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议新闻稿子(实用5篇)

时间:2023-09-27 23:42:36 作者:文锋 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会议新闻稿子篇一

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

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

比如“xx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

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

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大学生”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说的地方但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交代清楚是必须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

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

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

会议新闻稿范文2 怎样写好会议新闻稿

即使记者有生花妙笔也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没有采访也就没有事实的获得

事实上通稿仅仅提供的是线索我认为对新闻负责任的记者在写稿前必须采访

(会议类报道最忌讳大段领导发言的生搬硬套容易写的生涩枯燥

报道应该传递会议的主旨可以引用部分精彩的读者感兴趣的直接或间接引语

还可以对听众进行采访)写会议新闻稿应该注意些什么?领导名字要注意

不能漏掉名字和职称分清官职轻重先宾后己会议不要使用主观想法

政府会议新闻稿范文3 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本台消息: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吉xxx、xxx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坐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xxx主持

通过无记名投票大会选举xxx同志为县政府县长

随后新当选的县政府县长xxx作了发言

一是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为更好的服务x县人民打好素能基础

六是把廉洁作为第一形象以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现场音xxx【重任在肩容不得半点松懈使命神圣激励我奋勇前行

完成各项议程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xxx致闭幕词

为我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场音xxx【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xxx宣布大会闭幕

现场音xxx【现在我宣布:x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现场音【国歌】

会议新闻稿子篇二

【1】

10月14日,《市中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议在区招待所二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报社、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等部门的七位旅游专家担任《规划》评审委员会委员。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长助理胡安玉参加了评审会议。

会议由市旅游局副局长张玉涵主持,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致欢迎辞。评审委员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课题组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展示和汇报后,逐一进行了会议评审发言。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该《规划》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结构清晰,体例科学,图件完备,符合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旅游主题与产业目标定位准确,功能分区合理,产品设计科学,项目规划富有创意且十分详细,规划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采取的“4162”的技术路线、swot-p分析、旅游形象系统设计、线路营销,旅游项目黑帝城、齐鲁武当山,旅游产业中的旅游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以及规划体例结构富有创新性。同时,《规划》能够依据区位特色,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为我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评审专家还对《规划》中诸如法规依据、与周围城市衔接、非优势旅游地区如何打造度假目的地和大企业参与旅游事业等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

最后,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本规划是一部国内同类规划中具有领先水平的区域旅游规划成果,同意通过评审。

会议结束后,区委书记杜永光会见了评审专家。

【2】

1月1-2日,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长陈如平研究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书记楚江亭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万福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韩立福博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吉林, 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卫东,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宣传部部长高志勇,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宗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在会上致了欢迎词。

此次会议在我区召开,是对我区多年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我区教育对外展示的一次绝佳的机会,也是我区教育走向全国的一次非常难得机遇,对于我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等都将会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区在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程成果展示文艺演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自2003年我区被确立为“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验区”以来,我区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入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培训教师和增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各学校按照统一部署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实验工作,有效推动了实验区整体工作的开展。抓实了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找准结合点,认真落实了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积极探寻评价方式改革的新路子。积极致力于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教科研基地5处,省级14处,市级30处,共有全国和省市级实验课题236项,教科研工作已经延伸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对全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11月1日下午,我区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会议。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人大主任韩建安,区政协主席张秀岭,区委副书记于良,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晓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继英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山东中泰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崇海,副区长韩建岭、刘堪林,区长助理胡安玉,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区财政局局长胡乐华,区长助理龚广奇,区长助理、区发改局局长张学贵出席会议。

会议由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主持,区委副书记于良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村庄整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意见》,中泰集团、区建设局、永安乡党委政府等3个单位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表态发言。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在充分肯定西郊生态植物园前段建设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强调指出:西郊生态植物园和市中新区建设是创造枣庄历史的工程,是造福东城区全体人民的工程,是保持市中区持续繁荣的工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市中长远发展和对全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要坚持适度超前,确保拆迁补偿工作稳妥有序进行。要加大对被拆迁户从回迁安置到补偿、补助、社保、就业、医保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操作和有情操作,细化拆迁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岗,倒排时间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好规划设计关和质量安全关。坚持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确保把西郊生态植物园和永安新型社区真正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把握好政策口径,阳光操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各指挥部要进一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谐拆迁,制定好带头拆迁、主动拆迁的奖励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弱势群体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切忌一刀切。全区上下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对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相互配合,积极协调解决,要精心组织施工,全力加快工程进度,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施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区建设,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市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

9月19日下午,我区在枣庄迎宾馆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第八届中国枣庄投资贸易洽谈会市中区投资环境暨纺织服装产业说明会。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人大主任韩建安,区政协主席张秀岭,区委副书记于良,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刘勇以及无外出任务的全体区级领导,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各专业公司和有关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针织协会副理事长赵洪先、香港罗蒙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海龙同300多位中外客商和应邀嘉宾出席了说明会。

说明会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晓黎主持。区委书记杜永光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应邀到会的中外客商致欢迎辞。

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代表区委、区政府就我区的投资环境向应邀到会的中外客商作了说明。

随后,我区举行了本次投洽会的项目签约仪式。经过几天来的友好交流和洽谈,在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基础上,我区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与到会的中外客商达成了项目合作共识。本届投洽会我区共确定签约项目42个,合同利用外来资金24.91亿元,出口贸易合同22个,贸易金额5790万美元。在这次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32个项目成功进行签约。此次成功签约的项目涉及建材、纺织、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食品、生物化工、机械电子、包装彩印、房地产、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分别是….项目签约仪式结束时,出席签约仪式的区领导和中外客商共同举杯对以上项目的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祝贺!

