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范文(16篇)

时间:2023-10-25 19:31:10 作者:薇儿 工作总结

写月工作总结时,要客观真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成绩。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是从实际工作中挑选出来的,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并无危害的潜在害虫造成危害,同时由于这些农药直接危害人畜,或农药的残留及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而造成危害等,对这些问题已意识到,要进行综合防治或病虫害的控制,即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不互相冲突的形式协调地使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手段,一般应在经济的容许范围内,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有效地利用病原和害虫种群的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再辅以各种防治手段,这要以降低病原和害虫密度,并使其变动幅度维持在小范围内为目标,只有在病虫害密度超过容许水平时,才可使用喷洒药剂等临时性措施。

同时,除非是新侵染的病虫害或者是人类传染病的媒介,最好勿使其绝灭。根据这一主张,重要问题是确定合适的病原与害虫的密度,使它和作物可容许的受害临界值相适应。等(1959称此为经济的为害水平(economicinjurylevel,fil)但这个词常会和作物的被危害程度本身相混淆,所谓“经济的为害水平”一词也易被误解,俊一和桐谷圭治(1973)建议把着眼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规定的作物被危害程度称作“为害限制量(tol-erableinjurylevel)”、把与此相对应的病原或害虫密度称为“危害限制密度”(tolerablepestdensity)。此外,病虫害防治一词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有害鸟兽或杂草在内的有害生物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文档为doc格式。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蜀柏毒蛾工程防控项目在我区施行以来,为抓好蜀柏毒蛾防控工程,我们继续深入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xx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大了森防的投入,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控方针,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适时开展防控,全面完成了万亩的人工防治,万余亩的灯光诱杀,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我区森林资源安全,也为“天保”工程在我区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调查,科学制定防治方案。

去冬今春,我局组织了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全区共设调查线路510条,代表面积31万亩,标准地239个,代表面积万亩,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面积万亩,监测率98%。2月初,我局抽调技术骨干复查了28个点。通过自查,蜀柏毒蛾越冬代发生面积万余亩,其中轻万亩,中万亩,重万亩,主要分布在玉河、白蝉、观太、石板、魏城、徐家、东宣、建华等乡镇及渔父村森林公园、富乐山凤景区等,根据调查,蜀柏毒蛾虫口密度一般在30—100头以上/株,重者达80—200头以上/株.

根据调查结果,我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组织技术骨干,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经济有效,简便、安全的原则,制定了xx区“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预案”,详尽地规划了防治区域、防治技术措施及经费预算等。

二、广泛宣传,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扩散蔓延快,危害性大,年初,区委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进行了强调,在天保工程会议上区政府及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层层签订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规定了具体的防控任务、目标,明确纳入目标考核。区林业局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面防控计划的制定、经费筹集、技术指导和检查。同时,林业部门围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xx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艰巨性,统防、统治的必要性。宣讲防治措施、办法,放药时间、施药技术、方法。宣传“谁经营谁负担”的原则,增强了全民的防控意识。在3月初组织镇乡林业员及重点地区森林管护人员95人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还及时向各乡镇发布了病虫测报4期,通报病虫动态,确保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抓住时机,科学防治,确保实效。

为了全面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程,确保森林安全,保护好绿色资源,树立生态典范,我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分片同镇乡接洽,负责组织发动、技术指导,防治实施,按照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的技术方案对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区是联合国认定的绿色产业试范区,按照绿色产业办的要求,须进行无公害防治。为此,在防治药物使用上,我们进行了严格把关。今年3月下旬森防站专程从省林业厅购买了纯生物复合的林业专用杀虫剂---苦烟碱粉剂15吨下发各地,在蜀柏毒蛾(小柏毛虫)越冬代处于幼虫取食期适时开展了统防统治。一是各乡镇及时地组织人员机械进行药物防治,并将防治时间、地点上报区林业局森防站,森防站适时对各乡镇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二是对桑树密集区的林区进行人工击打树杆、震落幼虫,再扫除杀灭。至4月下旬,人工药物防治全面结束,共出动专业人员60多人,施放林药20吨,防治面积万亩,耗资达16余万元。通过防治区域进行的样地防治效果调查显示,有虫株率降到10%以下,虫口密度降至10头/株以下。整个防治工作落到了实处、见到实效。

