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前预知和安排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三: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有趣。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拜见、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等词语。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
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出示:几位名医图像。
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你知道这几位是什么人吗?(医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医生——扁鹊。
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解释名医这个词语。名医,指在一个时期内,在一定区域内有名气的医生,通常也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了解扁鹊的资料。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名医啊。就是这个名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
1.自由朗读寓言,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认读生词:多种形式读。
三、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真的是名符其实的名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四、品读体验。
1、学生汇报。
2、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3、简述蔡桓公生病的过程。生完成。
5.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7、尽管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扁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拜见他,告诉他病情的发展,想给他治病呢?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救死扶伤,不治就要死亡……)。
怎样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诚恳,耐心……)。
师:如果一开始蔡桓公乖乖地听扁鹊的话,会怎么样?
师:当毛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重视它,这叫做——。
生: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
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词语?
生:防微杜渐。
8、师: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扁鹊是名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蔡桓公)。
师:你觉得蔡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生:亡羊补牢。
师: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
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巩固延伸:。
学生分角色表演本课。 。
教学板书。
蔡桓公 扁鹊。
皮肉、肠胃、 (可治)。
骨髓 (不可治)。
不讳疾忌医 要防微杜渐。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我上的优质竞赛课的初赛课,当时我选择的是一个优秀班级,因为我参考了别人的一些上课内容,所以我想先试验一下,别人的方法怎样。到上课时,由于孩子们预习很到位,这节课,我上的很轻松。基本上达到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只是在道理呈现是有点急功近利。通过这节课后,得到了辅导老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班的实际,自己重写了教案,在自己班再上,结果还是不错。所以我认为,作为年轻教师借鉴和模仿是可以的,但是最后要根据自身实际去操作,那样才会成长。
《扁鹊治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拜见、理睬、无能为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简介主角。
(一)、一位古人踏着时光的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齐读)。这位古人到底是何许人士,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二)、你们从这些成语里知道了扁鹊是一个什么人?
(三)、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请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试着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故事的内容。(学生读课文)。
(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扁鹊?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不是)。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蔡桓公?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批评了。)。
(二)、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点名说)。
(三)、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点名说)。
(四)、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点名说)。
(五)、请你把想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六)、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做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板书设计:
不要讳疾忌医。
要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认识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了解寓言。
1、看图猜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介绍扁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词语。
3、辨析生字,指导书写。
肠:与身体有关。烫:温度很高。汤:能喝的。
书写:蔡。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一)感受“医术高明”
1、默读课文,用“____”划出能体现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扁鹊通过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真不愧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二)感受“医德高尚”
医术如此高明的神医扁鹊为什么还会让蔡桓公死去呢?难道是他不想给蔡桓公治病吗?(不是)是蔡桓公拒绝治疗,他劝蔡桓公了吗?几次劝说?(三次)请用双横线划出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句子。
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说蔡桓公,你认为,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他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结果大王蔡桓公还是死了,究其最终根源是——蔡桓公拒绝治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蔡桓公拒绝治疗的句子。
交流汇报:
第一次: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看插图。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傲慢、不以为然)那你能带着这种自以为是,不以为然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吗?(指名读)(评价)。
第二次: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为什么没有理睬他?表现出他怎么了?(不耐烦,生气)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可能会想什么?(指名说)。
想象补白:蔡桓公很不高兴,他心想()。
第三次: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当扁鹊第三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很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的不高兴吗?(愤怒)想象补白:蔡桓公非常不高兴,他心想()。
如果扁鹊再次劝告下去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了。
几次劝说都不听,还可以看出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固执己见)。
2、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态度。(个别学生展示)。
3、想象补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蔡桓公最终自食其果,五六天之后,蔡桓公的病的病已经到了骨髓,躺在床上,急着派人请扁鹊的时候,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可是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五、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例,如:(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出示幻灯片)。
六、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现在,我们理解了故事,明白了道理,那么这个寓言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呢?)(时间顺序)找出时间顺序的词语。
(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后,不久。)。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几个时间,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
《滥竽充数》《自相矛盾》《老马识途》《郑人买履》。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件出示:杏林春满,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仁心仁术,起死回生。
读完这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单个读,齐读)。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扎针,敷烫,几剂汤药。
教师提示“桓、髓”的读音,重点指导“蔡”的写法。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语句。
2、你有证据来证明扁鹊的医德高尚吗?
