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发展现状论文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实用

时间:2023-04-30 19:55:30 作者:曹czj 工作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一

;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

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

精品文档

。 3欢迎下载 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

精品文档

。 5欢迎下载 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

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

精品文档

。 7欢迎下载 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转眼间,半个月的车间实习工作已成为历史,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学习工作,与其他员工的相互沟通,我已逐渐溶入了这个大集体当中。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中有苦也有乐,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半个月的实习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心态转变。以前的生活养尊处忧,无需我们担忧某些问题三点一

线的生活,进度跟得上就可以,而在现在的工作当中就不然,工作中,我们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怎样处理与上级领导、同事的关系,还有在工作当中的不尽人意等事情,这些都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及时的转变心态会让我们工作更加顺利。

2.计划做事。有了明确的计划,目标才清晰,以至于在工作中不会茫然。

3.处处留心皆学问,注重细节。

4.了解到非标自动化设备市场前景很广阔,尤其是机器人在今后的加工行业中逐渐取代人工的繁琐。

5.熟悉了我们公司目前所在的客户资源及其客户所定制的自动化设备。

6.清楚的了解到我们公司目前装备的设备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空调压缩机行业,家电行业以及其它行业。

7.认识到了公司在做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设备各零部件所起的作用,型号和大小。

以上是我对实习期间的工作总结2018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1.市场分析,根据市场容量和个人能力,客观、科学的制定出销售任务。暂订年任务:销售额300万元。

2.适时作出工作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并定期与业务相关人员交流沟通,确保各专业负责人及时跟进。

3.目标市场定位,区分大客户与一般客户,分别对待,加强对大客

精品文档

。 9欢迎下载 户的沟通与合作,用相同的时间赢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4.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为客户带来实用的资讯,更好为客户服务。可以和同行分享行业人脉和项目信息,达到多赢。

5.先友后单,与客户发展良好的友谊,处处为客户着想,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融。

6.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答应客户的承诺要及时兑现,讲诚信不仅是经商之本,也是为人之本。

7.努力保持和谐的同事关系,善待同事,确保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各项职能的顺利执行。

二、销售工作具体量化任务

1.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及每日的工作量。每天至少打30个电话,每周至少拜访10位客户,促使潜在客户从量变到质变。上午重点电话回访和预约客户,下午时间长可安排拜访客户。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潜在需求,最好先了解决策人的个人爱好,准备一些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

4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

5.投标过程中,提前两天整理好相应的商务文件,快递或送到客户手上,以防止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6.投标结束,及时回访客户,询问投标结果。中标后主动要求深化设计,帮客户承担全部或部份设计工作。

7.争取早日与客户签订合同,并收取预付款,提前安排交货,以最快的时间响应客户的需求,争取早日回款。

8.货到现场,请技术部安排调试人员到现场调试,,验收。

9.提前准备验收文档,验收完成后及时收款,保证良好的资金周转率。

三、销售与生活兼顾,快乐地工作

1.客户、同行间虽然存在竞争,可也需要与同行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2.对于老客户。经常保持联系,在时间和条件允许时,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当然宴请不是目的,重在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更好的交流。

3. 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参加一些学习班,学习营销和管理知识,不断尝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网查本行业的最新资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甲: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他们的一次次牵扶,让我满怀希望,放飞理想;

相关热词搜索:;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二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黎彦 孙春华

摘要:古镇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以观光、游览为主的古镇旅游已满足不了旅游者更深层次的需要,他们更多的需要参与和体验。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四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镇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就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古镇旅游;体验经济;产品开发

一、引言

古镇以其闲适的文化、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古镇旅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不仅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伴随旅游产品带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感受。目前,中国古镇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较多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深度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旅游者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古镇旅游产品迫切需要转型和提升。

二、文献回顾

1.体验经济时代来临。体验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形态,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士·吉尔摩在其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最早对体验经济做出全面分析。他们认为所谓体验经济,就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通过满足人们的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它的提出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孕育着消费方式及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适应体验经济的快慢将成为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张承耀,2005)。胡红梅(2007)认为,目前体验经济在经济发达国家是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旅游业作为最适合“体验经济”的生产和消费工具,其产品也趋向体验化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过程及其结果的体验都非常重视(刘又堂,2005),旅游消费本质表现为旅游者追求旅游体验,带来旅游消费动机、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出游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王云良,2007)。目前体验式旅游市场尚不成熟,但旅游者、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开发都表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章尚正,钱晓慧2008),以观光为主流的旅游产品正逐渐让位于新、奇、特的感同身受的参与性体验。

2.古镇旅游的体验化趋势。国内学者关于古镇旅游的相关研究较多,涉及面也较广,主要包括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营销策略、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等。邻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区的古镇具备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条件,在开发时既要研究旅游者心理,又要提高旅游地本身的吸引力,要针对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王雪梅,2004)。

蔡家成(2006)认为,古镇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应多种多样,向文化性和体验性趋势发展;古镇旅游的类型存在梯层结构,在时序上呈现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发展趋势,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体验旅游是古镇旅游的最高层次;要努力实现体验旅游的最高层次,根据不同的旅游者提供不同的体验旅游项目。何丽芳(2006)也谈到要深度体验文化,从建筑、环境、文化、民俗四个方面,阐述古镇旅游不能仅停留在最早、最浅表层层次,而是需要崇尚文化、关注游客参与的体验元素加入其中。同时,旅游者获得的体验质量越高,旅游企业从中得到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钱飞霞,2007)。

三、古镇旅游类型

1.以水乡特色为主。此类古镇的典型代表为江浙一带的水乡古镇如乌镇、南浔、同里等,大自然和历史共同造就了江南水乡古镇。这些古镇处于太湖流域的江南平原,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江南古镇建筑的亲水性,临水空间别有情趣;湖泊纵横为耕种渔桑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人口集聚,从而孕育了繁荣的古镇文化。古语有云:“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之所以有魅力,关键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江南古镇的灵魂。

2.以古建筑群为主。如果说江南古镇是小家碧玉,则此类古镇是邻家大哥,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宽容,以古建筑群为主要特色,以安徽宏村、西递、福建泰宁最为典型。皖南古镇背依黄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翠,为一个风光秀美的盆地,完好保存着最有特色的明清古民居群,在中国明清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福建泰宁保存着完好的古建筑群,以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和尚书第建筑群声名远扬。

