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教学案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网络报刊英语教学(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20:52:16 作者:HT书生 工作报告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建构主义的教学案例篇一

论文关键词:网络;建构主义;自适应;自主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定义

1.2传统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

2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现状

2.1国内网络教学系统概况

2.2国外网络教学系统特点

国外网上教学系统,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网上教育已相当成熟,不仅在校内或校间进行教学,还可以扩展到国内或国外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建构主义的教学案例篇二

随着计算机科学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以也涌入了大学英语课堂.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课题.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教师的作用或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建设网络平台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作者:刘宇张蕊作者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河北,唐山,063000刊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年,卷(期):2007“”(34)分类号:h3关键词:网络平台大学英语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

建构主义的教学案例篇三

论文摘要: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简单机械地迁移物理知识的过程,也不是学生模仿的过程,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协助下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完善物理课堂目标教学的操作体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同化顺应提高建构完成建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教学观念的更新,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认知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改革课堂教学,积极建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物理知识不是教师向学生简单机械地迁移物理知识的过程,也不是学生单纯地模仿和接受教师解决物理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模式,必须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和学的整个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人类物理规律及物理知识构建正确的理解,使课堂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思维场所。本文以初中物理“电功”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体现这一思维理念。

1以旧导新弓f导学生确立新知识的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直接先驱皮亚杰认为: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过程,即如何把所说的对象纳入(整合)到已有的物理知识的框架(认知结构)中。所以教师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模式和认识特点,通过提供相应的问题(目标)以促进学生反思,通过学生主动的建构建立起新的物理知识结构。例如,关于“电功”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力对物体做功的回忆,再列举电流通过白炽电灯、电炉、电风扇等以电器发光、发热、运转等形式,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机械能等实例,让学生产生电流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力对物体做功到电流做功的类比思维:力电流、机械能电能,引出电功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没将新的物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功的概念)和思维能力(类比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形成新的概念,同化电功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c层生:理解电功的概念、公式、单位、测电功的仪表;b层生:在c层生的基础上还要能应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公式的变式应用;a层生:在b层生的基础上能根据公式变式及注意事项进行自拟出题方向,从理解的程度拓展空间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认知理论认为:这种由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而得到的知识,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

2组织测试检查目标的达成度

b・s。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理论就是调动内因,主动索取的理论。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是否能准确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达标度,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编制物理课堂目标测试题。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进行测试,题目不仅要能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要能反映学生对物理的数学过程掌握的程度,如推理过程、分析过程、计算过程、作图过程、实验过程等。例如,这节课可出示这样的目标测试题:将一个10q的小灯泡在6v的电源上,通电5min,有多少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目标测试,教师基本上了解学生对电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等学习的达标度。教师下一步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电功的计算式的变化及推导式的应用条件的学习。

3小组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目标

演示电流做功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测出电机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大小,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砝码上升的高度。学生观察交流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在相同时间内,电机两端电压越高,电流越大,砝码被举得越高,电流做功越多。这个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2投放目标组织小组学习产生新知识框架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和成人(教师)对同一物理概念、公式、物理规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基于不同的体验和理解,人们从来不能确切地知道别人的结构怎样,但是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协作得到相互发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协作关系。例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产生疑问和设想,在亲自体验中探索新知,开发潜能。

给足够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小组交流协作,相互激励、相互评价等合作学习,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通过以上学习活动,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反思,由原来的教育目标的“认识领域”中的识记能力,上升到了理解、应用能力,由原来的字面理解上升到公式的变异推广及其它应用范围,利用欧姆定律及电流公式i=u/r、t=q/t,推导出w=uq,=・t,w=fr・t,并理解了电能表的用途、读数方法等新知识。

4质疑反馈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学生小组学习后,各层次学生基本完成相应层次的学习内容。为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分析“问题”,参与教学,指正讲解不到位和错误的地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确立高一层次的学习目标,让c层学生完成b层生的学习目标,b层学生完成a层生的学习目标,a层生能提出更高层次的质疑与设想。

