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愁读后感(模板9篇)

时间:2023-10-09 16:12:21 作者:FS文字使者 工作总结 2023年乡愁读后感(模板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乡愁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写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及心理路程,深刻而生动的`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

马克西姆·高尔基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应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但因为外祖父家经常吵闹,他只上过三年学。这段话告诉我们:家庭要美好,不然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生活环境。

他十一岁时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有一次,科斯罗马告诉我:大院搬进来一个新家庭,他和丘尔特卡都爱上[源自]了柳德米拉,这段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分清友情和爱情。

十六岁时,他自身来到珂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一百年还忘不掉的信念。

乡愁读后感篇二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君子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君主治理好国家要做到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天下的百姓所思所想,建立起与百姓的共振,把高尚的道德品质输送给他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天地大德,是道,是一种自信的状态。这种状态让我们身心很放松,能够让我们自然而然的去表达,去做一些事情。这种状态让我们没有评判心、恐惧心、嫉妒心等。我们能够看清一个真实的世界,没有等级,没有差别。

我们交流心性为了传递一种仁爱的滋养,在我们滋养他人的同时,滋养了我们自己,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我们在鼓励、帮助他人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双方先静默几秒,使心性逐渐呈现出来,然后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带着语气和语调去表达,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会更有力量,更有诚意,这才是最好的表达。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利为利益,而应该以道义为利益。人更不能唯利是图,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我们的内心要定在“明德”上,这样格局才会变大,魄力也会变大,能够承担的责任相应也就越大。如此以来,我们便能扛得住,摆得平,才能真正的干事。

乡愁读后感篇三

寥寥数语,便囊括了大学这篇著作之精髓。我想,这便是理想中的大学之道,大人之学、博远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探求大学之道非一日之功,须融入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首先,我们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方得真学问。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先贤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而今,身处财政岗位的我们,既要博览,更要专攻,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其次,我们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我党选才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此,我们要踏踏实实修公德、私德,学会勤俭,感恩;学会谦让、宽容,学会自省、自律。

再而,我们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家庭、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最后,我们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青年,是拥有着无限潜能与无穷力量的人生光景,青年的`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乡愁读后感篇四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

除了做人,《大学》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十分有道理。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展。今天中国是最多的士人生产国,博士、硕士、学士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但在科学技术、社会哲学、文艺等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却远远少于国外。这是为什么呢?今之士,胸无大局,眼界狭隘,每日只为生计,缺少了献身事业的精神。得一善则欣欣然,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大学是时候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本质了,不是授人一技,而是授人以道。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处处充满诱惑,刺激,和“杀戮”。而在这个环境中要做到独善其身的却很难,人和人之间的间隔和抵触不信任越来越多,在外面几乎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在生活,伪装、自我保护、缺乏安全感。。。如此多的不安定因素造成很多人没有幸福感。更多可能是社会因素,但是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我的处世态度,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管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我们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

修身治国平天下,此乃中国传统。以小见大,自身品德都修养不好何以治国,治国太远,切说说齐家。每个身边都可能出现一些就家庭不和睦的情况,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我看来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和考验,爱情在最后终将升华成亲情,不离不弃,不会变质。自古就有相近如宾,举案齐眉的夫妻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更看的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

乡愁读后感篇五

我在暑假读过一本书《剑桥大学》,这书使我受益不浅,让我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便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阿信的故事》的主题曲。

这本书中的“白纸命运”让我难忘不已:那博士看到那些学生垂头丧气的,就想改变他们。于是。博士教学生用白纸做各样的东西,表现白纸的命运。最后,博士总结说:“一张白纸可以当废纸扔在地上,可以用来折纸,也可以用来写字……一张字就有多种命运,何况是人?”

是的,纸的命运况且那么多,人的命运会更多,但有人会认为命运由天定。总埋怨天不公平,怎么自己的命那么苦,别人的命就那么好。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白纸游戏一样,就视乎你想要怎样的东西,然后怎样去实现它。

我们大家都会有各自想要的东西,即各有自己的梦想,然而有的人能梦想成真,有的人梦想落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有的人会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有的人会守株待兔一样等梦想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觉得这个梦想根本不能实现……总之,梦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行动,命运就掌握最你的手中!