3.以历史文化为主。此类古镇以山西张壁、广西兴安、广东石湾镇为典型,除了优美秀丽的古镇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古镇依靠人工活动而赋予更多文化和历史底蕴,资源更注重历史性,当地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如张壁是中国现存的保存完好的一座融军事、生产、居住、宗教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古镇不大却集中包容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文化地道、金代墓葬等许多文物古迹。石湾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被称为“南国陶都”,河宕贝丘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4.以民族风情为主。此类古镇与上述类型的最大差别在于文化中融入民俗,以民族风情为主,兼顾秀丽的自然风景,以内蒙古室韦为代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周边邻里不同民族的相互交往和融汇,导致了悠久的室韦文化,是蒙古族发祥地,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如今的室韦还保存着古代蒙古族生活生存风貌,寻根、祭拜、观光、考察给古镇旅游又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古镇旅游开发策略

1.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目前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开发日新月异,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旅游产品仍以资源型为主,简单模仿其他地区,导致雷同缺乏特色,如江南水乡古镇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完整规划的指导,开发粗放、经营粗放,竞争方式还处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现有许多旅游产品多为初级观光型,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未把旅游经济理解为体验经济。

2.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必须转换思路,提倡产品策划、个性化服务,重视对体验旅游活动的开发。根据上文古镇旅游的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古镇旅游产品可设计成观光、休闲度假、修学、科考、养生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应开发多种选择,以下几例可供参考。

(1)节事体验游。节事的举办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可采用这一方式,如南浔有驰名中外的楫里湖丝,明清时代大批丝商的出现,可举办体现丝商文化的节庆,学习前辈们的经商之道,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儒商的理念仍具有借鉴意义。(2)美食养生游。古镇以闲适恬淡的生活为主,其饮食也以健康、养生、原生态为特色,游客可以品尝家常菜,并融入到制作过程中,如江南一带有吃年糕,清明团,端午粽等习俗,参与其制作过程,别有一番乐趣,体验古镇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感受纯朴的水乡文化,将观光、休闲、娱乐、餐馆、体验等结合融为一体。(3)文化展示游。各古镇根据自身文化遗存特色开辟古文化展示区,通过实物或其他方式展示古镇的历史、人文、民俗等,引导旅游者进行古镇历史文化、风情民俗鉴赏,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如石湾的陶瓷文化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出来。(4)探幽访古游。在古街古巷中进行探幽访古,感受传统简单的饮食起居,品味古镇的沧桑岁月,感悟人生,发思古探幽之情。如江南水乡古镇可采用这一游览方式,让游客自主地漫步在古街上,感受当年古镇上曾发生过或惊心动魄的事迹,或闲适恬淡的生活气息。(5)民俗风情游。品尝当地风味饮食,参与节庆、庙会、祭祖等民俗活动,或深入当地居民中间,体会民俗风情。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古镇室韦,可举办相关节日,让旅游者品尝风味菜,欣赏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体会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6)艺术逍遥游。古镇所处环境大多山清水秀,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构成一幅幅优美静寂的图画,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古镇则应充分发挥其艺术特色,注入体验元素,吸引爱好艺术的游客和艺术家们前来旅游。(7)轻松度假游。清静的环境,优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对长期居住在都市里的人来说,确是轻松度假、调整身心的好去处,选择有特色的民居客栈住上三五天,在古镇古朴的环境氛围之中或玩棋牌,或闭目养神,或在周围散步、登山,使之达到放松心情、舒缓精神的目的。

总之,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丰富的文化遗存、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等,是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有关旅游部门应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采取适宜的体验旅游方式,充分展示古镇旅游资源的魅力,让旅游者更好地对古镇进行欣赏、理解和品味,融入到古镇的文化中去,达到满意的旅游效果。

参考文献: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三

;

凤凰古城作为湖南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族风情浓厚,拥有吸引八方来客的独特魅力。凤凰旅游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但其开发中仍然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古城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促进凤凰旅游业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远离喧嚣城市,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古城凭借古朴的自然环境,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民俗,满足了游客们的需求,古城旅游在近些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一、古城旅游

吴承照(1998)认为古城是需要或已经给予保护要求的城区或城镇。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凤凰古城应属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沈苏彦(2003)指出,古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要具备独特的地段风貌,其次要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再次,应有淳朴的民风民俗。这种富有特色的原有生活方式可体现出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如地方文艺、民间风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古城旅游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旅游者出于对精神需求的满足,在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或者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完整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地点体验休闲,感受文化的旅游活动。

二、凤凰古镇旅游发展状况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县市之一。凤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是西南地区现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县市之一,2002年,凤凰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101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县经济快速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旅游产业飞速发展。2016年接待游客1380万人次,旅游收入115亿元以上。游客服务中心、城市道路、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相继建设,带来城乡面貌的不断改善。凤凰县有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岩溶峡谷、峰林、溶洞、瀑布构造形成的综合地质遗迹景观。境内有唐代垂拱年间的黄丝桥古城、华夏第二洞奇梁洞、飞檐斗拱的古建筑朝阳宫、沈从文故居,还有南华山森林公园和两头羊自然保护区。著名的景点有香薰山谷,是湘西地区首屈一指的薰衣草休闲观光体验园,被稱为凤凰的“普罗旺斯”,是集种植、生产、婚纱摄影、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体验园。老家寨景区距凤凰古城2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旅游部门开发乡村旅游,精心打造的样板古苗寨。飞水谷景区是凤凰纯苗文化的标志性景点。苗人谷,因为拥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保存完好的古老苗寨而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中国“苗族活化石”。苗人谷由平湖泛舟、苗王洞、早岗苗寨等多个景点组成。

三、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类型多,但趋于雷同,缺乏独创性

凤凰古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来访游客的年龄在26~44岁之间较多,从事企业人员和教师的游客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凤凰的旅游产品种类较多,但由于开发旅游产品的专业人才不多,一味模仿,导致很多旅游产品雷同现象严重。不论是游玩项目还是旅游几年品,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卖的,真正具有凤凰地方特色的东西很少。古城有很多古建筑,但是有很多伪古建筑物,即现代,特别是新建的建筑物。又比如地方特产,血耙鸭,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就是多加了几片糯米粑粑。

