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敦煌的演讲稿(优质9篇)

时间:2023-09-10 18:00:14 作者:琉璃 演讲稿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敦煌的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龚,大这可以叫我龚导。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内不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闪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妙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威风凛凛的大王;右上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像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和描摹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怀抱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而这一个飞天舒展双壁,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好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细细游赏,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

敦煌的演讲稿篇二

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穿过黄沙滚滚的高速公路,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那就是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最西边的一片沙漠之中,自然没有我们中东部地区的高楼大厦,气派豪华,但充满这个城市的,却是浓郁的古色古香。在这里,人行道要比马路宽,自行车要比汽车多,在市中心,一座高大的飞天塑像吸引了我的眼球。

夜幕降临时,已经是北京时间十点多了,敦煌夜市开始开张了。

夜市中聚集着很多心灵手巧,有着一技之长的人们,这里美丽热情的姑娘们穿着异国风情的衣服,在夜市中央翩翩起舞,脚步伴着音乐轻巧起落,她们高超的舞艺夺得观众们一次次的欢呼与掌声。

在不远处的人群中央,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一手拿着犹如月牙般的刻刀,一手拿着被油漆涂黑的木板,他的手如水蛇似的扭动,用刻刀在木板上挥舞,在黑色的木板上刻出原木色的痕迹,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沙漠行驼图”就诞生了,旅客还来不及等老爷爷解说,就急忙掏出钱来购买,赞叹声此起彼伏。老爷爷笑着把几幅小型的木板花送给了一直在旁边细致观察的孩子们。

敦煌的演讲稿篇三

我好恨

我没有早在一个世纪

把那座破园收归在我之下

把那个洞口封死

让中国的荣耀继续沉睡

我好恨

我不是一个小小的县长

没有在中国的骄傲流失时

倾家荡产筹出运费

让中国的文明继续传承

我好恨

我不是

我不是一个富有的探险者

把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从道士手中拯救

沙漠的风沙依旧

只是盗运者的车辙不见了

中华的民众只是从战火中

解脱了

只有专家在默默垂泪

道士塔依旧竖立

藏经洞的风声

依然在述说那段残史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高级中学高一学生

敦煌的演讲稿篇四

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关于敦煌有很多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敦煌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南壁的壁画展现了五百“强盗”成佛的景象,从前,有个侨萨罗王国。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光明。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20xx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20xx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敦煌莫高窟二五七窟(北魏)西壁的壁画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我们呈现出着名的九色鹿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位菩萨现在鹿王身上,鹿王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鹿角白如雪,鹿只要站着不动,就能看到它身体闪着七彩光。在鹿的身边常有一只小鸟与它做伴。鹿与鸟生活在恒河边的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自在安乐。

九色鹿听到人的哀嚎呼救声,急忙奔了过去,跳进水中,将这位溺水者驮负上岸。溺水人清醒后,向九色鹿叩谢救命之恩。九色鹿对此人说:“你不用谢我,只请你不要将我的行踪传扬出去。如果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会来猎杀我的。”溺水者满口答应:“我一定听从你的教诲。”然后就离开了。

这个国家有一位国王,很爱他的皇后,只要皇后索求,国王总是尽量满足。有一天,皇后睡觉作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闪闪发光的九色鹿,是一只世上没有见过的鹿。皇后总是想:“我要是用那只彩鹿的皮毛做一件大衣,穿在身上一定很美。可是从没有人知道有这么样的一只鹿。”皇后心欲一起,忧郁成疾。国王见自己心爱的皇后总是闷闷不乐,就关切地问:“夫人有何忧郁之事?”皇后回答:“我前几天在夜里梦见一只九色鹿。它的皮毛发出五彩光明,它的一对鹿角雪白无瑕。我就想,要是我能得到这只鹿,用它的皮做衣裳;用它的角作拂尘的手柄,那可是世界无双的宝物。可惜我得不到它。因此忧郁。”国王安慰她说:“朕是一国之君,决没有办不成的事。”皇后一听,转忧为喜。