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吧?命运之神对她真是残酷啊,让她看不到光明,听不到声音,她的命运就像是被遗弃在黑暗角落里的被折断了翅膀的蝴蝶!多可怜啊!那样的生活跟死了没区别吧!可海伦.凯勒不是这样想的,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不断地、顽强地跟命运抗争到底。终于她重新长出翅膀,飞出黑暗,艳丽的翅膀在自由的天地间飞舞——她进入了著名的大学,掌握了多种语言,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她活得比健全的人更精彩啊,那简直就是奇迹!

我还想到了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身患肌肉萎缩症的科学家霍金、跳“千手观音”的聋哑人邰丽娜、担任全国政协的残疾人张海迪……我不禁概叹:这些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最美丽、最耀眼的蝴蝶啊!

可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却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信心,自愧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结束了美好的生命。其实以他的才干,他足可以回江东发展,东山再起的。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改写了,为何他不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呢?太可惜了!

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挫折总是有的,而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希望就不绝灭,我们就有机会创造奇迹。因为人生就像扑克牌。好的牌,但出的方法不对,结果也会变坏;坏的牌,出的方法科学,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曾经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参加了级的足球比赛,我们班先对着大家公认的最强队——六班。可我们当时想,他们强,我们也不弱,胜利的机会还是有的。于是我们团结拼搏,针对对方的弱点“科学出牌”——从侧面进球。结果2:1赢了最强的班。接着我们连赢三场,眼看冠军杯垂手可得了,可就在最后一场比赛中,由于我们轻敌,却意外地败在较弱的2班手上。嗨,真是后悔莫及啊!

乡愁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读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完之后,沉默良久、回味良久、反思良久。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所有大学生思索。当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随心所欲地购物时,当我们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当我们成群结队地奔向吧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自己、对亲友意味着什么。

世界上有多少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堕落,明明在午夜梦回时空虚得无以复加,却还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带上面具开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们能够依赖父母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如此单纯平静地生活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日不多了······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羽翼是否已经丰满,我们是否能够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

乡愁读后感篇七

看一本书《人生别留遗憾》,有着些许遗憾。怪不得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的书多了,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心。有许多伤感,有许多无奈,有许多的错与对,每一篇文字似乎都着,述说着轻或重。

关于的故事很多很多,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一些与情感相关的记忆碎片。能拥有完整的爱的人是幸运的,能得到真爱的人是幸福的。更多的人因为爱着,所以被伤着,痛着。人世间太多痴心女子负心汉,太多错的时间错的人,太多岁月不饶人的冲刷。

爱情有时候很脆弱,往往等到发现的时候,它已经不在。它不会一直在原地等待,也不会一成不变。或者爱的时候真的石破天惊,一旦逝去,却不留一丝痕迹。爱考验了人生,磨砺了生命,结果总是归于平淡。在最后的日子,能牵手看黄昏成为最高境界。

爱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心甘情愿,不爱的时候,哪怕再付出片言片语都很吝啬。爱过于顽皮,上一秒还爱得死去活来,下一秒却咫尺天涯。曾经的美好,转眼就成空。

在情爱的世界里有这样: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为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如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想来能遇到已经很幸福了。我们可以一秒钟遇到一个人,一分钟认识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时间爱上一个人,但是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一个人。这样话语很经典,也很无情。不管爱与恨都是因为有渊源,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把握好爱的尺度,就算被伤后仍会感激,感激对方的懂得。

如果不爱,请也不要伤对方。能遇到一个真心爱自己的人不容易,每一份感情都值得珍惜。流年淘沙,流金岁月,唯独那些真挚的情感是人生的珍珠,一直照耀着前方。

许多人都会相信缘分,相信那冥冥中的相遇。而许多人不懂得珍惜缘分,往往失去的时候才懊悔。爱情不是等你有空才想到去联系。珍惜眼前人,珍惜已经拥有的,懂得珍惜得到才会越来越多。许多情感拥有的时候不会觉得珍贵,往往失去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人的毛病。()

其实爱恨简单,每一个普通日子里的关怀,每一生活中的小细节,都与它息息相关。爱到生活里去,因为有爱所以幸福。也许爱人没有华丽的.容颜,却是心灵的依靠。爱的真情会超越出物质、外貌等等,它赋予人更多精彩,更多温情和幸福,让人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乡愁读后感篇八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更多地看做消费者的观点与马尔萨斯的思想如出一辙。认为当孩子能都创造出社会生产资料的,他们就是双重身份,既是社会生产资料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消耗者。而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还很低,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不丰富的时候,人口因素就是会影响整个社会建设资金积累的。