再读课文,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能表现扁鹊医德高尚的句子。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3、蔡桓公的病真的是无药可救吗?
4、导致蔡桓公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2)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3)非常不高兴。
学完了本篇课文,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总结寓意。
鼓励学生读读《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课后小组分角色来演一演。
《扁鹊治病》教案
一.课文分析:《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蔡桓公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固执已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设计理念: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使学生明白正是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三.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六.教学过程:
(一)、初识扁鹊。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有高明医术,高尚医德的医生,你们还记得吗?(杏林春满)。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医生,他的名字叫扁鹊。(板书:扁鹊)。
同学们,你们了解他吗?能介绍一下吗?
这里老师有他的一个小故事。
(出示)。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说那里的太子死了已有半天了。扁鹊就向宫里人问了一些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只是昏死而已,便让人前去通报进去说可以把太子救活。当扁鹊来到太子跟前时,用针刺了一会,再喂了点药,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从此,天下人都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扁鹊的医术怎样?能评价一下吗?
但就是这样一位医生,却没能只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三)、研读课文,深识扁鹊。
1、课文为什么称他是“名医”呢?那些地方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2、交流:
预设:
(1)扁鹊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了不起!
师补充:中医是我国的瑰宝,中医治病有四法——即望、闻、问、切。扁鹊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种诊断方法——望。他仅仅凭借肉眼的观察,就准确无误地说出了蔡桓公的病情,由此可见,扁鹊的神医名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2)我们再来听听他的解释: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a.读一读,
b.按照扁鹊的解释,我们明白了蔡桓公的病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病在(板书:皮肤),皮肤上的这点小毛病可以怎样治疗?也就是说此时蔡桓公的病是能够轻而易举治好的。(板书:能治)。
接着他的病进入了(板书:皮肉)之间,可以治疗吗?怎样治疗?(板书:可治)。
之后病情又发展到了(板书:肠胃),还能治吗?怎样治疗?(板书:还能治)。
最后,病深入(板书:骨髓)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病入膏肓,这时,(板书:等死)。
c.看着板书,你明白了什么?(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难……)。
d.体会有词的准确。
e.作为一个医生,看到病人病情越来越重,最后病入膏肓,你能体会这种心情吗?能读出扁鹊的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3、小结:既然扁鹊不是浪得虚名,那导致蔡桓公死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吗?
(四)认识蔡桓公。
1、 出示课文段落2-4。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2、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王?
(傲慢、固执、听不见正确的意见,自负……)。
3.比较“扁鹊又退了出去”,“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1)两次退,你读明白了什么?
(2)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说自己有病,的脸色吗?他会说什么?
小练笔:
第三次扁鹊进宫劝蔡桓公,侍卫拦着扁鹊说:“神医,不要进去,大王上次已经很生气了,你这次进谏,可能会没命的。”
扁鹊说:“ 。”
(5)指导读扁鹊的话。
(6)最后当蔡桓公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的时候扁鹊痛心地说(再次指导读)。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7)归纳扁鹊医德高尚。
(五)、归纳寓意。
1、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病死?
2、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七板书设计。
皮肤 皮肉 肠胃 骨髓 。
能治 可治 还能治 等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明白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个性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样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群众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资料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够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那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能够明白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透过看就明白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样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能够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透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明白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必须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案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2课时。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后来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附:板书设计。
病情扁鹊蔡桓公。
扁鹊治病一见病在皮肤恐向体内发展毫不在意。
二见病在皮肉之间不治还会加深不理睬。
三见病在肠胃不治会更加严重不高兴。
四见病在骨髓掉头就跑派人问。
五天后浑身疼痛逃秦病死讳疾忌医。
十分有害。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扁鹊治病》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落得个可悲下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终,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我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案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是那个故事?请用一个成语把故事概括出来。你发现这些故事都属于哪一类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有什么特点?(小故事大道理)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新寓言。齐读课题30.扁鹊治病.
