准备一个小塑料桶和抹布,写好班级姓名,用胶布贴在显眼处,下周一一起带到学校,以便于搞好教室的卫生)

六、家教联系册(每人位置上的家教联系册,是为了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家情况,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的。需要每位家长抽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做这一件事情,说实话,对你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工作量不小的事情,但是我希望我们都能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将这个艰巨的任务完成。毕竟这是了解孩子成长过程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今天带回家,填好班级姓名,然后从第二周开始每天按时记录,到第三周周一让孩子带回来,老师填写上周情况,下午再带回家继续填写。)

小学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篇四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学校重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并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

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呼唤的今天,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缓。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最重要的途径。

小学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篇五

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谈一年级新生责任教育

[内容提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适应学生生活,我在班级开展了“责任教育”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争做自强自立的好孩子。二、开展中队“民主管理”活动,鼓励学生人人都当“班级小管家”.三、开展“争当文明小卫士”活动,鼓励学生人人争做优秀小学生。四、树立队员的“小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责任教育班级小管家文明小卫士

镜头1:早晨,校门前,人头攒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正忙碌着:从自行车上取下书包、水壶,帮孩子背上;检点孩子的物品,看是否带齐了课本、学习用具;千叮万嘱,“要听老师的话”、“不要乱跑乱动”……直到看着孩子走进校门,才舒了口气,放心地离开。

镜头2:课间,教室门口,一把扫帚横在地上。学生们有说有笑,踩着扫帚进进出出,却没有一个人把扫帚拿起来。

镜头3:上课时,有吃零食的,有睡觉的,有讲话的。

这是我们一年级同学刚入校时的一组镜头。怎样才能让他们对自己负责,管好自己,做个自立自强的孩子。作为中队辅导员的我就在班级中开展了责任教育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争做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举行剪字报评选,一些人落选,但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我就将落选的作品也在班里展出,促使队员积极参与。在中队内经常展出绘画、写字、日记、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会给孩子增加一分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使孩子体验到“我是小主人”的成功。在中队日常工作中,每人轮流记“中队日志”,中队干部记“荣誉册”,各小队评比“优秀小队”,发锦旗,黑板报设“比武擂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每项活动的讲评要以正面表扬为主,还给家长打祝贺电话,汇报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队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分阶段给家长发“交流信”,表彰各方面进步的少先队员。这些一点一滴的激励性评价扬起了生自信的风帆。孤僻、不合群、胆小性格的孩子,也逐步转变。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优点”,“我是小主人”.

二、开展中队“民主管理”活动,鼓励学生人人都当“班级小管家”.

中队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小组、环保卫生小组、纪律检查小组等,鼓励队员自主当家做主人,引导全体队员人人参与中队管理。还施行“干部轮换制”、“早读值班制”、“值日班长制”.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在选举中队干部前,先组织队员讨论怎样当好小干部?中队小主人应有怎样的责任心?认识明确后,再鼓励队员勇敢地参与竞选,演讲当干部的打算。特别是注意调动从没当过干部队员的积极性。轮流当干部,给了每一个队员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发挥小主人的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在中队中还开发民主岗位,把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人人是主人,班级事事有人做。当然,岗位虽小,却是班级管理基础性的工程。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孩子充分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令人惊喜。实行民主管理后,我发现只要地上有纸屑,孩子们都会自动地拾起来,扔到垃圾桶。人人都会节约用水,自动关灯,自觉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三、开展“争当文明小卫士”活动,鼓励学生人人争做优秀小学生。

让每个队员在队活动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争当文明小卫士”过程中,注重培养队员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养成五个基本行为习惯: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说了就要做,对朋友要真诚;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养成四个基本行为习惯: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

在评选过程中,让队员积极参与“自荐”.“自荐”,其实是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文明小卫士”.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不管这个学生最后当没当上“文明小卫士”,在“争创”的过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而当上了“文明小卫士”,参加了中队监督岗执法工作后,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为大家作出示范外,还要纠正中队内不文明行为。这样既强化了文明小卫士们的文明言行,又监督、纠正、制止了不文明行为,在中队中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小卫士。

四、树立队员的“小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独生子女由于备受疼爱,相对而言,学生的生活体验受到许多局限,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每一位队员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必须加强自己行为规范的要求,做到敬老爱老、热爱劳动、热爱家庭;同时尽力让他们知道,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细胞,应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集体影响作用和组织功能,让孩子在中队、家庭、社会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体会,产生感触,触动思维、得到收获。如:“我做一天家长”活动、“一日班长”体验活动、走向大自然等“换角色体验”与真实生活体验。根据阶段德育教育目标“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等体验活动,让孩子体会家长的不易,从而达到孝敬父母的目的。再如:我们中队还开展了“我为伙伴找优点”的体验活动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让每个队员在队活动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象教育家普罗塔克说的:“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逐步使孩子们形成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把“责任教育”贯穿于中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中树立“对自己负责,自立自强做好孩子”的观念。这些活动的开展之后,学生们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新镜头1:早晨,校门前,秩序井然。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不再忙碌:孩子们自己取下书包、水壶,背在肩上,轻声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家长们不再担心今天的课本、学习用具孩子是否拿好,因为要用的东西在前一晚孩子自己就已准备齐全;家长们也不再担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为孩子似乎已经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们懂事了,家长们也宽心了。

新镜头2:无论什么时间,只要班级里的水桶没水了,会有人自动地换上;晨读后,没人提醒,教室的灯也会有人去关;哪个同学请假了,事后肯定有人帮他补课……学生们似乎多“长”了只眼,开始主动地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了。

新镜头3:“街上的垃圾箱应再多设点”、“植树造林工作还应加强”、“交通畅通了,可不能忘记绿化”……这些建议都是孩子们提出的。他们从漠不关心到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他们的眼界在一天天地开阔。

参阅资料: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季明明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