【5】

12月5日上午,备受关注的我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枣庄三中西校科技报告厅隆重开幕。装饰一新的枣庄三中西校科技报告厅内,华灯溢彩,气氛热烈,庄严的国徽高悬在鲜花簇拥的主席台上方,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旁。

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韩建安主持本次大会。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区领导有杜永光、韩建安、张秀岭、朱国伟、于良、王真海、杨继英、田厚营、王希、于林雨、王广德、郑永武、徐健、马思奋。

大会应到代表212人,请假3人,实到209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8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区长朱国伟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

一、过去的五年是团结奋进、创新发展的五年;

二、抢抓机遇,谋求新跨越,今后五年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规范高效,务实创新,努力建设亲民爱民富民的民生政

府。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书面印发了关于我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印发了关于我区2007年财政预算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代表审议。

列席这次大会的有:不是区人大代表的区级领导干部;区委工作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委室,区政府所属部门、有关单位和专业公司,区政协委室的主要负责同志;区法院一名副院长;区检察院一名副检察长;群众团体、驻市中区有关单位、区直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大会秘书处各组负责人。

出席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了这次大会。

【6】

11月30日,市中区老年健身秧歌队表彰大会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市、区领导翟文孝、李国发、徐太轩、王亚、孙兰昌、王伟才、杜永光、朱国伟、赵士昶、高志勇、于林雨、方玉美、崔秀岩出席了表彰大会。在“2007武夷山全国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中获奖的区老年健身秧歌队的全体成员和区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区老年健身秧歌队受省老年体协委派,参加今年在福建举行的“2007武夷山全国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在健身秧歌的比赛中获得第三套健身秧歌规定套路一等奖、自选套路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为全市、全区人民争得了荣誉。为弘扬先进,激励全区上下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区政府授予区老年健身秧歌队“全民健身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曾玲等12名同志“全区健身先进个人”称号。

朱国伟在表彰会上讲话,他说,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市中这一目标,全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区上下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以人为本,统筹社会各项事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发展老年体育工作上,给予了各项保障的全面支持,积极为老年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他要求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老年体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巩固城市,开拓农村”的方针,大力加强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完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健身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区老年体育工作水平。

他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带头组织开展好各类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扩大老年体育活动的影响,为全区社会生活事业争光添彩。

【7】

2月11日上午,全市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暨产业集群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宝民,市人大副主任衣学斌,市政协副主席程圣辉,市民营委主任王洪军,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长助理胡安玉出席了现场会。

和著名商标达到20个,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到7家。目前全区已形成以煤炭、建材、纺织产业为支柱,拥有生物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食品加工、包装彩印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税郭镇纺织企业集群被列入全市重点扶持和调度的五大民营企业集群之一,我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水泥建材产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是全市唯一受到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区”。

朱国伟说,这次全市现场会议在我区召开,为我们学习借鉴兄弟区(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坚持好字当头、好字优先,大力培植中小企业,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张宝民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同时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及产业集群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和水平;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突破。

税郭镇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8】

12月23日,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拆违工作紧急调度现场会召开。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人大第一副主任王真海,区委常委、副区长高志勇,区政府副区长杨运清、刘堪林,区法院院长王介清,区检察院检察长李斐,区长助理胡安玉,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永安乡党委书记冯再法,区公安分局局长赵继君,区长助理龚广奇以及相关乡镇、区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朱国伟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永安乡王林村、黄庄村等整合搬迁现场和人民西路建设现场,并就现场察看情况在中泰集团二楼会议室进行反馈。会上,参加会议的同志分别就现场了解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言。听取发言后朱国伟认为发言中的意见建议办法都很好,对打击违法违章建筑会很有效。他指出,在充分肯定前阶段工作的同时也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查找违法违章建筑猖獗的原因。

朱国伟要求:要加强宣传,起草关于治理违法违章建设的通告,广而告之,要发挥区、乡、村三级联动的作用,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对典型案件进行反复宣传。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研究完善拆迁补偿政策,严厉打击9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打击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违法违章建筑和人民路、解放路、青檀路的违法建设。要严厉打击在基本农田、空闲地上抢建、植树的行为。对尚未拆迁的拆迁户要集中拆迁,统一管理,使用专业队伍拆迁。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利用一周时间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打击。要加强长效管理。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完善管理机制。执法中队要全天候,24小时进行巡查。加强有效监督,开通举报热线,强化责任追究。确保西郊生态园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会议新闻稿子篇三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二、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三、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会议新闻稿子篇四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要害。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预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练习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假如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假如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熟悉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非凡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熟悉、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假如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重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重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初学者新闻稿件写作技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会议新闻稿子篇五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比如上次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

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我建议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我还是斟酌再三,因为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领导的意见是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

如“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例如,有的学院副院长在党委副书记之前,而有的学院的副院长却在党委副书记之后,按照我们平常的经验,副院长一般排在党委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学院中,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往往比副院长年轻许多,甚至有一部分的党委副书记还是副院长的学生,所以,这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

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如《海西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