二、检查预习,感悟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有哪两个主要人物?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3.填表格。
时间。
蔡桓公的病。
蔡桓公的态度。
有一天。
病在。
拜见,站了一会,说。
不以为然。
过了十来天。
病在。
又来拜见。
十来天后 。
病在。
再一次来拜见。
又过了十几天。
病在。
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五六天之后。
跑到秦国。
4.复述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扁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划出扁鹊三次劝治的语言,同位互补,批注式阅读。找好后在小组内揣摩体会人物品格读一读。
交流:
同学们看表格,这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词在每一段的什么位置?大家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借鉴。
有一天,扁鹊在蔡桓公旁边站了一会儿,怎样的对蔡桓公说?加上一个恰当的词,有感情朗读并说明理由。
教师补充资料:
古人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扁鹊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脉,他在拜见蔡桓公时,只在蔡桓公旁边站了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潜藏在皮肤上的小疾病,病情发展到那种程度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法,足见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古人把医术高明的人都称为扁鹊,扁鹊是名医的总称,我们这则寓言里讲到的扁鹊,真名叫秦越人。
据史料记载:扁鹊在危重病人面前,敢于承担风险,从来不怕治不好病人,坏了自己神医的名声。百姓传言“扁鹊能决定人的生死”都是对扁鹊医术的敬佩。同学们作文离不开好词好句的日积月累,老师积累了一些描写医德医术的词语,读一读: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华佗在世 。
悬丝切脉 望闻问切。
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四、品味文章讲述的道理。
1、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2、朗读下面的句子,想象蔡桓公的动作表情和心理,体会蔡桓公的性格: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一直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补充想象蔡桓公的几次心理活动: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朗读+表演(教师读旁白,一生读扁鹊,另请学生表演说出蔡桓公的心理活动)。
3、懂得寓言讲述的道理。
蔡桓公身体有病,大家猜想:他是不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应该有)可是他不但不承认,而且在别人指出自己有病时大发雷霆,这说明什么?(他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有疾病,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病,畏惧医生的诊治。)。
对疾病: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疾病,不要讳疾忌医。
大家猜想一下:蔡桓公临死前心里会怎样想?算一算:从扁鹊发现蔡桓公皮肤有点小病开始至病死,多长时间?(一个多月)当初如果治好了皮肤上的小病,蔡桓公还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么?(不会)。
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呢?(如果你让扁鹊早点给你治病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讳疾忌医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蔡桓公的病一个月前在——,然后逐渐扩展到——、——、——,最后——,正如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所说——————————————————————,蔡桓公不是猝死,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慢慢,就是渐渐,引出防微杜渐。怎样做到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寓意:从蔡桓公的结局,你受到什么启发?
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五、作业。
1、给家里人讲述《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有条件的几位同学合作表演。
2、阅读《扁鹊拜师》等古代名医的故事。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结晶,经历朝历代的不断实践和渐进发展,是现今世界上作为一个体系所能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时至今日,中医在世界各地更是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里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针灸之祖——黄帝 脉学介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药王——孙思邈。
儿科之祖——钱乙 法医之祖——宋慈。
药圣——李时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正是他们创造了中医的辉煌!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好好读一读。
板书设计: 30. 扁鹊治病。
寓意: 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扁鹊治病》教案设计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该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哲学,运用于生活。
5、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因其是一篇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因此可以完全在课堂内精彩演义,感受故事的神奇色彩和艺术魅力。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撒网捕鱼式”教学法,它取代了传统教学中“放钩钓鱼式”教学法。一个鱼“钩”只能钩一条鱼,而一张鱼“网”却能捕到许多鱼,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在语文教法中,何为“钩”,何为“网”,又何为“鱼”呢?其实,“钩”和“网”都是指代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个问题何为有价值,就要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进行全方位思考,是否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这里所谓的“鱼”,自然就指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不言而喻,捕鱼的“渔夫”就是教师了,一个好的“渔夫”,不仅要会“撒网”,会“捕鱼”,还要知道怎么“挑鱼”,怎么“剖鱼”。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捕鱼式”教学中,不但要会“提问”,会“聆听”,还要会“挑重点”,并会“分析重点”。
“撒网捕鱼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灵活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进行应变并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去猜想学生们的答案并准备相应的对策。另外教师也应加强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语言过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本文还采用情境式对话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有兴趣地投入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理,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入,是学生进入状态的主导。本文采用配乐讲故事法,这样揭题: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豺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正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上下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治病。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凹陷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几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以故事开头,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并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撒网捕鱼”教学。
