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3篇)

时间:2023-11-04 21:07:39 作者:笔尘 党团范文

教案编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如果你正在准备二年级的教学活动,那么请参考下面这些优秀的教案。

中秋节班会教案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奇。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聚的节日。

3、激发学生喜爱祖国传统文化,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外形的月亮的名称。培育学生团结合作,敬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预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选择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现板进展展现。

(一)活动预备。

1、歌曲:《但愿人长期》。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展才艺预备。

4、学生带好月饼。

(二)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头。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

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3、学生沟通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三)话说中秋。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漂亮的传奇。

2、听故事《嫦娥奔月》。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漂亮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出名的传奇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甲:嫦娥真是个和善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盼望嫦娥一家团聚的民间传奇。

3、竞猜中秋灯谜。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十五的月亮(猜成语)。

月亮里的桂树(打一成语)。

4、品诵中秋诗文。

主持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借月抒怀,留下很多不朽的诗句!

(生诵诗歌)。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期)。

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利、团聚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甲乙:《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完毕。

(四)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致的月饼图案。

2、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外形。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20xx年9月25日。

:四(5)班教室。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1)主持1: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主持2: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英文介绍中秋节。

主持2:你们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是怎么样的么?

(4)、中秋知识问答。

主持1: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你们知道么?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主持2(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主持1: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主持2: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主持1: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齐背《静夜思》。

(2)、主持2: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xxxx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6

1、了解中秋、感恩节的来历。

2、知道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俗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体味团圆的快乐。

4、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感恩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

“感恩节”小品。

亲手制作一张中秋节的贺卡。

家长给孩子的中秋祝福。

师: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古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庆祝丰收的方式,并把这天定为自己国家的民俗节日。你们看,在美国大家是这样庆祝的:(小品表演)。

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关这两个节日的资料进行比较。(来源、时间、习俗、引申)。

美国的古人为感激上帝的恩赐而有了感恩节,中国的古人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虽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国的感恩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节日,都是怀有对远方亲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节日。

(静夜思)(齐诵)。

师:中秋的圆月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教室墙上也贴了许多跟中秋有关的诗句,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一个(中秋古诗对对碰)(音乐起)。

1、请在座家长和同学每人摘取一条。

2、请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诗的另一半。

3、完成后请两人合作吟诵。

师:一曲曲感人的诗篇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现在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把心贴得更近。(游戏:猜手)。

1、请五位同学上台在幕布后入坐,从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请这五位同学的家长上台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师:大手牵着小手已经走过整整十年,我们与亲人间彼此的默契已经无需语言的交流,是亲情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亲人我们同学是不是有好多话要说。

师: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大人看来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长早已忘记,可是它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们迟早都会报答,请家长也乘此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家长发言)。

我们还有好多同学的家长虽然没能到场,但也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请家长没有到场的同学开启家长给你们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句句话语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声声祝福温暖着我们的心。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话,最后,让我们为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中秋节的礼物!在佳节时分就让这份小小的礼物收藏款款深情,传递给你的亲人。(音乐起送贺卡)。

总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月圆人团圆,盼望真爱满人间。

中秋节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3)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4)《古朗月行》李白。

2、活动二: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3、结尾寄情(篇末点题)。

1)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板书:

1、短信祝福。

2、中秋的由来、习俗。

3、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结尾抒情。

中秋节班会教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节班会教案小结

xx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和“五四”青年节前夕,胡总书记亲临北大视察,与师生亲切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工作的肯定和对广大师生员工的亲切关怀,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是进一步贯彻17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政策宣言。近来,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跨越,要发挥教育事业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基本前提是国家、社会和教育战线自身必须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重大问题上真正凝聚共识,这是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更加自觉地履行国家、社会和教育战线自身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责任,真正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重提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培育优良校风等四点希望,是指导北京大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四点希望,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胡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求真务实精神。无论是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强调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强调自主创新,还是强调培育良好校风,都十分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和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内在发展要求。

四点希望,最突出的风格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胡总书记不仅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还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具体途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造就高素质人才,就是要切实做到“三个狠下功夫”。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培育优良校风,就是要努力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点希望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核心使命。高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航向;高校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最根本的就是要形成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战略高地;高校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最根本的就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了北京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是鼓舞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员。最近几天,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已经迅速兴起了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5月4日,北京大学隆重召开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和实施“985工程”10周年总结大会,这次大会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师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动员大会。校党委书记介绍了胡总书记视察北大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相关情况后,强调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安排、抓好落实。

二年级班会教案

甲: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下面请看小品《课间十分钟》。

乙:表演者:厉嘉兴、常泉新,演某高年级学生;表演者:王戴强、黄晓轩,演某一年级学生;地点:教室外走廊。

人物:a、b:某高年级学生c、d:某一年级学生。

c、d:(正在走廊上做游戏。)。

a、b:(追跑过来,猛地把c撞倒在地上。)。

c:(扑在地上,大哭起来。)。

d:(连忙扶起c,发现鼻子流血了。)哎呀!流血了。你……你们……。

a:我们怎么了?小屁孩!谁让你们在路上挡着的?