5整理知识完成建构新知识的目标

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识记一些物理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物理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化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多角度、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来解释新物理现象,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做法是应该在教学的最后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1)构建“典型例题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质量。在本环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难点制定“典型例题”投放于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检测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标度,以便及时纠正并提高教学质量。经过观察学生的解题速度、思路,了解学生的掌握目标程度,作及时的补偿。

(2)组织学生复述教学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复述知识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小组对唱式、闭目自述式、对公式出题自测式等。在本节课中,笔者让b、c层生简述电功的概念、公式、单位、电能表的读数等,而让a层生进行对比电功的公式w=uit,w=uq及推导公式=・t、w=frt适用范围,并分别进行自己出题自测。让学生构建出题及解题方法。这样关于“电功”知识的构建不是教师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主动地建构起来。

总之,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中要施给学生积极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活动的状态。为此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学习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和学的整个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思维场所,从而引起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案例篇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由此我们推断,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网络媒体的虚拟性突破了文化和生活的界限,为受众营造出一个与生活交融乃至统一的大文化世界。网络文本的丰膏眭及其产生的巨大张力,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并由此带给读者极高的阅读满足感。网络上的语文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提供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因而,它极可能会带来现代大学语文教育的科技化变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网络与语文教学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大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的有力支持,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et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笔者的教学研究过程中,网络环境包括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以及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使教学得以开展的背景。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被认定是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以电子邮件方式与学生交流,还是师生间传递网络视频信息,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后再加以传播,抑或是以网络应用为目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均属此列。在网络环境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实际上就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智能

大学语文自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内涵丰富、强调主体性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着重于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渗透。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其中选取的篇章大多以古典文学为主。不少文章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人的意境和情感与当今青年学子的审美情趣有着不一样的定位。网络环境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沟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有助于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应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境创设当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图片、影像或声音资料,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时,先来听一段古筝曲以扩展联想;讲解李清照的词的时候,插几幅优美的配图来渲染意境,这些做法在给学生以形象的启发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其教学效果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无多大区别。

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仅有单学科的知识经验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在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之后,都会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都要处理各种从未遇到的棘手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智能才能胜任其社会角色。综合智能的形成通常是通过消化和融合各科类的文化与生活经验得来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由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参与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已经是一个学习如何完成跨学科的整合性任务,提高综合智能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模拟应当由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只是起从旁协助处理的作用。情境创设的实际意义在于情感的培养,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善于抓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思维、语言、解题策略等方面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善于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情感氛围,不断调整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展开。

下面以节选自《红楼梦》的课文《宝玉挨打》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智能。第一步:建议学生自由组合,以3~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从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或网络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读《红楼梦》原著,了解作者曹雪芹生平;第二步:每个小组定出学习目标及重点:“宝玉挨打”是情感的聚集点,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出挨打的原因,同时关注宝、黛、钗三人的心灵世界,探究作者的写作倾向;第三步:每个小组根据读后感自行设计若干问题,并自行找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是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情境模拟,或者是自导自演的小品表演,形式不限;第四步: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课件展示、情境模拟、问答、商讨、表演等形式为主。以上教学过程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展开。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通常采取板书的形式,耗时较多,而且这门课程通常是大班选修,人数众多,因此板书效果并不理想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醒目清晰、省时省力、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迎,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多媒体课件是提前设计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预先已安排好。课堂上省去了板书时间,信息量固然增大了,但学生只忙于快速记笔记,根本无暇顾及思考、阅读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又回到了“填鸭”的旧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教师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心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策划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并且激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多重解决方案,同时为学生刨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进行沟通与合作,通过合作拟定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模拟等形式,从中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争辩、接纳与欣赏。教师应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在这个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和国际互联网等适合于共享的资源应该被充分利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把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变成纯粹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古人夏茹冰根据泰戈尔的诗歌作了一副对联日:“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协作就应该达此种境界,教师应该依靠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沉潜于字里行间、书里书外,以获得心灵的启迪与精神的滋养,最终达到荡水成波、击石发光的效用。