一)选中主角,“撒网捕鱼”,解析主要物性格。
1、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2、“撒网”,提出一个最贯穿全文的问题。
学生读完全文,教师进行提问:“你觉得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扁鹊),这就替代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转变了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3、“捕鱼”,聆听不同见解,感受学生不同思维。
面对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选择“重点”进行教学。在学生们的答案“善良聪明真诚”中引导出扁鹊的主要品质: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4、“剖鱼”,让思维遨游全文,解析文本。
找到了一条好鱼,就得进行解剖分析,同样,对于主人公的品质特征,教师就要重点把握。在本文中,可以这样引导:那么,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呢?于是学生就会有选择性地寻找,如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可以看出他医术很高明,这时教师就加以引导,古代医生给病人看病都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发现病情,而扁鹊只是站了一会儿,确实可以看出他医术高明。那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医术高明呢?于是学生又一次次地从段落“病发展到皮肤”,“发展到肠胃”“发展到骨髓”,(分别板书:皮肤,肠胃,骨髓)而扁鹊却都能看出,反映其医术高明。教师每次加以鼓励引导,成功地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学。再通过他的多次进谏,反映他另一品质: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二)转换视觉,再次“撒网捕鱼”,分析不同人物性格。
1、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当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就提出他有病,蔡桓公却不相信,并且很不满,两个人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如此引导:那么谁愿意当扁鹊,谁愿意当蔡桓公,我们来朗读试试。扁鹊:“大王,据我看来,你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醒公:“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之后,全班齐读对话。
2、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扁鹊三次进谏蔡桓公,每次的态度都十分诚恳,然后蔡桓公的态度却极为恶劣,依次从:“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到“奇怪”。(分别板书: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奇怪)让学生进行不同人物的对比,突出蔡桓公的性格。重点在最后一次扁鹊见到蔡桓公转身就跑的原因: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医治;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强调“骨髓”的正确读法和字形)。
3、再次“撒网”: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学生样提出的“自傲、不听别的劝告、不相信别人的话”等答案中归结出人物主要特征“刚愎自用、倔强固执”。(板书刚愎自用、倔强固执)。
三、情境教学:穿越时空的对话。
对话教学是一个学生实践的过程,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此文中,假设扁鹊和蔡桓公再一次相遇了,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分别让学生扮演两个人物,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1、同学扮演。
蔡:后悔,我后悔及了。扁鹊大哥,你就救救我吧!
2、同桌之间互演。
课堂是学生大家的,让大家都能平等地练习展示自我,增加兴趣。
四、学以致用,从文本回归生活。
学生的答案:要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有了小病要及时治疗,不能太自傲等等。开放性问题,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要对正确的看法给予赞同并及时鼓励。
五、课外拓展。
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而要有一定的拓展,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从而深化教材。
本文的拓展:《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一直从战国时期传到现在,那么它是怎么样流传下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韩非子·子喻》里这怎么样记载的。
配乐,全班齐读《韩非子·子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恐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候帮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有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有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教师稍做解释,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课后看看《韩非子·子喻》。
五、教学板书。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顽固执的刚愎自用。
皮肤不满。
皮肉没有理睬。
肠胃非常生气。
骨髓无可救药。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能够进行个性朗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扁鹊的资料;
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满天繁星般拥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医便是其中之一。你对中医了解些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自己中医治疗的经历以及中医名家等)。
2、了解扁鹊。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这位名医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导入:就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读课文,在书中勾画、填表。
拜见时间。
扁鹊。
蔡桓公。
2、组内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评价扁鹊及蔡桓公。
(作为教学重点,在推想与假设中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原因究竟是什么?(体会道理:不能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
四、深化理解,加强表达。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你应该怎样劝诫蔡桓公?
尝试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劝说蔡桓公的练习: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对自己说:“---------------”
2、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你认为扁鹊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总结全文,小结学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蕴含的道理。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内容,体会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结合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特点,感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起死回生》动画片。
一.回顾短片,揭示课题,
二、了解扁鹊,初识名医。
1、生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2、齐读形容医术高明,医德很高尚的成语。
三、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题眼扩展法、串联法等)生汇报。
四、研读词句,揣摩人物特点。
(一)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1、默读课文,找出能证明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2、生汇报谈理由感受。
3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语气。
4、填写扁鹊专用诊笺,观察这份诊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病情、治疗方式以及拜见时间三方面来谈)。
5、交流:明知蔡桓公不信,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去提醒?