四、加大投入,全面开展灯光诱杀工作。

4月下旬,我局在人工药物防治结束后,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对施工作业区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检查验收,规划区的防治率为,防治效果达94%以上。同时针对今年我区蜀柏毒蛾的发生趋势,及时做好了灯光诱杀的各项准备。5月8日,召开了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林业员参加的全区蜀柏毒蛾灯光诱杀专题会议。从6月1日开始在全区统一开展灯光诱杀,针对今年唐家山堰塞湖避险安置点人员密集,临近林区这一特殊情况,在各个安置点都组织了专业队伍进行诱杀,同时对全区分片进行检查。今年全区共设置灯光诱杀点3200个,投入资金10万余元。

五、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防治工作。

由于今年年初的特殊低温雨雪和近期持续高温干燥天气,今年“”大地震发生后,我区部分柏木林区出现柏木鳞叶在短时间内不明原因的枯黄、落叶现象,经现场调查和资料比对,确定我区部分乡镇发生了白小爪螨危害。上升为我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针对这一情况,我局在做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全区共发生白小爪螨25000亩,目前正在组织人力财力准备进行防治。

六、下一步工作。

预计蜀柏毒蛾第一代将在七月初发生,白小爪螨在8月中旬气候适合时,虫口密度有可能上升。根据我区病虫测报站预测,全区将发生蜀柏毒蛾第一代二万亩,其中新增一万亩(轻6000,重1500,中2500),白小爪螨25000亩。目前已做好防治的前期准备工作。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身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潜伏其中为害。影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肥,追肥宜薄肥多施,特别要注意控制施肥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3)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xx]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

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

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能占总病害的50%以上。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黄瓜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黄瓜幼苗异常。

1、黄瓜苗“戴帽”

黄瓜苗“戴帽”

症状:

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

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致病原因:

(1)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

(2)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

(3)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

(4)幼苗刚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

(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

(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从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症状:

幼苗子叶畸形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两片子叶大小不一、不对称,有的子叶展开方向不在同一条线上,有的子叶抱合在一起,有的子叶开裂,有的子叶粘连在一起。

子叶是黄瓜幼苗生长初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子叶畸形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例如:粘连在一起的子叶会影响真叶的伸展,减少黄瓜幼苗的光合面积。

另外,子叶的质量是黄瓜种子质量和幼苗质量的标志,子叶畸形,往往说明种子质量差,将来这样的幼苗的产量和瓜的品质往往也较低。

致病原因:

子叶畸形主要是种子质量本身造成的,如种子不成熟,发育不完全,放置时间过长,留种时选择母株不当,母株不够健壮等。

防治方法:

栽培者自行留种时,要选择植株中部大瓜留种,而不要用下部瓜,甚至根瓜留种,因为下部瓜发育时植株幼小,环境条件差,授粉不良,种子质量差,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或漂洗,剔除瘪籽,残破籽,小籽。

黄瓜茎叶异常。

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症状:

对产量影响较大。

早春栽培的黄瓜从定植到结瓜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但有时在中午特别是晴天中午,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间尚可恢复,到后期整个植株叶片萎蔫且不能恢复,生长势减弱,结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种植黄瓜的地块低洼,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叶片蒸腾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就会发生萎蔫。

土壤干旱,也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现象,在土壤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时,要选泽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黄瓜,切忌选择低洼地。

例如:栽培过水稻的地块是不宜栽培黄瓜的,如果确实需要在低洼地种植黄瓜,则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

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2、黄瓜叶片边枯。

黄瓜叶片边枯。

症状:

枯边叶又称焦边叶,多发生在植株中部叶片上。

病叶叶缘发生干枯,深达叶内3~5mm。

致病原因:

(1)盐害,因大量施用化肥,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浓度过高。

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突然放风,致使叶片急速失水量过多。

衰老,植株下部叶片自然衰老。

(2)药害,喷农药时,因药液浓度;偏高或药液偏多,或药液积存在叶缘而造成药害,这类叶的坏死部分多呈白色。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进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追施化肥要适量,均匀,尽量少施硫酸铵等有副成分残留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洗盐,对于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的盐渍化土壤,可在夏季浇大水,连续泡田15~20d,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淋溶到深层土壤中。

(2)科学放风,切记放风过急,过大,即使需要大放风,也要逐渐加大放风量。

黄瓜花果异常。

1、黄瓜花打顶。

黄瓜花打顶。

症状:

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致病原因:

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导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

(2)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

(3)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

(4)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烧根所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

(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

(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度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