(二)古城资源缺乏保护,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资源开发在带来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保护的问题。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商业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中,苗族等少数民族也不例外。朴素的的苗寨已经不常见了,即使依然穿着苗服说苗语,但是已经都商品化了。商业气息浓厚,和阿妹留个影,需要十元,和两个阿妹留影需要二十元,有的阿妹甚至还强行拉客,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环境。另一反面,古城资源未能得到专业化的保护,零散的缺乏管理的开发,不能实现全域性的旅游,使游客依赖旅行社的产品或自主选择景点。

四、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一)提高开发人员专业水平,开发体验性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开发人员应以专业性人才为主,多聘请高水平专家给与指导。有专业技能的开发者规划的产品保证质量,可以避免盲目追求产品种类,而忽略产品质量的问题。旅游产品要注重组合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推出不同的产品,一来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二来可以健全古城旅游产品体系。凤凰县的苗族和土家族的节日、歌曲、服装、饮食等吸引力较强,开发游客亲自可以体验的旅游产品,例如蜡染印花布。开发游客在参观历史悠久的蜡染手艺的同时,亲自在蜡染坊制作枕头布或桌布的体验旅游产品。

(二)保护古城传统文化,合理规划和建设

凤凰古城要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首要目标,因为很多景观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需要定时进行维修的同时,告知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禁止乱画乱刻的现象,保持原有的形态。凤凰古城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结合古城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要展现凤凰旅游自然内涵和文化内涵的双重性;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要体现民族特色,要在形成一小时交通圈的同时,将“慢行”理念融入到凤凰县旅游文化中,让游客徜徉在凤凰县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中。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四

;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特色文化,是旅游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昭平县茶文化是当地一种特色民俗文化,通过与旅游业融合开发,打造出了“文化+旅游”的旅游形式,积极推动了昭平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从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茶文化在昭平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出发,就茶文化在县域旅游中的开发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县域旅游;发展现状;开发策略

一、引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俗文化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来说,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形成了地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体,是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模式。中国茶文化旅游业也借助传统茶文化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同时旅游业的形式给当地的茶文化创造了许多机会。

二、民俗文化及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

民俗文化,又被称为传统文化,是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可以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集居的群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当地特有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非物质的精神文化现象。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异地去参与和观赏以民俗事项为主的文化旅游活动,又指人们以观赏、了解、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发展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游客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三、昭平县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价值

(一)茶文化是支撑地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昭平县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是茶叶。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3月28日前后,昭平县都举办茶王节大型系列活动,宣传、发展本地茶文化,借此带动旅游经济。昭平县茶王节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四方面。

第一,活动规格高。从2005年开始,每年茶王节活动的主办单位由政府主要部门负责,由政府牵头,公信力较高,规模宏大,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业较高。

第二,活动规模大。活动举办的规模决定宣传力度,每年茶王节的开展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茶叶评审专家、全国茶叶经销商、各个盛产茶叶的市县级代表来参加茶王节活动。

第三,活动内容丰富。有采摘茶叶比赛、手工制茶比赛、茶艺大比拼、茶产业发展论坛、茶产品展销、招商项目签约和大型文艺演出等。

第四,效果明显。节日庆典把茶文化与休闲生态旅游、田园风光旅游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昭平县茶叶支柱产业和县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为昭平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茶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一是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每年茶王节的举办可以带动其他活动的开展,一系列的歌舞活动、民间艺术表演等开展,开展各种特色传统民俗活动,可以极大地吸引外地游客的到来,满足游客到旅游目的地寻求娱乐放松的心理需求,带动经济发展。

二是满足旅游者提高自身审美的需求。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熏陶茶文化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自身的文化精神生活。茶文化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养生性,品茗、学茶艺、观看茶事表演,都能给人极大的满足感。茶王节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机会,使旅游者获得了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三是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追求。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维系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亲自参与和体验各种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旅游体验,可以深入了解昭平本地的民俗文化,感受到原生态的文化风貌,在游览体验活动中受到文化熏陶。

四、昭平县茶文化旅游的现状

(一)茶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昭平县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举办各种活动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从2004年至2007年,昭平县先后舉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希望能通过茶王节推动茶文化的宣传,带动茶产业经济。但是,除此之外的宣传促销形式明显不足,节时热闹一番,平时冷冷清清、游人甚少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很多旅游者对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解渴”上,对茶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认识不够深刻,以致茶文化旅游不能真正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文化旅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茶文化在县域旅游开发中的不足

昭平县主要打造县域旅游开发,结合各种特色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茶文化挖掘和开发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挖掘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茶文化旅游产品过于单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项目少。目前,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主要还是以看为主,缺少体验感,而且能带走的旅游产品也只有包装好的茶叶,旅游产品品种少且缺乏创新。

其二,传承制度不完善,保护力度不够。保护茶文化的立法不足,导致茶文化“无法可依”;专门学习茶文化的学习班较少,导致种植茶叶技术、茶艺、评审茶技艺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和掌握的茶文化甚少。

度不够,不足以吸引大部分外来游客参观和体验,文化与旅游难以融合。

(三)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挖掘开发不够丰富

昭平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者通过体验茶文化,不仅可以了解茶历史、茶道、茶艺和茶叶种植技术,而且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精神愉悦。根据茶文化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需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能够触动旅游者心灵最深处的情感,让其产生情感共鸣。从现在昭平县域旅游开发程度来看,虽然对昭平传统的茶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但是力度明显不够,还需更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

五、昭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全面挖掘茶文化艺术,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

针对旅游产品传统和单调,缺少新颖创新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茶文化艺术,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比如,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性,除了销售茶叶之外,还可以用茶制作便于游客带走的各种点心和饮品,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类名片等。把茶文化融入各种旅游产品,不但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还可以赋予茶文化旅游产品更深的内涵。