c:没挡着,我在边上。呜……。

d:(生气地)走,我们告诉老师去!

b:敢?我看你是欠揍!(握拳,举起要打。)。

c、d:不告,不告。(举手抱着头。)。

a、b:(耀武扬威地退下。)。

c、d:(惊恐地哭泣着。)。

乙:看了刚才的小品,同学们有何感想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再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甲:指名2~3名学生发言,并做简评。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好。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是通向心灵的金钥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而这两位同学既不文明,又欺负小同学,蛮不讲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乙:如果你撞了别人,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讨论)。

乙:指名2~3名学生发言。

乙:刚才同学们说的建议都很好。讲脏话、粗话的世界是“黑白”的,讲文明用语的世界是“彩色”的。净化环境,我们应坚决不讲粗话、脏话,提倡文明用语!

甲:除了“对不起”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哪些文明用语呢?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您好、请、谢谢、欢迎、再见、没关系、请原谅、对不起、请稍等……)。

人物:a、某高年级学生b、某低年级学生。

a:在操场上走着。

b:边玩球边走路,球突然砸在a身上。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a:没关系。(拍身上的灰尘)。

b:大哥哥,你没受伤吧?(帮忙拍身上的尘土)。

a:还好,谢谢你。

甲:同学们,他们的行为美不美啊?(集体回答:美!)是啊,一声“对不起”作用了不起,一声没关系,团结我和你!人际交往中,学会道歉,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

乙:每天早晨,我们披着灿烂的朝阳,走进美丽的校园,开始了一天愉快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好习惯呢?又有哪些不好的好习惯呢?请看下面的画面。

甲:指名5~7名学生回答。

乙: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和同学们的看法基本一致。把大家所说的归纳在一起就是:请看大屏幕。好习惯:(红色)坏习惯(绿色)。

甲:要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还要在很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把这些行为规范编成一首拍手歌,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大屏幕出示拍手歌内容)。

二年级班会教案

甲:良好的习惯造就了文明的海三人。

乙:文明的海三人走出校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甲:请欣赏我们海三人的风采。

场景三:学生放学时的情景,排着整齐的队伍和老师说再见,按秩序走天桥过马路,排队候车,车上让座,赢来人们的赞叹。

场景四:街头遇见老师问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乙: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甲:指3~5名学生回答。

中秋节班会教案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与吉祥。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中秋节的意义和传统风俗习惯。为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百分网小编特为大家分享小班的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如下: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并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1、环境准备:园所室外与室内能凸显中秋节日氛围的环境布置。全园分为绘画、讲故事、“学科学,懂知识”、“齐动手,共劳动”四个小组。幼儿以班为单位,其中绘画组:小中大班都可以参加;讲故事组:中大班参加;“学科学,懂知识”组:大班参加。“齐动手,共劳动”组:小中大班都可以参加。

2、道具准备:绘画工具、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宣纸、白纸;灯泡、皮球(大、小各一个);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食品、水果、盘子、水果刀。

3、其它准备: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一、二、三、四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就行,活动五的时间可以另加的,但要结合实际定时间。

活动一:

美丽图,我来画。

小中大班孩子。

让孩子用绘画等手法表达自己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1、活动前教孩子背诵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2、教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并出示相应图片。

3、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与中秋有关的诗词、图片、国画、水粉画、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

4、准备绘画工具、宣纸、水粉颜料、国画颜料、半成品、擦手毛巾。

大班孩子:水粉画、水墨画、沙画(自选)。

中班孩子:撕纸画、添画、黏贴画(自选)。

小班孩子:拓印、黏贴画、涂色(自选)。

作画期间,其它幼儿以及家长可以保持秩序的观看。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家长跟孩子共同做一幅长卷画,完成之后挂于幼儿园大厅、走廊。

作画后,教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画粘贴在教师四周墙壁上。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目标亲子互动,提高家长的认识。通过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准备中秋节的小故事。

2、准备小长衫(同相声演员长衫)。

3、将场地布置成小剧场。台下观众坐成弧形。

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地给大家讲中秋故事。

2、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要求:讲故事的幼儿身着长衫,声情并茂地讲。家长、教师、幼儿都保持安静状态听故事,并用掌声鼓励。

3、可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进行,提前准备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跟讲故事的是同一个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目标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艺术想象力,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丰富幼儿科学小知识。

道具准备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准备熟悉一些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注意。

2、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教室或分批进入。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故事做出相应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抠画出嫦娥奔月形态的纸板,用纸板遮挡在屏幕与投影仪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贴上月亮图片。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此方法,既让幼儿更生动地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让幼儿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识。

(三)神奇的月亮。

1、导入:展出各种形状的月亮图片。

2、模拟月食全过程:使用灯泡代替太阳,一个孩子举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孩子举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开灯泡,大皮球围绕太阳转,小皮球围绕大皮球转,观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活动四:齐动手,共劳动。