(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伤根。

追肥应采用施加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2、畸形瓜。

(1)黄瓜尖嘴瓜。

症状:瓜条未长成商品瓜,瓜的顶端停止生长,形成尖端细瘦。

病因:

(2)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

(3)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病虫危害,或遇连阴天;一个叶节长出多条瓜,长势弱的易出现尖嘴瓜。

防治方法:

(2)合理建造温棚,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增加透光度;。

(3)合理密植,保证每个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危害。

(2)黄瓜大肚瓜。

症状:瓜条基部和中部生长正常,瓜的顶端肥大。

病因:

瓜条细胞膨大时,温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强,浇水过量,不均匀。

防治方法:

适时适量浇水,控制温度,避免出现大的温差。

(3)黄瓜细腰瓜(蜂腰瓜)。

症状:

瓜条中腰部分细,两端较肥大。

病因:

在温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钾素供应不足;植株体内硼元素缺乏。

防治方法:

挂反光膜,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亩施1公斤硼砂作基肥;亩施硫酸钾15公斤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重施腐熟有机肥料,亩施5000斤以上。

(4)黄瓜曲形瓜。

症状:

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瓜条逐渐呈弯曲状态,在最初和最后的果穗发生较多。

病因:

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水分管理不当。

高温、低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易发生。

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遮阴或夹长也易形成曲形瓜。

防治方法: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管理,要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温差过大过小。

(5)黄瓜苦味瓜。

症状: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口感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黄瓜苦味的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所致。

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分以下几种:

(1)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

(2)低温弱光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3)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

(4)湿度。

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黄瓜苦味瓜的防治方法。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6)黄瓜化瓜。

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1)连阴天、光照弱、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

(2)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3)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

(5)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

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停止发育。

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易化瓜。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棚室内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而化瓜。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银荆最容易的和最严重的病害就是枯萎病,这个病是为土传病害的,发病最强的`时期就是在6到8月分的时候,在土壤粘性太重,透气排水都不好或者地势也非常的低洼的时候,都会容易生这种病,而且还非常的严重,会直接导致好多的苗木直接死亡的,这时候用药的话也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改善生长的环境,加强树势。这样子就可以很好的防治这种病害了。

2.羞木虱。

在生长的时候,危害银荆的枝干和叶子害虫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害虫就是合欢的羞木虱,这种害虫主要是去吸收它的嫩枝和叶片,还会分泌出一种蜡丝,就会引起小叶子开始发还并且掉落,甚至还会发生煤污病,这样子就会直接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景观,所以我们一定要进行防治,在每年的5到6月份的时候我们要加强药剂去防止,防治的越早就会让那个生病虫的几率也是非常小的。

3.流胶病。

生这种病一般都是因为受伤才引起的流胶。所以一定更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可以在林地里面抚育修剪的时候要留下短桩,这样子就可以很好的减少机械的损伤,这样子就不容易生这种病了。

4.黑蚱。

有的时候还会容易生出来黑蚱这种害虫,它会吃掉银荆的枝叶,黑蚱一般都是产卵在枝梢内,这样子就会让枝梢开始枯死。所以这时候我们的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第一要把黑蚱产卵的枝条给它烧毁了,第二还要用一定的药剂进行喷洒,这样子就会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林业总结】林业局年病虫害防治检疫半年工作总结【精选】

6

25。

日,

**。

林业局。

2010。

年上半年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检疫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防治站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春季病防检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局有林地面积为。

178.9。

万亩,全年应施监测面积为。

212.58。

万亩,上半年共监测。

129.82。

万亩,监测覆盖率为。

60.61%。

;上半年发生病虫鼠害面积为。

20000。

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

8000。

亩(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面积为。

4000。

亩、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为。

4000。

亩),鼠害发生面积为。

12000。

亩;防治面积为。

20000。

亩,其中虫害防治面积为。

8000。

亩(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面积为。

4000。

亩、落叶松毛虫防治面积为。

4000。

亩),鼠害防治面积为。

12000。

亩。有效防治率为。

100%。

综合防治效果。

85%。

检疫率。

100%。

1

重点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和《。

**。

4500。

余份。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和进入林区的外来人员的植物检疫意思,为检疫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三检”工作,确保林区生产安全。

