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詹天佑课文说课稿(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12:22:27 作者:纸韵 讲话稿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自己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否则”、“赞叹不已”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否则”、“赞叹不已”造句。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板书课题《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1881年,年仅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刚刚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生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挠”读n2o,不读r2o;“竣”读j)n,不读z)n;“要挟”读y1oxi6,不读y4oxi2。这几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不要读错。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本课共有6个生字。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找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选择出每个生字的正确意思。

3.课堂讨论重点生字的识记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有些字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如:

利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记住生字,又能帮助学生复习熟字,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

(2)“庸”字比较难写,教师对这个字要加强笔画笔顺的指导。这个字可以分两部分来记,“广”和“”。在书写“”要注意笔顺:。

(四)理解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以“杰出”为例,“杰出”一词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在课文中杰出的人指的就是詹天佑,理解了杰出一词的意思能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扫清障碍。

以“要挟”为例,“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之后,还应让学生找到“要挟”一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结合上下文对这个词做进一步的理解。在课文中“要挟”指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缺乏科技人才的弱点,强迫清政府放弃修筑权,以此来达到他们通过控制铁路来控制中国经济、交通、运输等命脉的卑鄙目的。

以“周密”为例,“周密”的意思是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而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周密”也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之处。

以“赞叹不已”为例,这个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表示称赞的程度很深。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前文讲到帝国主义者要挟清政府,嘲笑中国人民,而詹天佑带领设计、修建的铁路却在今天让外宾赞叹不已,通过今昔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内在的情感。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表明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憾。

藐视:轻视、小看。表明外国人、帝国主义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嘲笑:指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表明帝国主义对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政府无能的状况幸灾乐祸。

勉励: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鼓励人继续努力去做。

(五)造句训练。

1.弄清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1)“赞叹不已”一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

(2)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

谁看到怎样的景象就赞叹不已。

谁听到怎样的情况就赞叹不已。

谁想到怎样的情景就赞叹不已。

2.让学生用“赞叹不已”造句。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

3.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4.对于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学生在朗读时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二

今天上《詹天佑》,这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实现旧教材新教法,确实值得探讨。

上课后,我没有急于介绍时代背景,而是直接问孩子:“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争着发言,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詹天佑是个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惊奇(因为孩子一般会说詹天佑是爱国、杰出的工程师),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可见他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的。”说得太好了,我因势利导,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从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十分负责?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做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从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讲到詹天佑为人谦虚、平和(请教当地老农民,与工人同吃同住);从詹天佑的勇气(受命令于危难之中),讲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设计“人”字形线路……)。讨论十分热烈,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里,他们个性飞扬!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三

孔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让我认识了两个美丽的女人:一个是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课文主人公——居里夫人;另一个是让学生徜徉在优雅课堂的引领者——孔老师。我不敢说这节课的美丽能跨越百年,但我相信在今天,在以后相当长时间里,这节课所散发的魅力一定会留在各位听课老师的记忆中。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赞誉居里夫人科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精神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孔老师很好地关注了学生、关注了课堂。无论是课堂的导入、提问、生成、拓展,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步步为营、丝丝入扣。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对于居里夫人容貌的美丽,学生是很容易体会的,但是要深刻体会到她深一层的内在美就比较难了。这里老师就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先出示一副年轻时居里夫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居里美丽的外貌,然后在体会她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时,出示了另一副居里的图片,而此时的她容颜苍老憔悴不堪。两幅图片进行比较,学生们的心被震撼了:仅仅几年时间,一个年轻女子就失去了她美丽的容颜,但是,她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这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美!

这样的设计,很自然的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精神内涵,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孔老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文章时,孔老师告诉学生要“抓关键词”;在体会如何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时,孔老师要学生学会“体现特点”。除此之外,孔老师还指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在语文书上。我想: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恰到好处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本堂课中,唐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有精彩表现的“好生”,还是表现欠佳的“劣生”,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评价。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有点紧张,既没有站的很直,普通话也不是很好。而孔老师却一直耐心的听他把话讲完,并且不断的鼓励他,要他站直,不要紧张,慢慢说。最后还告诉他:“你的普通话有了很大进步。”这样的鼓励,化解了孩子紧张的情绪。

在品读文章时,孔老师展开了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例如:体会由四个“变成”组成的排比句,唐老师通过引读,学生接读,以及外部显现的声音的渐强,让学生体会排比句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体现出科学道路之艰辛,也体会到了居里夫人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这些朗读训练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而是为更好地体现居里夫人高尚品质而服务的。

这一堂《跨越百年的美丽》向我们展示的精彩还有很多,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最后,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堂课:文美,人美,精神美!

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美丽》评课稿2

1、本节课教学导入自然,为居里夫人铺垫神圣的光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合理使用,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直观感悟,为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2、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教学流程连贯有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思维得到了发散训练,智力得到了发展。

3、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字把长文读短的方法,有效地提炼文章精髓,从而有效地辅导学生自学,读懂课文内容,是值得学习的一种新的教与学方法,应有效推广。

4、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终日”等词,重点数字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镭”、视频的直观感悟等来明白居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

5、在课文结束后,老师给学生两道课内练习,以选择题的题型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学习课文所得,与新的检测思想一致,对课文进行了无形的升华总结,我相信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6、老师的语言精炼优美,板书设计有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的配乐朗读让课堂结构更完美。