目标培养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各种水果、月饼与食品、水果刀、盘子。

活动过程。

1、幼儿负责清洗水果并装盘。

2、教师与家长将水果、月饼、食品切小块,幼儿摆盘。

3、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水果拼盘以及食物拼盘。

中秋节班会教案

中秋节前几天,节日的气氛渐浓,超市中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村子里月饼加工点,排起了长队,浓郁的香味很远就能闻到。学生在课下有关月饼和中秋放假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有两三个心急的学生悄悄把月饼带到了学校。李梓萌同学问我们:“为什么中秋节要放一天假?圣诞节为什么不放?”于是活动主题便在所见所闻中酝酿。我便以“走近传统节日”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弘扬民族文化。

1、亲自参与月饼的制作,了解制作方法,品尝月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初步了解月饼的象征意义。

3、激发学生的探索x,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5、搜集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月亮的美称等,做好信息查阅、调查和收集能力。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计划,确定人员分工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4、在将近中秋节那天跟大家一起带月饼、尝月饼、并拍照留念。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新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完成小组分配到的任务。

引入话题,确定主题

预设:

(1)我想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2)我想知道这一天每个人都要吃月饼吗?

(3)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

(4)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等。”

(5)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吃?”

(6)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7)我们家乡的中秋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8)中秋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吗?

中秋节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月饼,感受集体过节的快乐。

2、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浏览器浏览中秋节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节的信息,进一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学习用左右键控制游戏,喜欢电脑这种学习工具。

4、使父母认识到电脑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伙伴,也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并可以通过因特网帮助孩子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活动准备:月饼、水果若干网络教室。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家长参与)。

1、教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

我们今天的活动共有两块内容,首先我们邀请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网上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第二个活动是庆祝活动"欢度中秋"。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班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欢度中秋",就孩子们收集到信息来看,大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说的,也有一些有关中秋的图片,内容不是很丰富。

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库,所以邀请大家陪同我们的孩子一起到网上去看看各个地方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向亲戚朋友发送电子贺卡以示庆贺。

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乐趣。家长们可以用帮助孩子们打字、读资料的方法想孩子们介绍,也可以根据孩子们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欢度中秋"资料搜索。

(以下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小朋友们,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今天的月亮最最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

爸爸妈妈今天会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小朋友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都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到网上去查,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向亲戚、朋友送上中秋节的电子贺卡。

三、资料展示。

教师利用液晶投影仪展示家长们搜索到的资料。教师展示老师搜索到的资料。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唱一首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面让我们一起来团团圆圆过中秋,品尝月饼和水果,欣赏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

欣赏活动。

活动中请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

网络游戏:嫦娥奔月。

(用左右键控制嫦娥的移动去接住树上掉下来的月饼,每接到10个月饼嫦娥就往上升一阶,直到爬上月亮。如果不小心接到炸弹,嫦娥就要掉到地上,重新开始。)。

中秋节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

中秋月圆人团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体验节日的快乐,热爱生活,懂得情感的可贵,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

活动准备:

(提前几天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节目。

2、搜集资料。

(1)、中秋节的来历(民间传说);。

(2)、有关中秋“月亮”和“月饼”的谜语;。

(3)、明月的古诗词。例:李商隐——《嫦娥》;李白——《静夜思》。

(4)、有关月亮的歌曲;。

(5)、中秋节笑话、小品、相声。

【活动过程】:

走近中秋。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

a: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b:皎洁的月亮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

a:今天,中秋佳节,我们一起欢度时光,同抒走进校园的喜悦!

b:今天,菁菁校园,我们在嘹亮歌声中把希望起航。

a:明月当空,万里无云,诗情画意,让我们展现心声——请欣赏。

文学组同学的诗朗诵《明月几时有》。

a: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想起了那美丽的传说,下面请文学组同学讲述它的悠久历史。

文学组同学带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起义与月饼等)。

王勤主持猜谜游戏。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进行才艺表演。请美术组来解说他们的才艺表演。__解说。

__表演小品《吃月饼》。

美术组展示美术作品。

结束语:(班主任)。

伴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这次的班会圆满的结束了。这次班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知道亲人的思念,在特别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衷心的希望同学在新学期有新气象,新起色,焕然一新的我们一定会越做越好,此次班会圆满结束。

中秋节班会教案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一、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顾佳卉、)致欢迎词;

2、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冯文彬等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三、活动内容: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__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__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__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芋头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童谣。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

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三大元宝。

月亮亮吃大饼。

大饼勿吃吃小饼小饼勿吃吃香稃。

吃了饼风调雨顺。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月饼月饼真好吃冬过爱吃大月饼。

中秋佳节赏月圆冬过自在月饼中。

月饼我爱吃月饼圆又圆咬一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圆月饼端上我心欢。

不等爷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谗。

啊月饼好好吃个遍管它肚子愿不愿。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

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团圆。

中秋夜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红柿。

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即将过去,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我们的__×同学带领大家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女:“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中秋节快乐,谢谢各位。

中秋节班会教案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1、主持人(顾佳卉、)致欢迎词;。

2、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冯文彬等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_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_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_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芋头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