1

296。

万株苗木的检疫工作;又在岭东贮木场对。

2010。

年春季生产的木材进行了产地检疫,共完成。

1.3。

万立方米木材的检疫工作,检疫合格率。

100%。

2

)严把调运检疫质量关。今春我站共完成木材调运检疫。

1.1。

万立方米,没有发生一起检疫事故。

3

)严把复检质量关。我站对今春调入本局的。

3.2105。

万株绿化苗木进行了严格的复检,其中柳树。

0.318。

万株,银中杨。

2.8925。

万株,经检疫未发现疫情。

1

圆满地完成了。

2010。

年上半年鼠害防治工作,根据上级的要求,我们按要求对鼠害按。

5m。

×

10m。

投放鼠药,鼠铗按。

10m。

×

20m。

进行安放。加强了防治作业质量的管理,逐步减少了化学防治的比例。

2

完成了虫害(落叶松八齿小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任务,采用生物措施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3

完成了。

2010。

年上半年苗木及木材产地检疫,木材调运检疫工作,完成了外调绿化苗木的复检工作。

4

加强了测报工作,对松毛虫舞毒蛾小蠹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栗山天牛的监测始终没有放松。

5

加强了检查验收制度,确保防治作业质量。

6

继续搞好无检疫对象苗圃的建设。

1

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当前国家的检疫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2

检疫设备简陋,手段落后,部分实验检测设备是与种子站等单位共同使用。

3

经费不足,缺乏交通工具,影响一些植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4

测报队伍的不稳定给测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测报数据的准确性。

5

防治设施设备不完善,给防治工作的机动性灵活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建立健全植物检疫队伍,加强植物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对新的有害生物的识别能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把关热情服务,切实树立起我们植物检疫工作者的形象和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

2

继续抓好本局造林苗木木材的产地检疫木材的调运检疫工作,及外调苗木的复检工作。

3

继续抓好标准站建设,为升级达标做准备。

4

继续抓好舞毒蛾松毛虫小蠹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的监测及预报工作。

5

继续抓好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及防治工作。

6

继续抓好无检疫对象苗圃的建设。

病虫害防治年度工作总结

为深入宣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普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依法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我市于20__年7月1日至31日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了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法治植保”为主题的《条例》宣传月活动。

一、专题培训宣传。

7月23—24日组织举办了全市《条例》暨植物检疫月宣传培训班,特邀省植保检疫和农药管理总站、省农科院专家,以《条例》、《红火蚁监测及防控新技术》和《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治技术》为重点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区、县(市)也结合当前病虫发生情况,举办了植保信息技术培训、草地贪夜蛾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宣传月期间,全市共开展培训班8期,参加人员1279名。

二、主题集中宣传。

利用新闻报纸、滚动电子屏、微信及农民信箱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宣传月期间,全市共播放新闻5条,通过杭州农业农村、萧山农业农村、余杭三农等10个公众号平台推送《条例》解读文章,播放《植物检疫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护伞》、《红火蚁防控》等农业植物检疫宣传系列动画,总点击量超1500人次。

三、重点区域宣传。

依托“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走访,突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花卉市场、农资经营门店等重点区域的区位优势,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摆放展板、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普及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技术,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宣传月期间,全市组织现场咨询活动7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提高了全社会对《条例》及植保检疫工作的认知度。

四、特色活动纷呈。

各地创新活动形式,集成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富阳区组织开展“926工匠日”杯植保工职业技能竞赛,旨在选拔农业高技能人才,通过推动科学防控、绿色防治,更好地推进植保人才队伍建设。萧山区植检人员结合产地检疫和种子种苗执法检查开展上门宣传,走访了杭州郑氏蔬菜专业合作社、介丰园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基地,检查植物疫情,发放《条例》手册及挂图。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近年来,我场造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上级和有关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我场森林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20xx年上半年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在上级防检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我场森防工作,秉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经森防人员和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场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场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了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的监测与防控,圆满完成上级防检部门下达给我场的任务指标。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森防意识。

由于今年气候干旱是病虫害发生特殊年份,因此,积极做好宣传,对提高全社会的森防意识极为重要。我们以宣传和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为重点,采取对应手段,广泛宣传森林病虫的危害性、防治不及时可能造成的后果。向林区发放森林病虫害传单4000余份,同时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通过电视、发放传单等宣传,群众得到了广泛发动,防治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等地建立了病虫测报点,对全场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并及时上报,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三、搞好产地和调运检疫,加强检疫管理,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