(二)丰富茶文化旅游形式和内涵

相较于过去,现在的旅游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游客不再是一味追求“看”,观赏性的游览方式已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模式越来越受游客欢迎。这种旅游方式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与参与性,满足了游客放松身心的旅游需求。比如,在参观旅游过程中,开展采茶比赛、摄影比赛、以“茶”为主的诗词比赛,也可以让游客体驗炒茶、茶艺表演等,开展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让游客更有参与感,进而更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提升精神文化世界。

(三)茶文化与黄姚古镇旅游融合发展

黄姚古镇景区是昭平县旅游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旅游景点,在国内已小有名气,每年节假日都能吸引很多游客到此游览。因此,昭平县可以把茶文化与古镇文化相融合,把茶文化融入景区表演节目,如把茶叶种植文化、采摘文化、制茶文化、茶艺文化等编排成一个表演性节目,作为黄姚古镇固定表演节目;在每年古镇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活动、柚子灯节、鱼龙节等节庆活动时,大力宣传,吸引游客的关注;也可以把茶文化旅游产品放到景区展销,借助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把茶文化传播出去,提高茶文化的知名度。

(四)加大宣传茶文化旅游力度

其一,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对茶文化知识进行宣传和推广;其二,借助茶叶展览会和农产品博览会把相关的知识文化呈现给广大需求者;其三,每年的中国龙舟公开赛广西昭平站如期在桂江举行,与此同时还有自行车骑行活动、旅游长寿文化节举办,会吸引众多媒体前来,这时把昭平茶文化与活动相融合,宣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六、结语

目前,昭平县正全力发展全域旅游,结合县域茶产业优势和区域性优势,推进茶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发展。茶文化资源涵盖了丰富的旅游价值,要想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不仅实现旅游的价值,还能带来一定的文化效益、社会经济效益。茶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将推动昭平县旅游发展,有望把昭平县打造成茶业大县和知名的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五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旅游局、区旅游发展公司及有关镇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xx年,全区接待国内外狭义游客1511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狭义总收入15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0.4%,均高于全区gdp增幅。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7万人。

纵观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目前,全区在建旅游项目36只,总投资28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0.6亿元。金沙·东方山水欢乐岛完成主体和外部装修,正在内部精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部分场馆可望在5月份试运行。大香林·兜率天景区已完工并开放运营。若航直升机场进展顺利。天马汽车休闲广场项目施工进度过半。鉴湖江沿岸环境改造基本完成,正在配套建设慢行道和骑行道。

20xx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发展南部山区乡村休闲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南部山区全域“景区化”的目标和要求。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341万元,创建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民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汽车营地、台门旅馆、工业旅游等新业态逐步培育。

各镇街制定了有特色小镇创建计划,其中湖塘黄酒小镇、兰亭书法小镇、柯岩酷玩小镇已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平水养生小镇、安昌明清街区文化小镇、漓渚春兰小镇、滨海蓝印时尚小镇、福全创客小镇、杨汛桥智小镇等正在探索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利用传统宣传营销手段的同时,全力办好香雪梅海梅花节、小舜江亲水节、大香林樱花节、虞舜文化旅游节等具有鲜明地域有特色的乡村节庆节会,策划开展驴友会、茶友汇、骑行赛、乡村马拉松等新概念活动。此外,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互联网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目前,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指导,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负责柯南区域的旅游开发建设,旅发公司负责区财政本级出资的资源类旅游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相关镇街负责其他景点的建设管理与乡村旅游的管理指导,其他民企负责非资源类旅游资产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

近年来,我区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明显,且具有高就业率、几乎无污染的优势。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0xx年,我区旅游业总收入虽然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2.7%,但仅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5.7%。

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需要进行深入、长远、仔细的总体谋划、个案研究和市场操作策划。而目前我区旅游产品不多,功能不全,有特色不明;旅游配套要素缺失,旅游带动作用不强;旅游企业各自为战,合力不足;营销推介手段创新不多,效果不佳。

旅游业是一门战略性产业,需要从全局的高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把相关、相近、相似的行业规划、工作计划纳入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内,确立全区景区化、生态化的.目标。而目前我区旅游业规划与新农村规划、水利规划、集镇规划等没有做到有机融合、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时互相掣肘,造成浪费,贻误时机。

要把我区的自然环境、人文优势和现代社会互动类、参与类产品转化为旅游资源,必须经过改造、包装、重组、推介,而这需要专门人才队伍来研究、运作。虽然目前有关镇街正在开展相关资源的发掘与建设,但如何转化为旅游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需要抓紧研究。

要将相关、相近、相似的行业规划、工作计划纳入全区旅游业发展综合性规划内,就要有能够统领全局的机构来实施;要将各个旅游资源统筹运用,有机衔接,就要有能够跨越地域界限的机构来执行;要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长久培育和扶持,就要有拥有相应的政策手段和财物资源的机构来保障。而目前我区涉及旅游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虽已覆盖各个空间,但各自独立,各自为战,无法胜任这一任务。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旅游领域的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理顺政府、行业中介机构和企业关系,严格规范权力清单,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中介组织,搞好行业指导、规范、服务与自律,在强化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以及质量评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2.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类似于区旅游业管理委员会的机构,统筹全区旅游业发展和管理,强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等方面的参谋功能;辖下组建相应的投资公司或由现有的旅发公司担纲,解决体制机制矛盾,资源要素制约,整合分散在其他部门的美丽乡村、文物景观、江河湖泊等及周边空间资源,作为投资公司,要充分发挥在旅游产品开发、重要旅游线路策划和重大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的作用。进一步调整一些重要平台和重要环节的运作机制,探索建立投资公司与所在镇街共同出资、封闭运作的管理机构,完善统筹协调、灵活高效的开发机制;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3.不断扩大旅游开放。推动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自由流动,尝试国有资本合理的退出机制,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民营资本全面开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重组兼并等途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吸引越商回归参与旅游开发,投资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发展。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建立完善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与周边区域和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旅游运营商和旅游专业集团投资开发。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大胆引入民营资本,让专业的力量从事专门的事业。