那个曾被九色鹿救起过的溺水人,见到告示上的优厚条件,心想这可是我发达的机会来了。当这个溺水人的恶念一起,他的身上就生出许多癞疮。可是他将自己的以往承诺抛到九霄云外,连忙对国王说:“我知道这种鹿的藏身之处。”国王很高兴,说:“只要能得到这只鹿,我就将国家分一半于你。”溺水人又说:“这鹿很有神威,我看要国王亲自带兵去捕捉才行。”国王听他的话,由他领路带兵前去捕捉九色鹿。

国王令士兵放开一条路,让九色鹿重获自由。并且颁布法令:“以后如果有人射杀鹿群,当诛其五属。”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射杀鹿了。各地的鹿群都来到九色鹿的身边,在那块地方生长繁衍,那个地方后来取名为:鹿野苑。

国王自从见到神鹿以后,就在全国施行善政,教化愚民。使得当时的人民没有病苦,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世界升平。

有诗云:国王逐鹿识人心,恩爱不如兽与禽。

世上能呼知识醒,水中能救欲溺身。

敦煌的演讲稿篇五

1、你的世界

依旧是我眼中的大海 ----《鱼》

2、一段

无暇的时光

品味着

岁月给的浪漫

听一听

大地的向往

看一看

古老而沧桑的月光

想一想那

3、是谁看见了

我的失落

解开了我

梦里的执着

一阵风吹过

吹走了

自由的魂魄 ----《遐想》

4、风在流浪

这个世界

是一个

破了天的荒

凝望着

仿佛把一切

都照得

虚无的月光

彷徨的心

亦会有一些不安 ----《破了天的荒》

7、是谁的心

默默的

忍受着悲伤

只期盼

这座城市的'

灯火辉煌

能够将所有的

黑暗照亮 ----《那颗流星坠落的夜晚》

8、我的心已不在启程的地方,它已追随梦想,化作了梦的翅膀

9、如果你因为灵魂的伟大而颤抖

那你的渺小便会嘲笑你的无知

10、那花并没有因为、

的击打而显得憔悴、

反而却有另外一种华丽的美 ----《风中的眼泪》

11、久违的月亮

依旧散发着疲倦的光芒

躲在黑夜的另一端

不愿让人轻易的看出它的悲伤 ----《久违的》

12、听说生命是源于春天 ----《神与神的对话》

13、我不愿随波逐流,只好逆流而上 ----《像神一样去思考》

14、听一听命运的梵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

那里曾是我的故乡

那里藏着我的梦想

那里有象征自由的海洋 ----《永恒会是什么模样》

15、早已熟知的黑夜也有那鲜为人知的光明

敦煌的演讲稿篇六

敦煌舞属于中国古典舞。具有浓厚的丝路文化特色。内容以莫高窟壁画素材为原型,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

敦煌舞是一面丝路的镜子,它主要以佛教中的人物为主,结合西域地区的文化特色所编创出来的舞蹈。

近代的编舞家和学者们前往敦煌地区考察后,仔细观察莫高窟里的壁画后,把所收集的人物绘画和雕像编辑成一出舞剧——丝路花雨;由甘肃省歌舞团演出,演出后即受好评和喜爱,尔后又陆陆续续在全中国和世界各地演出,也带来许多的震撼与新风貌!

丝路花雨之成功在于舞蹈的呈现和风貌,它丰富的动作内容和变化和其他舞蹈都不同;原因在于集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姿态再创造出自己的独一风格。在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希腊女神到印度神像多变的站姿,波斯民族的神秘面纱风味,这些又融合中国本身古典舞蹈柔美形态,敦煌舞是聚集了各类舞蹈技巧的精华所创作出来的'舞蹈。

敦煌舞里又分成许多不同的舞码,不同的技巧,我们所常听到的“飞天”是其中的一支舞;大部分是和大彩带一起跳,显现出在空中飞舞的情境,壁画中有许许多多的飞天,飞天在印度即“香音神”的意思,他们通常是出现在佛陀即将出来讲经前,以奏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迎接佛陀和告知众生。

飞天又在敦煌舞中又细分为:伎乐天、散花天,伎乐天是负责弹奏音乐,而散花天是负责播洒香花,让佛陀讲经的会场既庄严又美丽。所以在舞蹈技巧上伎乐和散花的动作截然不同。除了飞天角色外还有菩萨、金刚、仙女和莲花童子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形象气质,舞蹈形态也不同。