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和赋予的职权,我们不定期地对调运木材、苗木等林产品的车辆进行了抽查。对非法调运苗木及木材的车辆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补检,签发了检疫证,同时向他们讲解了非法调运的危害性,使调运检疫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四、森林鼠害。

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防治和检疫管理,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坚决扼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林业有害生物为害造成的损失。

五、病防工作存在问题:

1、对检疫法规宣传不到位,群众对防治检疫工作认识不够,给群防联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病防资金短缺,物资的贮备不够,防治不到位。

3、防治人员少,业务水平有限,指导不到位。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中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大,森林面积占土地比例较大,但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爆发。病虫害现象在我国森林中比较常见,这种病虫害爆发时间非常迅速,破坏力极大,传播速度较快,使森林植被不能正常生长、生存,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要提高重视,重点关注林业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1)缺乏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我国现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落后,与国外先进的手段和技术相比,在工作规范、工作手段和流程中都较为欠缺,没有借鉴学习国外的防治经验,在国内还是以喷洒农药为主,没有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农药的药量与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的农药使用用量,在使用农药时中乱用、滥用,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农药使用用量过多时,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威胁着周围植物的生存,造成环境污染,这与防治过程的初衷相违背;如果农药用量较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森林植被、病虫害种类、和对植物的类型、生长环境等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研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素质较高。目前,在我国缺少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素养的人员较少,缺乏一定的专门培训机构,许多从事林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门的培训,在工作中缺乏相应地专业知识,不能够对森林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提出防治措施,所以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支撑,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如何推进林业技术的提高核病虫害的防治。

(1)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森林植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在进行造林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树木所适合的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来确定不同的造林方案,对地域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制定最适宜的种植方案,利用较好的种植技术来实现造林,并与当地环境条件相符合。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引进抗病虫害较强的树种,改善当地原有抗病虫害不强的植被,推进树木对于病虫害的防疫能力。在造林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植被间距、种植方法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不同树种交叉种植来促进整个森林结构的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发掘可种植的空间,通过这些举措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控制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为了更加有效的推动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关注林业管理的现状,混乱的林业管理会引发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并导致病虫害发作时间频繁,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一系列的森林管理系统,加强对林业的管理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大大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的健康环境。

(3)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先进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相较于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来说,有许多优点,改善了传统农药防治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加强生物防治法的使用程度,推广开来,实现防治病虫害工作的理想成果。这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按照生物链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利用林木害虫的克星,通过自然界一定的规律,对病虫害进行消灭和控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环境来控制天敌的数量,防止出现新型的污染和病虫害。

(4)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不同于传统的以化学成分为主的农药,不具备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在长期使用下也不会使病虫害产生相应地抗性,因为这种农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传统的农药不能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使得森林防治工作效果越来越差,防治工作越来越难,而选择生物农药之后,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还避免了病虫害产生抗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应当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林业健康发展。

病虫害防治措施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那么防治病虫害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并无危害的潜在害虫造成危害,同时由于这些农药直接危害人畜,或农药的残留及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而造成危害等,对这些问题已意识到,要进行综合防治或病虫害的控制,即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不互相冲突的形式协调地使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手段,一般应在经济的容许范围内,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有效地利用病原和害虫种群的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再辅以各种防治手段,这要以降低病原和害虫密度,并使其变动幅度维持在小范围内为目标,只有在病虫害密度超过容许水平时,才可使用喷洒药剂等临时性措施。

同时,除非是新侵染的病虫害或者是人类传染病的媒介,最好勿使其绝灭。根据这一主张,重要问题是确定合适的病原与害虫的密度,使它和作物可容许的受害临界值相适应。等(1959称此为经济的为害水平(economicinjurylevel,fil)但这个词常会和作物的被危害程度本身相混淆,所谓"经济的为害水平"一词也易被误解,俊一和桐谷圭治(1973)建议把着眼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规定的作物被危害程度称作"为害限制量(tol-erableinjurylevel)"、把与此相对应的病原或害虫密度称为"危害限制密度"(tolerablepestdensity)。此外,病虫害防治一词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有害鸟兽或杂草在内的有害生物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一、杨树食叶害虫。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身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潜伏其中为害。影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肥,追肥宜薄肥多施,特别要注意控制施肥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3)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各管理区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明确职责,建立领导小组。

为了明确任务,落实职责,确保任务高质量快速的完成,各单位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技术员,测报员、工队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治理措施。