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国家人口的过快过高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政策使得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近年来持续下降。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减轻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实行计划生育国策31年以来,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逐年下降。第三次普查为2.1%,第四次普查为1.48%,第五次普查为1.07%,第六次普查为0.57%。中国人口呈现“超低生育率”近10年一直维持在1.3到1.4之间。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即平均每对夫妇要生2.1个孩子,才能使人口数量保持不变。在国际上,总和生育率在1.5以下称为“超低生育率”。人口占比出现“严重少子化”第六次普查0~14岁人口比20xx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比1982年数据下降17个百分点。国际上把0~14岁人口占比在15%~18%之间称为“严重少子化”。“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的现象必然会引起“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我国社会慢慢进入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人口老龄化的严重,使得老人的数量急剧的增加,供老人的社会保障幅度就必然随之增大,社会劳动力的数量也会减少,创造人力资本的能力就会减小,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会不乐观;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很多家庭都是独子家庭,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供养老人的负担会眼中加大。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所造成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出生性别比偏高状态下的女性赤字。由于要求少生少育,而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自古以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养儿防老”观念使得很多家庭无论如何都想生一个儿子,而农村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低,在怀孕期间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检查出孩子的性别,如若是女孩,大部分的人会选择放弃孩子,重新孕育,知道如愿的生一个男孩为止,就是现在,在我所生活的`那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重男轻女的观念也还是根深蒂固。而种种这样的现象使得我们国家现在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又会引起另外一系列的问题,孔子曰“食,色性也”,性欲是一个人的本能的生理欲望,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很多人对性的需求的满足只能是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来满足。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给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二.社会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使得现在很多的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基金,有很大一部分将会是预支后代的,这样的情况会给现在社会和社会的年轻人增加很大的压力,社会支出中用于老年人保障的支出比重也会随之增大。

三.独生子女发展中的个性缺陷。由于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万般宠溺会造成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不利的缺点,如独立性不强、与人交往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但是现在这样的现状还需要很大的改善。

人口问题关系着整个国家和人们的命运以及发展前途。纵观世界各个国家,会发现很多的发达国家都在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就连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的日本也是,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人口的增长与国家的发达与否并不矛盾或有相关关系。亚洲人口密度最低的蒙古,却是最贫穷的地方。马尔萨斯理论存在着不足与误区,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没有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二是对人口的定位片面。我们国家要在借鉴其正确的地方和与我们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切实的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我们的人口政策应该适应我们的人口现状不断的做相应的调整,一味的强调少生优生并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绝对良药。

乡愁读后感篇九

关于明史的书所读过的数来有《万历十五年》,《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明朝那些事儿》,《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不同的书读来完全以不同感觉,《万历十五年》读完后感叹张居正之理想不复,李贽狂人之悲,万历身为少年天子宏图未展之悲,或许也是少年,对万历之满腔抱负因封建社会时势而无法施展尤感悲哀,又予之同情。

《正说明朝十六帝》有一章题名为永远长不大的万历,是否符实姑且不说,但万历虽是皇帝,虽是封建帝王,但他同时又是一少年,意气风发,满腔抱负,希图大展宏图,小时被张先生与大伴及母亲管束,等脱离这些束缚后,没想到又受满朝文武的羁绊,综诉是封建制度造成了万历的悲剧。

《正说明朝十六帝》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位帝王,从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到悲剧文弱的建文君,马上天子朱棣,促织天子朱瞻基,土木之变朱祁镇,万历皇帝朱翊钧,短命皇帝朱常洛,亡国之帝朱由检是我们所熟知的,可是历史又有多少谜团是我们所未知的,一位位皇帝的一生,细细品味,悟多少人世沧桑。

每个皇帝的一生都有值得研究之处,不应简略带过,学历史所得到的启迪或许不仅在历史上,(希望我选择历史这个专业不是完全错,还是会有些用的吧)。附:明代帝王世系(1368--1644)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三十一年(1398)惠帝朱允建文元年(1399)--四年(1402)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二十二年(1424)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十年(1435)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十四年(1449)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0)--七年(1456)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八年(1464)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二十三年(1487)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8)--十八年(1505)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十六年(1521)世宗朱厚嘉靖元年(1522)--四十五年(1566)穆宗朱载隆庆元年(1567)--六年(1572)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四十八年(1620)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1621)--七年(1627)思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十七年(1644)本书主要目录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