如飞天伎乐是活泼、飘逸、灿烂的,思维菩萨是慈悲、端庄、典雅的,金刚力士是雄伟、威严、挺拔的,仙女是柔美、温和娇嫩的,莲花童子是纯真善良的。

敦煌的演讲稿篇七

2013级历史2班 201361010259 张永兴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在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他的评价很中肯,同时也反映了敦煌的重要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个茫茫戈壁中崛起的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因莫高窟大批文物的出土,风靡一时。席卷了世界文化殿堂,成为闪耀的明珠。我们应该是惊叹的,是骄傲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去对待这一发现。

敦煌远在祖国西陲,山高皇帝远。虽偏远,确是路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决定了敦煌处在多种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中心,也注定了敦煌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繁荣昌盛直至衰落的变迁。沧海桑田,昔日的敦煌已经不见,能看到的是草木稀疏,沙海苍茫,地广人稀。人不知道换了多少代,千年前的历史也仅断断续续的口耳相传,或载于史书,或存于宗教典籍中,或长埋于地下。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而敦煌遗书,无疑是其极为重要的物质文化财富。给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也纠正了许多文献的漏洞与错误。同时,补充了宗教典籍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民族学的研究。也开启了了敦煌学的新起点,使敦煌学成为一门显学。

话说回来,当这批文物被王道士发现的时候,则是文化传承的悲剧,是宝贵的文物的不幸。就如老子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敦煌遗书在风雨飘摇中重见天日,也开始了文化苦旅。王道士的行为已经代表了我国的一类人,中国人的劣根性体现得很是生动。国家的破败也是其重要的原因,对于文化遗迹遗物的不够重视,才会这般无奈。我们再多心疼,再多指责于事无补,要做的是保护,开发与深入的研究,争做中国的脊梁,把这份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浅尝辙就,以一个小小的成就沾沾自喜,忘记敦煌学研究的任重道远。

都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火相传,亘古不息,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传统文化夹在宗教的信仰中,随着宗教而传承,儒佛道无形中走在了一起。潜移默化了一代又一代的继承者。莫高窟的遗书记录的东西不单纯是佛家箴言。还有佛家以外的文化。所以,莫高窟就如同一个大杂烩一样。夸张的说,应有尽有。洞窟开凿的数量也在述说这这一时代佛家文化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盛衰。莫高窟,凝聚了无数佛学大师的心血。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思想,在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不同于中原佛学的新内涵。物之有境界者,莫过于此。来来往往的带着各种心理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满载而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来)。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这就是境吧!也是莫高窟让我们传承的一部分。马克思说,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其相关的论述深刻独到。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所以,物境者,万物生长变化所达到的程度。即万物之境界也。万物非皆有生命,山川流水,电闪雷鸣等亦如是。

莫高窟是物,其境界在不同的人去悟,境界自然不同。非只看起本体,还要从其历史绵延,涵盖诸多文化艺术等方面理解。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应该说很有意思的一件大事。带着虔诚信仰的人,一丝不苟的制作着心中的**。把传承的技艺,时代的特点,自己的想法不自觉的融入在洞窟中。寄托着自己在世的功德,希望在因果轮回中,有个善果。同时利用佛性,佛家圣地的氛围,与怀着对佛的敬畏,荡涤内心的污浊,以及各种欲望。

尤其是那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有文化的人,在入空门后,更是为佛学注入新鲜血液,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直接有利的推动者。他们关注的视角应该相对比较广泛,记载的佛家以外的事件也多,如曾流行中国的景教。佛教徒们,如此依数增加,有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他们有的懂多国文字,有的深入了解各民族的习性,到处传教,广纳信徒。宗教没有民族之分,也因此囊括了诸多民族文化,打破了国与国的界线,宗教受民众顶礼膜拜,才大行于世。佛教亦是如此。不过佛教早已属于东亚文化圈的特有,昔日的西域不复存在,伊斯兰也深深扎根在新疆,深入河西走廊。佛教在我国西部也就剩青藏高原了。敦煌莫高窟存在的是过去,是记忆的封存的文化遗产。