7、重点句的朗读指导到位,学生能从读中感悟居里夫人的成就,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以诱读、导读、个别读的方式,展示读课文的重要性,做到了以读促理解,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8、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新写法,读与写做到简单的结合,如果能让学生表达新学的方法,还会更有效地对写作方法的体验。

教学的建议:

1、学生学习课文过程的批注可以让多几个学生交流感悟,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学习的快乐。

2、提炼“镭”的段落学习还要注意朗读的指导,在个别学生朗读后,再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

3、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过度教师语言有些琐碎,还要再精炼些。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四

一、何老师在教学《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教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老师是通过小组自学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教师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老师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适时的评价起到了激励和点拨的作用。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适当加入点评,从写法上,阅读方式上,字词理解上都给予明确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思维积极,课堂里涌动着一种积极创造的氛围。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五

《天上偷来的火种》一文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上海的林老师在《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教学中,她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有自己的新奇爱好:童真、童趣、痛心,再结合本课的特点——神话故事,

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林老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出几个神的名字,并轻轻地读出神的名字后,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几个神的了解。最后让学生把这几个神的名字串联起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因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再如林老师让学生找出有火和没有火的两段话来感受普罗米修斯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呈现阅读体验。因为朗读不只是见字读字,而是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文字转换成深情并茂的语言过程,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那么学生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用语文特有的魅力去触动学生那浪漫的情怀,使语文学习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让一颗纯真善良的新心,沿着情感之路,找到精神栖息的家园。林老师在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勇敢……的品质后,又问:“除了这些还需要什么?”林老师引导学生知道平时我们看到‘偷’字,总认为是坏事,而在普罗米修斯身上我们却能看到他的“智慧”。在这基础上,林老师创设了一个阅读情境,与学生进行对话。我们说语文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动态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学习听说读写,使语文学习因贴近儿童而活力四射,一颗颗童心轻舞飞扬。

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结合课堂教学。重视实践运用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也是探究性阅读的一个重要特征。换一个角度看,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力乃至自身的生活经历、认识经验的综合应用。所以课外延伸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非常重要,可谓语文就在生活中。就拿教学结尾的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来说,这是一则神话故事,在我们人类中,也有被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林老师列举了哥白尼、珈俐略、恩格斯、何敬平、江姐等以及他们的名言,并以“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人被称为是‘普罗米修斯’式的人?”从而让学生再次体会这些人的不平凡,他们都是为人类普及真理,为了传递希望,为了播撒文明的火种甘愿忍受各种煎熬。学生通过对普罗米修斯形象的体悟,也能感受英雄身上具备的品质。再来体会“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我认为,在课堂课的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起来才生动,才有活力,才有效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他们的心理活动优势,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林老师在这方面恰恰是做得非常到位,以前在教学中,自己也很迷茫,通过林老师的这堂课听下来,感觉就像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明,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六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七

今天听了xx老师的一堂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纵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这首诗的目标和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感受杜甫这一爱国的精神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首先,张老师在课堂开篇用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导入,让学生听配乐诵读,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去。接着介绍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聊天式的宽松环境为之后学生的畅所欲言打下了基础,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纯介绍。然后介绍作者,通过学生对杜甫的了解来畅所欲言,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也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其次,张老师上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以读贯穿全诗。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要求,张老师抓住了诗句中古今读音和词义的不同,如“裳、妻子”加以点拨,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式各样的读诗形式,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张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浓浓的爱国情。通过“一听,一看,一想”不仅回答了前面的疑问,简洁明了的概括了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把诗读薄读精,可谓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再者,这是我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我发现张老师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比如,张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借助工具书;联系诗歌背景等方法。知识条的'滚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诗文,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原则。除此之外,张老师还让学生运用“写批注”的读书方法来找出体现作者“喜欲狂”的诗句。张老师的教学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学生在课堂上一步步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有张老师亲切的话语,温柔的语调创建了一个非常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张老师通过对比教学,《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比较学习,从而更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而表现出杜甫他这种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在课堂的结尾,张老师还给学生推荐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的相关诗篇,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学习领悟,升华了整堂课。

这堂课,可谓是循序渐进,学生掌握得很扎实。以上是我一点浅薄的看法。

詹天佑课文说课稿篇八

张老师大胆尝试,长文短教,紧紧围绕“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组织教学,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准确。

1.情境创设到位,奠定了课堂的感情基调。

课前的真心话大冒险让学生说出真实的反应及选择。面对危险时,我们必然会做出选择,这时的选择也许不理性,也许不高尚,但都是本心的体现。看似不经意的游戏为学生理解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做了情感铺垫。而后播放地震视频,将学生带入到了震撼、恐怖的地震氛围中去,已深深触动了学生的神经。这比老师任何语言都具有表现力。

2.品词析句有板有眼,真切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中,张老师悉心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进行圈点批注。抓环境描写,抓侧面烘托,引导学生感悟谭千秋老师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人格,深刻领悟“最后的'姿势”对“爱与责任”的生动诠释。

3.读写结合,大量阅读,落实“语文主题学习”。

紧紧承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再次感受谭老师的光辉形象。接着又进行拓展阅读《懒爸爸》《顶碗少年》,领会侧面描写的写法。最后落实读写结合——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位熟悉的人。

1.语文主题学习落实“一课一得”,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思想内容(写了什么),一是表达方法(怎么写的)。但我们更侧重于思想内容,轻视了表达方法。

2.拓展内容的选择处理。拓展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拓展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一课一得”的训练点;拓展内容的选择,应与课文内容从思想内容上有内在的关联,这样便于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