6、教师引读扁鹊拜见蔡桓公说的话。
(二)体会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1、交流问题: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2、指导朗读。
3、扁鹊第三次拜见,蔡桓公非常不高兴,等扁鹊走后他又会对左右的人说什么呢?
4、想象一下,临终之际,蔡桓公会说些什么?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5、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能否用上一句俗语来说说。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类似的人类似的事呢?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
2、请你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写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他会如何回应?
医术高明固执己见。
医德高尚讳疾忌医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
生:行。
师:你们知道周杰伦吗?
生:(诧异、兴奋、踊跃)知道!
师:知道谢霆锋吗?
生:(更踊跃)知道!
师:(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
(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
师:知道的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请你说一说她是谁?
生:(有些羞涩地笑)是你!
师:(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
生:敢。
师:好像信心不够喔。
生:(坚定、响亮)敢!
师:(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生:守株待兔。
(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
生:拔苗助长,(思考一会儿后)亡羊补牢。
生:(纷纷举手)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归类盘点词语。)
师:好,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师:请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
生:我想知道扁鹊给谁治病?
生:他是怎么治的呢?
生:扁鹊是谁?
师:学习中提出了问题后,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采用哪些方式呢?
生:可以查工具书。
生:可以从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
生:可以查其他资料。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和身边的人请教。今天,请允许老师帮你们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扁鹊是何许人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中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
师:好,剩下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们自己来解决好吗?
生:好。
师:刚才你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善于积累,所以,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平时积累的与医术和医德有关的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中的六个词语,生齐读)
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
(所有学生都沉默,无人举手)
师:打开记忆的大门,好好想一想。
(学生还是沉默,无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是吧?(部分学生点头)可见老师送给你的这些词语是多么珍贵呀!把他们抄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学生抄写词语)
师:只有注意了积累,你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就是善于积累的重要性。好,就让我们运用观察、思考、发现、积累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寓言吧。(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主要解决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再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二,主要解决初步疑问,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教师在学生自读前告诉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加强自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内容说一说,谁来试一试?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开头,谁还能说具体点?
生:扁鹊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后来蔡桓公病死了。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能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出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后来就病死了。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读书要注意方法,我们努力把一本书读薄,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再读成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现在,请你仔细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如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生:第5自然段。
师: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了方便你们学习,老师把他说的这几句话复制在了大屏幕上,请读一读。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1:我发现这些词都指的是人身上的一些部位。
生2:我发现这些词都是从外向内变化的。
师: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我发现这些词指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师: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生:我发现了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的……(一时语塞)
师:(补充)治疗的效果,是吧?
生满意地笑笑。 (教师巧妙的把重点段让学生找出来,然后抓住词语的教学,把词语归类整理、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生:(抢着说)怪他自己!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扁鹊要给他治病,他不让治。
生2:因为扁鹊劝他几次他都不听。
师: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生:三次。
师:每次是怎么劝的?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又把这几句话复制到了大屏幕上,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生1:越来越着急。
生2:越来越担心。
(指名学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学生读)
师:你也表现出了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体现出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
(生齐读)
师: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生:看出来的。
生1:医术高超。
生2:医术高明。
生1: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师:在这儿把“别人”换成哪个词会更准确呢?
生:换成“病人”。
师:对。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教师抓住人物的三次对话,反复体会人物心理,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饱饱满满。)
生1:因为他认为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2:因为他没有觉得身体不舒服。
生3: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生病。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师: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1: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还很不高兴。
生2:扁鹊劝他治病,他就是不听。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
生:不要!
(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生:不是。
师: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生1:严重。
生2:深入。
生3:加深。
生1:我发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生2:我发现蔡桓公的病是慢慢变严重的。
师:那么“慢慢”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渐渐。
(师板书“渐”)
师: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生1:应该从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开始治。
生2:应该早点治。
师: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
(师板书“防”)
生:(只有一个学生举手)防微杜渐。
师:(惊喜)你真了不起,居然知道这个词,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好吗?