我所要追寻的莫高窟的精神文化。是过去人在这里活动所留下的遗迹,探寻其宗教信仰的层次与哲学思想的理念。以此来重构自我的物境命题。

或许我在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天马行空,华而不实。但这是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敦煌的演讲稿篇八

很久以前的秋天我就说过,暑期,是要进军莫高窟的。只是留下了遗憾,一切只不过梦幻罢了。只是依然,还期待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夏日的深夜,白炽灯下,这样的文字,无疑是有侵占力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寻根之味,一种遐想。只爱敦煌,只想去看一看,那片孤寂的道士塔。

一个人,只身。

最绚丽最耻辱间的沉重我们无法去承担,那时压抑了几千年的叹息,不懂,才是对的。我并不奢求去深究,或许无法分担它们那种“苦”,又能浮绘出多少幕苍白的隐忍。隐隐的泪。只是我有勇气面对,面对中华灿烂。

秋雨先生文笔堪成为妙,从前只是很自然的以为,又一者故作清高,总以为写得越深越被世人所钦仰。那么试问,如果看不懂的文字,还成文吗?原以为如此苍凉一景会有多枯燥,但秋雨先生却在枯燥中幻化了一种絮云的色彩,感觉文字力透在心。

沙漠中也是有路的,至于自己的新路,再艰巨中欣慰,与软软的细沙,款款地斗争。为自己走出一条新路,永远的顶峰。

我不应该去恨的,这是一款不可思议,如此婉约与纤瘦,或许的确,它应该落脚于各种繁华嘈杂的树阴下,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这样,更有点神秘。这湾泉水是个可人的世界,在一片荒漠中,给浮嚣一片宁静,以粗犷为明丽。

我也想说,这是一面的独到,我想应该是奇迹了。只是简单的回予自然,静听的美,一切静清的美好,人们见惯了的,只单向夸张的各色,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同样会觉得怪异,来得不应该。

最畅直的金色流线的分割,怯怯的开始打量,只是心中自我,懂了一种融为一端的天籁之音。

我想去看一看,一步一步踩实,相信自己会自豪的。我愿意回头对自己的脚印说声感谢,感谢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愿,高蹈中平实。

—山,鸣沙山。

—泉,月牙泉。

我愿加以调配。

敦煌的演讲稿篇九

《敦煌》这电影被我想起来是前几天,那时候在看李乾朗的书,讲到莫高窟,我忽然想起了敦煌。

是儿时的一个下午,很慵懒的气氛,一个古代将军在特效制作的火焰天空背景下浑身插着箭暴烈的死去,一个男人似乎学习了什么少数民族的文字,一个封起来的洞口,在最后一刻放进去一串漂亮的项链。我只记得这三个镜头,以及一种无法言明的感觉,那是第一次看到意识流的镜头,也是第一次了解一个叫做敦煌的地方,也是从一串项链上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伤心。这就是全部,然后忽然发现我已经记了三十年,当然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小虎队已经老了,6点半也不会有米老鼠唐老鸭了,有些一起看电影的人已经去世了。

重看这部片,在一会汉语一会日语中我默默无语甚至有点混乱,慢节奏和变焦的手法,还有当时的表演体系,都让人感觉到了些许陈旧,我一直没能入戏。

直到城破,朱王礼去冲李元昊的阵,漫天烟尘,10骑人马被很多很多人包围,在沙漠里死啊死,直到太守要烧掉那些经卷字画,直到他们封起来那个洞穴,我承认我真是被打动了,在这些表演背后的那种情怀,是一些人一定要到沙漠里拍电影,是他们在1988年耗资2700万搭建一座城,是他们死磕连盔甲都要做旧看来非常逼真,是他们设置各种百姓逃难的细节,当然还有很多日本演员用力过度的表演,从这里面能感觉到那种对美好事物要毁灭时候的无能为力和不舍,而主人公最后爬到水边,看到水中的小鱼,那是新生命,经历了无数千疮百孔的生活和动荡之后,生命本身就是活下去的动力。

人为什么会为了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的东西豁出命去,就像字画,就像经书,是不是人类进化错了,做一只海底的珊瑚或小鱼,张着嘴吃就好了,死了做肥料,没有渴望也就不会受伤。

而战争、贪婪、欲望这些东西造成的伤害,是不是就是人类对抗错误进化必须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