以李商隐的《无题》诗教学为例。《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这些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评论界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播放自己设计的配乐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件,获取和谐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上的宁静愉悦,并产生进一步探求作品内涵的欲望和激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与李商隐“无题诗”相关的材料,从中提取和处理信息,接下来再启发学生通过合作设定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形式就“无题”的`含义展开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帮助学生建构具有个性化色彩和独特性发现的知识结构。

(三)以多媒体为认知工具,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无论大学语文还是其他任何学科,意义建构都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对新知识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深刻理解,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学习大学语文,主要是一个文学欣赏的过程,经教师的引导、启发、协助和支持,力求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涵着的丰厚文化内蕴和人文精神实质。文学作品最具个性特质的就是它的人文性。因此,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进行一场思维、审美和鉴赏的系列心智活动,其终极目标是要达到精神超越。平常意义的教室、图书馆,传统教学板书、课堂讲授以及课后阅读都只能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字、词、句、篇等知识的表征,或是应付教材里面的习题,而无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实质。换言之,旧有的学习环境与认知t具无法帮助学生建构出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最终建构具有个性化、独特性和创造性知识的最好的认知工具。当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以下多个类别:适合于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多媒体综合教室;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以cai为基础的电子阅览室;适合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适合于资源共享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内联网络系统和国际互联网络系统等。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其核心是意象的重建。意象的重建不是对作家创造意象的简单复制和记忆,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它需要借助联想与想象,通过自己的感知、情感和心智共同完成。学生充分而恰当地利用上述的认知工具,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纵、横双向的比较,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这决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叠加,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譬如,学习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认知工具了解莎翁生平及创作经历,纵向浏览阅读莎翁的悲剧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然后,让学生以复仇为主题搜索中外相关的戏剧作品,如我国元代关汉卿的《赵氏孤儿》、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作品,接着,再进行文学作品的比较。新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融合,彼此作用,这对于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建构主义强调,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人所共知,但我们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却常常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世界,教师只顾对学生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质疑、交流与表达的欲望。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环境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彼此的思想,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应该说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的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如何实现网络教学与人文意识的整合,进一步探索学科、载体和理论三者有机融合的科学模式,将成为现代大学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而这也必将成为未来大学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建构主义的教学案例篇五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以学生的记忆、练习为辅。但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过程,更是一个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师的地位也毋庸置疑。因此,下面就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旱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其基木理论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认知的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进行。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借助结构主义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视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进一步讲,学习主要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学习者走进课堂时,他们自己已形成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认识,已有自己的知觉经验,已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问题。学习者要解决问题,就要分析当前的问题,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在外部提出的,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此,获得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特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发展了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下面将从以下几方而入手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2.学习者只有通过社会协商才能在相互间达成共识,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是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者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当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或是学习者之间出现摩擦时,必须通过协商解决。

3.学习者离不开会话,会话不仅是一种协商方式,还是意义的传达方式。在学习者间的交流、资源的共享、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完成等过程中,会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学习者是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者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才能找到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果。

由此得出,学习者处理和转换知识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要探索和发现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又要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多重作用。

1.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精讲为主,细致教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此外,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策略和方式,如有的同学习惯于看,有的学生习惯于听,有的同学习惯于读,每一种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学生自主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语言实用能力。

2.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常倡导“独立思考”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每个学习者只在自己的学习空间内进行着各自的信息加工,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尤其在以交流为目的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师生间、学生间协作会话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特定的情景卜进行有效地交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3.教师应把语言知识的教学设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促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并赋子新知识某种意义。传统教学中,总是在单一的情境下讲授词汇、句式、语法,忽视了英语是在现实条件下不同情景中的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十分必要。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者可利用相关的经验去理解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学。教师把学习环境置于与现实一致的情景中,不仅激励学习者进行探究,还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总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是主体,是意义建构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实际情境,鼓励学生会话交流与协作,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建构知识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2]h.g.widdowson.aspectof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0.

[3]h.d.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