生:我是从其他书上看到的。
生:要。
师: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 (教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通过语言的理解学习发现积累词语。)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
生1: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
师:嗯,这就是不听妈妈正确的意见,结果感冒了吧。
生2: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惩罚了。
生1:我会给他讲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生2:我会一直给他说,解释给他听。
师: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生1:我会听从扁鹊的劝告,接受治疗。
生2:我会问扁鹊为什么总是劝我治病。
生1:我想对自己说,以后要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
生2:我想对自己说,要知错就改。
生3:我想对自己说,有了小毛病要及早改正,不要讳疾忌医。
生4:我想对自己说,不要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师: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培养学生学习、积累寓言的兴趣。)
师:亲爱的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我会想念你们的,再见!
生:老师,再见!
(这节课教师紧紧抓住词语教学设计所有的活动,朴实有效,在每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积累词语,训练语言得到落实。一开课从寓言的复习引入,再通过图画激发学生兴趣整理学过的寓言,然后通过课题的学习归纳出关于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的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病情的日渐变化。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知,从而得到饱饱满满的体验。总结课文也抓住重点词语讳疾忌医、防为杜渐总结课文。教者在最后环节拓展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词语的训练活动进行。从整个流程来看流畅、舒缓给人和谐之感,通过各个活动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要学习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扁鹊治病》教案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课件: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师: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成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成语。
师: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特点,谁来说说?
生: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
师: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
2质疑。
师: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扁鹊?(板书:扁鹊)。
生:汇报资料(点名回答)。
师:你们预习得真充分。
师:老师也查找了资料,并且制作了一张扁鹊的名片。(出示课件)。
生:有名的医生。
师:那么有名的老师叫——(生)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生)名嘴。
师:可有一天,名医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扁鹊治病》一文,找找答案。(板书课题:治病)齐读题目!
师:看了题目,你还想问些什么呢?扁鹊给谁治病呢?(板书:蔡桓公)。
师:指导蔡字书写,先写草字头,下面是祭祀的祭,右上角先写横撇,再写捺。(生看着老师板书,伸出右手食指书空)再读课题。
3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看看谁能读准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提示睬、敷——书写,骨髓——读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你能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扁鹊多次()蔡桓公,指出他病在何处,蔡桓公不予()。病在肌肤,热水()就能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服几剂()也能治好;一旦深入(),神医也无法()了。
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都说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来)。
课件出示:扁鹊专用诊笺。
时间:
患者:
病状:
患者表现:
整理人:
蔡桓公。
皮肤。
及时就诊。
1.我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扁鹊。
指名汇报。
师生共同探讨——。
1.皮肤有病——(扁鹊怎么发现的?)站了一会儿(只站了一会儿就能发现病情,说明什么?)——医术高明,不愧名医!
2.想象蔡桓公说话时的神态!
扁鹊走后,他又是怎么想的呢?(点名回答)——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会怎样——所以,他才会对左右的人说——读!(体会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3.小结: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很短的时间就发现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病,但是蔡桓公却不以为然。其实,他不知道,正是自己的不以为然却埋下了隐患。
4.扁鹊一共几次见蔡桓公?
请同学细细读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和态度都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
扁鹊诊断蔡桓公病症专用便笺。
诊次。
日期
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蔡桓公态度。
第一次。
有一天。
皮肤上有点小病。
热水敷烫。
认为自己没病。
第二次。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之间。
扎针。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第三次。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又过了十几天。
病已深入骨髓。
无药可救。
感到奇怪,派人去问。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哪些相同与不同?
相同——。
1.前三次见面,蔡桓公的病还有治。(即有治疗方法)。
2.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都是不高兴、不理睬。(前三次不以为然)。
不同——。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读书中相关语句(扁鹊说的话):
第一次拜见:有一天“皮肤上有点小病”
第二次拜见: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
第三次拜见: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
师:你们已经学着扁鹊的样子在劝蔡桓公了。
师:那么第四次扁鹊为什么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呢?