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地利用化学、生物、物理及检疫措施,确保有虫不成灾,促进泰山生态的良性发展。依照我委编制的《泰山林果主要病虫害测防技术手册》、《泰山林果病虫害测防年历表》及泰山林果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制定本年度实施办法治理措施。明确重点:病虫害防治重点为:赤松毛虫、油松巢蛾、双条杉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松墨天牛、栗疫病、柏红蜘蛛及蚜虫、松烂皮病、松扁叶蜂、舞毒蛾、板栗柄天牛、云斑天牛、草履蚧、栗大蚜等病虫害。

1.赤松毛虫:对该虫实行全面监控,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对于重点地区以毒绳围环、灯光诱杀为主,全面控制其危害。

2.松扁叶蜂、油松巢蛾:有水源区实行喷雾化防,无水源区以涂环防治为主。选择安全高效农药及生物制剂,减少污染保护天敌。

3.双条杉天牛、松墨天牛、柏肤小蠹等蛀干害虫: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适时采伐死树,清除虫源,加强抚育间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和通风透光强度,增强林分抗病虫能力。进一步推广使用引诱剂和饵木诱杀,压低虫口。对锈色粒肩天牛要采取挂吊瓶和生防并重,确保古槐安全。

4.红蜘蛛、蚜虫:古树以喷洒生物制剂阿维菌素等进行控制;经济林以适时实施氧化乐果树干涂环进行防治。

另外对其他病虫害应加强测报,力争在灾害到来前采取有效措施控灾。对于古树名木走复壮与病虫防治相结合的路子,改善古树周围生态环境,确保古树名木的安全。

计划全年综合治理各类病虫害4.2万亩(详见附表),防治经费视任务完成情况,验收核拨。

三、工作措施。

1.落实责任制:严格贯彻执行《泰山景区管理奖惩办法》,各管理区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和检疫工作的领导;有关处室搞好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职责到位。由管委主任与各管理区区长签定《病虫害防治责任状》;森保站和各管理区共同与专职测报员签定《专职测报员责任书》,各区也要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奖罚严明,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病虫害测报:一是对专职测报员进行技术培训;二是每月按时召开专职测报员例会,通报上月病虫发生防治情况,部署本月测报任务;三是加强森保技术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固定标准地调查,研究分析各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强化平时测报,做到超前预报;四是完善全面测报,搞好病虫普查,主要种类要把握全面准确,及时完成国家级测报中心点、省市测报中心站的`各项任务。

3.搞好防治:各单位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防前及时搞好《防治设计书》报森保站核定申批后,组织好人力和物力,严格按照《防治技术规程》操作,适时地开展好除治工作,除治过程中要加强带工和技术指导。森保站做好药械准备的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做好防前、中、后的服务工作。

4.搞好检疫:根据泰山管委办公会议[2002]第8次纪要确定的“关于强化泰山植物检疫工作的有关问题”的要求,进山路口的检疫工作由各管理区和交通管理站负责;各管理区都要设置专门的检疫科室,抽调2-3名专职检疫员负责所属林景区进山木材和竹、木制品的检疫检查工作。对进出泰山的木材、花卉种苗及竹木制品依法实施检疫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调运;尽快筹建检疫检测中心并处害处理场;成立专业检疫执法队伍,及时检查督促各单位检疫工作;加强检疫队伍地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面搞好产地检疫,定期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实行查访,确保泰山森林资源安全。

5.加强科研:研究、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措施和新产品应用工作。加强预灾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促进泰山生态系统地良性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6.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一是搞好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期间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二是各林景区、职能科室、森保站、林业公安分局相互配合,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乱捕滥猎行为;三是强化保护措施,充分利用鸟类投食台,在冬季为鸟类准备好充足食料,利鸟类越冬。保护野生动物,促进泰山生态良性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枇杷病虫害防治另版

目前苏州市枇杷采收已完成并进入夏梢萌发阶段,这是枇杷刺皮瘿螨、黄毛虫、叶斑病及枝干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危害的时期,也是开展防治控制危害,确保明年枇杷优质高产的重要时期。

一、发生情况

1.刺皮瘿螨:刺皮瘿螨是近年来在我市东山、西山等枇杷树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螨,主要为害枇杷夏梢和秋梢,该虫集中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嫩梢变黑、僵缩,不能正常展叶,严重影响枇杷的正常生长。由于该虫虫体较小,凭肉眼很难分辨。据本站东山果树病虫监测点系统调查,今年该螨自5月初发生以来,虫口密度持续上升,至5月30日,平均每个视野有成、若螨12头,最多38头,单位面积内螨虫密度高于往年。