1.打造中心城区一级平台。中心城区要重点建设“两带三区”:一是建设鉴湖风光旅游带。西至湖塘西跨湖桥,东至区界的鉴湖水域,依托柯岩风景区,尽早开设夜鲁镇,渐次开发沿岸沿河街区、名人故居、文物古迹、内河等旅游资源,布置环湖慢行道和骑行道,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二是建设会稽山佛教旅游带。东至大雾尖香山寺、西至大香林龙华寺的城区南部山脉,以大香林及龙华寺、兜率天景区为依托,逐步完善服务设施,并采用游步道、索道、景区摆渡车等方式,联通各佛院景区,积极打造第五大佛教名山。三是建设印象柯桥时尚区。在东方山水欢乐岛附近选址建设大型室内馆,作为印象柯桥时尚区。馆内开辟轻纺布料零售区、服装创意展示区、个人有特色定制区、快递物流保障区,同时在淘宝网上建立相应平台,现场下单,网上支付宝预付,事后通过快递完成一手交货签收、一手网上最终支付,努力将印象柯桥时尚区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个人服饰定制中心。四是建设江南古镇体验区。以柯桥古镇保护开发为依托,以最完善的设施和最优质的服务,完成向江南古镇的完美蜕变。对原居民散留结合,大力引进古镇所需的各类人士和各类店坊,开设有特色水街、水上集市,开发有特色旅游纪念品,尽早完成柯桥古镇的开发建设任务。五是建设“两湖”市民休闲区。瓜渚湖和大、小坂湖是市民的休闲区,也是游客住宿市区后的消遣区。在“两湖”功能布局上,要充分兼顾两方面的需求。建议规划建设环瓜渚湖水文化娱乐休闲带,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不断扩大柯桥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打造镇(街)村居二级平台。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建设有特色小镇。在重点建设省级有特色小镇的同时,鼓励各镇街、平台建设有特色小镇。当前,要尽快实质性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选商工作。在建设有特色小镇中,要坚持实业立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城区南部型塘、漓渚、兰亭片和南部平水、王坛、稽东片中,选择条件较好的村落,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其中政府负责基础设施改造和拆迁拆违工作,引入民间资本负责民宿经济开发、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造。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客厅建设,以乡村客厅为纽带,加快集聚农家乐餐饮、运动、观光、休闲、农货出售、民宿等项目。三是精心培育旅游新业态。充分挖掘本土本乡已有的资源,依托政府中心工作,自觉植入旅游元素,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适应游客多元需求,大力发展养生、运动、修学等旅游业态,培育自由行、分时度假等出游新方式,开拓自驾车营地、游艇邮轮、温泉疗养等新兴旅游市场。

1.健全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加强旅游交通组织,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加快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外部交通有机衔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城市快速通道、地下交通、水路客运等立体交通网,解决交通进入性和旅游节点换乘问题,促进外部交通、城市公交与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半小时旅游交通圈”,全力打造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网络型的交通标识导向系统,开发智能化路网管理系统,实现旅游度假区和a级景区全覆盖。加快旅游慢行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好环鉴湖江慢行系统,做好导向指示系统、信号灯规划,在重要节点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同时,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立体式停车库,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和旅行社超市,开通旅游公交班车,方便外地游客换乘,缓解景区及周边车辆拥堵状况。加快与各区、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组合旅游直通线路,实现游客互送。

2.实施智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以信息化为引导,以智旅游为手段,大力推进旅游“电商换市”,发展旅游智服务、智管理、智营销,重点培育在线旅游企业及淘宝旅行等第三方服务平台,扩大我区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积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化,开发虚拟旅游系统,分层次构建静态地理信息系统、网上虚拟旅游系统和区域电商交易系统三大平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同时,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携程、同程等国内知名旅游在线企业的合作,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智景区、智旅行社、智酒店等试点工作。加快中心城区、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基站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合推广市民卡,加快景区电子门禁应用,开发语音服务系统、景区流量监测系统,对景区游客量实施实时监控,在高峰时段发布景区承载量信息。推广旅行团队管理服务系统、旅游在线咨询投诉系统和导游管理年审网上系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3.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发挥好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投诉等作用,争取用三年时间建成旅游咨询网络系统,实现全区域覆盖、全系统联网。

4.加强产业要素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强产业配套和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泛产业化发展。适应旅游市场新常态,合理规划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继续发展标准性、引领性的高端酒店,调控一般性、普通型的星级酒店,鼓励发展文化主题型、休闲度假型、经营连锁型的有特色酒店,建设多层次组合的住宿产品体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大型餐饮集团,引进国内实力餐饮企业进驻,培育形成餐饮有特色街区;鼓励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重点开发具有绍兴地域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附加值;依托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规划建设集中的旅游购物市场或超市,鼓励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立旅游商品购物店,在核心景区开设示范店,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挖掘绍兴历史文化潜力,发展各种有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民间博物馆。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六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49.5万人,土家族有3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红军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刘晓庆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花蜜酒、牛头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枋;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字花格;吊脚下栏廊枋多通雕“万”字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红军医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独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来招揽游客。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

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

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

1、加强旅游硬件建设,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搞好民族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展览出民族文化,应避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加强组合,包括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主题不同的文化遗产景观组合等。加强民俗村,歌舞广场等硬件建设,如发展土家族民俗游,把当地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包括服饰、居住、饮食、歌舞、婚俗、土家织锦、刺绣等)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示,吸引游客。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机会向更多游客进行展演的单项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谓一举多得。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区居民进行专门培训,进行民族统一着装,学会简单的土家语。对古街进行集中改造修建,构建土家吊脚楼群,打造土家一条街。

2、重视节庆、广泛宣传。土家族民间节庆尤其是土家族节庆本身就是一项价值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这一大项目下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可以说民间节庆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佳平台,例如,土家赶年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引导、积极宣传民间节庆。其次,在重视开展民间节庆的基础上,汇集众多的遗产项目,策划举办了多项融经贸、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如“中国土家族毛古斯节”、“土家族社巴节”等,通过多种媒体的全方位宣传,使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闪亮登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也让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表演者,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收获,提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3、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旅游开发促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两者并不对立,只要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所用,而科学的开发行为带来的效益是促使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二是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随着芙蓉镇旅游品牌价值升位,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出我县区域内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众多旅游活动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芙蓉镇旅游内容,突出芙蓉镇文化旅游内涵,保持芙蓉镇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多数传承者和拥有者因开展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贫致富,使他们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把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传承者和拥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促使他们提高保护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我县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七