生:“深入骨髓”
师:病情由悄然不觉到来势凶猛,治疗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在皮肤上:热水敷烫。
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
发展到肠胃:服汤药。
深入骨髓:无药可救。
生:因为蔡桓公不以为然。
师:蔡桓公对待病情的态度具体表现在——。
生:最初认为自己没病。
扁鹊再次拜见时,他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扁鹊第三次拜见时,他非常不高兴。
看见扁鹊远远望见他而跑掉,他感到奇怪,于是派人去问。
生:蔡桓公你应该听取别人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师:(如果你是蔡桓公身边的大臣,估计蔡桓公就不会这样了。)蔡桓公这样固执己见,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呢?(如果你就是扁鹊,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劝诫他及时治疗,足可见他医德高尚。(医者父母心)。
小结: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他终于相信扁鹊的话了,但是为时已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机警之人,懂得自保)。
桓公是一个——讳疾忌医、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
如果有人指出我们身上有小毛病,那该怎么办?(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劝告,及时改正小毛病……这就叫防微杜渐)。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懂得了小毛病要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2.总结课堂,拓展学习。
我们知道寓言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某种道理,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智慧,更好地为人处事,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寓言故事图片……)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相信阅读之后你会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四、板书设计。
扁鹊医术高明。
蔡桓公讳疾忌医。
扁鹊治病教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3、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扁鹊治病教案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懂得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课时划分:1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2、你们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明白了这么深刻的道理,真让老师佩服,这也是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3、(板书)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啊!
4、第二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5、(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6、(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7、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8、板书课题。
9、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起因经过结果”)现在我们再请人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4、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公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公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5、小结:我们刚才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不够,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这样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内涵。
三、通过词句,品读人物。
2、带着理解的这种感情去读。
3、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5、那谁来说说你从扁鹊的什么动作中体会到了?
6、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7、再读读蔡桓公的语言,你能从蔡桓公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8、你能读出来吗?
9、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生读)。
10、蔡桓公是国王,他的声音很大,还有谁能读吗?(生读)。
11、声音大多了,你还能体会到大王的什么吗?
12、板书:自以为是。
13、那请你读读。(生读)。
14、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公啊。
15、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16、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四、自主学习,加深理解。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2、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4、(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生(朗读):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生(朗读):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生(朗读):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5、男女生对读。
6、可是蔡桓公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
7、蔡桓公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9、有个词叫“固执己见”。(板书)。
11、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12、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13、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历。引导读病历。
15、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词语补写完整)。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3、课件出示学法:
生(齐):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4、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下去后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大道理: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
生:医术高明(师板书:医术高明)从这则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医术真的是十分高明。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于扁鹊的一则寓言,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度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读可谓,完成两个要求:
1、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扁鹊、蔡桓公。(教师相机指导蔡的书写,学生书空);第二行词语:拜见、不理睬。(相机指导不理睬的意思);第三行词语:肠胃、骨髓。(教师夸奖学生骨髓的发音到位);第四行:敷烫、几剂汤药。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呢,你能不能根据这篇课文的课题或者抓住这些关键的词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他的高明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课文,把课文当中描写扁鹊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师:扁鹊医术高明在哪儿?找到描写扁鹊说的话多读读体会体会生读扁鹊的话(出示扁鹊的四次话)师:请你去读一读,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的。
生:我从“站了一会儿”看出,扁鹊就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生病了,说明他高明。
生:扁鹊能看出蔡桓公的病一点点严重起来,并能对症下药很厉害?师:同学们,一开始,扁鹊发现蔡桓公的病只是在皮肤上,接着发展到皮肉之间,然后发展到肠胃里,最后是深入骨髓。这个病情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是越来越严重。扁鹊可真是高明。师: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生读这四句。
师:是啊,扁鹊眼看着大王的病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中间二、三两句话,老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生读二、三句。
师: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扁鹊真的是心急如焚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读一读。生齐读二、三两句。
师: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能治好蔡桓公得的病。这跟谁有关系?(蔡桓公)大家都觉得跟蔡桓公有关系。找一找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1、把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句子1:指名朗读,根据插图,想象一下当时蔡桓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交流,在说前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心不在焉、毫不在意、不以为然、若无其事??)
3、句子2、3:
(1)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句都写蔡桓公的不高兴,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不高兴。
(2)口语交际,体会蔡桓公的固执
师:当扁鹊走后,蔡桓公会对旁人说些什么呢?师:左右的人连声附和——
正是这君臣的一唱一和,使蔡桓公根本听不进扁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师:十几天以后,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这是为什么呢?
指名朗读扁鹊的话
1、当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又会怎么想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揭示寓意
师:《扁鹊治病》原名《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同学们课后可以去阅读这本书。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