2.枝干病害:近年来,本市一些新枇杷园,特别是混栽园,出现了枇杷枝条发枯,最终由上至下主枝枯死,严重的整株枇杷枯死。据调查证实,这是由“知了”在枝干吸食造成伤口后,病菌由这些伤口侵入诱发枝干病害。6月下旬以后是“知了”集中发生期,因此,采用树干涂白的物理防治方法,能有效阻止知了吸食,控制该病的发生。

3.黄毛虫和叶斑病:新梢抽发期是黄毛虫和叶斑病侵染危害的主要时期。今年黄毛虫基数较高,果实采后新梢发生量多,抽梢时间长,十分有利于黄毛虫、叶斑病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

1.药剂防治

(1)防治对象:枇杷刺皮瘿螨、黄毛虫、叶斑病。

(2)防治方法:采用树冠喷雾,连续二次用药。

(3)用药适期:第一次在6月10—12日,隔10天左右喷第二次。

(4)药剂配方:第一次选用达螨灵(系列)1:1000倍加虫多杀1:1000倍液加可杀得1:700倍液喷雾;第二次用三-唑锡1:2000倍液加新灵1:1000倍液加敌杀死1:2500倍液喷雾。

2.物理防治

(1)防治对象:枝干病害。

(2)防治方法:树干涂白。涂白部位主杆主枝。

(3)涂白料配方:硫酸铜1份、石灰3份、水15份。

(4)涂白时间:6月上旬。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正值高温、嫩梢期间,不能随意加大用药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一、早熟种

(一)早钟6号

系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于1981年以解放钟为母本、日本良种森尾早生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培育出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倒卵形至洋梨形,平均单果重52.7克,最大的可超过100克。果皮橙红色,鲜艳美观,锈斑少,厚度中等,易剥离。果肉橙红色,平均厚0.89厘米,可食率70.2%,质细,化渣,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9%,含酸量0.26%,有香气。每果平均有种子4.6粒。鲜食和制罐均宜。特早熟、大果、优质、丰产性好,比一般品种早熟15-20天;抗逆性强,枝梢抽花比率高。新梢和幼果对敌敌畏和敌百虫敏感,生产上要避免使用此类农药。

(二)太城4号

果倒卵形,平均重45.4克。果顶平,果基尖削。果皮橙红色,果粉多,容易剥皮。果肉橙红色,特别厚,肉质致密,汁多,纤维少,化渣风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0%,可食率74.1%。种子每果平均1.34粒,单核率高达84.2%。5月上旬成熟,本品种丰产稳产。抗性强,裂果及日烧发生较少。果大而肉厚,色鲜艳,品质好,宜鲜食和制罐。缺点是果形不端正。

二、中熟种

(一)解放钟

果实倒卵形,平均重61.4克,最大可达172克,果顶微凹,果基尖削。果面橙红色,果粉多,锈斑少,萼闭合,果皮中等厚,容易剥离,果肉厚,橙黄色,肉质细密,汁液中等,酸甜适度,风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1.1%-12%,含酸量0.51%,可食率71.46%。种子每果平均5.7粒。5月上中旬成熟,为晚熟种。宜鲜食,耐贮运,丰产。但有裂果和日烧病发生。

(二)长红3号

果实长卵形至洋梨形,单果重40-50克,大的也可达70-80克以上。果面洁净,锈斑少,橙黄色,果皮易剥离。果肉厚,淡橙红色,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8%-10%,含酸量0.37%。该品种投产早,属中熟偏早的品种,4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期一致。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果较大,大小均匀,肉厚,核少,是优良的制罐和鲜食品种。缺点是果肉的风味偏淡。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习性

枇杷根系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较浅,水平分布也较窄。主根可深达1米以上,但80%以上的吸收根分布在离地面10-50厘米土层中,其水平分布多密集在离主干1-2米范围,2米以外较稀少,不耐渍、不耐旱,抗风能力弱。枇杷枝梢生长的显著特点是中心干生长较强,层性明显,这是由于枇杷仅以顶芽,或近顶芽处密生的腋芽萌发抽梢,且芽体间隔近,因而表现密生轮生。枇杷不同品种干性的强弱有差异,一般春梢抽的侧梢较多,所以春梢的层性最明显。

《枇杷病虫害防治另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