;

龙源期刊网 http:///doc/

近年来酉阳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彭祝荣

来源:《度假旅游》2018年第11期

摘要:倒回去十几年,酉阳还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基础薄弱,工业一片空白,城市建设发展十分缓慢,财政困难。旅游资源处于原生态状态,初步开发的旅游景点规模小,接待能力差,旅游人数和旅游经济收入甚少。2008年以来,酉阳县的经济社会迅速

发展,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的完善,旅游资源的开发,接待能力的拓展,酉阳的旅游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打造力度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加大,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旅游收入成了酉阳县财政的支柱。

关键词:酉阳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5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1-0093-02

1 已经开发的让人叹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的武陵山区,渝、鄂、湘、黔接壤地,是渝东南重要门户。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梦幻般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酉阳县丰富的旅游资源。

2008年年,县委、县政府高举“旅游兴县”大旗,唤醒沉睡的大山,在出台相关旅游发展规划基础上,相继组建桃花源、龚滩、阿蓬江、酉水河、红色旅游景区、板楠旅游经济开发区及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7个管委会,抽调得力人手,全力推进各大景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012年,县委、县政府又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生态为纲、文化为魂、特色为髓、管理为本、市场为导向”,围绕“一主四辅、众星捧月”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桃花源核心景区和龚滩古镇、龚滩古镇、酉水河、阿蓬江等四大景区建设,建设圆梁山纳凉休闲旅游示范带、菖蒲盖高山休闲度假区、“酉龚丁”旅游产业带、板楠旅游经济带,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体验旅游、文化差异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全力打造中国酉阳桃花源国家生态公园。

现在酉阳是“中国民间艺术乡”和“重庆市民歌之乡”。酉阳同时也被誉为“土家文化的摇篮”,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中国著名生态旅游胜地,有“休闲之都,养生之地”的美誉。

酉阳有乌江百里画廊、桃花源、笋岩大峡谷、大板营原始森林、佛道文化浓郁的龍头山、深山玉带阿蓬江、河湾生态古寨、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色革命根据地、龙潭古镇和龚滩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相关热词搜索:;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八

;

摘 要: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在娱乐休闲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费对旅游城市的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昆明官渡作为一个旅游热点,其在发展旅游项目时需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此,本文将从昆明官渡古镇现状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探讨相关发展措施。

关键词:昆明官渡 古镇旅游 可持续发展

官渡古镇地处昆明南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及优美的古城风格,是昆明旅游建设项目的重点内容。然而随着其旅游热度的飙升,流动人口对当地旅游资源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此,为维持昆明官渡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当地风景资源着手分析,研究当地游赏项目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的研究相关解决措施。

1昆明官渡古镇地理文化分析

昆明官渡古镇作为滇文化发祥地之一,其经悠久历史的文化养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风光。而昆明作为四季如春的城市代表,官渡又处于昆明市的南部,优良的自然环境更是推动其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昆明官渡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传统的集市文化引人入胜,唐、宋、元、明清的寺庙文化皆有迹可循[1]。除此之外,民间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花灯小调、刺绣剪纸令人回味悠长。在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的相互融合为昆明官渡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2昆明官渡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2.1自然景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昆明官渡的地景、水景以及得天独厚的天象都极具旅游价值。其中奇特的古建筑文化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官渡临近滇池,螺蛳壳堆积形成“涡洞”,旅游者可在其中窥见当地的历史发展。而水景中以宝象河最为突出,意境悠然,被定位四级景源。而迷人的红霞蜃景也成为广大旅游者的向往,对于长年处于一线城市的人们来说,官渡丰富的自然风景能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平静。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官渡古镇在自然景源上的可持续发展仍需采取更为完善的管理措施。如宝象河就曾因工业发展而污染严重,河流污浊不堪,令人避而远之,虽在后续经过治理得以恢复,但仍然不排除有再次污染的可能。而从生态环境来看,如果旅游压力持续增大并得不到有效管理,也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迷人的红霞蜃景极有可能发展成乌云密布。官渡古镇用地类型属于城镇公园,其占地总面积为17km2,而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城镇公园容人量应为30~200人/hm2,计算可得,其生态总容量最高位3400人,而从当地游客容量分析,由于其游客過多集中于古镇小区街,分布不均衡,因而官渡古镇的旅游空间并未得到合理利用,长此以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古镇生态平衡,不利于官渡古镇的可持续发展[2]。

2.2人文历史景观可持续发展分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是旅游景点商业化问题,古镇旅游在为消费者提供现代化服务时便难以保持其原有的历史文化。而官渡古镇却是以一“古”字吸引游客,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许多历史古庙,如土主庙、观音寺、妙湛寺及法定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观赏价值较高的阁楼,如紧靠宝象河的凌云阁、还有与之相对的魁星阁,其在风景资源分级标准中可归为二级景源。

但对于古镇寺庙的维护管理却缺乏专业化分析,一方面,官渡古镇缺乏专业性古寺修缮的人才,古镇在时代更迭中受风雨侵蚀,在游客观赏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古镇中有许多升级重点保护建筑仍有未得到修缮的破损之处。与此同时,古镇中为吸引游客,在非营利性旅游景点中开设了美食小街,大量的游客涌入也极易对古建筑造成破坏,然而众多的特色美食,如官渡“三宝”,豌豆粉、抓抓粉等都是维持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在发展旅游项目时难以保持两者的平衡,致使官渡旅游发展压力陡然增大。

3昆明官渡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3.1完善旅游设施。昆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开始自发经营个体产业,如工艺品售卖、家庭旅馆等,然而这些经营项目缺乏系统性管理,在旅游设施上有很大的不足,导致其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对此,有关人员应当加强对当地旅游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对于处于无序运行的经营个体,应当统计相关信息录入当地旅游管理系统,在路线规划上进行专业设置,并增强其古建筑保护意识,从而避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古建筑造成不弥补的伤害。

