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句话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23 16:50:42 作者:书香墨 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句话总结篇一

用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突出重点,有措施,突出难点有策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具体而言,有如下两大特色:

1、活了教材,设计者将教学内容分解成2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既有侧重,又都围绕着重点来进行,使原先教材上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中的'“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搞活了课堂。课堂的活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式上的活,一是内在的活,即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前一种活是显性的,后一种活是隐性的,比较难以达到,它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本课的活就属于后一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数量演示等多种方式,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故而能事半功倍,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一种较高的教学教育观念—教是为了不教。

一句话总结篇二

今天上了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验课,课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一头没有把握好,以致于练习的`内容都压缩了。下面对整个教学做如下反省:

一、开始阶段写比这一环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图是通过找相等的比后引出比例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料到学生举手少,发言少,稀稀拉拉的几个比,没有任何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这一环节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比,直接求比值,从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让学生了解比例是怎么来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进一步为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学比较含糊,没有突出点,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弄不清哪个是用意义在比较,哪个是用基本性质在比较。教学过程应该改为上面这一段,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抓住关键,让学生多说,说完整。

三、练习难度偏高。从这堂课来看,似乎难度高了些,以致于学生思考时间比较长,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且还能成为这课的亮点。

一句话总结篇三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的计算基础上,系统学习它们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新学期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如何让孩子进入状态,把以前的内容进行整理并系统化地掌握是我课前必备的。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先用课件出示2组题目让学生口算,看谁用的时间最少。如:第一组58+214=、272-58=、272-214=,因为是比赛性的题目,一下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关于发现规律的同学两组题很快做完了,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说自己为什么做得快的原因。这时老师让全班同学都停止,开始探讨问题。

2、探讨方法,得出规律。

(1)让做得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的,他们很快说出了每道题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道题的得数分别是二、三题的被减数,其余两个数也分别出现在第一道题目当中,也就是通过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的规律,从得到的减法算式中找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总结。

(2)这时让没有完成的用刚才同学们讲的方法完成剩余的题目,他们也觉得轻松多了。

3、在学生弄清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兴趣盎然,并根据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教学减法的意义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知识的获得特别是学习方法的领会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小组自学交流下,学生会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自主探索新知,最后通过对三组题目的`反思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尤其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设计了一些内容尽量与生活贴近的问题,充分让学生说加减法算式的意义,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及其关系。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名称混淆,导致出现关系式错误,这时帮助学生用线段图沟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效果较好。

一句话总结篇四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新学期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新学期第一节课,如何让孩子学出状态,学的精神,是我在讲课前思考的,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效果还是不错。

1、先用课件出示4组题目让学生口算,看谁用的时间最少。如:第一组37+126=、163-37=、163-126=,因为是比赛性的题目,一下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关于发现规律的同学四组题很快做完了,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说自己为什么做的快的原因了。这时老师适时的让全班同学都停止,开始探讨问题。

2、探讨方法,得出规律。

(1)让做的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的,他们很快说出了每道题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道题的得数分别是二、三题的被减数,其余两个数也分别出现在第一道题目当中,也就是通过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的规律。

(2)这时让没有完成的用刚才同学们讲的方法完成剩余的题目,他们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3、预习新课,理解关系。

在学生探讨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新课,集体交流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的学会知识,理解知识。

一句话总结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一课设计的环节基本相同,都是先通过情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乘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求逻辑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最后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统领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中,教师只是纯粹地备教材,忽视了对课堂环节的预设和生成,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讲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只是单凭教师的讲解,抽象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