3.2创新旅游主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地旅游趋于统一化发展,几乎每一个旅游城市都有一条美食街,其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失去了传统意味。传统美食的复制售卖掩盖了其当地特色美食文化,使其日趋于商业化发展,这及其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以往,美食街这一旅游特色将失去原有的活力,而官渡在这一点上也无可免俗,其凸显的是云南文化,而忽视了官渡古镇特色饮食文化的建设。因而在此过程中,为保持官渡古镇的旅游活力,当地旅游项目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寻求创新,丰富旅游主题。如当下环保是时代发展热点,官渡古镇可将古城文化与环保主题相结合,复原官渡传统的历史生活习性,从而可更好地凸显官渡的古镇特色。

3.3宣传古城文化。昆明官渡古镇中有许多旅游价值的古建筑,但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于古城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时代更迭中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因而在宣传官渡古镇文化时,需注重宣传古城特色文化,从而使得游客均匀分布,避免其集中于旅游热门景点给当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在宣传古城文化时,可利用当下最为热门的短视频宣传渠道,可邀请当地老人和小孩以短剧的形式连续讲解历史文化,老人和小孩自带的情感渲染能力能较为有效为当地做宣传。与此同时,也可加大对文化宣传的投资,将昆明官渡古镇文化搬上电视荧幕,让更多的人看到官渡的细节美,避免游客在追随潮流时难以领略官渡的古城文化。又如官渡小镇的“老昆明的背影”这一宣传点,也可由此展开分析,明确定位官渡古镇形象。

3.4开发特色美食。为避免昆明官渡古镇失去旅游活力,可开发特色食品,在发展传统美食的基础上 ,也应该从传统美食的发展格局中跳出来,保持传统与现代化同步发展。如当下分子料理十分受青年大众追捧,其通过厨师的别出心裁,对食物进行设计,让食物的“表里不一”发展为这一料理的特色。因此在发展传统美食时,可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可运用分子料理做成传统美食的样子,在品尝分子料理过后,游客可能也会对传统美食本身产生兴趣,这样一来便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发展。古镇旅游若想保持生命力,不应将传统与古老等同起来,应该聚焦时代,用现代化技术发展传统,推陈出新。但在此过程中,仍需保持古镇的本质,避免过度商业化致使古镇失去旅游价值。

结 语

昆明官渡古镇在原有基础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丰富又独特的人文景观十分具有旅游价值,与此同时,昆明官渡优越的地理环境也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昆明官渡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妥善的管理下是具备可行性的。综上所述,在保护当地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昆明官渡古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推陈出新,明确定位古城发展地位,并时刻关注时代热点,丰富旅游主题,从而可在旅游业中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九

为了加快**区旅游村建设进度,我们围绕**区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整体推进全区旅游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区“农家乐”自2001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延伸阅读: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情况调研报告(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单来说,农家乐就是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务的休闲场所……)

(二)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7.1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旅游村开辟新的客源市场。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交通大格局优势凸显。随着西康、襄渝、阳安三条铁路复线,十堰至天水(陕西安康段)、包头至茂名(陕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陕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康机场迁建,构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枢纽,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进入安康三小时生态旅游经济圈。届时,以陕南风情特色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独具魅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乡村旅游客源仅以城区居民为一线消费群体的局面。

(一)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认为旅游村就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认为旅游村建设就是农家乐经营户的档次提升;认为旅游村规划就是“建成一条路、房子两边盖”的发展模式。产生这“三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风味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规模发展效应认识不足,尚未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旅游村建设中的具体事宜。

(二)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支撑。当前,全区旅游村建设仅以农家乐为主体。由于农家乐自身发展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项目支撑,导致旅游村以“吃”(农家饭)、“麻”(打麻将)为主要消费内容,表现出旅游档次低、消费单一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力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旅游办撤销,乡镇现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旅游村建设工作人力明显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爱旅游、有见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设工作中缺乏创意性的建设思路。

(四)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当前,仅仅依靠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建设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额度有限,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五)工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设工作未纳入年度专项考核,旅游工作质量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

(一)政府主导、打造景观

借鉴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旅游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力求达到城市化、现代化、集约化。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民居景观化,突出规模发展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要依托自然资源,实施景观打造,建设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环境元素,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入驻经营,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路子。延伸阅读:乡镇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规划、打造主题

按照“规模发展”、“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和“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适当调整旅游村布点规划。具体地说,以黄洋河为纽带,整合迎风乡、县河乡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坝田园、牛蹄岭解放战争遗址、迎风袁台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进田园·品位乡村”为主题,建设新“毛坝田园”;以新城办木竹桥村为核心,沿袭首届东药王殿寿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东药王殿旅游开发纳入其中,着力打造“乡村长寿文化”;整合瀛湖镇湖心村、洞桥村和玉岚乡桥兴村、清泉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渔家”主题;流水镇窑头村以打造“古镇人家”为主题,展现陕南古镇特色。四个板块打造的四大主题,均以“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为主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统一。

(三)产业联动、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挥建设区域内,运输业、种植业、产品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完善服务,丰富产品,最大限度的延长游客消费链条。比如,瀛湖周边有果树、有茶叶、有渔业资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叶、鱼产品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还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资源优势,开辟农家写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围;黄洋河沿岸群众擅长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将其发展壮大成为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赋予其艺术内涵,为游客增强旅游文化气息,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实现以旅富农。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

鼓励成立蔬菜种植协会、林果种植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农家乐旅游协会等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协作组织,村委会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协会带动经营户,经营户相互协作,建立经营户+专业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汇集专业协会优势因素服务于旅游,实现行业准入、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自我规范,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五)储备土地、规模开发

用活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储备一批乡村旅游规模开发用地;采用适度土地补偿或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门用于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避免农家乐小规模、低档次、零星式经营。一方面要从旅游村建设规划入手,严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对于投资额度小、规模小、缺少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予以限制。

(六)企业运作、联手促销

采用股份制形式,整合旅游村经营优势,适时组建旅游公司;围绕主题特色,准确定位客源,创新宣传渠道,统一对旅游村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和包装;积极参与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打造对外整体形象“名片”;着力构建旅游公司与旅行社利益共同体,健全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旅行社主动宣传推介旅游村的能动性,建立稳定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品牌化的路子。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十

;

【摘  要】广东梅县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在这个繁华的地域里无数鲜活的生命谱写出自己的故事。千年后的松口古镇,在思想与经济飞跃发展的背景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向难题。保护并不是止步,发展更非破坏,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共存点是松口古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论文根据实际调研,采用swot分析方法,因地制宜提出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思路,以期助力古镇复兴与繁荣,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

【關键词】松口古镇;保护与发展;思路

1 引言

2018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旅游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从补齐乡村设施建设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配套政策支持五个方面作出系统部署。旅游产业已成为古镇振兴的最佳选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25个省区市设立的扶贫观测点相关数据分析测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1.39万亿元,乡村旅游总人次为24.8亿人次,分别占国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总人次的30.4%、49.7%。而作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的松口古镇,在梅州古镇中享有最高地位,但发展现状堪忧,如何解决该镇面临的保护与发展双重难题,本文通过借助swot分析、借鉴其他古镇发展思路,为松口古镇献计献策,以期对传统古镇的发展有所助益。

2 松口古镇概况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松口古镇,南接梅江下游,处于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处,水陆交通格外方便,且依此成为“客家下南洋第一站”,随之发展的商业也让它成为商贸重镇,被著以“自古不认州”。据记载,松源河的上游古代树木丛生,特别松木为最,故此地名为松口。溯其历史可至千年前,衍生的文化遗产以山歌最著,至今仍驰名中外,可见底蕴之深厚。如今,松口古镇又能借助其历史的优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3 基于swot的松口古镇现状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3.1.1 区位优势

如上所述,松口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势上为依山傍水的盆地,自然资源丰富。视野放广,古镇所处的梅州市被誉为“世界客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海峡两岸的交流基地,更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名号。生于此城,有如乌镇之于浙江,平遥之于山西,周庄之于江苏,松口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韵味。

3.1.2 独特的历史韵味

有别于传统古村落的“桃花源”性质,松口古镇作为商贸重镇,过去开放和繁华的程度之大是古镇中所少见的。此外,其著有“客家下南洋第一站”名号,蕴含着不一样的异域色彩,建筑的中西结合风格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都保留有移民古镇的特有风格。

3.1.3 消费水平较低

3.2.1 交通状况有待改善

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有所矛盾,目前的松口古镇并未借助其交通的先天便利条件,相反,当前的交通呈现拥堵、散乱、颠簸等劣势。市区主要通过公共汽车前往,但路途并不舒适。原因有公共汽车班次少、线路长,以及交通路线道路崎岖等问题。

3.2.2 建筑未得到保护

松口古鎮虽已基本完成向一个旅游景区的转化,但是目前古镇中,设施与交通陈旧,其中古镇商业街建筑老旧破烂不堪,甚至存在多栋危楼。首先,建筑外观存在大量裸露电线,墙面油漆大面积剥落,长满青苔;其次,景区建筑物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修缮,如松江大酒店、火船码头未能完好体现其特色,古镇商业街没有得到统一的功能规划,缺乏吸引人流量的因素。

3.3 机遇opportunities

3.3.1 大学对古镇的影响

大学对古镇的影响是松口古镇的人文地理位置上的一大优势,梅州的嘉应学院距离松口古镇约43km,乘公共汽车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也因此成为大学生探访学习或旅游的常址。大学对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学生对该古镇历史文化上的探索,将会使古镇文化更完整、清晰甚至有趣地保留与传播;其次,在经济上的影响,年轻化的消费将带动地区在消费水平与方式上的变革与发展。

3.3.2 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化水平提高,旅游需求量急剧增加。规划与建设古镇成为文化景点近年来常用的手段,既丰富了地区地标景点,又满足游客需求,且带动古镇经济发展。结合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如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及2016年3月23日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皆助力乡村的改革与发展,对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4 松口古镇发展道路探索

4.1 拓宽宣传推广途径

千年的文化传承使这个镇充满了历史韵味。尽管如此,古镇文化却鲜为人知,大部分参观者依旧是梅州学生和本地客家人。在许多宣传旅游景点的地方,如公园的宣传墙、类似客商中心的展板等,皆未提到松口古镇。而这些现状都透露着梅州旅游宣传时对历史文化不够重视的态度,因此,推广文化软实力需要强化以下内容。

4.1.1 将松口古镇的故事融入梅州大文化旅游

松口古镇的历史对梅州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抗战的英雄事迹、商贸的繁华、下南洋的重要港口之一等,这些故事一部分被记载于古镇的松口图书馆的馆藏书籍之中。经咨询馆内工作人员得知该图书馆不定期会有附近小学生前来学习阅读,而为了了解古镇远道而来查阅资料的比较稀少。

松口古镇历史文化之丰富渗透在梅州客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应适当将松口发生的故事插入其他一些描写梅州客家文化的文献当中,或编入当地教科书,这样若有人为了了解梅州客家而查找资料时便能轻易接触与了解该地区。

4.1.2 将松口古镇的历史文化向课堂延伸

文化性的宣传在课堂中尤为有效,应当以活动或者临时课程的形式,将古镇历史文化传播到各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及大学。弘扬客家精神,可以将古镇的文化作为切入点,加深所有客家与非客家人的了解,建立学生的兴趣,以更好地开发古镇与传播客家文化。

无论古镇发展如何,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都应该受到重视,并且在各个地区加大宣传力度。

4.2 保护、还原、修缮及开发部分建筑

4.2.1 保护著名建筑

对古镇中部分著名的建筑物进行保护,维持建筑物原有的模样,保留历史亲切感。例如,松江大酒店、元魁塔、世德堂、崇庆第、承德楼等著名建筑物,对其不进行过分修缮或翻新、改造。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因此,原汁原味保留建筑,利用建筑的沧桑感予人以自然的历史情怀。

4.2.2 开发旅游服务性建筑

民俗博物馆是展现古镇历史魅力的有效途径,松口古镇中的松江大酒店早有此趋势,是为了收费参观展物的设施,但陈设并不完善,游客体验感较差。因此,投入开发该功能性建筑很有必要。同样,作为景区配套的旅馆,可结合现代手段从现有建筑中改造,皆以展现古镇历史、体现客都文化为主题,加以客家美食餐厅等服务型建筑,配上客家山歌表演,让游客获得沉浸于古镇的体验,深切感受古镇魅力,古镇也将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